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張琳的主要論文
《非壽險公司動態財務分析淺析》中國保險幹部管理學院學報2004年10月
《用VaR方法確定財產險公司資本金》教育經濟與管理2004年4月
《保險業的理性選擇》,光明日報2003年11月13日
《A study on analysis of systematic risk for investment category insurance in china》,《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ECHNOLOGY》,2003年6月在英國出版。
《Risk and evading study on investment type insurance in china》,2002年7月入選亞太風險與保險學會年會論文集並在會議上做了專題發言。
《投資連結保險的風險及其防範》,2001年1月在《保險研究》上發表。
《開發反向年金按揭保險給老年人一份保障》,《上海保險》,2001年第4期。
《從歐洲保險市場的資源整合看我國保險市場的資源整合》,2002年8月在《中國保險幹部管理學院學報》上發表。
《投資連結保險的投資管理》,2002年12月在《中國保險幹部管理學院學報》上發表。
《各家車險照鏡子》,2003年1月在中國證券報上發表。
《兩類最優再保險定價模型》,2003年5月在《財經理論與實踐》上發表。
《保險公司崩潰模型研究》,《經濟數學》1997年第1期發表。
《外資保險公司進入對中國保險市場的影響及其對策分析》,《系統工程》1997年第2期發表。
《最優再保險的兩類定價模型》,2002年12月在《系統工程》上發表。
《the explorement of dividend for policyholders》1996年10月入選ICIS國際會議論文集,該論文集在日本出版。
㈡ 中國保險業發展年會 項俊波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創新,首先應該體現在監管定位的轉變上。監管創新要為金融創新服務,這一點需要明確,因此,對沒有實質性創新的東西,不必過度包容,比如,大量的P2P網貸公司有名無實,純粹依靠大規模線下人工地推,玩的只是圈錢游戲,卻一度呈現出監管缺失的窘境;而對於革命性的創新,則不可以監管之名,行包庇傳統金融機構之實,比如,第三方支付工具廣受歡迎,卻在過去的幾年時間內遭到了數次打壓,有包庇銀聯等傳統支付手段之嫌。馬雲呼籲「對技術革命要心存敬畏」,對金融監管如何創新是一個啟發,因為,金融監管的創新,必然來自於監管者對真正的金融創新所抱有的敬畏之心。
在改變原有定位的基礎上,互聯網金融監管創新的一個根本性的落腳點,應該是監管能力的提高。在我看來,這裡面有兩點值得思考。其一,標榜監管創新,起碼要實現動態監管、實時監管。互聯網的重要特點是快速、低成本,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互聯網金融就等於金融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這一方面意味著高效率、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如果業務本身存在較大風險,風險的積累和爆發也會很快,比如P2P網貸行業。監管條線的不清晰,曾使得P2P網貸行業的風險被長期無視,P2P幾乎被「污名化」之後,事後監管才姍姍來遲。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和傳統金融監管不同,作為一種沒有完全成熟但發展迅猛的金融形態,前者需要監管機制對風險有更高的敏感度,有更強的「時間觀念」,因此動態監管不可或缺。尤其要考慮到,目前有些金融創新產品,比如互聯網保險產品,實行的是事後備案制,即保險公司在創新出一項保險產品後,可以先投放銷售,再申請備案,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監管部門的實時監管才能實現對風險的跟蹤和控制。
其二,以創新提高監管能力,必須高度重視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技術監管手段。金融和互聯網都有較強的虛擬性質,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技術,這促成了金融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但也意味著監管部門也要懂技術、用技術。比如在保險行業,正如馬雲所指出的,保險公司未來的組織形式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技術人才、特別是大數據工程師將居於更加核心的位置,受益於此,保險產品將不會是標准化的、規模化的,而是因人而異,甚至因時而異。這種智能化的產品反過來對監管的技術能力提出了要求,為此,保險業協會加強了延攬專業技術人才的力度——在2016中國保險業發展年會上,由十位專家組成的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首席專家團正式成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親自頒發聘書,其中螞蟻金服副總裁、首席數據科學家漆遠獲聘成為首席人工智慧專家。保險業如此重視有技術專長的人才,這是前所未有的。
應該說,在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領域,創新的重要性和在實務領域一樣重要,沒有監管領域的創新,實務領域的創新就會走樣或受到壓抑。從全球來看,互聯網金融是中國金融業彎道超車的絕好機會,監管創新只有對技術革命心存敬畏、且與時俱進,才不會拖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後腿。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㈢ 2019中國保險業發展年會 項俊波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創新,首先應該體現在監管定位的轉變上。監管創新要為金融創新服務,這一點需要明確,因此,對沒有實質性創新的東西,不必過度包容,比如,大量的P2P網貸公司有名無實,純粹依靠大規模線下人工地推,玩的只是圈錢游戲,卻一度呈現出監管缺失的窘境;而對於革命性的創新,則不可以監管之名,行包庇傳統金融機構之實,比如,第三方支付工具廣受歡迎,卻在過去的幾年時間內遭到了數次打壓,有包庇銀聯等傳統支付手段之嫌。馬雲呼籲「對技術革命要心存敬畏」,對金融監管如何創新是一個啟發,因為,金融監管的創新,必然來自於監管者對真正的金融創新所抱有的敬畏之心。
