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鋒的個人簡介
王峰,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1年重慶大學製冷專業本科畢業獲熱能工程學士學位,並於當年攻讀本校製冷與低溫工程專業碩士學位;2003年提前攻讀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博士學位,方向新能源技術及應用;2004年留校任教;2006年前往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進修核科學與技術專業相關課程並協助建設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核工程與核技術本科專業;2007年被評為講師;2008年博士畢業並獲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博士學位,論文「微型反應器中甲醇水蒸氣重整制氫過程傳輸特性研究」被評選為2009年度重慶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被評為碩士生導師;2010年破格評為副教授。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項目1項,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科研專項自然科學類項目1項,重慶大學校級研究項目4項;作為主研人承擔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橫向課題多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及會議上發表和錄用學術論文50餘篇,已申請發明專利1項,獲權實用新型專利4項。主要從事新能源化工及材料中的熱物理問題研究。主講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基礎課《核反應堆物理分析》等課程,從留校至今講授過《冷藏庫設計》、《製冷裝置設計》、《熱泵技術》、《核反應堆熱工水力學》、《核反應堆物理分析》等課程。
B. 求一個本小說的名字,是寫主角吸收了幾十個社會精英的記憶,然後成為強者。 裡面有個人叫王鋒,不是主角
是不是好像是銀行搶劫,引發爆炸,後來獲得精英的記憶,有殺手,有會武功的,有商人等等的人的記憶???我好像看過,應該是屠神之路吧!
C. 感動中國人物王鋒,有哪些先進事跡
王鋒,1978年生於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畢業於鄭州大學計算機專業,婚後育有一雙兒女。
2015年7月,他帶著妻子和孩子搬住在西華村一棟三層式民宅中,並在附近開了一家托教所。夫妻倆白天工作,晚上一家四口都住在這里。
然而!1年的時間不到,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徹底改變了王鋒一家四口的命運。王鋒因此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親!——這個家,彷彿天塌了下來。
王鋒同志與死神搏鬥136天後,遺憾離我們遠去,可他的精神永遠伴隨我們前行。
他原本在門口幾步之遙,完全可以獨自逃生。但是他沒有,因為他愛的妻子與孩子還在火堆里。救出妻子後,他也可以帶著一家三口逃生,但他沒有,因為他愛的學生與助教老師還在火堆里。這時候他還是可以安全離開,可是他愛的鄰居與陌生人還在火堆里……
在生死關頭,究竟是逃生自救還是捨身救人?面臨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未必能果斷做出抉擇。英雄王鋒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赤身赤腳的逆行在1千度的烈焰中,縱使全身被灼焦,仍不斷地重復著“失火了,快救人!”——整棟樓都回響著他英雄的贊歌。
他不是感覺不到皮膚被灼燒的痛楚,只是深知生命的寶貴,樓上還有十幾條人命等著他去救,哪裡還顧得上疼。這便是大火無情人有情、蒼天無情人有情。王鋒老師胸懷大愛,舍己為人、不怕犧牲的英雄壯舉,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
人生可以短暫,但一定要活得精彩;王鋒老師雖悄然而去,卻挽救了十幾條生命,縱使離去,亦無遺憾,亦是笑著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他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遺產,縱使時代變遷,滄海桑田,也必定會永恆傳承下去。
他是一名宣揚愛的使者,宣傳人間大愛的天使,願天堂一切安好……
D. 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
2017年2月8日 ,cctv 2016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公布當選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的有:
孫家棟
——星斗煥文章
【頒獎詞】少年勤學,青年擔綱,你是國家的棟梁。導彈、衛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你的傳奇。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
【人物事跡】孫家棟,87歲,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的一生與中國航天的多個第一密切相連。孫家棟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信衛星、氣象衛星、資源探測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第二代應用衛星的工程總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他領導下所發射的衛星奇跡般地佔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
王鋒
——忠義感乾坤
【頒獎詞】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和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人物事跡】王鋒,男,38歲,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陽市卧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房。租住在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後,義無反顧地三次沖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王鋒已快被燒成了「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從住處到臨近的張衡路口,大約五六十米的距離,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王鋒的事跡報道後,全國各地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達250餘萬元。2016年10月1日下午,王鋒因多臟器衰竭離開了人世。
