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險投資 > 長護險基金籌集標准由個人

長護險基金籌集標准由個人

發布時間:2021-10-04 17:00:49

⑴ 失能老人照護險一定要參加到照護機構的才可申請嗎家人照護可以申請補貼嗎

社會保險,通過社會成員之間的互助共濟,把發生在少數人身上的風險損失交由全體參保人員共擔。在中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項目,已覆蓋人數眾多。而長期護理保險,對於很多國人來說還很陌生。
2016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全國15個城市(青島、長春、南通、上海、承德、齊齊哈爾、蘇州、寧波、安慶、上饒、荊門、廣州、重慶、成都、石河子)啟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它將成為中國的一項新的社會保險項目,如同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與我們息息相關。
那麼,這項正在探索的制度能夠應對什麼風險,實施這項制度能惠及多少人,它又會對我們提供怎樣的保障?
如何應對「失能」風險
失能,是指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當人們年老體衰、疾病傷殘、智力障礙或精神受損,都有可能生活無法自理而需要他人照顧,由此發生的費用支出或收入損失,是失能者及其家庭面對的風險。當這種風險不斷聚合並蔓延成社會風險時,就需要社會政策加以干預。需要指出的是,長期護理保險應對的並不是所有失能風險,而是「長期失能」的風險。從各國實踐來看,一般認為持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達到6個月(180天)以上的,則視為長期失能。這個時間間隔就像是商業疾病保險的等待期。
生活自理能力被分為基礎性和工具性兩類,前者是照顧自己的能力,如吃飯、穿衣等,後者是自己做事的能力,例如吃葯、購物等。對「失能」的鑒定和評估,國際上慣用巴塞爾指數(Barthel Index)。這個指數由十項指標計算形成,具體包括進食、洗澡、修飾儀容、穿衣、如廁、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下床、平地行走、上下樓梯。
按照困難程度,巴塞爾指數值在0-100之間,值越小說明失能程度越嚴重。一般認為,評分在40分以下屬於重度失能,40分-60分之間屬於中度失能,60分以上屬於輕度失能。目前,有些試點地區自行設計了失能評估方法和標准,例如上海按照13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2項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和4項認知能力,以及10種老年群體高發疾病建立評估體系,並設立了0-6級的評估等級;青島按照民政部的《老年人能力評估標准》從2018年4月啟用0-5評估等級。其他試點城市則仍採用百分制,並主要保障40分以下的重度失能人員,南通和蘇州稍稍擴大到中度失能人員,上海、青島、南通等地還將重度失智人員納入到制度覆蓋范圍內。
長期護理保險之所以越來越受關注,根本原因在人口老齡化熱浪來襲,因年老體衰而失能的群體規模會越來越大。有兩個年齡節點需要關註:一是75歲,75歲之後的失能發生率會大幅提高。如在德國,75歲以下老年人的失能發生率不到5%,75歲-79歲上升到9%,80歲-84歲接近19%,85歲以上超過40%。另一個節點是85歲,85歲之後的阿爾茲海默症發病率激增,失智風險加劇。到2060年美國的阿爾茲海默病人數將是現在的3倍,占總人口的3.3%。如果將上述比例套用在中國十多億人口規模上,失能人口數量必定是驚人的。
中國尚未廣泛開展失能鑒定與評估工作,到底有多少失能人口也沒有官方統計數據,廣泛被引用的是全國老齡辦在2016年「第四次我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報告中提到的「全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8.3%」。有研究對比全國普查數據,認為這個數據太大,因為「六普」調查的「生活不能自理」人數不到600萬;有研究根據各類人口調查資料庫,測算出我國失能人口數大約為1000萬-1500萬。
無論哪個數據,殊途同歸地昭示——人口預期壽命越長、高齡老年人口越多,失能群體的規模就會越大,就越需要設計社會政策來解決照護失能人員的巨額社會成本。
能否保障失能人員
