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我國居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1800字左右
在目前儲蓄存款利率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居民儲蓄何以居高不下並持續增長呢?
高儲蓄的四大成因
筆者認為,收入增長、消費不足、投資渠道狹窄、人口和文化背景因素是導致我國居民儲蓄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首先,收入是影響儲蓄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儲蓄隨收入增加而增加。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宏觀經濟政策穩定,城鄉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也不斷提高。根據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最新修訂結果,1993—2004年,我國年均GDP的實際增速要高於原核算數0.8個百分點;而經濟普查發現的2.13萬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漏統,意味著有同等數量的城鎮居民收入和企業盈餘的增加(因為按收入法核算,GDP等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之和,在稅收收入數字完整准確的情況下,主要體現為勞動者報酬和企業盈餘的增加)。這些數據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速度要高於以前的估計。可以預見,在提高個稅起征點、全面減免農業稅等一系列有利於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政策的影響下,居民收入水平會得到進一步提高,進而支持居民儲蓄走高。
其次,居民消費信心不足、即期消費能力不足,預防性儲蓄增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老百姓承擔了經濟社會改革的巨大成本,住房、教育、醫療更被媒體戲稱為新的「三座大山」。目前,我國有80%以上的勞動者沒有基本養老保險,85%以上的城鄉居民沒有醫療保險,加上子女教育開支龐大,養老制度不明朗,就業形勢不樂觀,居民對未來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預期提高。因此在考慮收入的支配時,用於即期的消費不足,預防性儲蓄明顯增加。
再次,居民投資渠道狹窄也是造成儲蓄猛增的原因之一。股市持續低迷,樓市正在經歷調控,國債雖受追捧但發售量受限,紅火一時的人民幣理財和貨幣市場基金因收益難以令人滿意和其他原因而陷於停頓,信託產品因門檻過高而曲高和寡。因此,將錢存入銀行便成為普通老百姓的首要和唯一選擇。
最後,人口和文化背景因素也是高儲蓄的一個成因。就人口年齡結構看,一般而言,低齡及老齡兩個年齡段的人口對儲蓄的貢獻小於中青年齡段,因為除了收入上具有優勢以外,中青年還要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等生活壓力,儲蓄動機強。而我國目前人口的平均年齡水平正處在對儲蓄貢獻最高的時段。從文化背景看,高儲蓄可解釋為東亞文化的特質,不僅中國如此,日本、韓國、台灣地區和東南亞國家都有高儲蓄的歷史和傳統。
硬幣的兩面
從正面看,儲蓄作為投資來源對經濟發展影響很大。以二戰後的日本為例,其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主要靠國內的高儲蓄率,從而由「儲蓄大國」變成「經濟大國」。日本為趕超歐美工業發達國家,從1951年到1978年,全國總儲蓄率平均在30%以上,其中1961年高達42%。這種高儲蓄率支持了大規模的投資,促進了經濟的迅猛發展。
中國也是典型的高儲蓄國家,目前的儲蓄率已超過40%。高儲蓄率必然導致高投資率,2000-2004年,中國投資率分別為36.4%、38%、39.2%、42.3%和43.9%,投資成為拉動經濟高速增長的強大引擎。高儲蓄率不僅為中國經濟的增長提供了資金來源,而且還保證了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動性,增強了銀行的穩定性。
然而,高儲蓄帶來的負面效應同樣不可低估。國內的高儲蓄加上吸引的大量外國直接投資,導致中國經濟外部失衡、資源配置失調以及放棄消費。若李嘉圖定律在當今的中國仍然有效,即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是以犧牲某些階級或階層的利益為代價,那麼需要指出的是,犧牲當今一代低收入群體的福利並不意味著將來的一代會更富有。其次,儲蓄的高增長還加大了銀行的壓力,極易形成和加劇銀行的系統性風險。由於目前我國金融改革還沒有到位,金融市場規模偏小,投資渠道狹窄,銀行除了貸款給企業,很少有其他渠道來消化存款。儲蓄轉化投資的效率不高,就有可能導致銀行業的風險累積。
中國的高儲蓄還會持續7-10年?