支月英
——芳蘭振蕙葉
【頒獎詞】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人物事跡】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台,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
秦玥飛
——君子通大道
【頒獎詞】在殿堂和田壟之間,你選擇後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獲的時節。
【人物事跡】秦玥飛,耶魯大學畢業,現任湖南省衡山縣福田鋪鄉白雲村大學生村官、黑土麥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聯合發起人。大學畢業時,秦玥飛選擇回到祖國農村服務,至今已是第六個年頭。
2011年,秦玥飛到衡山縣賀家鄉任大學生村官,為當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統,硬化道路、安裝路燈,修建現代化敬老院,為鄉村師生配備平板電腦開展信息化教學……2013年被評為央視「最美村官」,立個人一等功一次。2014年服務期滿,秦玥飛認為「輸血」並非最可持續的鄉村發展模式,放棄提拔機會,轉至白雲村續任大學生村官,用「造血」建設鄉村。
張超
——浩氣展虹霓
【頒獎詞】那四點四秒,祖國失去了優秀的兒子,你循著英雄的傳奇而來,向著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對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飛,你是戰友的航標。
【人物事跡】張超,男,30歲,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2016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艦載戰斗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此前,張超是「海空衛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李萬君
——器成天下走
【頒獎詞】你是兄弟,是老師,是院士,是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表裡如一,堅固耐壓,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盡頭處超越。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傑作。
【人物事跡】李萬君,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級技師。2016年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為了在外國對我國高鐵技術封鎖面前實現「技術突圍」,李萬君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鑽勁兒、韌勁兒,一次又一次地試驗,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試制數據,積極參與填補國內空白的幾十種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轉向架焊接規范及操作方法,先後進行技術攻關100餘項。如今,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轉向架年產量超過9000個,比龐巴迪、西門子和阿爾斯通等世界三大軌道車輛製造巨頭的總和還多。
梁益建
——推誠結仁愛
【頒獎詞】自詡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峰,四處奔走募集善良,打開那些被折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樑,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人物事跡】梁益建,醫學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醫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學成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近可能的為患者著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為了讓患者盡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為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獲得幫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額近500萬元。
郭小平
——暖帶入春風
【頒獎詞】瘦弱的孩子需要關愛,這間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溫暖的避難所。你用十二年艱辛,呵護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長,你是風雨中張開羽翼的強者!
【人物事跡】2004年,臨汾第三人民醫院院長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區的幾個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卻沒法上學,便和同事一起辦起了「愛心小課堂」,在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臨汾紅絲帶學校正式掛牌成立,2011年學校被列入正式國民教育序列。臨汾紅絲帶學校是國內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郭小平目前擔任臨汾市紅絲帶學校校長,艾滋病感染兒童在這里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能安心接受與正常孩子一樣的教育。多年來,郭小平創建紅絲帶學校一事,在社會上也受到不少爭議,郭小平一直在艱難中努力堅持。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
