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險投資 > 出資4億元購買兩項銀行理財產品

出資4億元購買兩項銀行理財產品

發布時間:2021-09-29 15:38:26

Ⅰ 為什麼銀行職員自己幾乎不買銀行賣的理財產

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櫃台就設在銀行營業廳內,但是它跟普通儲蓄業務的窗口是不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理財產品跟儲蓄業務分屬銀行的不同體系。所以理財產品不像銀行儲蓄,是可能會產生虧損的。
而很多理財產品的銷售人員為了個人私利,經常向咱們無知的普通投資人推銷高風險的投資產品,這產品不出事還好,一出事就悲劇了。

那麼銀行理財到底有哪些套路呢?
套路一
除了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以外,有時候還會代銷保險、基金、信託等業務。有很多小夥伴就上了套,本著賺取收益的目的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卻被銷售人員混淆了概念,買成了保險。
保險沒有存取和利息的概念,能不能獲取保險金是不確定的。而且銀行賣的保險,基本上都是理財型的保險,保障的功能很小,所以就算你想買份保險,最好也別選擇銀行。
套路二
有些時候銀行會把代收產品當成自發的產品賣,可能還會向客戶隱瞞風險。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買的其實不是銀行的產品。而風險也不是銀行承擔的。
套路三
銷售人員介紹的預期收益率中所提到的年化,並不是到期後能拿到的收益比例,而和收益的計算陷阱都沒有那麼簡單。收益套路是無窮盡,只能自己注意一點,以免踩進了陷阱。
凡是口頭承諾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數都是套路,最好能讓銷售人員把所有的承諾都寫合同,這樣如果有糾紛,也能算個保障。

Ⅱ 各大銀行理財產品安全嗎

各大銀行的理財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在收益方面都是有風險的,任何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具體風險大小是根據理財產品確定的。

(2)出資4億元購買兩項銀行理財產品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二十七條商業銀行應當採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根據理財產品的投資組合、同類產品過往業績和風險水平等因素,對擬銷售的理財產品進行風險評級。理財產品風險評級結果應當以風險等級體現,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一級至五級,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分。

第二十八條商業銀行應當對非機構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確定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一級至五級,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分。商業銀行不得在風險承受能力評估過程中誤導投資者或者代為操作,確保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Ⅲ 民生銀行30億假理財案,在銀行買理財產品如何防騙

民生銀行假的理財產品案之所以受人矚目,原因一是金額大,二是銀行支行行長參與並主導,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三是參與人員眾多,受騙者多,銀行參與的員工也多。

那麼,民生銀行假理財產品案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民生銀行假理財案是指,2017年4月,北京分行航天橋支行行長張穎有涉嫌假理財案違法行為的案件,涉案資金總規模可能高達30億元。2017年11月21日,北京銀監局於對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給予合計27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此案也被稱作有史以來第一大「飛單」案。雖然民生銀行和相關人員也進行了處罰:北京銀監局對張穎給予取消終身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對肖野、何蕊分別給予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對王濤、王曉紅、李亞慧、何舒瓊、王飛、王秋雨、隗亞囡分別給予禁止1年內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對張劍、周瑾分別給予警告並處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對王月瑋給予取消5年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行政處罰。

其三,購買理財產品不能貪圖高息

以往的上當受騙都是貪圖高息的結果,有的投資高收益理財產品,結果出現了兌付問題,本金都失去了。正常的情況下,銀行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在4—5%左右。民生銀行的假理財產品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貪圖了高利誘惑,銀行工作人員承諾將原來「一年期產品原本年化收益率4.2%,還有半年到期,相當於年化8.4%的回報」,為了貪圖8.4%的收益導致購買了虛假理財產品。所以,在任何情況下貪圖高利的行為都有可能出現問題。

要購買銀行的正式理財產品而不要購買轉讓性的理財產品、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在銀行櫃台購買並確保資金進入銀行賬戶和,購買理財產品不能貪圖高息,這就是我們必須掌握的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三原則。