在改變原有定位的基礎上,互聯網金融監管創新的一個根本性的落腳點,應該是監管能力的提高。在我看來,這裡面有兩點值得思考。其一,標榜監管創新,起碼要實現動態監管、實時監管。互聯網的重要特點是快速、低成本,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互聯網金融就等於金融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這一方面意味著高效率、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如果業務本身存在較大風險,風險的積累和爆發也會很快,比如P2P網貸行業。監管條線的不清晰,曾使得P2P網貸行業的風險被長期無視,P2P幾乎被「污名化」之後,事後監管才姍姍來遲。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和傳統金融監管不同,作為一種沒有完全成熟但發展迅猛的金融形態,前者需要監管機制對風險有更高的敏感度,有更強的「時間觀念」,因此動態監管不可或缺。尤其要考慮到,目前有些金融創新產品,比如互聯網保險產品,實行的是事後備案制,即保險公司在創新出一項保險產品後,可以先投放銷售,再申請備案,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監管部門的實時監管才能實現對風險的跟蹤和控制。
其二,以創新提高監管能力,必須高度重視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技術監管手段。金融和互聯網都有較強的虛擬性質,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技術,這促成了金融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但也意味著監管部門也要懂技術、用技術。比如在保險行業,正如馬雲所指出的,保險公司未來的組織形式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技術人才、特別是大數據工程師將居於更加核心的位置,受益於此,保險產品將不會是標准化的、規模化的,而是因人而異,甚至因時而異。這種智能化的產品反過來對監管的技術能力提出了要求,為此,保險業協會加強了延攬專業技術人才的力度——在2016中國保險業發展年會上,由十位專家組成的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首席專家團正式成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親自頒發聘書,其中螞蟻金服副總裁、首席數據科學家漆遠獲聘成為首席人工智慧專家。保險業如此重視有技術專長的人才,這是前所未有的。
應該說,在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領域,創新的重要性和在實務領域一樣重要,沒有監管領域的創新,實務領域的創新就會走樣或受到壓抑。從全球來看,互聯網金融是中國金融業彎道超車的絕好機會,監管創新只有對技術革命心存敬畏、且與時俱進,才不會拖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後腿。
㈣ 關於保險論文
在外國其實都沒有什麼保險業務員的!有的是保險超市!美國平均每人有5份商業壽險!日本平均7份!中國是7個人用一份!(而這一份還要加上財產險!)
記得不記得中國加入WTO,人家提出的第一 條件就是——中國是否能打開中國保險業! 什麼棉花石油什麼的都在它的後面,如果這不同意的話別的都不用提!世界是不會同意中國加入WTO的! 對於外國中國的保險業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快蛋糕! 只是國人不知道買保險的重要性! 大家都被平安的分紅風暴和投資連接風暴弄怕了!
對於外過保險公司的加入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現在就沈陽平均每個月都有外國的保險公司加入放眼忘去都是全球500強的!
外國保險公司的加入其實給中國保險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只有競爭才有進步嘛!
像中國的本土保險公司在政府在支持下也都在快速的成長!像平安!人保!泰康!人壽!你像07年的中央政府的給遼寧的的頭號文件就是給了遼寧保險行業——中國人保。原來都是給農業的!為什麼給了人保,原因很簡單現在國家社會醫療現在是給人保做的(簡稱PICC)!其實PICC是國企,他們的老總都是國家經理級別的人物!這一點沒有哪個保險公司可以比的!就算世界500強的老大來了在中國也不好用! 就像一樓說的那樣:眼下些許陽光。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現在中國的保險行業還不是很端正!還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話說回來還是中國人不怎麼認可保險公司!一照被蛇咬啊!
㈤ 中國保險業發展的現狀是什麼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保險業務全面恢復的40年。經過長期穩步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保險大國。
我國的保險產業市場規模不斷增長,慢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市場體系。市場主體從當年的1家增長到如今的220多家;專業的保險中介機構增長到2600多家,兼業保險代理機構(指在從事自身業務的同時,根據保險人的委託,向保險人收取保險代理手續費,在保險人授權的范圍內代辦保險業務的單位)3萬多家;保費收入從1980年的4.6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3.7萬億元,年均增長率27.5%;保險資產從1980年的14.5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16.8萬億元,年均增長率28.8%。這奠定了中國保險市場的世界大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