——澄清有片心
【頒獎詞】在細碎的時光中守望使命,以奮斗的精神擁抱生活。執法無私,立身有責,恪盡職守,勤勉為公。在這片土地上,紅柳凝聚水土,你滋潤心靈。
【人物事跡】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男,維吾爾族,新疆哈密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退休幹部。1968年,阿布列林曾經在途徑河南時訪問蘭考焦裕祿故居。這次蘭考之行影響了他一生。工作46年來,阿布列林不管是當農民、當工人、當檢察官,不管在什麼崗位,都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工作,像一顆螺絲釘,擰到哪兒都不會松扣,他堅持依法公正廉潔辦案,維護民族團結,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乾部,曾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潘建偉
——曙色滿東方
【頒獎詞】嗅每一片落葉的味道,對世界保持著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學糾纏,保持與名利的距離。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對話,以先賢的名義,做前無古人的事業。
【人物事跡】潘建偉,46歲,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2016年8月16日,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路。這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正是潘建偉。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
中國女排
——為國著功成
【女排事跡】2016年8月21日,巴西里約熱內盧小馬拉卡納球場,中國女排3:1擊敗塞爾維亞隊,時隔12年歷史上第三次捧起奧運會冠軍獎杯。
郎平和她的隊員們在小組賽出師不利的情況下上演「絕地反擊」,東道主巴西、小組賽曾戰勝自己的荷蘭和塞爾維亞都沒能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
對於向來有「女排情結」的中國人而言,這個冠軍重於千鈞,五星紅旗飄揚那一刻,《義勇軍進行曲》響起那一刻,激動與幸福的淚水美於一切。
E. 超級名模的雜志有多好看
時尚美學看上去可能很怪很誇張很另類,不是我們日常中所需要的東西,但是就好像我們在大學里學的那一套,從柏拉圖到法學原理,其實對日常生活都沒有什麼幫助,但是這些抽象的東西幫助我們建立了一個看待世界的方法,它高於生活,卻影響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細節。時尚美學也是這樣一個高於生活卻影響我們生活中一切細節的東西。
F. 求對聯 公司年會用,需要有 公司和領導的名字: 華商基金、李曉安、王鋒
金雞破曉,財源廣進,券海股潮我自安然
玉龍鬧春,王者獨尊,華商基金孰能爭鋒
G. 當代著名英雄`先進人物事跡
1、吳錦泉
吳錦泉,男,漢族,1929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天生港鎮街道五星村村民。南通市年齡最長的紅十字志願者。
2010年8月9日,吳錦泉收聽廣播時得知甘肅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將磨刀掙來的硬幣湊上1000元錢送給紅十字會捐給災區。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吳錦泉得知此消息後,將兩年來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掙下的1966.2元辛苦錢,通過紅十字會捐給災區。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累計捐款37000多元錢。
吳錦泉,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過八旬,僅靠磨刀為生,生活並不富裕,老兩口還住在三間破舊的瓦房裡,但他關心社會,為村裡修橋補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兒,將自己的辛苦錢毫無保留地捐獻出來。
2、莫振高
莫振高(1957年--2015年),男,壯族,1972年8月參加工作。1975年到廣西民族學院(現廣西民族大學)中文系學習。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原校長,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感動廣西十大新聞人物。
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裡的瑤鄉,有著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於是,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的家,將了解的情況一一記錄在冊,並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然而,自己的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
面對數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通過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
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因積勞成疾,莫振高於2015年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的命運,現在他已桃李滿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3、官東
官東,男,安徽宣城寧國人,1990年5月生,201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海軍工程大學動力工程學院某中心助理教員。
2015年6月1日,「東方之星」號客輪在長江中游湖北監利水域翻沉。官東主動請纓加入海軍工程大學搶險救援分隊。
6月2日抵達救援現場後,他第一個跳入水中,面對水流湍急、能見度極低的雙重考驗,官東首先在船艙內發現朱紅美老人,他一邊耐心安撫老人的情緒,一邊幫她穿戴好裝具,最終成功將其救出,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還者。
