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會啊,保險公司是現金流最充足的,除非整個金融體系出現風險,否則肯定不會有問題,個別公司有問題也有保監會的准備金在兜底呢(可以參考新華人壽、中華聯合的處置)
不要杞人憂天哦!
『貳』 系統性風險包括哪些風險
系統性風險:
所謂系統性風險是指由於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資收益的可能變動,這種因素以同樣的方式對所有證券的收益產生影響。系統性風險即市場風險,即指由整體政治、經濟、社會等環境因素對證券價格所造成的影響。
分類:
政策風險:政府的經濟政策和管理措施的變化,可以影響到公司利潤、投資收益的變化;證券交易政策的變化,可以直接影響到證券的價格。而一些看似無關的政策變化,比如對於私人購房的政策,也可能影響證券市場的資金供求關系。因此,經濟政策、法規出台或調整,對證券市場會有一定影響,如果這種影響較大時,會引起市場整體的較大波動。
利率風險:市場價格的變化隨時受市場利率水平的影響。一般來說,市場利率提高時,會對股市資金供求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
購買力風險:由於物價的上漲,同樣金額的資金,未必能買到過去同樣的商品。這種物價的變化導致了資金實際購買力的不確定性,稱為購買力風險,或通脹風險。在證券市場上,由於投資證券的回報是以貨幣的形式來支付的,在通脹時期,貨幣的購買力下降,也就是投資的實際收益下降,也存在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
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證券投資活動中最普遍、最常見的風險,是由證券價格的漲落直接引起的。當市場整體價值高估時,市場風險將加大。對於投資者來說,系統性風險是無法消除的,投資者無法通過多樣化的投資組合進行防範,但可以通過控制資金投入比例等方式,減弱系統性風險的影響。
『叄』 保險業當前面臨哪些風險
我國保險業的特點及面臨的特殊風險
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僅二十多年,尚處於不成熟階段,各類基礎性的制度正處於不斷改進完善的過程中,因而除了面臨上述風險之外,有必要結合我國保險業的法規建設、保險機構的業務流程管理和保險公司的特殊情況分析我國保險業面臨的洗錢風險。
(一)保險業法規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各保險公司根據《反洗錢法》的要求,已經開始相應地制訂框架性的反洗錢制度,指導分支機構逐步開展反洗錢工作,但是由於保險法規是以保險業最大誠信原則和保險利益原則作為控制風險的准則,即各保險公司主要從控制經營成本和風險角度出發,圍繞保險風險標的,按照投保人、被保險人、投保標的、理賠案件等方面的不同風險,由相關部門控制業務風險。[2]而反洗錢風險的控制重點在於客戶身份識別和資金交易監測,以防止客戶身份和資金異常,這與保險公司控制業務風險有明顯不同,因此開展反洗錢內部控制存在制度缺陷。
(二)保險公司在業務流程管理上存在漏洞
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主要包括保險展業、業務承保和理賠等。由於我國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和市場發展的不健全,保險公司在一些業務流程上存在管理上的漏洞,給洗錢分子留下不小的空間。
1.保險展業階段。保險展業就是保險公司進行市場營銷的過程,即向客戶提供保險商品和服務。保險展業的方式包括直接展業、保險代理人展業和保險經紀人展業。我國還處於經濟轉型期,且年輕的保險市場在局部和個別地方由於信用和市場規則的缺失,在展業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惡性競爭等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些新成立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為搶占市場,克服其本身無品牌和實力的缺陷,主動採取「二高一低一擴大」(即高手續費、高返還、低費率、擴大保險責任)的手段拉攏客戶;面對這些分支機構的惡性行為,成立較久的保險公司為了保持業務規模以抑制過快的市場份額下降,以免影響公司的市場地位和形象,同時為完成上級公司下達的保費收入必成指標,不得不非理性的被迫參與市場的惡性競爭,也採取「二高一低一擴大」的手段,甚至有的業務人員為了拉攏客戶公開聲明可以幫助客戶洗錢,這種惡性競爭的環境導致保險公司在展業方面的管理較混亂,也極大地方便了洗錢分子將其「黑錢」放置到保險系統,完成洗錢過程的處置階段。[3]
2.業務承保和理賠階段。業務承保是指保險人對投保人提出的保險申請經審核同意接受的行為。理賠是保險業務流程的最後一個階段。保險公司應該在核保、合同變更和理賠環節對投保財產價值、投保財產風險狀況等信息,以及合同關系人之間的利益方面加以專業控制,進行嚴格的客戶身份識別。但是由於我國保險市場規則的缺失,一些保險中介機構為了拿到傭金和手續費,甚至指導那些達不到資格的投保人如何提供虛假資料以順利通過審查,這與反洗錢相關規定中要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的要求相差甚遠;理賠時,保險公司為了穩定自己的市場份額,對投保人提出的無理要求有姑息的成分,為洗錢分子「甩干」進入洗錢過程的「黑錢」創造了機會。