Ⅳ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應關注哪些要點

一、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應注意哪些要素?
1、收益率:是業績比較基準還是預期收益率,是年化收益率還是累計收益率,是稅前收益率還是稅後收益率,不同的收益率指標下產生的收益大不相同。
2、投資方向: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投放於哪個市場,投資什麼金融產品,將決定產品風險的大小、以及最終收益情況(風險大的產品可能會出現本金虧損的情況)。
3、流動性:在理財產品存續期間,購買者一般不能提前終止;少部分理財產品可質押,但須承擔一定手續費和質押貸款利息。
4、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理財產品前應先評估自身的可承受風險水平及風險偏好,避免片面追求高收益而忽視風險。
5、信息披露:在購買理財產品後,投資者應及時關注銀行披露的理財產品的相關信息。
二、銀行理財六個不等於:
1、理財產品不等於保本保收益的銀行儲蓄;
2、業績比較基準不等於最終獲得的實際收益;
3、理財產品銷售人員的口頭宣傳不等於合同約定;
4、宣傳得好的產品不等於適合自己投資;
5、投資理財不等於投機發財;
6、理財不等於無虧損風險。
投資者自願購買理財產品,購買前必須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理財產品購買合同、風險評估等相關資料,充分了解所購理財產品可能存在的風險。投資者可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風格,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並承擔可能產生的投資損失。

Ⅳ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有哪些注意事項

1、銀行理財產品的安全問題
對於任何投資來說沒有百分百的安全,只要是投資必定伴隨風險,收益越高風險也越大。而對於銀行理財產品來說相對而言風險較低,由銀行風控團隊審核的理財項目在把關上更加嚴格,不過也不一定就不會出現問題,而是出現的概率相對而言很低。國家規定超過50萬的存款不被保障,銀行也有可能倒閉。新手投資人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看到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理財產品往往比較擔心,生怕風險太大會出現問題。實際上投資者不必過於擔心,在銀行理財市場基本上沒有出現過產品本金虧損的情況,而且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能達到99%以上。部分結構性產品及風險等級為r3級或以上的產品收益不確定性較大,風險等級為r2的非保本類產品則可以放心購買。

2、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手續費
銀行理財產品的手續費包括申購費、銷售費、管理費、託管費等,一般來說銀行不收取申購費,不過其它費用還是要收的,每樣費用大多不超過投資金額的0.3%,總費用通常不超過0.6%。但是一般銀行在測算理財產品收益率的時候已經把這部分算進去了,也就是說銀行測算出理財資金的收益率,扣除各種手續費,剩下那部分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預期收益率」。所以,按照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就能算出你實際獲取的收益,不必考慮手續費的問題。

比如投資者購買10萬元一年期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是4.5%,手續費率一共是0.5%,產品到期後投資者獲得的收益是100000×4.5%=4500元。

3、銀行理財產品在籌集期間收益計算問題
銀行理財產品在發布後有5-6天的籌集期,遇到節假日時間可延長到10天以上。產品收益一般是T+1天開始計算,按照銀行活期存款利率0.3%計算收益。所以,錢香金融理財師建議盡量避免購買籌集期長、投資期短的產品,這樣可以避免資金站崗的問題。

4、理財產品到期後回款問題
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期滿之後,理財資金會自動返回投資者的銀行卡活期賬戶,其中多數銀行會在到期日當天下午或晚上將本金與收益打回投資者賬戶,少數銀行會在第二天打入。

5、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流向
銀行把投資者的資金都募集之後,會拿去投資,一般投資渠道包括存款等高流動性資產、債權類資產等,說明書上都會提及,但是銀行不會跟你說每部分的具體投資比例,投資者是無法得知資金的具體配置情況。不過一般來說銀行理財資金大部分都投向於各類債券,風險相對可控。

Ⅵ 銀行理財產品利息是怎麼計算的

本金乘以預期收益除以365天乘以天數,例如31天的:1000元本金*3.5%利率/365天(因為是年化收益率,所以必須要除以365天,也有一年按照360天算的)*31天=2.97元,91天的話是10.75元 181天是22.51元 366天是48.13元。

如果沒有特殊要用錢的情況的話,建議投資91天的理財,因為91天的產品和半年的產品收益差距不是特別大,91天的產品到期比半年期的要早,所以流動性要比半年期的好,91天過後如果有更好的產品的話可以繼續投資。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6)出資4億元購買兩項銀行理財產品擴展閱讀

理財途徑有以下:

1. 銀行理財

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分為保本固定收益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產品與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三類。

2. 證券公司理財

證券理財一般包括股票、基金、商品期貨、股指期貨、外匯期貨等,個人或機構投資者可以按照其不同需求及投資偏好選擇不同理財工具。

3.保險理財

保險理財更加傾向長期性,著重解決較長時間後的教育規劃和養老規劃,同時解決意外、醫療等保障問題。

4. 投資公司理財

投資公司理財一般包括信託基金、黃金投資,玉石,珠寶,鑽石,第三方理財等,需要的起步資金較高,適合高端理財人士。

5. 電子商務理財

21世紀除了能在線下的網點理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金融搜索引擎搜索理財產品進行風險收益的多方對比之後再投資。

Ⅶ 中國上市公司為什麼會大量購買理財產品

很多上市公司有大量沉澱資金,隨便翻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就可以看到很多類似公告,比如2014年德力股份發布公告,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1億元購買理財產品;多喜愛公告,增加閑置自有資金5000萬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2016年11月份,有90多家上市公司發布購買理財產品公告,其中60多家的投入資金中包含閑置募集資金。

為什麼上市公司熱衷於購買理財產品?