截至2017年底,全國試點地區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參保人數約有4800萬,其中約6萬人已經或正在享受待遇。這個數據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參保情況不錯。按照人社部的制度設計初衷,長期護理保險資金主要來自醫療保險結余基金的劃撥,目前醫保幾乎全民參保,長期護理保險的參保率自然很高;二是享受待遇人數與參保人數相比,也就是受益比率,只有0.12%,無論與國外同類制度還是國內調研數據相比,都顯得過低。試想如果出台全國統一制度,13.5億醫保參保人全部加入長期護理保險,按照0.12%的比率,受益人只有160多萬,這與全國老齡辦調查的4063萬失能老年人數,相差實在太遠。
為什麼會有如此低的受益比率?試點地區的官員說,看到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現在面臨基金緊張的局面,再想想老齡化和高齡化高峰逼近,實在不敢貿然放開口子,加上目前還沒有國家層面的統一的失能鑒定評估標准,實踐中也很難把握失能人口的具體數目,再考慮到當期養老服務供給乏力、「醫養結合」道路崎嶇,倘若喚醒了老百姓對長期照護的需求而服務供給不力,政策的實施效果和民眾評價都將大打折扣。因顧慮重重,試點地區政府對這項社保「第六險」多持觀望態度。
總體上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沿襲了已有社會保險的設計理念。人社部80號文的核心思想是:保障對象主要覆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群體,根據資金籌集和保障需要再行擴面;試點階段的籌資來源從醫療保險基金中調劑使用,未來將建立多渠道籌資機制;對符合規定的費用按70%報銷;探索包括社會救助、商業保險、補助津貼等在內的多層次制度體系。
試點期限是兩年,也就是到2018年6月底結束,照理應當對試點進行評估。但恰逢國務院機構改革,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這三大制度都被劃入新成立的國家醫療保障局管理,長期護理保險的制度建設也隨之遷移到新部門,加上試點地區起步不一,有的2017年底方才發布方案,試點評估工作只能推遲。按照「十三五」規劃的要求,到2020年之前應當完成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探索工作。因此,未來兩年將是這項制度規劃、建成的關鍵時期。
中國適用哪種模式
盡管中國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織就了全球最大的社會保障網,但這些保障還不足以覆蓋生命全周期,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自「十一五」規劃起,中國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列入國家戰略,2016年又啟動「健康中國2030」規劃。可以說,長期護理服務供給所需的政策環境已經具備,那麼,為失能者搭建終極保障的關鍵就在於發動需求,即通過制度安排,讓失能者及其家庭有意願並且有能力從社會上獲得所需服務。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為解決需求端問題而生。以較早開展試點的青島、長春和南通三市為例,對於入住定點機構的重度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支付的最高定額是每日200元、107元和70元,盡管待遇標準的高低與各地試點政策的保障重點不同(青島偏重醫療護理,故待遇標准高,而南通偏重生活照料,故待遇標准低)有關,但都顯著提高了失能人員接受專業護理的支付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享受待遇使失能人員及其家人有了福利獲得感,很多老人因為能夠享受國家福利而不再拒絕入住養老機構,很多子女也因為有了政府背書(定點協議)而不再擔心機構服務質量,以往對機構養老的顧慮正在削弱。
學術界對是否應當建立長期護理的社會保險制度還存有爭論,反對者的理由之一是至今建立長期護理險制度的國家只有荷蘭、以色列、德國、日本、韓國,屈指可數。
這五國的長期護理險模式是,要求在職期間按工資收入的一定比例繳費,所有繳費收入匯集成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用於社會統籌;當個人發生失能風險時,按照規定標准可從基金中報銷一定比例的費用,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運行情況來看,荷蘭大約有5%的人口、以色列有2%、德國有3%、日本有4%、韓國有1%,正在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這些人都是經過評估的不同等級的失能人員。因為覆蓋范圍和待遇水平差別大,這些國家要求的繳費率各有不同,依次是12.15%、0.33%、2.55%、1.58%和0.4%。繳費率不是固定的,每年或每隔幾年會依據基金的支付能力進行調整,例如,德國從1995年制度啟動時的1%上升到目前的2.55%。