(三)保險公司的組織架構、治理結構不完善
從組織架構看,我國保險公司多數實行總、分、支公司管理模式,總分支機構之間通過授權而開展經營活動,這種組織架構本來應該會強化高層管理人員對組織的控制能力,但由於公司治理結構和體制機制的不完善以及公司內部現代化管控手段的不到位,還沒有形成規范明晰的責、權、利的體系和機制,更沒有預警機制和現代化的手段約束基層機構負責人的違法違規行為,公司內部上下級機構以及他們的負責人之間存在嚴重的博弈。[4]從治理結構來看,2006年1月,中國保監會發布《關於規范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試行)》,為我國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建設指明了方向,但由於影響公司治理結構的因素非常多,既包括資本、職業經理人、監管機構,又包括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建設現狀和與保險公司治理機構建設相關的基礎設施等,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優化進程相對緩慢,部分保險公司還是存在嚴重的內部人控制現象和關鍵人模式。[5]在這種情況下,建立並有效實施反洗錢內控體系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肆』 哪些屬於保險業風險
當前保險公司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傳統的風險。
二是激進經營的風險。
三是宏觀環境的影響,2016年宏觀經濟下行資本市場波動,造成了企財險、貨運險等領域的業務下滑,也加劇了行業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
四是隨著全球化、信息化和金融業綜合經營發展,保險公司與銀行、證券、基金等領域的交叉性有所增多,一些互聯網理財和B2B平台利用保險問題徵信,跨市場、跨區域、跨行業傳遞風險開始顯現。
『伍』 系統性風險在投資學中的定義
系統性風險即市場風險,即指由整體政治、經濟、社會等環境因素對證券價格所造成的影響。系統性風險包括政策風險、經濟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購買力風險、匯率風險等。這種風險不能通過分散投資加以消除,因此又被稱為不可分散風險。 系統性風險可以用貝塔系數來衡量。中文名 系統性風險外文名 systematic risk別名 市場風險解說環境因素對證券價格所造成的影響分類 政策風險 利率風險 購買力風險等特點對整個股票市場普遍產生不利影響防範措施 提高警惕、投入比例、贏損准備系統性風險 經濟好處 不對稱性 監管缺陷。
1、基本概述編輯系統性風險即市場風險,即指由整體政治、經濟、社會等環境因素對證券價格所造成的影響。系統性風險包括政策風險、經濟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購買力風險、匯率風險等。對系統性風險的識別就是對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內宏觀的經濟狀況作出判斷。就是指對整個股票市場或絕大多數股票普遍產生不利影響。一般包括經濟等方面的關系全局的因素。如世界經濟或某國經濟發生嚴重危機、持續高漲的通貨膨脹、特大自然災害等。整體風險造成的後果帶有普遍性,其主要特徵是所有股票均下跌,不可能通過購買其他股票保值。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都要遭受很大的損失,其中許多人都要竭力拋出手中的股票。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中的經濟周期波動等因素對股市的打擊是極其嚴重的,任何股票都無法逃脫它的打擊,每個股市投資者承擔的風險基本上是均等的。這種整體風險發生的概率是較小的。由於人類社會的進步,對自然和社會駕馭能力的提高,對整體性風險發生的防範手段及其發生之後的綜合治理辦法都有很大增強。所謂系統性風險是指由於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資收益的可能變動,這種因素以同樣的方式對所有證券的收益產生影響。
2、基本特點編輯系統性風險的特點是:對整個股票市場或絕大多數股票普遍產生不利影響。系統性風險造成的後果帶有普遍性,其主要特徵是幾乎所有的股票均下跌,投資者往往要遭受很大的損失。正是由於這種風險不能通過分散投資相互抵消或者消除,因此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
