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理財產品的風險評估因為必須有理財經理的簽字,所以還是需要客戶到網點當面進行風險評估的,好在評估的有效期是一年,這樣評估後,以後再購買同類產品就不需要再做了。
風險評估有兩種方法:
A、從銀行分級來看產品風險
按照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的要求,銀行需對自身的客戶、理財產品進行分級,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五級。有的銀行把理財產品風險分為「低」、「較低」、「中等」、「較高」、「高」至「極高」五級或者六級,另一些銀行則採用從1級至5級風險逐漸遞增的標識方法,比如「R1」——「R5」,這里的R即是英文Risk(風險)的縮寫,通常R1就對應「低」,R5就對應「高」。不同風險評級的產品,只能銷售給對應評級以上的投資者。例如風險評級為R2的產品,原則只能銷售給風險承受度評級為「穩健」及以上的人,不能銷售給評級為「保守型」或「謹慎型」的人。銀行如銷售超出其風險承受力的產品就有誤導銷售的嫌疑。
銀行風險等級一般根據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風險收益特點、流動性等不同因素來設定的。比如銀行常用的五級分類: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平衡型產品(R3)、進取型產品(R4)、激進型產品(R5)五個風險等級,對應不同類型的投資者。
提醒:簡單來說,從投資者最為熟悉也最關心的「是否保本保收益」的角度來看,一般風險級別R1的為保本保收益或保本浮動收益類;R2級別以上的為非保本浮動收益類型,風險依次升高。對於剛接觸理財的用戶來說,建議購買R1、R2級別的理財產品。
此外,不同評級的產品起點金額也會不同。例如,有的銀行規定,風險評級為一級和二級的理財產品,單一客戶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於5萬元;風險評級為三級和四級的理財產品,單一客戶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於10萬元;風險評級為五級的理財產品,單一客戶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於20萬元。
同一款產品投資門檻越高,其預期收益率也會越高。比如同一款產品會設定5萬元、20萬元、100萬元等不同的起售金額,對應的收益也會逐漸增高。
B、從投資范圍來看產品風險
如果覺得從銀行分級來看產品的投資風險還不夠直觀的話,也可以從產品的投向上來判斷其風險。
R1和R2級:投資范圍基本一樣,多為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債券,資金拆借、信託計劃及其他金融資產等,並且規定了各類資產的比例。這兩者的主要區別也在於,具體品種的投資比例不同。通常來看,R1級別投資低風險部分的比例更高,R2級別投資相對高風險的比例更高,且R1級別的產品通常具有保本條款,也就是我們常見的「保本保收益類」或「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本金基本是不會損失的。
R3級:這一級別的產品除可投資於債券、同業存放等低波動性金融產品外,還可投資於股票、商品、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後者的投資比例原則上不超過30%。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有一定的本金風險,結構性產品的本金保障比例一般在90%以上,收益浮動且有一定波動。
R4級:該級別產品掛鉤股票、黃金、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的比例可超過30%,不保證本金償付,本金風險較大,收益浮動且波動較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虧損的可能性較高。
R5級:該級別產品可完全投資於股票、外匯、黃金等各類高波動性的金融產品,並可採用衍生交易、分層等杠桿放大的方式進行投資運作。本金風險極大,同時收益浮動且波動極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當然,對應的預期收益也會較高。
提醒:掛鉤型產品中保本浮動收益或保本保最低收益一般也屬於R2級別。R1級別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3%-5%,如果超過5%到8%或者更高,那就要小心了,很可能這款產品存在虛假銷售。
B. 招商銀行網上購買個人理財產品是不是要先做風險評估啊
是。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有所增加,但個別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產品的預期收益是隨著風險的增加而提高的,高收益的同時伴隨著高風險。
不管購買何種理財產品,廣大投資者在購買高息產品之前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並且做好風險評估,千萬不要盲目出手。
據銀率網資料庫統計,截至2014年12月20日,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在2014年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7%。