究竟高儲蓄率能夠保持多長時間?由於世界上實現了由窮變富的經濟體為數不多,目前尚且缺乏足夠的樣本來進行計量分析。並且各經濟體的文化傳統背景各不相同,維持高儲蓄率的時間必然會有一定的差異。然而有一點結論是相當清晰的:維持高儲蓄率的時間很難超過一代人。因為,在第一代人依然是社會勞動力主體的時候,收入和消費幾乎等比例增長。儲蓄率在高水平上波動。歲月推移,越來越多的第二代年輕人參加工作。隨著第二代人在16-60歲年齡段中所佔的比例逐年增加,整個社會的消費行為也會逐漸發生變化。最終,消費的增長速度必然會超過收入增長速度,從而使得儲蓄率呈下降態勢。
韓國和台灣地區保持高儲蓄率25年左右,考慮到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政府儲蓄依然保持著較大的份額,中國大陸的高儲蓄率可能維持25-30年。如果我們以1987年作為「趨於成熟階段」的起點,那末,大約在2012-2017年期間,中國大陸的儲蓄率將明顯出現下滑趨勢。由於儲蓄率下降有可能對中國的金融體系的穩定產生重大的沖擊,因此必須在儲蓄率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的時期抓緊推進金融體制改革。
Ⅱ 居民儲蓄的居民儲蓄率
儲蓄率指個人可支配收入總額中儲蓄所佔的百分比,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儲蓄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它指儲蓄存款的增加額占城鄉居民、單位職工貨幣收入的百分比,可藉以分析和研究一個地區城鄉居民或一個單位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參加儲蓄的意願和趨勢,是制訂儲蓄計劃的一項重要依據。
2013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的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8月份,中國居民儲蓄余額已連續三個月突破43萬億元,位於歷史最高位。其中,活期存款超過16萬億元,定期存款超過27萬億元,顯示出存款定期化的趨勢。自2003年至2013年十年間,中國居民儲蓄實現加速度增長,分別於2003年9月、2008年8月、2010年12月和2013年1月突破10萬億元、20萬億元、30萬億元和40萬億元大關,且每突破一個10萬億元大關所用時間不斷縮短。
截止2013年8月份,中國已成為全球儲蓄金額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人均儲蓄最多的國家,中國人均居民儲蓄已經超過3萬元。相應的,中國也是目前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目前居民儲蓄率已超過50%,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Ⅲ 儲蓄率的中國情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數據顯示,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年代初居民儲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以上,到2005年中國儲蓄率更是高達51%,而全球平均儲蓄率僅為19.7%。2009年我國居民儲蓄余額已經突破了18萬億元,儲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儲蓄超過1萬元。2013年9月,我國居民儲蓄連續3個月突破43萬億元,人均儲蓄超過3萬元,為全球儲蓄金額最多的國家。
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中國經濟中儲蓄和投資結構已嚴重失衡。以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進行分析,中國的儲蓄率高達52%,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Ⅳ 我國1990-2011年居民儲蓄率、政府儲蓄率以及企業儲蓄率是多少,哪裡找或者怎麼算,這是論文要的數據
分部門儲蓄占總儲蓄的比重
年度 國民..率 居民..率 政府..率 居民 政府 非金融業 金融業
1992 40.3 31.1 31.0 52.3 14.6 30.5 2.5
1993 41.7 29.9 32.4 46.3 15.0 36.0 2.8
1994 42.7 32.6 29.0 50.3 12.2 35.4 2.1
1995 41.6 30.0 29.6 48.2 11.7 38.3 1.8
1996 40.3 30.8 31.7 52.9 13.5 31.4 2.2
1997 40.8 30.5 32.3 50.9 13.8 34.3 1.0
1998 40.0 29.9 30.0 51.0 13.2 34.3 1.5
1999 38.6 27.6 31.0 48.0 14.9 35.6 1.4
2000 38.5 25.5 32.5 42.8 16.5 39.1 1.5
2001 38.9 25.4 35.9 41.6 19.5 38.2 0.8
資料來源:1999-2004 年《中國統計年鑒》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
要求:
試根據上述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2 17:01:05編輯過]
--------------------------------------------------------------------------------
-- 作者:sz-kzg
-- 發布時間:2006-5-20 23:06:02
-- 中國儲蓄率過高原因(康治國 答題)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支出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按四部分劃分,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支出
其中,非金融業和金融業的儲蓄分別等於他們的可支配收入。
國民儲蓄(總儲蓄)是上述四部分儲蓄之和。
一、 從表中可以看出,10年來,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上。
10年來,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總儲蓄)的比重卻呈下降趨勢,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2001年的41.6%,同時期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不斷上升,分別比初期增加7.7和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原因不完全因為居民儲蓄率過高,而要歸結到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的不斷增長。
政府儲蓄增長的原因:政府可支配收入隨著稅收增強、國庫收入提高而增加,同時由於政府機構改革,政府的日常支出有一定程度縮減。表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來,隨著機構改革不斷深入,政府儲蓄率由30%增長到2001年的35.9%,政府儲蓄率上升使得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由1998年13.2%增長到2001年的19.5%。