3、基本分類編輯系統性風險主要是由政治、經濟及社會環境等宏觀因素造成的,包括政策風險、利率風險、購買力風險和市場風險等。政策風險政府的經濟政策和管理措施的變化,可以影響到公司利潤、投資收益的變化;證券交易政策的變化,可以直接影響到證券的價格。而一些看似無關的政策變化,比如對於私人購房的政策,也可能影響證券市場的資金供求關系。因此,經濟政策、法規出台或調整,對證券市場會有一定影響,如果這種影響較大時,會引起市場整體的較大波動。利率風險市場價格的變化隨時受市場利率水平的影響。一般來說,市場利率提高時,會對股市資金供求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購買風險由於物價的上漲,同樣金額的資金,未必能買到過去同樣的商品。這種物價的變化導致了資金實際購買力的不確定性,稱為購買力風險,或通脹風險。在證券市場上,由於投資證券的回報是以貨幣的形式來支付的,在通脹時期,貨幣的購買力下降,也就是投資的實際收益下降,也存在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證券投資活動中最普遍、最常見的風險,是由證券價格的漲落直接引起的。當市場整體價值高估時,市場風險將加大。對於投資者來說,系統性風險是無法消除的,投資者無法通過多樣化的投資組合進行防範,但可以通過控制資金投入比例等方式,減弱系統性風險的影響。
4、防範措施編輯對於系統性風險的防範,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提高警惕當整體行情出現較大升幅,成交量屢屢創出天量,股市中賺錢效應普系統性風險及,市場人氣鼎沸,投資者踴躍入市,股民對風險意識逐漸淡漠時,往往是系統性風險將要出現的徵兆。從投資價值分析,當市場整體價值有高估趨勢的時候,投資者切不可放鬆對系統性風險的警惕。投入比例股市行情的運行過程中,始終存在著不確定性因素,投資者可以根據行情發展的階段來不斷調整資金投入比例。由於股市升幅較大,從有效控制風險的角度出發,投資者不宜採用重倉操作的方式,至於全進全出的滿倉操作更加不合時宜。這一時期需要將資金投入比例控制在可承受風險的范圍內。倉位較重的投資者可以有選擇地拋出一些股票,減輕倉位,或者將部分投資資金用於相對較安全的投資中,如申購新股等。贏損准備投資者無法預測什麼時候會出現系統性風險,尤其在行情快速上升的時期。如果提前賣出手中的股票,往往意味著投資者無法享受「瘋狂」行情的拉升機會。這時,投資者可以在控制倉位的前提下繼續持股,但隨時做好止贏或止損的准備,一旦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時候,投資者可以果斷斬倉賣出,從而防止損失的進一步擴大。
5、系統性風險編輯「系統性風險」是指一個事件在一連串的機構和市場構成的系統中引起一系列連續損失的可能性。風險的溢出和傳染是系統性風險發生時最為典型的特徵,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風險和收益的不對稱性。與個別風險的管理相比,對分類系統性風險的監管更艱難、更復雜、需要監管理念、監管方式的一些根本改變。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是虛擬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規模遠大於實體經濟。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繫上,國內外學術界過去的研究多重視虛擬經濟的發展越來越背離實體經濟的發展(如國際貨幣市場的交易額遠大於國際貿易額的規模),有些經濟學家甚至認為這種「倒金字塔」型的經濟、金融體系有崩潰的可能。但是,在人們的研究中,更強調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較為密切的方面,尤其是國際金融市場自由化與工業化國家經濟表現之間的關系。經濟好處一方面,虛擬經濟的發展確實為實體經濟帶來了好處,如國際貨幣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及與之相關的收系統性風險入流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真實的購買力,以美國為例、金融、保險、房地產部門對美國GDP的貢獻遠比製造業大;另一方面,1970年以來,當金融創新和金融市場自由化蓬勃發展的同時,世界范圍的經濟增長率開始下降,主要工業發達國家20世紀90年代的產出增長率下降到了60年代的2/3左右,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增長率也以大體相當的幅度下降。很難為系統性風險下一個十分清晰的定義。現有文獻中,一般認為,「系統性」一方面是指一個事件影響了整個體系的功能,另一方面是指一個事件讓不相乾的第三方也承擔了一定的成本,「系統性風險」則是指一個事件在一連串的機構和市場構成的系統中引起一系列連續損失的可能性(George G.Kaufman)。因此,系統性風險是一種「外部性」,是單個公司(機構)強加於全社會的高於其實際價值的成本,風險的溢出和傳染是系統性的風險發生時最為典型的特徵,而且系統性風險的這一特徵不僅僅局限於一國的經濟、金融領域。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趨勢使各國經濟極易受到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沖擊;股票市場、外匯市場價格聯動的特徵則使金融系統性風險的連鎖反應速度加快;現代通訊技術及金融交易的高科技程度也為信息的傳播及風險的溢出創造了條件,某個市場的動盪結果會通過計算機網路體系迅速得到蔓延,影響到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和金融局勢。