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基金銷售機構一顆採用哪些方式對基金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調查
通過調查表對投資者的投資知識,投資經歷,風險承受能力,家庭經濟機構和負債情況等進行綜合評比判斷,得出客戶類型以推薦適合的基金類型。
規范經營的基金銷售機構和基金管理公司都必須有這個風險等級和測評,沒有的話都不是正規機構,這點要注意。基金產品風險等級R1-R5,個人風險評測是C1-C5。投資者適當性要求,C1的投資者只能購買R1的產品,C2投資者可以購買R1-R2的產品,C3投資者可以購買R1-R3的產品,C4投資者可以購買R1-R4的產品,C5投資者可以購買所有的產品。我在鼎信匯金APP評測個人是C3,當我買R4的產品時會出來警示「您購買的產品風險等級已超您的承受能力,確認要繼續購買嗎?」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叄』 基金投資者在投資前,一定要填寫風險測評問卷吧,它的評估標準是怎樣的
法律法規規定,經營機構在銷售產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時候,應當了解投資者的姓名住址等基本信息、財務狀況、投資經驗、風險偏好等信息,並將投資者劃分普通投資者與專業投資者。
國泰元鑫友情提示:填寫風險測評問卷有利於投資者在基金認購過程中應當注意核對自己的風險識別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產品。
對於普通投資者,要根據投資者信息表、風險測評問卷以及其它相關材料,對普通投資者風險等級進行綜合評估,將其風險承受能力至少分為C1、C2、C3、C4、C5五個等級,不同等級的風險承受等級對應購買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
風險等級可根據投資者年齡、財務狀況、投資經驗、投資知識、投資期限以及客戶對本金損失的容忍程度、可接受的虧損比例、可忍受持續虧損的時間進行判定。比如,國泰基金針對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基金投資風險測評問卷中提到就明確提出,選擇並購買具有對應風險收益特徵的產品:
1、C1 型中的風險承受能力最低類別者:僅可以購買風險等級為 R1 級的產品
2、C1 型(除風險承受能力最低類別者):可以購買風險等級為 R1 級的產品
3、C2 型客戶:可以購買風險等級為 R2 級及以下的產品
4、C3 型客戶:可以購買風險等級為 R3 級及以下的產品
5、C4 型客戶:可以購買風險等級為 R4 級及以下的產品
6、C5 型客戶:可以購買所有風險等級的產品
『肆』 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是什麼
第三方指的是既不是基金公司本身(直銷),又不是其他金融機構(證券銀行都稱為代銷),進行基金銷售的公司。這個機構必須經過證監會批准才可以銷售。
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申請基金銷售業務資格需具備條件 :
(一)為依法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合夥企業或者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形式;
(二)有符合規定的組織名稱、組織機構和經營范圍;
(三)注冊資本或者出資不低於2000萬元人民幣,且必須為實繳貨幣資本;
(四)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或者合夥企業合夥人符合本辦法規定;
(五)沒有發生已經影響或者可能影響機構正常運作的重大變更事項,或者訴訟、仲裁等其他重大事項;
(六)高級管理人員已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熟悉基金銷售業務,並具備從事基金業務2年以上或者在其他金融相關機構5年以上的工作經歷;
(七)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的人員不少於10人。
『伍』 銀行理財產品分為哪幾個風險等級
理財產品風險由低到高分為R1(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型)、R4(進取型)、R5(激進型)五個級別。
1、R1級(謹慎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一般由銀行保證本金的完全償付,產品收益隨投資表現變動,且較少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的影響。產品主要投資於高信用等級債券、貨幣市場等低風險金融產品。
2、R2級(穩健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但本金風險相對較小,收益浮動相對可控。在信用風險維度上,產品主要承擔高信用等級信用主體的風險。
3、R3級(平衡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有一定的本金風險,收益浮動且有一定波動。在信用風險維度上,主要承擔中等以上信用主體的風險。
4、R4級(進取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本金風險較大,收益浮動且波動較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
5、R5級(激進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本金風險極大,同時收益浮動且波動極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
銀監會出台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界定是,「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我們一般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實是指其中的綜合理財服務。
(5)基金銷售機構風險評級擴展閱讀:
非保證收益理財又可以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
(1)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
(2)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客戶支付收益,並不保證客戶本金安全的理財產品。
非保證收益的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不承諾理財產品一定會取得正收益,有可能收益為零,不保本的產品甚至有可能收益為負。
在銀行推出的每一款不同的理財產品中,都會對自己產品的特性給予介紹。
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大多是對本金給予保證的,即使是打新股之類的產品,盡管其本金具有一定風險,但根據以往市場的表現,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還是較低的。