其中,非保本浮動收益類型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47%,保本浮動收益類型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4%,保證收益類型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0%。
由此可見,產品的預期收益是隨著風險的增加而提高的,高收益的同時伴隨著高風險。
2015年,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將持續為中原父老提供「穩添利」系列產品,其中「穩添利新享55天」產品,5萬元起售,每周三循環發行,預期年化收益率5.3%。
據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個金部產品經理介紹,「穩添利」系列理財產品,風險等級是1R,屬於極低風險型產品,適合風險評估為保守型的客戶購買。
C. 民生手機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風險評估去任何網點都可以嗎
如何進行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辦理手續如下:
1.個人客戶如為首次購買理財產品(包括我行發售銀行理財產品和代銷理財),須本人持有效身份證件和預留手機到我行營業網點由銀行理財專業人員通過《客戶風險評估問卷》進行風險評估,了解評估結果,雙方簽字確認。櫃台辦理風險評估實時生效。風險評估結果有效期為一年(次年對月對日的當天24點到期,若當月沒有那一天,則當月最後一天24點到期),到期後您可在櫃台、網銀或手機銀行上重新評估。理財購買、贖回時都會查看客戶的風險評估等級。
2.機構客戶銀監會對於機構客戶購買理財產品沒有強制性的風險承受能力評估要求,故我行機構客戶無需進行風險評估。如機構客戶已經辦理過開戶相關手續,且賬戶已正常使用情況下,那麼業務規則允許的各渠道均可操作首次購買。
溫馨提示:
※
依照理財新規要求,進行風險評估時會增加「合格投資者評估」項,用於識別客戶購買產品的類型,由於私募產品必須賣給「合格投資者」,如果客戶不屬於合格投資者
,將不能購買我行私募產品。
※
一自然天內風險評(包括首次評估和重評)估次數不超過2次(含)且一年內風險評估次數不超過3次(含)。
對於超過年度風險評估限定次數,您要求進行重新評估的,需到櫃台申請辦理「超限重評」,「超限重評」一年度內僅限辦理一次,須本人持有效身份證件和預留手機辦理。
D. 自己在網上買中行的理財產品的時候,提示要做風險評估,
購買理財產品需要的基本手續:首次在中行購買中行自營理財產品的客戶,須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原件、存有認購資金的活期一本通、活期存摺或借記卡到中行網點辦理。首次風險測評需要在網點進行。在網點完成首次測評和簽約後可以在中行任意渠道投資購買理財產品。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E. 為何個人夠買理財產品需要風險評估
購買理財產品需要風險評估的原因是要調整客戶風險評估的等級不得大於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
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估如下圖:
F. 買銀行理財產品提示風險評估已到期是什麼意思
就是自從你上次購買產品時所作的風險評估是有時效的,理財產品風險評估的有效期是一年,風險評估是內部評估,過了這個期限,還要再次進行評估才能進行新一輪的購買。
G. 購買理財產品風險評估問卷未通過不能購買怎麼回事
理財產品是有風險的,不能保證不虧損,所以要進行風險測評,目的在於評估你能承受的風險程度,如果測評結果你能承受的風險程度較低,則認為不能買理財產品。
H. 公司網銀買理財時候風險評估
1、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後(但還沒有結束),該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即,風險評估就是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
從信息安全的角度來講,風險評估是對信息資產(即某事件或事物所具有的信息集)所面臨的威脅、存在的弱點、造成的影響,以及三者綜合作用所帶來風險的可能性的評估。作為風險管理的基礎,風險評估是組織確定信息安全需求的一個重要途徑,屬於組織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策劃的過程。
2、銀行的理財產品的風險評估,必須有理財經理的簽字,如果是第一次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需要認真填寫好風險評估表,銀行理財人員會依據風險測評結果,告訴客戶屬於那種類型等級購買適合的風險等級理財產品,投資者投資銀行理財產品要看準選擇。
所以還是需要客戶到網點當面進行風險評估的,好在評估的有效期是一年,這樣評估後,以後再購買同類產品就不需要再做了。
3、工商銀行理財產品風險設五個等級,PR1為保守型、PR2為穩健型、PR3為平衡型、PR4為成長型、PR5為進取型;
(8)購買理財產品時的風險評估擴展閱讀:
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後(但還沒有結束),該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即,風險評估就是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
I. 理財產品風險等級是怎麼劃分的
理財產品風險由低到高分為R1(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型)、R4(進取型)、R5(激進型)五個級別。
1、R1級(謹慎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一般由銀行保證本金的完全償付,產品收益隨投資表現變動,且較少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的影響。產品主要投資於高信用等級債券、貨幣市場等低風險金融產品。
2、R2級(穩健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但本金風險相對較小,收益浮動相對可控。在信用風險維度上,產品主要承擔高信用等級信用主體的風險,如AA級(含)以上評級債券的風險;在市場風險維度上,產品主要投資於債券、同業存放等低波動性金融產品,嚴格控制股票、商品和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的投資比例。
3、R3級(平衡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有一定的本金風險,收益浮動且有一定波動。在信用風險維度上,主要承擔中等以上信用主體的風險,如A級(含)以上評級債券的風險;在市場風險維度上,產品除可投資於債券、同業存放等低波動性金融產品外,投資於股票、商品、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的比例原則上不超過30%,結構性產品的本金保障比例在90%以上。
4、R4級(進取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本金風險較大,收益浮動且波動較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在信用風險維度上,產品可承擔較低等級信用主體的風險,包括BBB級及以下債券的風險;在市場風險維度上,投資於股票、商品、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的比例可超過30%。
5、R5級(激進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本金風險極大,同時收益浮動且波動極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在信用風險維度上,產品可承擔各等級信用主體的風險,在市場風險維度上,產品可完全投資於股票、外匯、商品等各類高波動性的金融產品,並可採用衍生交易、分層等杠桿放大的方式進行投資運作。
J. 直銷銀行購買理財產品要不要進行風險評估
眼看著余額寶、理財通等收益是一天不如一天,目前基本在4%上下浮動,不少投資人都決定把資金重新投向銀行理財產品。尤其是高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備受青睞。其實,不仔細研究還真不知道銀行理財產品的「陷阱,讓所謂的高收益水分十足。很多銀行理財產品標榜的高收益經過仔細計算後很可能讓你大跌眼鏡。銀行理財產品有幾招常用的坑爹招數還是不得不提防。
第一招,超長的募集期,一般都要一周左右。以某行剛發行的一款銀行理財產品為例,產品期限53天,預期收益率5.00%。該產品的發行期是8月1日-8月7日,產品成立日為8月8日。需要注意的是,銀行理財產品成立日才是計息開始日,也就是說1日-7日是募集期,不算利息的。一些精明的投資者可能會想最後一天去買產品,可是收益率較為誘人的產品一般兩三天就賣完了,根本不可能留到最後一天等你來買。所以,銀行就利用這點,不付一分利息,免費佔用了你們7天的資金。
第二招,產品期限設計時就有陷阱。以上述產品為例,53天後產品到期日是9月30日。第二天就是國慶節。你想買更好的產品已經錯過時機(一般9月最後一個星期的銀行理財產品最為豐富),此時錢只能轉為銀行存款,正好為他們季末沖存款做貢獻。
第三招,清算期設計再埋地雷。基本上銀行理財產品到期了,都會有個1-3個工作日的處置期,也就是說產品到期的當日你是拿不到本金和利息的。更需要注意的是,銀行寫的都是工作日,如果中間正好隔著雙休日,那又是不花一分錢再占你5天資金。以上述產品為例,就更加坑爹了,產品9月30日到期,適逢一年中最長的節假日,三個工作日後也就是說至少10月10日後才能拿到本金和收益!
給上述產品算筆賬,假設8月1日購買了10萬元這款產品,10月10日才收到本金利息,實際資金佔用70天,利息726元。實際收益率只有3.79%,最好的情況是募集期的最後一天買到,同樣10月10日收到本金利息,實際資金佔用64天,利息726元。實際收益率也只有4.14%,還不如目前在4.17%徘徊的余額寶。
不算不知道,精打細算之下銀行理財產品的所謂高收益便無所遁形。這種資金佔用造成的損失,普通投資者不細心很難發現。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標榜高收益,低風險的產品都需要去仔細衡量,哪怕是以安全著稱的銀行理財。
星期二投資網為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