公司的理由通常是這樣的:為了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閑置資金,增加公司收益。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因為大多上市公司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是以保障資金安全為最優先考慮的因素,大多會選擇低風險理財產品,期限最短為7天,最長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這樣一算,一個億買一年理財利息是:1億元*3%=300萬元,這可是凈利潤,基本沒有人力物力成本。非常劃算。

但作為投資者,我們不能對上市公司的說法偏聽偏信,需要審視公司的經營情況。通過眾多案例的總結,可以看出,其實上市公司熱衷於銀行理財,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理財產品收益高,獲利快;二是主業增長空間有限,經營性盈利艱難,企業發展的動能不足。這其中透露出的風險如下:

首先,上市公司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流向了「理財市場」,這違背了我們投資者的初衷。投資者買股票,是希望企業通過經營,獲得長期的獲利能力,提升公司估值,使股價上漲獲利。但有的公司在主業不振的情況下,不做業務創新改進,而是去買了理財產品,用錢生錢,實際是存在一定的資金浪費。

其次,所有的投資均有風險,上市公司用投資者的錢買了「理財產品」,無非是將理財產品的風險轉嫁給了「買股票的人」。趨利避害!

另外,某種程度上說,那些上市公司里的「理財專業戶」,是一種「懶惰」的投資行為,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進取精神。

再補充一句,入市有風險,投資一定要謹慎!

Ⅷ 招商銀行理財產品宏觀經濟形勢對投資方式影響

招商銀行理財產品陷入多事之秋,此前招行與錢端公司「14億元理財資金逾期」事件懸而未決,一紙訴訟又將招商銀行理財產品推到風口浪尖。

近日,光大證券發布公告稱,招商銀行因經濟糾紛將光大證券旗下子公司光大資本告上了法庭。招商銀行要求後者履行相關差額補足義務,訴訟金額約為34.89億元。

事件源於2016年的一次大冒進。2016年,光大資本聯合暴風集團、招商銀行等成立並購基金浸鑫基金,收購了歐洲體育版權代理公司MPS公司65%股權。隨後因MPS公司經營不善,並購基金面臨屆滿到期無法退出風險。

在該基金中,招商銀行出資額高達28億,為第一大股東。不過,招行的這筆錢不是白拿,作為優先順序合夥人的招商銀行等和光大資本簽署了《差額補足函》。內容為在優先順序合夥人不能實現退出時,由光大資本承擔相應的差額補足義務。但光大證券則稱,《差額補足函》有效性存有爭議,法律業務待明確。目前,訴訟處於立案受理階段。

「雖然招行對光大的35億索賠結果還是未知數,但招行對大額投資的盡職調查,宏觀審慎評估,風險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北京煒衡律師事務所汪高峰分析道。

筆者發現,這並不是招行理財資金首次踩雷,此前就發生過多次理財資金「踩雷」事件。在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的政策背景下,招行還將面臨近2萬億理財資金規模的轉型以及1500億的理財資金投資非標資產到期處置問題。

多次踩雷的招行,能順利完成轉型嗎?

招行追債光大資本索賠35億

一樁失敗的收購案牽出三家上市公司,最終,誰來買單?