由於非金融業的可支配收入全部納入國民儲蓄(總儲蓄),因此其占國民儲蓄比重增長也達到了較高水平。這主要是中國總體經濟環境的改善,企業的整體效益提升。
二、雖然,國民儲蓄占總儲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居民儲蓄率還是保持較高水平。
這符合我國的國情。
1、國內由於養老、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使得居民必須保持較高預防性的儲蓄,以維持基本生活和解決子女及將來的養老問題。
2、國內投資渠道狹窄也限制了居民的投資。
3、中國銀行中80%的儲蓄集中在20%的富裕階層手中,而富裕階層的消費已經飽和,目前政策無法刺激消費的繼續增長。
因此,政府應調節國民收入向居民傾斜,進一步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增加轉移支付,解決居民的後顧之憂。
--------------------------------------------------------------------------------
-- 作者:sz-jiangweimin
-- 發布時間:2006-5-23 21:13:10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摘錄】
基本概念: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國民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企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各自儲蓄之和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分析】
根據所給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由於我國城鎮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而居民儲蓄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
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期間1994與1995年略有所偏軟約為29%;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2)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高儲蓄率與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2. 當前中國維持在高儲蓄率能為經濟增長提供大量資金來源;而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斷的資金流保證了金融機構的流
動性,增強了銀行的穩定性。
3. 中國資本產出彈性、對工資的預期形式、中國居民的高主觀貼現率和高風險規避性以及高經濟增長率是導致中國儲
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重要原因。
江偉軍 2006年5月23日
--------------------------------------------------------------------------------
-- 作者:sz-glj
-- 發布時間:2006-5-24 9:31:22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基本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居民儲蓄 + 政府儲蓄 + 金融業儲蓄 + 非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金融業儲蓄=金融業可支配收入
非金融業儲蓄=非金融業可支配收入(即企業存款、留存收益等)
【儲蓄結構變化】
從以上資料可知,從1992~2001的近10年中,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近40%的高儲蓄率,其中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的總體比重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41.6%。與此對應,政府儲蓄所佔比重則由1992年的14.6%提高到2001年的19.5,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的儲蓄也佔到國民儲蓄的比重的38.2%,比1992時大幅上升。由此可見,在1992~2001的10年中,居民儲蓄率不斷下降,而政府儲蓄和非金融業儲蓄則不斷上升,導致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原因分析】
(1)社保體系不健全。養老、醫保和教育消費支出增加了居民大量的預期消費支出,導致「預期儲蓄」和「被動性儲 蓄」,這是造成我國居民儲蓄偏高的主要原因。
(2)投資渠道不足。直接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的低迷導致居民對投資缺乏熱情,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3)政府在稅收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財政性公共支出嚴重不足。大量基建支出擠佔了教育、衛生等領域的支出,導致公共領域只能尋求民間集資。
(4)中產階層遲遲不能形成,社會財富被少數人掌握。富裕階層消費飽和。
高良驥 2006-5-24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1:50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一、 國民儲蓄=政府儲蓄+私人儲蓄
私人儲蓄=企業儲蓄+個人儲蓄(居民儲蓄)
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1) 從以上算式及題中表1所給資料,可以看出政府儲蓄率平均為14.49%,私人儲蓄率為85.51%;私人儲蓄率中個人儲蓄率平均為48.44%,企業儲蓄率為37.07%。
(2) 國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4.2%;居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2%;政府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上升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8%;企業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整體呈上升趨勢,非金融企業最高與最低差額7.6%,而金融企業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2%。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3: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3) 從國民整體來看,整體儲蓄仍然維持在40%的較高水平上。主要是由於私人儲蓄佔85%導致。雖然居民儲蓄呈下降趨勢,但在儲蓄中平均仍為48%的較高水平,企業儲蓄率平均在37.07%呈上升趨勢,這些都導致國民儲蓄居高不下。