此外,德國對撫養負擔不同的家庭、日本對不同年齡的參保人都規定了不同的繳費率,如德國規定無子女家庭要承擔更多繳費,繳費率是2.8%。
除了上述五國,其他國家對失能人員的保障主要是通過社會救助、商業保險、國家保障、政府津貼等形式提供。例如,美國有近600萬老年人通過醫療救助(Medicaid)得到護理保障,此外還有700多萬人持有商業長護險保單;新加坡採取政府設計、商業機構承保的方式,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持有此類保單;瑞典等北歐福利國家則是通過高稅收籌資,由政府為有需求的失能者購買長期照護服務。
與其他類型相比,社會保險模式更適用於中國。這是因為:社會救助無法實現更大覆蓋,商業保險不能作為保障主體,政府保障又受地方財力不均的掣肘,而社會保險在中國植根30年,其已廣為接受,能夠與已有社會保險一脈相承。而且,社會保險模式優於政府保障但不排斥財政保底線、優於商業保險又以商業長護險作為補充。
長期護理險制度應及早啟動
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是在用同等甚至更弱的經濟能力,去供養數倍甚至數十倍於他國的老年人口。同時,供養老人的社會資源也很匱乏。家庭養老的傳統方式正在被沖破:每年有超過2.4億人口「人戶分離」,很多人跨省就業,遠離年邁的父母。離土離鄉者最擔心家中老人發生意外,一旦失能,其結果要麼是外出就業子女辛勞奔波,要麼是失能老人疏於照料。
實際上,民政系統推動建設的各類養老機構已有740多萬張床位,但多年來一直被詬病床位空置率高、自理(而非失能)老人入住佔比大:一邊是1000多萬空巢老人家庭、1000多萬獨居老人家庭以及1000多萬完全失能老人,一邊是僅有700多萬張養老機構床位且入住率仍不足六成,反映出社會養老服務供求錯位、失能老人支付能力不足等問題。
種種跡象表明,與長期護理相關的社會服務業迎來了政策春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國務院於2013年下發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按照中央部署,以往主要由政府提供福利設施(養老院和敬老院)的做法徹底改變,日後要逐漸「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地方試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後,社會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原有閑置的養老機構床位也被充分利用起來。
在目前減稅降費大環境下,誠然,強制征繳確實會傳遞稅負增加的緊張感,但是,從抵禦日漸聚合失能風險的社會收益、從長期照護家人的就業者要求松綁的急切心情、從養老服務業拉升區域經濟的潛在效力等方面來看,應該盡早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作為一項社會保險制度,基金平衡的機制至關重要。這里就以運轉最為成熟的德國制度為參照,以各年齡組的失能發生率和不同失能等級的待遇標准套算,按照中國人口年齡結構,0.5%的繳費率完全能夠滿足當前基金平衡的需要。從0.5%的繳費率起步,並隨著失能人口規模擴大而穩步提高,把養老金購買照護服務的這部分功能拿出來,交給長期護理保險承擔;在制度啟動伊始就形成社會共識和理性預期,即制度財務自我平衡,杜絕財政「兜底」基金。
為確保失能人員得到充足的照護服務,還需要發展商業保險作為重要補充。從1974年美國Genworth公司向市場首次投放商業長護險以來,近半個世紀過去,這個險種帶來的教訓很慘痛——因為預期壽命延長、醫療技術發展、慢病人數增加和帶病存活期延長,加之保險產品設計過於樂觀,造成保險公司長期巨虧。
但這並未阻礙商業長護險的發展,尤其是在有了社會保險作為基石後,商業長護險能夠得到很好發展。例如,法國建有照護津貼制度,這是一項政府出資並管理的福利保障,法國的商業機構就該制度的待遇資格作為理賠觸發點,開發補充性的商業長護險產品。目前,法國是全球商業長護險持單比例最高的國家,超過10%的法國成年人擁有此類保險,這些人失能後可在照護津貼之上疊加報銷。
研究顯示,如果平均待遇率(待遇標准/社會平均工資)為30%(失能程度最輕的為15%、最重的為50%),若以2015年為初始期並實現制度全覆蓋,當前即可為1300萬失能人員提供長期護理保障,基金支出規模最多是GDP的0.3%;到2035年,將有2900萬失能者得到保障,如果待遇率維持不變,基金總支出可控制在GDP的0.8%以內。
對於生命的最後一道安全網,這些花費必需且值得。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編輯:王小)

