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央行釋放7萬億致人民幣貶值2% 對理財有什麼影響
央行釋放7萬億 對我們投資理財有什麼影響
一、利好股市、利好樓市
邏輯跟降息降准一樣,市場上水多了,就愛往股市、樓市裡流。
至於說對銀行股有多大利好, 則有三點:1、是個利好。2、利好有多大,全看央行如何拿捏,就是說,還要看。3、但至少,它讓那些擔心銀行壞賬的人變得挺可笑:呵呵,你以為國之大行是你們幾個合夥湊錢弄出來的放貸公司呢,沒看見央行正在那裡晃鈔票嗎?
二、P2P、銀行理財產品等等的收益率還得降
當市場上錢少時,用錢的成本上升,你買理財產品的收益就會上升。那反過來,央行放水,市場上的錢多了,理財產品的收益就會下降。
看看P2P、銀行理財、還有其他像貨基、保險啥的,收益都在逐步的下降。所以,想買理財產品的話,優先選收益率高、期限1年以上的長期產品比較好,盡量不買期限短的,該出手時就出手。
三、生活消費將更加活躍,多跟銀行借錢。
放水,意味著利息在不斷減少,聰明人應該把存在銀行的錢更多的拿去投資、拿去消費,盡全力的跟銀行借錢,用有限的資源調動盡可能多的現金。
② 分幾次挪用了公款7萬元購買理財產品,15天後歸
分幾次挪用了公款7萬元購買理財產品,15天後歸還,不構成挪用公款罪。應當按照規定進行行政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行為。
③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定有哪些
最近,銀行理財收益率超5%已成常態,甚至超7%的產品再現「江湖」。這種理財產品收益的節節攀升,不但吸引了個人投資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錢味」。據統計,6月份以來,已有298家上市公司耗資629億元購買理財產品。
不過今年以來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已經開始不淡定了,年初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再融資新規,明確規定上市公司不得將募集資金投向理財等財務投資領域。對於廣大股民和實體經濟發展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此外,投資者還要留意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比例情況,留意相關公告信息。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發生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涉及金額占公司最近一期審計凈資產絕對值1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500萬元,上市公司應該及時披露。
對於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定,相信監管層後續會繼續完善相關規定內容,更有效的發揮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作用,而不是簡單的用投資者的錢或者自有閑置資金用於財務投資。
④ 7萬元買理財產品,一年大概有多少收入
7萬元買理財產品,一年大概有4200元收入。
⑤ A股上市公司前腳募資4億元,後腳利用3億買理財產品,這樣的上市公司股票值得購買嗎
這個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幾家公司運營的怎麼樣?如果運營的好的話,他募集的4億元資金或許只是備用。以備不時之需。這種公司還是值得信賴的,所以說最根本的不在於他把這事一用在了哪。而是看他將來的發展前景。
⑥ 招商銀行理財產品怎麼買不到騙人說是10點整認購,怎麼10:01分就余額不足了,7個億不到一分鍾就賣完了求解
因為有很多額度是對VIP客戶預約的,如果收益率高的話預約認購的人就多,所以一認購就余額不足了
⑦ 中國上市公司為什麼會大量購買理財產品
很多上市公司有大量沉澱資金,隨便翻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就可以看到很多類似公告,比如2014年德力股份發布公告,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1億元購買理財產品;多喜愛公告,增加閑置自有資金5000萬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2016年11月份,有90多家上市公司發布購買理財產品公告,其中60多家的投入資金中包含閑置募集資金。
為什麼上市公司熱衷於購買理財產品?
公司的理由通常是這樣的:為了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閑置資金,增加公司收益。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因為大多上市公司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是以保障資金安全為最優先考慮的因素,大多會選擇低風險理財產品,期限最短為7天,最長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這樣一算,一個億買一年理財利息是:1億元*3%=300萬元,這可是凈利潤,基本沒有人力物力成本。非常劃算。
但作為投資者,我們不能對上市公司的說法偏聽偏信,需要審視公司的經營情況。通過眾多案例的總結,可以看出,其實上市公司熱衷於銀行理財,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理財產品收益高,獲利快;二是主業增長空間有限,經營性盈利艱難,企業發展的動能不足。這其中透露出的風險如下:
首先,上市公司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流向了「理財市場」,這違背了我們投資者的初衷。投資者買股票,是希望企業通過經營,獲得長期的獲利能力,提升公司估值,使股價上漲獲利。但有的公司在主業不振的情況下,不做業務創新改進,而是去買了理財產品,用錢生錢,實際是存在一定的資金浪費。
其次,所有的投資均有風險,上市公司用投資者的錢買了「理財產品」,無非是將理財產品的風險轉嫁給了「買股票的人」。趨利避害!
另外,某種程度上說,那些上市公司里的「理財專業戶」,是一種「懶惰」的投資行為,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進取精神。
再補充一句,入市有風險,投資一定要謹慎!
⑧ 銀行理財產品的錢用來做什麼了我看數據,目前銀行理財產品錢有七萬億
一般都是買穩定的基金做投資
⑨ 請問一個33歲的男人,有7億元靈活財富。6億元定活存款+1億元理財產品。請問這會不會很少
一個33歲的男人,有7億元靈活財富。6億元定活存款+1億元理財產品。怎麼會很少,這是一個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