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
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是銀行的事情 ,就比如你的錢買理財進了銀行 ,那麼銀行就是你的理財經理 。
B. 銀行理財可能會碰到哪些風險
為推動銀行理財回歸資管業務本源,逐步有序打破剛性兌付,實現「賣者有責」「買者自負」,未來銀行將通過設立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管(理財)業務。且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應當主要投資於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因此未來銀行理財產品不再像以前一樣只有「固收」類產品,也有股票權益類資產,這類產品也就具有一定的「波動風險」,大家需要做好充分識別。
您也可以關注「銀行智能存款」產品,按照存款保險保障制度,50W以內100%賠付。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銀行存款產品,如活期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如定期銀行存款產品「振興智慧存」,滿期收益率在4.8%左右。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C. 銀行理財有哪些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包括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匯率風險與政策風險等多個方面。作為主流產品,固定收益類產品的主要風險在於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投向交易性資產的產品包含市場風險;外幣產品對人民幣投資者而言存在匯率風險。不同產品的各類風險不同,不同銀行對各類風險的把控也各擅勝場,投資者宜在購買理財產品前對風險多加了解。
信用風險逐漸顯現由於固定收益率銀行理財產品基本上隱含了銀行對預期收益的保證,因此,銀行的信用風險最為關鍵。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市場的信用風險逐漸提升,部分資金鏈緊張的企業、中小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都面臨較大的資金問題。近期陸續出現信託產品兌付事件,特別是銀信合作項目,給市場敲響了警鍾,也暴露出銀行在風控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此外,銀行的經營壓力加碼、凈息差縮窄、不良貸款和不良率雙升、投資收益率下滑等,都將影響銀行的風險承受能力。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理財產品的競爭日趨激烈,部分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可能出現"道德風險",將部分理財資金投向風險較高的信託產品,加大資產池的信用風險。」
中信證券(600030)
分析師黃曉萍表示。
從理財產品規模與存款規模的比例來看,中小銀行理財產品佔比較高。
浦發銀行(600000)、平安銀行(000001)和民生銀行(600016)
理財產品占存款之比接近20%,
南京銀行(601009)
佔比超過30%。黃曉萍指出,這些銀行的理財杠桿偏大,信用風險相對較高。
中行和華夏銀行(600015)
理財產品占存款之比最低。
浦發銀行保本產品的比重最高,達76.4%;建行和平安銀行該佔比接近50%。
利率變動影響有限對於固定收益率的銀行理財產品來說,如果理財期間市場利率上升,理財產品相對市場的收益將下滑,這是理財產品面臨的利率風險。根據中信證券統計,2012年,15家主要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的規模加權平均期限為116天,中位數僅為90天。期限較短的產品的利率風險不高。
黃曉萍認為,市場利率有望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因此,利率變動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影響有限。
市場風險集中於結構性產品從類固定收益產品和結構性產品規模比重來看,
北京銀行(601169)
結構性產品比重最高,達62.1%,主要是「心喜」系列SHIBOR掛鉤產品。
工行結構性產品比重居次,為15%,多為黃金掛鉤產品。
光大銀行(601818)