一、 儲蓄居高不下的具體原因
(1) 當政府出現預算盈餘時,政府就要進行儲蓄。由於多年來政府機關的整頓,人員精減,支出緊縮,所以就出現了政府儲蓄呈上升趨勢。
(2) 居民儲蓄雖然呈下降趨勢,但在整體儲蓄中仍然較高,這與中國本身的國情相關。中國經濟增長率在世界排名居前列,但人口多,13億人口8億在農村,這部分居民的社會保障仍然沒有解決。其次,中國人一向做事比較謹慎,所以收入的大部分用來儲蓄。
(3) 按宏觀經濟理論分析,利率越低儲蓄越少,但中國儲蓄仍然較高,主要是近幾年股市低迷,與之相關的政策還在進一步完善。其他的金融投資收益較低,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不下的原因。
(4) 貧富差距加大,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教育支出越來越高,住房商品化的房價越來越高等,不可預測的市場風險,迫使儲蓄增加,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部下的原因。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國家應該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盡快控制房價過高,提高居民收入,控制失業率,創造新的就業增長點。
--------------------------------------------------------------------------------
-- 作者:sz-liuhb
-- 發布時間:2006-5-25 15:55: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分析
【基本經濟學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數據結構變化】
從表中數據可看出,我國的國民儲蓄率雖然略微下降,但仍保持保持一個較高的比率,基本上保持40%左右。居民儲蓄比率呈略微下降,從92年的31.1%下降到01年的25.4%, 但政府儲蓄率從31%上升到35.9%。從儲蓄的比重來看,居民儲蓄、金融業儲蓄呈下降趨勢,政府儲蓄和非金融類儲蓄比例逐漸上升。
【具體原因分析】
我國儲蓄率持續維持高水平的原因如下:
1)節儉持家的傳統消費習慣;貧富差距增大,大部分儲蓄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前生活支出壓力巨大,居民儲蓄防備意識較強,居民儲蓄率維持高水平。
3)政府財政持續增長,外匯儲備年年遞增,而另一面,政府對社會保障、教育等投入比例偏。一般市場經濟成熟國家,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占財政收入的35%以上,而我國政府僅佔12%左右。可支配收入增加和部分支出偏低使得政府儲蓄保持高水平。
4)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5)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較,國內金融市場投資產品不足,使得投資渠道狹窄,儲蓄率偏高。
儲蓄過大,必然導致國內資金流向投資變小,會導致社會總需求不足,總產出下降。我們在努力吸收國外的投資時,卻有大量國內資本閑置,造成投資率低下。要改變當前儲蓄過大的狀況,政府應該抑止教育、住房等價格的過分增長,增加居民平均收入,減少貧富差距;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加快金融市場改革創新,吸引投資,給予私營企業足夠支持。
劉斐 2006-5-25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5 16:05:36編輯過]
--------------------------------------------------------------------------------
-- 作者:sz-lipin
-- 發布時間:2006-5-25 16:27:07
--
深圳市區班: 李平
一、儲蓄結構的變化情況: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我國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高儲蓄率與中國消費習慣以及特殊的國情等諸多因素有關,
1、我們的文化傳統或者說是我們的消費習慣促進了儲蓄行為,「有錢要存起來」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居民已經習慣了儲蓄這樣的理財方式。
2、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在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甚至可以說是比較落後,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存在存錢養老,存錢防生病,存錢供孩子上大學等普遍性的行為,即大量出現「預防性儲蓄」。
3、投資渠道不足也是導致儲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我們的金融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股市已經起步但情況非常慘淡導致居民缺乏投資熱情,期貨等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無法進行投資,導致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4、大量的財務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出現了「想消費的人沒錢多消費,有富裕錢的人也不會增加消費的」現象,導致儲蓄維持在一個較高的穩定的水平。
--------------------------------------------------------------------------------
-- 作者:sz-hzh
-- 發布時間:2006-5-26 11:03:03
--
市區班 何振華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而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 下崗失業人員增多, 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
2. 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
3. 雖然居民儲蓄率高,實際上80%的財富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大部分手中並不是很寬裕,不敢消費。
4. 投資渠道不足,市場動作不規范, 也導致儲蓄率偏高。
--------------------------------------------------------------------------------