2016年3月,光大資本聯合暴風集團全資子公司暴風(天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暴風投資」)等作為普通合夥人與各有限合夥人設立了上海浸鑫投資咨詢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浸鑫基金」)。

襄陽雅可股權結構圖

襄陽雅可成立於2004年,注冊資本3.6億元,參保人數為23人,注冊地為湖北襄陽,主要經營房地產開發、商品房銷售等。成立之初的出資方為上海星信捷投資有限公司、四川百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武漢星合實業投資有限公司。2014年9月,工商注冊信息顯示,襄陽雅可新增投資人招商財富,出資2.42億元,成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67.04%。

天眼查顯示,襄陽雅可因民間借貸、借款合同糾紛、股權轉讓糾紛、追償債券、金融借款合同、企業借款合同、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等多次被他人或公司起訴。三位最初的投資方上海星信捷投資有限公司、四川百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武漢星合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多數股權已被凍結。借款糾紛案件主要從2017年開始爆發,一直到2019年,數量持續上升。

筆者還發現,在這些案件糾紛中,還有一條關於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益州大道支行(以下簡稱:招行益州大道支行)與襄陽雅可等金融借款的糾紛案件,招商財富也為關鍵方。

2014年,招行益州大道支行受招商財富的委託,於2014年9月20日、2015年2月16日與雅可公司簽訂三份《委託貸款借款合同》,向雅可公司發放貸款。招行益州大道支行借款債權本金達12.6億元。此後,因襄陽雅可等未按期歸還貸款,招行益州大道支行訴訟襄陽雅可。2018年9月,襄陽雅可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其稱,本案貸款的出借方系案外人招商財富,並非招行益州大道支行,其無權向雅可公司提出主張。最終,最高法駁回了襄陽雅可的請求,維持原判。由於裁判文書網並未查詢到一審判決詳細資料,筆者無法查詢到一審判決結果。

2018年1月,招商財富還被曝出管理的招商財富-招商銀行-弘毅夾層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產品捲入「10億元規模的理財產品違約門」。除了招商財富理財產品踩雷,招商銀行近期還和互聯網金融平台廣東錢端商務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錢端)因「14億元理財資金逾期」事件負面纏身。

2013年,招商銀行推出小企業E家平台後開啟了與錢端的合作。2017年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公布,互聯網金融,銀行理財等平台進入嚴監管周期。招商銀行稱,2017年4月停止了小企業E家平台上的互聯網創新服務,同時停止包括錢端公司在內的業務合作。

去年底以來,錢端用戶在網路貼吧、聚投訴等互聯網社區投訴在錢端的投資款到期沒有兌付到帳,不少用戶表示是通過招商銀行的員工推薦、邀請等注冊投資了錢端,聚投訴平台的一用戶表示「因為有招商銀行的背書,才投資了這家平台」。據錢端公司的一份律師函顯示,錢端APP逾期未兌付金額累計約14億元,涉及投資者約9000餘人。錢端5月上旬在自營APP發通告表示,「產品無法履約與招商銀行有關。」

5月27日,招商銀行則在官網發文回應稱,已於2017年4月終止了與錢端的所有合作,目前招商銀行與錢端及錢端App無任何關系。招商銀行指出,錢端未經該行同意擅自使用招商銀行標識和名稱,誤導投資者。對此侵權行為,招商銀行已向政府主管部門進行舉報,並向法院提起訴訟,目前法院已做立案處理。且該訴訟與錢端App具體投資產品是否如期兌付無關。

針對招行的回應,錢端5月28日再次回擊,「招商銀行與錢端沒有任何關系,與事實不符。因為2017年4月後,招商銀行仍持續在錢端APP上發布、銷售投資產品,且一直對錢端APP各方面工作進行督導。」同時指出,「根據雙方合作協議的有關約定,合作協議長期有效,除非一方提前三個月通知另一方並就已開展的業務協商處置方案後,方可解除。至今招商銀行並未對逾期資產協商出具處置方案,故其無權解除合同。」

雙方也啟動了訴訟程序,招行已向深圳市福田區法院起訴錢端公司的商標侵權行為,目前已正式立案。錢端公司也已於5月29日對與招行合作協議糾紛一案向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已立案受理。據《中國經營報》報道,中央巡視組也已介入該事件。

Ⅸ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定有哪些

最近,銀行理財收益率超5%已成常態,甚至超7%的產品再現「江湖」。這種理財產品收益的節節攀升,不但吸引了個人投資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錢味」。據統計,6月份以來,已有298家上市公司耗資629億元購買理財產品。

不過今年以來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已經開始不淡定了,年初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再融資新規,明確規定上市公司不得將募集資金投向理財等財務投資領域。對於廣大股民和實體經濟發展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此外,投資者還要留意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比例情況,留意相關公告信息。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發生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涉及金額占公司最近一期審計凈資產絕對值1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500萬元,上市公司應該及時披露。

對於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定,相信監管層後續會繼續完善相關規定內容,更有效的發揮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作用,而不是簡單的用投資者的錢或者自有閑置資金用於財務投資。

閱讀全文

與出資4億元購買兩項銀行理財產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