結構性產品比例也超過10%,集中在「陽光理財A+計劃」。黃曉萍因此認為,這些銀行的非固定收益產品的市場風險相對較高。
從近年來產品到期收益率來看,投資風險主要集中在結構性產品。2012年,
股票掛鉤類產品發行量較少,低收益產品多為匯率或商品掛鉤產品。
外幣產品匯兌損失嚴重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對人民幣持有者來說,匯率波動可能導致外幣產品的匯兌損失。2012年,主要外幣兌人民幣全面貶值,其中,
歐元貶值7.8%,
美元貶值3.7%,曾經風光的澳元也只能勉強與人民幣持平。
光大銀行理財產品的匯率風險敞口較高,外幣產品佔比約為10%;其次是交行,外幣產品約佔6%。2012年,外幣產品平均年化損失最大的
匯兌損失7%;北京銀行表現最好,全年平均匯兌損益為正。
D. 你好,我想買銀行里的基金,請問它的資金投向,風險點,收益率是怎麼樣的,還有他是怎麼個盈利模式
銀行只是基金的代銷渠道,和基金業績沒有任何關系。
基金投資股票,債券和其他金融產品之中
基金產品數量多,要從投資人自身需求上來選擇。
承受風險能力低的,可以選擇債基、貨幣基金。
中等風險的可以考慮,股基混合基。
高風險的可以考慮指數基金或分級基金。
E. 銀行理財產品和基金比較哪個風險大
基金與受託理財的區別:
申購門檻:基金申購起點一般1000元左右;受託理財申購起點5萬元或以上;
流動性:基金的流動性較強,受託理財除特定產品,一般有固定期限;
風險性:大部分基金本金風險高於受託理財;
手續費:大部分基金收取申購、贖回費;除特定產品,大部分受託理財沒有申購、贖回費。
F. 銀行理財產品與基金的區別,兩個中哪個風險比較大。
銀行理財產品與基金的區別如下:G. 理財和基金,到底哪一個的風險性比較低
如果是新手投資者的話,還是先從理財開始比較好,風險性相對來說比較低。其實按照正常的來說,這個問題並不能一概而論,因為不論是理財還是基金,不同類型的產品,它們的風險性也是不一樣的。
不論哪一種投資方式,都是有風險的。理財的風險來自產品本身。投資者承擔風險,並從中獲得收益,所以說風險和收入是相對穩定的。基金則具有基金風險共擔和收益共擔的特點,這將分散一些風險,但更多的風險來自於基金風險。如果你是新手投資者的話,那麼我個人建議可以選擇理財,畢竟這兩者之間,理財的風險還是要稍微低一些的。
H. 我們應該怎麼看銀行理財的風險與效益呢
買理財產品,是信任售賣機構,還是要獨立分析?就如同哈姆雷特的生還是死的問題一樣,讓我們煩擾不休。那我們看看最讓人信任的銀行理財產品吧。
印度名言「無知和瞎子一樣」。說的殘酷發人深省。
現在時常出現有銀行客戶去銀行進行維權,說存款變沒了,存款變保險理財產品了,存款變成理財產品了,為什麼會差異這么大?
理財產品怎麼會虧沒有了?這可是銀行賣出來的,不是應該保本保收益的嗎?
銀行理財產品要看風險而不是僅僅看收益
因為銀行是強信用的金融機構,所以給予了投資者充分的信心,一般銀行售賣的非標理財產品,投資者認購積極且踴躍,但是從上述案例分析,我要提醒投資者,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否則可能也會虧的很慘。在確認要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之前建議到辨險識財去查一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價報告,可以讓你全面的了解該款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的風險。
現在銀行售賣的理財產品投向非標資產越來越多,非標資產一般是指給企業借款、政府債,票據融資等等,現在的非標資產主要掛鉤的信託公司的信託計劃,券商發行的資管計劃(背後通常是企業的信用債),這些產品因為信託和券商本省具有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所以安全性確實較高,歷史上基本以剛性兌付為主。如果你購買的銀行理財掛鉤的這些資產,基本可以放心。
你也可以選擇直接購買信託或資管計劃,投資起點為100萬,目前市場平均年化收益約為8-9%,這也是為什麼近10年來信託與資管計劃成為高凈值客戶的投資盛宴。如果你的投資資金低於100萬,你可以通過銀行理財來購買這些產品,只是原本可能為年化9%的產品通過銀行的總行,分行,支行的層層通道費後,客戶到手的收益通常為4%左右,但對於資金量較小的客戶,銀行理財的低門檻(通常5萬起)也能分享到一些羹。
而對於一些凈值類產品,通常掛鉤的是股票型基金或一些貴金屬衍生品,有可能收益率高,但同樣風險大,這跟我們一直說的高風險高溢價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不論是買銀行理財,還是信託等類固定收益產品,也需要我們像買股票一樣去分析資產,可別忘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