14時15分,官東再次下水,在機艙部位找到了船員陳書涵。面對體力嚴重透支,陷入絕望的陳書涵,官東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裝備給了陳書涵,自己冒著生命危險僅靠輕潛裝具支撐。
撤退時,他身上的信號繩被纏住,危急之下,官東割斷信號繩,與水面徹底失聯。官東在黑漆漆的艙內摸索近20分鍾,終於找到出艙口,怎料,一個暗流瞬間將他捲入深水區,而此時,裝具里的氧氣即將耗盡,官東果斷丟掉所有裝具,憋著一口氣猛地往上游。
由於上升速度過快,剛出水的官東雙眼通紅、鼻孔流血。面對大家的贊許,這個帥氣的90後小伙兒,沒有多言。因為在他看來,這是軍人應有的擔當。
4、王鋒
王鋒,男,38歲,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陽市卧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房。
租住在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後,義無反顧地三次沖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王鋒已快被燒成了「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
從住處到臨近的張衡路口,大約五六十米的距離,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王鋒的事跡報道後,全國各地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達250餘萬元。2016年10月1日下午,王鋒因多臟器衰竭離開了人世。
5、張超
張超,男,30歲,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2016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艦載戰斗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此前,張超是「海空衛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錦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莫振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官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超
H. 現代英雄人物事跡
抗震小英雄陳浩:不救人我會感到慚愧
12歲的陳浩靜靜地躺在重症監護室的病床上,雙腿和右手都打上了石膏,胸前滿是心電圖監護儀的膠貼,腿上的紗布還隱隱透出紅紅的血印。
在地震的一瞬間,陳浩推開了即將被坍塌的圍牆砸到的同學,而自己被厚厚的圍牆壓倒,身負重傷。
王鋒,38歲,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陽市卧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房。租住在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後,義無反顧地三次沖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王鋒已快被燒成了「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從住處到臨近的張衡路口,大約五六十米的距離,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
丁曉兵,20多年前的一次軍事行動中,失去了右臂。當英雄在被鮮花與贊譽圍繞時,南京航空學院的一名大學生給他寫了封信,信中的話讓丁曉兵深感意外:成為英雄,你只算過了第一關,如果有這樣的機會我也可能成為英雄。我現在並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後依然還有事跡從你的身上出現,到那個時候,這個英雄的稱號你才當之無愧。
王百姓,排除炸彈1.5萬多枚,把公安工作稱作和平時期風險最大的職業之一,一點兒都不誇張。公安部的統計數字表明,從1995年開始,每年因公犧牲的全國公安民警始終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國公安民警因公犧牲414人、負傷4134人,「天天有犧牲,時時在流血」是近些年來全國公安民警的真實寫照。幾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兩只蘋果,期盼丈夫平安歸來。自1985年從部隊轉業到河南省公安廳工作以來,王百姓始終戰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線,多次臨危受命,親手排除各類炸彈1.5萬多枚,處置大小爆炸現場無數,是公安系統唯一沒有傷殘、排爆沒出過一次差錯的全國勞模。
(8)乾立基金王鋒超個人資料擴展閱讀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對祖國最深厚、最崇高、最神聖的情感,是推動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在創立和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歷程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壯麗的篇章,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範。這是一次對英雄事跡的重溫,也是一次對烽火年代的回望。所有的重溫和回望,都是因為在這些遠去的英烈們的身上,深藏著我們民族不可失落的魂魄。閱讀他們的故事,從中感受到生命的韌勁與執著;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心靈會得到無數次震撼與洗禮。
英雄人物的精神:無私忘我,不辭艱險,不怕犧牲,為人民大眾的利益而英勇奮斗,令人敬佩的人。一般指有超出常人的堅強毅力的人,能獨自或帶領周圍群眾一起突破舊觀念,打破舊習俗,或不畏艱險,救死扶傷,為人民謀幸福,作出了有重大意義的事情。英雄一般是有優秀品質且能夠作為榜樣被大家學習的人。
參考資料:網路詞條-震撼中國的100位英雄模範人物
I. 王鋒的科研項目及獲獎情況