不對稱性系統性風險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風險和收益的不對稱性,這也是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往往損害實體經濟的重要原因之一。系統性風險的存在可能使完全自由的市場機制威脅金融、經濟的整體發展。彌補完全自由的市場機制的這一缺陷,主要依靠強有力的監管部門。迫使微觀主體將系統性風險考慮在內,正是金融監管者的責任;監管當局的風險管理越嚴格,私人部門的成本就越高,就越能將系統性風險的外部性內在化。為了確保單個的投資決策者不僅考慮其個體面臨的風險,而且將整個社會面臨的風險考慮在內,監管者或者可以通過增添附加條件的辦法。如,監管部門可以要求銀行部門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達到一定標准(即要求其流動資本持有達到全部資產的特定比例),這種流動性資本的持有對於這些金融機構來講,意味著必須放棄某些潛在的獲得收益的投資活動,這就是一種成本,監管者希望藉此抵禦金融危機的沖擊;監管者或者也可以嘗試直接對投資者的行動做出某些限制。如通過對短期資本流動收取一定的費用,迫使私人部門將其成本與短期資本流動可能對一國經濟造成的社會成本一並考慮在內;在某些情形下,監管者甚至或者可以對特定的資本流動實施直接的管制。監管缺陷與個別風險的管理相比,對系統性風險的監管更艱難、更復雜、需要監管理念、監管方式的一些根本改變。系統性風險監管困難的原因首先表現在對系統性風險估測的困難。監管者的工作必須包括禁止特定風險轉化為系統性風險,在這兩種風險之間充當「警衛」,並且為了防止市場信心喪失造成的金融恐慌,中央銀行通過注入流動性資金履行最後貸款人的職責就是及其重要的。但在很多情況下,當個別金融機構處於困境時,中央銀行可能不容易找到適當的渠道注入流動性資系統性風險金,從而不能很好地履行最後貸款人的職責,這是系統性風險監管的又一困難。尤其是當金融衍生品的場外交易發生問題時,中央銀行可能無法動用自己的自有資源注入資金來提供援助。因此,監管當局有必要通過組織私人部門注入資金來進行援助,避免和減輕系統性風險帶來的損失。對系統性風險監管的最後貸款人制度以及類似的存款保險制度還存在另一個缺陷,當監管當局試圖處理系統性風險時,常常不得不提供財務上的支持,於是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道德風險問題。系統性風險不是簡單的私人風險之和,而是比私人風險之和還要大。同樣,私人管理的風險之和要小於金融業的總風險,因為如前所述,私人只是在規避風險,而無法消除風險。最後貸款人、存款保險制度等的目的就在於控制這類社會風險,但是最後貸款人、存款保險制度等某種程度上只是將風險從私人部門轉移到公共部門,將系統性風險的一部分轉移為道德風險。因此,有效的監管應該區分不同情形提供最後貸款人援助,並對援助對象施以懲罰性利息;存款保險等制度不宜針對金融機構或個人投機者提供援助,只為遭受非投機性投資損失的家庭提供援助。過去,對付系統性風險的主要監管措施之一就是將金融市場明確分工並相互分割開來,如「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在商業銀行與其他金融服務業之間設置「防火牆」,禁止混業經營。但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市場自由化的影響,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區分變得越來越模糊,以及金融市場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使得不論是國家間還是國際上,所有分裂的部分正緊密地相互依存著。特別地,在現代金融市場上,一個突出的特點是金融創新活動越來越活躍,以前從未發生或從未預見到的事件也不斷發生,而往往正是全新的事件導致了最大的風險。這就使得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監管方式和理念受到了進一步的挑戰,傳統的分割地對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及其他金融機構監管,諸如1987年那樣在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間調度資金平抑波動的行動就越來越困難、越來越無效了。在此,人們想特別強調的一點就是,監管者必須具有某種靈活性,必須基於風險管理的原則、而不是基於事先設定好的規則框架實施監管。其根本原因在於,作為現代經濟系統核心的金融系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服務系統,而是綜合考慮風險管理和自身發展的系統。因此,監管也就不能僅限於對金融業務、職能的管理,而應該堅持風險管理的原則。同時,監管者必須堅持基於市場變化的靈活性,對市場變化做出迅速的反應,因為任何約定俗成的規則和基於某些產品制定的規則都不可能適應日新月異的金融市場的變化。[1]