⑵ 長護險2一6級標准條件是什麼

我認為,中國A股市場最缺的是長期資金,尤其是私人養老金儲備短缺。我呼籲中國金融機構應加大養老目標理財產品及中長期股權類產品研發,同時我們要盡快提高企業年金及個人養老金的覆蓋范圍,在長期資金的支持下將公募基金擴容十倍,用長期投資理念招安並鎖定家庭金融資產的相當部分,這既是A股「去散戶化」的捷徑,也是A股步入「慢牛短熊」通道的必由之路。只有這樣的市場環境,才能實現養老金與資本市場的良性循環與雙贏互利。
他解釋,目前長護險由醫保部門(從原人社部門分立出來)主導,通常針對高齡失能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臨床護理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年人的照護問題。而目前居家養老服務由民政部門主導,政府購買服務對象以「兜底老人」為主,與長護險服務對象不完全重合。兩者在提供的服務項目上雖有重疊,但也有不同之處,可以形成互補。「從實際情況看,一些試點城市老人在申請到長護險後,不能再享受原民政部門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或要降低補貼標准,但只包含在現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的如洗曬衣被、買菜做飯等服務,也是長護險老人的日常需求。」
宋號盛表示,在健康險新規下,可以期待未來市場上有這樣的長期醫療險推出。未來面對醫療通脹高企,產品整體賠付情況糟糕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根據報批時的觸發條件,適當調整保費水平以維持醫療險的長期運營,同時幫助消費者實現了醫療保障長期不斷檔。
說到這,要給大家發一份福利,掃描二維碼,就可以領取一份價值5萬元的「陽光意外保障」,保障期限是15天。
政策性銀行部分,過去兩年國開行新增貸款量在12000億左右,其中用於基建的部分佔比在46%左右,我們假定2019年這一比例上升至50%;商業銀行用於基建部分的貸款維持歷史增速。合並來看,2019年政策性銀行同比增速為10.1%,較2018年上行0.6個百分點。

⑶ 長護險申請需要哪些手續有什麼注意事項

申請長護險需要的條件?
(1)年滿60周歲及以上;
(2)參加本市職工醫保或居民醫保;
(3)參加本市職工醫保的人員,還需按照規定、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
(4)經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失能程度達到評估等級二至六級且在評估有效期內的參保人員。
如果有符合要求的老人可以申請長護險,撥打12333進行咨詢和申請,也可以准備齊全的資料直接去當地社保局辦理。需要留意有長護險目前還在試點階段,距離覆蓋全民有點遙遠。想要在生活的意外和風險來臨時更從容,就要配齊四大險種。點開即可了解:《有了社保,還要買什麼商業保險?》

長護險需要攜帶並提交以下材料。
1)身份證(申請人及配偶原件及復印件)
2)社保卡(原件及復印件)
3)戶口本(第一頁至最後空白頁)
4)養老金收入證明(申請人及配偶三個月)
5)代辦人身份證復印件(正反面)

⑷ 長護險是什麼

長期護理保險是現在人們通常說的「社保第六險」,具體是指對個體由於年老、疾病或傷殘導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在家中或療養院治病醫療由專人陪護所產生的費用進行支付的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屬於健康保險范疇,標的物為個體的身體健康狀況。通常護理期限較長,可能為半年、一年、幾年甚至十幾年,護理的意義在於盡可能長的維持個體的身體機能而不是以治癒為主要目的,長期護理保險可以作為對護理費用的經濟補償。長期護理險保障主要是支付老年人的日常照顧費用,或者由於疾病或傷殘引起的日常照顧費用。一般分為家庭照料和機構照料。與醫療險的區別在於,醫療險主要保障醫療治療所需要的費用,而長期護理險主要用於保障一般生活照料所支付的費用,一般不包含醫療介入。