-- 作者:sz-wjh
-- 發布時間:2006-5-26 17:29:58
-- 宏觀經濟學案例作業提交
市區班 吳建華
根據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見聯合國,1995;趙彥雲,2000;邱東等,2002),儲蓄系指
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在國民收入的使用核算中,將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費之後的部
分稱之為儲蓄。因而,從國家的角度看,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為國民儲蓄。其中總
消費又細分為住戶(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國民可支配收入等於國內生產總值與來自國外
的凈經常轉移之和,當按住戶、政府、非金融企業、金融企業進行部門劃分時,住戶的可支
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住戶的儲蓄;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政府的儲蓄;非金融企
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分別為各自的儲蓄,國民儲蓄等於上述四項儲蓄之和。
從上述定義可知,國民儲蓄是經濟學意義上一個國家的儲蓄;居民儲蓄僅是住戶部門的儲蓄;
而居民儲蓄存款則僅指居民儲蓄中存入銀行的部分。因而國內通常所談論的居民儲蓄過高系
因個人投資渠道狹窄或缺少多元化投資方式的論點,其實僅適用於討論居民儲蓄的構成,而
不適於對中國的高儲蓄進行分析。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 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達7.7 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 年也增加了4.9 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從可支配收入的部門分布可以看出,從1996 年開始,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出現了持續下降的態勢,降幅達5.5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則不斷上升,升幅近4 個百分點。另外,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也有所上升(2.2 個百分點)。
1998 年以來,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表 中的數據表明,1998 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 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 年的13.2%上升至2001 年的19.5,增幅高達6.3 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8-2001 年,增幅也達到了3.9 個百分點。Kuijs(2005)認為,企業可支配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但是,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只是原因之一.1998 年以來,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從儲蓄結構的變化來看,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我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6 17:48:55編輯過]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39:32
--
深圳市區班(劉申艷)
一、圖表數據分析
從長期看,國民儲蓄(總儲蓄)按四部分劃分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並為這四個部分的總和。
由上表可見,從1992年到2001年,在我國國民儲蓄率下降了1.4%的情況下我國居民儲蓄率卻下降了5.7%,政府儲蓄率則上升了4.9%。在我國國民儲蓄中,居民儲蓄下降了10.7%和金融業儲蓄下降了1.7%;而非金融業儲蓄和政府儲蓄卻呈現上升趨勢,非金融業儲蓄上升了7.7%,政府儲蓄上升了4.9%。
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2、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期支出壓力巨大;個人收入增加,金融投資渠道少,導致居民儲蓄維持高水平,另外人口老齡化會明顯地影響居民儲蓄率。
3、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40:56
--
深圳市區班(黃志堅)
根據資金流量表中提供的數據,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年的30.5%上升至2001年的38.2%,增幅達7.7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年也增加了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1998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年的13.2%上升至2001年的19.5%,增幅高達6.3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2—2001年,增幅也達到了 7.7個百分點。現在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中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
-- 作者:sz-ywenfa
-- 發布時間:2006-5-28 11:02:27
--
【摘錄】基本概念: (姚文法 市區班)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Ⅳ 中國儲蓄率數據在哪找
分部門儲蓄占總儲蓄的比重
年度 國民..率 居民..率 政府..率 居民 政府 非金融業 金融業
1992 40.3 31.1 31.0 52.3 14.6 30.5 2.5
1993 41.7 29.9 32.4 46.3 15.0 36.0 2.8
1994 42.7 32.6 29.0 50.3 12.2 35.4 2.1
1995 41.6 30.0 29.6 48.2 11.7 38.3 1.8
1996 40.3 30.8 31.7 52.9 13.5 31.4 2.2
1997 40.8 30.5 32.3 50.9 13.8 34.3 1.0
1998 40.0 29.9 30.0 51.0 13.2 34.3 1.5
1999 38.6 27.6 31.0 48.0 14.9 35.6 1.4
2000 38.5 25.5 32.5 42.8 16.5 39.1 1.5