6、對應風險編輯現實中,各企業的經營狀況會受其自身經營狀況的影響,這些因素與其他企業沒有什麼關系[2]。這種風險主要影響某一種證券產品,與市場的其他證券產品沒有直接聯系,投資者可以通過分散投資的方法,來抵消非系統性風險。非系統性風險有經營風險,財務風險,違約風險。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陸』 保險業在防控系統性風險中取得哪些成效
業內專家稱,在一系列監管「組合拳」下,保險業系統性風險得到有效防控,重點領域和問題公司的一些突出風險得到有效化解,存量風險逐步消化,增量風險得到嚴格控制。目前,保險業各項主要指標運行平穩,風險抵禦能力穩步提升。保險業償付能力總體充足,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53%,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1%,顯著高於達標線。
業內人士預計,2018年,保險業仍將保持穩健增長。保費方面,保險產品需求依然廣闊,健康、養老等險種未來空間很大。利潤方面,主要受益於准備金折現率上行帶來的利潤釋放,同時剩餘邊際攤銷的加速都可以保障2018年上市險企利潤的增長。未來保險股的價值會隨著內含價值的增長獲得穩步的提升。投資端,2017年以來保險資金投資於股票和基金的比例均保持在13%左右,如果2018年投資比例維持13%,並考慮部分資金投入港股市場,預計給A股帶來增量資金約2900億元。
『柒』 保險業的潛在風險應如何進行控制
據報道,2017年是中國保險業特殊而又重要的一年,保監會出台系列監管文件,有效處置了一些風險點,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雖然保險業風險總體可控,但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同時要力爭用3年時間,有效防範化解處置保險業重點領域風險,提升全行業風險防範能力和水平,堅決守住防範系統性風險底線,打贏這場硬仗。
『捌』 系統性風險的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風險」是指一個事件在一連串的機構和市場構成的系統中引起一系列連續損失的可能性。風險的溢出和傳染是系統性風險發生時最為典型的特徵,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風險和收益的不對稱性。與個別風險的管理相比,對分類系統性風險的監管更艱難、更復雜、需要監管理念、監管方式的一些根本改變。
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是虛擬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規模遠大於實體經濟。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繫上,國內外學術界過去的研究多重視虛擬經濟的發展越來越背離實體經濟的發展(如國際貨幣市場的交易額遠大於國際貿易額的規模),有些經濟學家甚至認為這種「倒金字塔」型的經濟、金融體系有崩潰的可能。但是,在人們的研究中,更強調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較為密切的方面,尤其是國際金融市場自由化與工業化國家經濟表現之間的關系。 一方面,虛擬經濟的發展確實為實體經濟帶來了好處,如國際貨幣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及與之相關的收入流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真實的購買力,以美國為例、金融、保險、房地產部門對美國GDP的貢獻遠比製造業大;另一方面,1970年以來,當金融創新和金融市場自由化蓬勃發展的同時,世界范圍的經濟增長率開始下降,主要工業發達國家20世紀90年代的產出增長率下降到了60年代的2/3左右,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增長率也以大體相當的幅度下降。
很難為系統性風險下一個十分清晰的定義。現有文獻中,一般認為,「系統性」一方面是指一個事件影響了整個體系的功能,另一方面是指一個事件讓不相乾的第三方也承擔了一定的成本,「系統性風險」則是指一個事件在一連串的機構和市場構成的系統中引起一系列連續損失的可能性(George G.Kaufman)。因此,系統性風險是一種「外部性」,是單個公司(機構)強加於全社會的高於其實際價值的成本,風險的溢出和傳染是系統性的風險發生時最為典型的特徵,而且系統性風險的這一特徵不僅僅局限於一國的經濟、金融領域。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趨勢使各國經濟極易受到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沖擊;股票市場、外匯市場價格聯動的特徵則使金融系統性風險的連鎖反應速度加快;現代通訊技術及金融交易的高科技程度也為信息的傳播及風險的溢出創造了條件,某個市場的動盪結果會通過計算機網路體系迅速得到蔓延,影響到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和金融局勢。 系統性風險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風險和收益的不對稱性,這也是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往往損害實體經濟的重要原因之一。