主持和參與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8項,完成2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項(主持1項),省部級項目12項(主持9項),政府和企業委託或合作項目7項(主持3項),主要有:199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電子商務交易安全保障體系研究,第二主持人1998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高新技術開發區社會發展問題研究,第二主持人200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單列學科)項目,科學道德缺失與重建,主持200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軟科學項目,我國科學基金監督運行機制研究,主持子課題1999年技術創新與企業專利戰略選擇,河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主持21項成果獲得獎勵,其中省級一、二、三等獎6項,廳局級一等獎2項,主要有:《技術創新管理》1996年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計算機與網路法》2001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科技著作)二等獎,科技成果轉化狀況與對策研究,1996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河南省軟科學資源評估及優化配置研究,2000年河南省科技廳科技進步一等獎,科學不端行為及其成因,2002年獲河南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一等獎,技術創新須注重專利文獻的調查運用,2003年河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知識產權:知識經濟的制度選擇,2002年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科研項目的社會經濟效益:一些觀點和政策建議被國家,河南省有關部門和高校採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1990年代初在《研究與發展管理》上發表的科技成果轉化的立法思考首次提出了制定社會各界的關注,三年後國家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成果轉化法》。又如近年來完成的區域專利發展戰略研究、建立河南省知識產權資源大省強省預測分析、河南省工業企業知識產權工作調查研究和技術創新與企業專利戰略的選擇等研究報告中提出的一系列觀點,被我省科技廳、教育廳和知識產權局以及一些大型企業所採納,為確立河南省專利發展戰略和制定企業專利戰略提供了決策參考。不少論文被《科技日報》、《人大復印資料》、《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和其他學者的論文以及課題論證中多次轉載引用。
J. 王鋒的個人事跡
1988 年入北京大學研修 ,1999 年至2002年赴伊朗德黑蘭大學留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層次專家人選、寧夏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學科(民族學)學術帶頭人之一。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回族學學會理事。已出版學術專著3部,主持完成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9項。先後在《世界宗教文化》、《西北民族研究》、《民族文學研究》、《回族研究》等刊,發表《試論新世紀轉型中的回族學走向及其研究重點》、《世紀之交回族文學的走向》、《當代回族文化在民族性與開放性之間》等學術論文和文學作品百餘篇。著有《當代回族文學現象研究》(中國作家出版社 2001 年 6 月),本成果為寧夏「九五」社科規劃青年項目。2002年12月獲寧夏第六屆文學藝術作品優秀著作專著一等獎,2006年6月榮獲第六屆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同年11月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著作三等獎。《波斯歷史文化與伊朗穆斯林風情禮儀》(中國民族出版社 2002 年 6 月), 2003 年 10 月獲第三屆全國優秀作家作品專著一等獎。《絲綢之路與西部旅遊資源特色優勢研究》(蘭州大學出版社, 2005 年 9 月)等學術專著。先後參與《中國回族大詞典》、《中國清真寺綜覽》、《中國當代科學家發明家大辭典》、《中國伊斯蘭教概論》、《寧夏回族自治區概況》、《中國回族》等書的編寫。主持完成和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主要有:國際合作項目《中國和伊朗之間的古代絲綢之路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代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散、雜居態勢與發展趨勢研究》、寧夏社科基金項目《當代回族文學現象與理論研究》、《寧夏城市化進程中的散雜回族問題態勢研究》、回族系列工程項目《中國回族科學技術史》和寧夏高等院校科學研究項目 ,參與完成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 4 項。其中《世紀之交回族文學的走向 》 1999 年 獲寧夏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寧夏科教文化信息資源的開發應用研究》 2000 年 12 月獲自治區科技進步集體三等獎、《走向新世紀的當代回族文學現象研究》 2001 年獲寧夏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新世紀轉型中的回族學研究及其重點》 2003年獲「十五」西部經濟社會文化優秀成果一等獎、《全球化的挑戰與民族文化的應答》 2005 年 9 月獲寧夏第一屆文化藝術節論壇一等獎。 先後多次被評為寧夏大學優秀科技工作者。近年來曾多次應邀赴伊朗、德國、巴基斯坦、烏茲別克等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講學,2003年獲國際伊斯蘭和平學術獎。個人傳記先後被收入《中國當代文藝家大辭典》 , 《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專家大辭典》 等辭書。工作之餘仍不忘情於文學 , 立志畢生為之奮斗 , 為人生,亦為民族和社會經濟的繁榮。王鋒研究員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回族學、伊朗學;散、雜居少數民族人口與社區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