⑸ 長期護理保險應該怎麼做

抓培訓,提升素質。舉辦經辦人員和社區勞動保障專干培訓班,加強護理服務從業人員隊伍建設。

⑹ 2021年上海長護險最新政策是什麼呢

上海長護險2021年最新政策為:獨立險種獨立籌資,上海單位和個人各承擔50%,在繳費比例和保險待遇方面也有了變化,還規定,各區至少建設一家區級公辦養老機構,每個街道至少建設一家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並根據老年人分布情況建設養老服務站點。
政策分析:一、獨立險種獨立籌資,上海單位和個人各承擔50% 據了解,長期護理保險主要是為失能人員提供長期照護服務保障。「這是目前上海社保五大險種外的第六大險種,按照獨立險種、獨立籌資、獨立運行模式設置。」上海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條例》在上海相關規定的基礎上,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員范圍,規定除用人單位職工外,進一步將年滿十八周歲且未在校就讀的非在職醫療保障參保人員也納入其中,並與上海現行基本醫療保險體系相銜接。二、在繳費比例方面: 規定長期護理保險費以上海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按照0.1%的比例逐月繳交,其中職工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各按50%比例繳費,退休人員、居民以及其他人員由個人繳費,困難人群繳費由財政給予補助。以2019年度在崗人員月平均工資10646元測算,每人全年繳費約為128元,職工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各按50%比例繳費,即各承擔約5.3元/月;退休人員、居民及其他人員由個人繳費,摺合約10.6元/月。 同時,《條例》還規定上海政府可以根據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基金收支結余情況等因素適時調整長期護理保險繳費標准,並報上海人大常委會備案。三、在保險待遇方面: 規定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按照參保人照護評定等級、服務提供方式、累計參加長期護理保險的年限等確定。照護評定等級確定後,失能老年人即可享受相應的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2021年上海長護險新政策改變的還是挺多的,首先是獨立險種獨立籌資,上海單位和個人各承擔50%,另外在繳費比例和保險待遇方面也有了較大的完善。

⑺ 長護險個人收費標准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不同地方要求不一樣,廣州是這樣的:
請定點機構的照護員:當月定點機構會將上個月長護險所能報銷的費用詳情整理資料遞交到醫保局,經過約20天審批後會將報銷費用轉賬到定點機構賬戶,這筆費用將直接用來抵消次月定點機構向家屬收取的部分照料費用。(舉例:客戶每月花6900元購買居家照護服務,從7月1號開始享受長護險,8月8號定點機構會將客戶7月份一個月長護險可以報銷的費用3208.5元整理資料提交醫保局,約在8月28號醫保局將長護險的報銷3208.5元轉賬到定點機構賬戶,在9月份定點機構收家屬居家服務費用6900元時可用長護險的報銷抵消3208.5元,家屬只需要支付3691.50元便可)
家屬照料病人:當月定點機構會將上個月長護險所能報銷的費用詳情整理資料遞交到醫保局,經過約20天審批後會將報銷費用轉賬到定點機構賬戶,定點機構將報銷的費用以工資的形式轉到家屬賬戶上。(舉例:客戶從7月1號開始享受長護險,8月8號定點機構會將客戶7月份一個月長護險享受的勞務補貼65元/天,共2015元上報給醫保局後,醫保局會在8月28日將費用轉到定點機構賬戶,定點機構收到後會3-5個工作日內轉到考證人員賬戶上。
護理易可在線申請長護險,也可以清楚更多長護險信息!