系統性風險的存在可能使完全自由的市場機制威脅金融、經濟的整體發展。彌補完全自由的市場機制的這一缺陷,主要依靠強有力的監管部門。迫使微觀主體將系統性風險考慮在內,正是金融監管者的責任;監管當局的風險管理越嚴格,私人部門的成本就越高,就越能將系統性風險的外部性內在化。為了確保單個的投資決策者不僅考慮其個體面臨的風險,而且將整個社會面臨的風險考慮在內,監管者或者可以通過增添附加條件的辦法。如,監管部門可以要求銀行部門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達到一定標准(即要求其流動資本持有達到全部資產的特定比例),這種流動性資本的持有對於這些金融機構來講,意味著必須放棄某些潛在的獲得收益的投資活動,這就是一種成本,監管者希望藉此抵禦金融危機的沖擊;監管者或者也可以嘗試直接對投資者的行動做出某些限制。如通過對短期資本流動收取一定的費用,迫使私人部門將其成本與短期資本流動可能對一國經濟造成的社會成本一並考慮在內;在某些情形下,監管者甚至或者可以對特定的資本流動實施直接的管制。 與個別風險的管理相比,對系統性風險的監管更艱難、更復雜、需要監管理念、監管方式的一些根本改變。系統性風險監管困難的原因首先表現在對系統性風險估測的困難。監管者的工作必須包括禁止特定風險轉化為系統性風險,在這兩種風險之間充當「警衛」,並且為了防止市場信心喪失造成的金融恐慌,中央銀行通過注入流動性資金履行最後貸款人的職責就是及其重要的。
但在很多情況下,當個別金融機構處於困境時,中央銀行可能不容易找到適當的渠道注入流動性資金,從而不能很好地履行最後貸款人的職責,這是系統性風險監管的又一困難。尤其是當金融衍生品的場外交易發生問題時,中央銀行可能無法動用自己的自有資源注入資金來提供援助。因此,監管當局有必要通過組織私人部門注入資金來進行援助,避免和減輕系統性風險帶來的損失。
對系統性風險監管的最後貸款人制度以及類似的存款保險制度還存在另一個缺陷,當監管當局試圖處理系統性風險時,常常不得不提供財務上的支持,於是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道德風險問題。系統性風險不是簡單的私人風險之和,而是比私人風險之和還要大。同樣,私人管理的風險之和要小於金融業的總風險,因為如前所述,私人只是在規避風險,而無法消除風險。最後貸款人、存款保險制度等的目的就在於控制這類社會風險,但是最後貸款人、存款保險制度等某種程度上只是將風險從私人部門轉移到公共部門,將系統性風險的一部分轉移為道德風險。因此,有效的監管應該區分不同情形提供最後貸款人援助,並對援助對象施以懲罰性利息;存款保險等制度不宜針對金融機構或個人投機者提供援助,只為遭受非投機性投資損失的家庭提供援助。
過去,對付系統性風險的主要監管措施之一就是將金融市場明確分工並相互分割開來,如「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在商業銀行與其他金融服務業之間設置「防火牆」,禁止混業經營。但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市場自由化的影響,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區分變得越來越模糊,以及金融市場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使得不論是國家間還是國際上,所有分裂的部分正緊密地相互依存著。特別地,在現代金融市場上,一個突出的特點是金融創新活動越來越活躍,以前從未發生或從未預見到的事件也不斷發生,而往往正是全新的事件導致了最大的風險。這就使得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監管方式和理念受到了進一步的挑戰,傳統的分割地對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及其他金融機構監管,諸如1987年那樣在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間調度資金平抑波動的行動就越來越困難、越來越無效了。在此,人們想特別強調的一點就是,監管者必須具有某種靈活性,必須基於風險管理的原則、而不是基於事先設定好的規則框架實施監管。其根本原因在於,作為現代經濟系統核心的金融系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服務系統,而是綜合考慮風險管理和自身發展的系統。因此,監管也就不能僅限於對金融業務、職能的管理,而應該堅持風險管理的原則。同時,監管者必須堅持基於市場變化的靈活性,對市場變化做出迅速的反應,因為任何約定俗成的規則和基於某些產品制定的規則都不可能適應日新月異的金融市場的變化。
『玖』 財產保險行業經營中面臨的風險包括哪些
財產保險行業經營中面臨的風險包括:
一、定價不足風險:
二.承保質量低風險:
三.理賠制度管控不嚴風險:
四.分保風險:
五.信用風險:
六.應收風險:
七.合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