工資-(不征稅所得、免徵稅所得)-3500元=X,X再按照個稅規定的公式計算,得到的最後數值就是所要繳納的個稅。
不征稅所得、免徵稅所得一般是指定扣除標准,「五險一金」:
1、養老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21%,你自己繳納8%;
2、 醫療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9%,你自己繳納2%外加10塊錢的大病統籌(大病統籌主要管住院這塊);
3、失業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2%,你自己繳納1%;
4、工傷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0.5%,你自己一分錢也不要繳;
5、 生育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0.8%,你自己一分錢也不要繳;
6、 住房公積金: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8%,你自己繳納8%
(以上為國家統一標准,各地區根據實際適當調整)
你自己每個月為你繳納的「五險一金」比例應該是8%+2%+10塊+1%+8%=19%+10塊
2011年9月1日起調整後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不超過1500元 3% 0
超過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超過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超過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超過80000以上部分 45% 13505
很明顯,在計算個人所得稅之前,必須先從個人的應發工資總額中扣除有個人承擔的五險一金,然後再計算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說,個人所得稅是交保險之後扣。
Ⅱ 個人所得稅是扣五險一金前還是後
個人所得稅是按扣五險一金後的金額繳納。
應納稅所得額 = 工資收入金額 - 各項社會保險費 - 起征點(3500元)
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x 稅率 - 速算扣除數
說明:如果計算的是外籍人士(包括港、澳、台),則個稅起征點應設為4800元。
(2)交個人所得稅是扣除保險後嗎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Ⅲ 個人所得稅是否可以在扣除社會保險後計算
個人所得稅是需要在扣除社會保險後,再進行計算的。
目前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為3500元,在計算員工個人所得稅時,需將員工所有應發項目計算合計後,扣除社會保險個人應繳納的部分,再計算個人所得稅。
例如員工本月應發金額為5000元,假設其社保個人繳納部分為1000元,那麼員工的計稅工資為4000元,再減去個稅起征點3500元,最後得出員工的計稅金額為500元。
來源於網路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計算個人所得稅是扣除五險一金之前還是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七次修正):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綜合所得就是居民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從中看出應該是應稅收入額,先扣減費用扣除額(年60000元,摺合到月5000元),再扣減專項扣除(就是個人為自己扣繳承擔的社會保險金的三險和個人為自己扣繳承擔的住房公積金),再扣減六個專項附加扣除項目以及現行稅法還行之有效的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才可以計算出是否要代扣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說計算個人所得稅是優先扣除費用扣除額,再扣社會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以及稅法還可以考慮的因素,也就是說感悟出要是居民納稅人綜合所得低於年費用扣除額60000元根本就不存在要代扣個人所得稅,這時後面的三險一金(記住個人永遠是為自己扣繳承擔三險一金,不是五險一金)、六個專項附加扣除項目也不用考慮。
Ⅳ 個稅是按扣除五險一金之後的交嗎
個人所得稅是按照扣除「五險一金」之後的余額測算的。
計算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如下:
1、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學前教育和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2、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
(1)、納稅人接受學歷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教育期間按照每年4800元(每月400元)定額扣除。
(2)、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年度,按照每年3600元定額扣除。
3、大病醫療專項附加扣除:一個納稅年度內,在社會醫療保險管理信息系統記錄的(包括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和醫保目錄范圍外的自費部分)由個人負擔超過15000元的醫葯費用支出部分,為大病醫療支出,可以按照每年60000元標准限額據實扣除。
4、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
(1)、納稅人本人或配偶使用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其配偶購買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償還貸款期間,可以按照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
(2)、非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納稅人不得扣除。納稅人只能享受一套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扣除。
5、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納稅人本人及配偶在納稅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沒有住房,而在主要工作城市租賃住房發生的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1)、承租的住房位於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准為每年14400元(每月1200元);
(2)、承租的住房位於其他城市的,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扣除標准為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
(3)、承租的住房位於其他城市的,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含)的,扣除標准為每年9600元(每月800元)。
6、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納稅人贍養60歲(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贍養人的贍養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1)、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2)、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應當與其兄弟姐妹分攤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分攤方式包括平均分攤、被贍養人指定分攤或者贍養人約定分攤,具體分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
採取指定分攤或約定分攤方式的,每一納稅人分攤的扣除額最高不得超過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並簽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與約定分攤不一致的,以指定分攤為准。納稅人贍養2個及以上老人的,不按老人人數加倍扣除。
(5)交個人所得稅是扣除保險後嗎擴展閱讀
2018年8月31日,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
1、起征點確定為每月5000元。新個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2、減稅向中低收入傾斜。新個稅法規定,歷經此次修法,個稅的部分稅率級距進一步優化調整,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
3、多項支出可抵稅。今後計算個稅,在扣除基本減除費用標准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
新個稅法規定: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
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Ⅵ 個人所得稅應該是在扣除保險前還是後來扣
稅前工資
是繳納個人所得稅之前,保險可以再稅前扣除
Ⅶ 個人所得稅徵收基數是按扣除社會保險之前的還是之後的
個人所得稅是需要在扣除社會保險後,再進行計算的。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後月收入-扣除標准
2018年8月31日,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通過,起征點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最新起征點和稅率。
(7)交個人所得稅是扣除保險後嗎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英國是開征個人所得稅最早的國家,1799年英國開始試行差別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到了1874年才成為英國一個固定的稅種。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參考資料:網路_個人所得稅
Ⅷ 個人所得稅是扣除五險一金或各種補貼後算的嗎
個人所得稅是在扣除員工五險一金扣款之後計算。
但是其他補貼需要加入進行一起計算。
員工的補貼也是算入員工本月收入的一部分,應該納入收入一起計算個人所得稅。
超過3500元部分就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了。
《個人所得稅法》。
第四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納個人所得稅。
一、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五、保險賠款。
六、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
(8)交個人所得稅是扣除保險後嗎擴展閱讀:
徵收辦法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台同胞。
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境外人士獲取中國境內所得是否徵收個人所得稅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