⑻ 什麼是長護險

長期護理險主要是為被保險人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時,側重於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的制度安排。目前,全球有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兩種形式。

長期護理保險的籌資標准:

1、職工醫保人員,按照用人單位繳納職工醫保繳費基數1%的比例,從職工醫保統籌基金中按季調劑資金作為長護險籌資。

2、居民醫保人員,根據其人數、按照略低於第一類人員的人均籌資水平,從居民醫保統籌基金中按季調劑資金作為長護險籌資。具體籌資標准,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醫保辦)、市財政局等相關部門商定,報市政府批准後執行。

(8)長護險基金籌集標准由個人擴展閱讀:

各保險公司不一樣,一般有以下內容:

1、長期護理保險金。由意外傷害等原因造成被保險人喪失生活能力。

2、癌症保險金。保險責任范圍內的初次發生特定的癌症。

3、身故保險金。被保險人死亡可獲得。

4、老年護理保險金。被保險人60歲後按規定領取。

5、老年疾病保險金。初次發生合同約定的疾病。

⑼ 上海長護險評估等級標準是什麼呢

目前本市長期護理保險的服務形式有:
1、社區居家照護,指護理站、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等為居家的參保人員,提供上門照護或社區日間集中照護及相關醫療護理服務; 2、養老機構照護,指養老機構為其中住養的參保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及相關醫療護理服務; 3、住院醫療護理,指護理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部分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為入住在其機構內護理性床位的參保人員,提供醫療護理服務。 參保人員在申請長護險待遇時,可在書面申請表上選擇所需要的服務類型。
長護險2一6級標准條件是什麼?
失能就是指沒法單獨進行用餐、穿衣服、上下鋪床、小便、房間內行走、冼澡6項生存技能,若6項生存技能中有1-2項不可以進行則界定為輕微失能,3-4項不可以進行則是中重度失能,5-6項不可以進行則是中重度失能。
因為個人社保第六險現階段仍在示範點的環節,此外在再加上全國各地的具體情況不一樣,因而長期性護理保險現行政策在各個領域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均值費用報銷佔比大約在70%上下。上海的規范是如果是小區家居照料,長期護理險股票基金可費用報銷90%,本人付款10%。如果是養老院照料,長期護理險股票基金可費用報銷85%。
拓展資料:
本次發布的《意見》明文規定了參保目標和保障范疇、資產籌資、工資待遇付款等一系列難題。根據《意見》,示範點環節從職工基本醫保參保群體發展,關鍵處理中重度失能工作人員基本上醫護保障要求,優先選擇保障滿足條件的失能老人、中重度傷殘人。
長護險2一6級規范標准:在工資待遇付款層面,長期性護理保險股票基金關鍵用以付款符合要求的組織和工作人員出示基本上醫護服務項目所產生的花費。
特別注意的是,申請辦理享有所述工資待遇必須達到相對標准。《意見》強調,經定點醫療機構或康復治療組織標准診治、失能情況不斷6個月之上,經申請辦理根據評定評定的失能參保工作人員,可按照規定享有有關工資待遇。
此外,要依據醫護級別、服務項目出示方法等不一樣推行差異化工資待遇保障現行政策,激勵應用家居和社區護理服務項目。對符合要求的醫護服務項目花費,股票基金付款水準整體操縱在70%上下,充分發揮該項基本要素。

⑽ 長護險政策解讀

申請長護險需要的條件:
(1)年滿60周歲及以上;
(2)參加本市職工醫保或居民醫保;
(3)參加本市職工醫保的人員,還需按照規定、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
(4)經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失能程度達到評估等級二至六級且在評估有效期內的參保人員。
滿足以上條件的有長期護理需求的老人可通過居住地所屬居委會或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就近辦理。
需要攜帶並提交以下材料。

1)身份證(申請人及配偶原件及復印件)

2)社保卡(原件及復印件)
3)戶口本(第一頁至最後空白頁)
4)養老金收入證明(申請人及配偶三個月)
5)代辦人身份證復印件(正反面)
評估:由評估機構進行統一評估後,等級為二至六級的參保人員可享受相應等級的長期社區居家照護服務。

(長護險基金支付90%,個人支付10%)

服務:由長護險定點醫療護理機構提供的專業上門服務。

結算:申請人或家屬攜醫保卡,至護理站結算。
(醫保卡僅作為服務憑證,不扣除卡內費用)

閱讀全文

與長護險基金籌集標准由個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