『陸』 各個基金銷售平台對同一隻基金的風險評級為什麼不一樣哪個比較權威
有評級資質的機構才能對基金進行評級,各機構的評級方法也不一樣,所以結果也不太一樣,推薦一個比較權威的評級機構晨星公司
『柒』 私募基金風險揭示書裡面的風險等級怎麼寫
近年來,在監管寬松的環境下,私募迎來爆發式增長。在行業擴容的同時,也引發從業不規范等問題,監管層從加大現有私募管理、暫停個別地區工商注冊等途徑為行業「降溫」。
去年12月開始,私募基金迎來監管升級。近日,證監會通報顯示,2015年,監管機構共對140餘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銷售機構開展了現場檢查,配合地方政府對40餘家涉嫌非法集資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進行了風險排查。最終有近6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
據了解,目前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5萬家,基金規模5.1萬億。規模擴容的同時也帶來登記備案信息失真、資金募集行為違規、投資運作行為違規、公司管理失范以及涉嫌違法犯罪等諸多問題。
對私募市場頗有研究的宋清輝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私募集中出現較多問題,一方面因其公司管理薄弱和風險控制制度不完善,更重要的是,與我國的金融活動信用缺失和監管失位不無關系。
近60家私募受罰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有近60家私募被罰。具體來看,證監會對北京寶銀創贏、華夏恆業、恆天財富、廣州銀潤投資 、上海寶銀創贏、中科招商集團、金賽銀等2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採取行政監管措施;並對兩家私募銷售機構採取行政監管措施;對中科招商單祥雙等8個私募責任人採取行政監管措施。
此外,證監會還對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立案稽查;對2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涉嫌違法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或地方政府。
上述被處罰企業中,有中科招商及其董事長單祥雙因多次向媒體披露巨額融資計劃的具體投向,未在公告中涉及,也有寶銀創贏此類項目缺少財務、律師第三方機構材料等現象。《投資者報》記者梳理發現,登記備案信息失真,信息披露違規,沒有按規定報送定期報告和重大事項變更情況等行為在處罰中是最多的。
但此次通報的企業中,不乏誠信缺失,保本高收益為誘餌,向不特定對象公開募集資金,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集資詐騙的企業。
以深圳金賽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為例,其號稱注冊資本50億,管理的基金規模高達100多億,該公司對外公開表示,公司優質的地產並投項目、礦業並購項目,年化回報率均可保持在50%以上。
因對項目風控不嚴導致無力回款,投資者上門擠兌,員工紛紛離職,金賽銀法定代表人王維奇也在9月份失蹤,目前深圳警方已因其涉嫌非法集資立案偵查。
前海鉅陣資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創始合夥人龍舫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近來私募出現較多問題首先是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同時缺少第三方機構的監督。
「其次,近幾年的私募大發展也導致行業的確存在良莠不齊、魚龍混雜,自身專業性不足,對項目調查不徹底,風險管控不足等經營不善原因導致。」龍舫表示,像深圳金賽銀這類負責人跑路的行為,性質則很惡劣。投資者應該及時維權,通過司法程序,依法起訴追究責任人。
監管持續收緊
2015年12月中旬,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網站發布的關於就《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的通知。私募基金監管的法律鏈條初現。該徵求意見稿從私募基金銷售主體、100萬門檻到從業人員資格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明確。
今年1月份,北京市自1月9日起在全市范圍內已暫停投資類企業的登記注冊,暫停核准包含「投資」「資產」「資本」「控股」「基金」「財富管理」「融資租賃」「非融資性擔保」等字樣的企業和個體戶名稱;另外,暫停登記「項目投資」「股權投資」「投資管理」「投資咨詢」「投資顧問」「資本管理」「資產管理」「融資租賃」「非融資性擔保」等投資類經營項目。
隨後,有媒體報道稱,上海多區也陸續叫停了投資類公司的工商注冊,包括上海自貿區內。深圳、重慶等地則稍加區別,暫時叫停了互聯網金融類公司注冊。此外,多家剛剛獲得私募基金牌照的銀行,突遭叫停。
一時間,監管收緊的消息甚囂塵上。對此,宋清輝表示,京滬已叫停投資類公司注冊具有試驗效應,在詳細的監管意見出台之前,其他城市可能也會跟進。監管層已經動真格了,私募監管風暴風雨欲來,未來私募公司注冊與備案等將會持續收緊。
「此前私募行業監管環境寬松,隨著私募行業爆發式增長,私募違規違法現象較為普遍,因此,必須收緊對私募行業的監管。」宋清輝表示,綜合來看,應該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落實私募行業具體的、明確的監管政策,不能模稜兩可或者頻頻臨時進行「窗口指導」,二是做好私募公司的登記備案工作,加快配套措施的建立和完善。
陽光私募受影響不大
雖然市場表現風聲鶴唳,但多位受訪私募人士《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目前二級市場陽光私募和一級市場股權私募等權益類並未受到較大影響。智誠海威投資有限公司合夥人盧偉強表示,陽光私募業務結構已經日趨完善,資金由銀行存管,證券、凈值均有券商管理,基金管理人接觸不到這些產品核心就避免了「捲款跑路」等道德風險。
「相對而言,債權類私募的風險要大一點,尤其是與P2P、眾籌相關的產品,投資者需要加強風險意識。」盧偉強認為,對於債權類私募的注冊備案或將日趨嚴格,但對於當前現存陽光私募等則沖擊並不太大。
同時,他指出,當前個別權益類私募也存在向不特定對象宣傳、用歷史收益潛在誤導投資者的情況,這也是需要加強監管的內容。「監管趨嚴利於行業的合規,整體來看有利於行業自凈。」
事實上,從去年年底開始的監管收緊政策並未影響行業「熱度」。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增加了4633家,其中,陽光私募增加了1976家,私募證券投資管理人的數量也突破了1萬家。
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基金經理也認為,進一步提高私募基金的准入門檻,利於規范資本市場,保護投資者,促使私募產品陽光化。對於真正想在私募市場紮根、發展的私募機構而言,長期來看,屬於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