2001 38.9 25.4 35.9 41.6 19.5 38.2 0.8
資料來源:1999-2004 年《中國統計年鑒》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
要求:
試根據上述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2 17:01:05編輯過]
--------------------------------------------------------------------------------
-- 作者:sz-kzg
-- 發布時間:2006-5-20 23:06:02
-- 中國儲蓄率過高原因(康治國 答題)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支出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按四部分劃分,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支出
其中,非金融業和金融業的儲蓄分別等於他們的可支配收入。
國民儲蓄(總儲蓄)是上述四部分儲蓄之和。
一、 從表中可以看出,10年來,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上。
10年來,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總儲蓄)的比重卻呈下降趨勢,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2001年的41.6%,同時期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不斷上升,分別比初期增加7.7和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原因不完全因為居民儲蓄率過高,而要歸結到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的不斷增長。
政府儲蓄增長的原因:政府可支配收入隨著稅收增強、國庫收入提高而增加,同時由於政府機構改革,政府的日常支出有一定程度縮減。表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來,隨著機構改革不斷深入,政府儲蓄率由30%增長到2001年的35.9%,政府儲蓄率上升使得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由1998年13.2%增長到2001年的19.5%。
由於非金融業的可支配收入全部納入國民儲蓄(總儲蓄),因此其占國民儲蓄比重增長也達到了較高水平。這主要是中國總體經濟環境的改善,企業的整體效益提升。
二、雖然,國民儲蓄占總儲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居民儲蓄率還是保持較高水平。
這符合我國的國情。
1、國內由於養老、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使得居民必須保持較高預防性的儲蓄,以維持基本生活和解決子女及將來的養老問題。
2、國內投資渠道狹窄也限制了居民的投資。
3、中國銀行中80%的儲蓄集中在20%的富裕階層手中,而富裕階層的消費已經飽和,目前政策無法刺激消費的繼續增長。
因此,政府應調節國民收入向居民傾斜,進一步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增加轉移支付,解決居民的後顧之憂。
--------------------------------------------------------------------------------
-- 作者:sz-jiangweimin
-- 發布時間:2006-5-23 21:13:10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摘錄】
基本概念: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國民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企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各自儲蓄之和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分析】
根據所給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由於我國城鎮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而居民儲蓄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
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期間1994與1995年略有所偏軟約為29%;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2)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高儲蓄率與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2. 當前中國維持在高儲蓄率能為經濟增長提供大量資金來源;而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斷的資金流保證了金融機構的流
動性,增強了銀行的穩定性。
3. 中國資本產出彈性、對工資的預期形式、中國居民的高主觀貼現率和高風險規避性以及高經濟增長率是導致中國儲
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重要原因。
江偉軍 2006年5月23日
--------------------------------------------------------------------------------
-- 作者:sz-glj
-- 發布時間:2006-5-24 9:31:22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基本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居民儲蓄 + 政府儲蓄 + 金融業儲蓄 + 非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金融業儲蓄=金融業可支配收入
非金融業儲蓄=非金融業可支配收入(即企業存款、留存收益等)
【儲蓄結構變化】
從以上資料可知,從1992~2001的近10年中,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近40%的高儲蓄率,其中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的總體比重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41.6%。與此對應,政府儲蓄所佔比重則由1992年的14.6%提高到2001年的19.5,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的儲蓄也佔到國民儲蓄的比重的38.2%,比1992時大幅上升。由此可見,在1992~2001的10年中,居民儲蓄率不斷下降,而政府儲蓄和非金融業儲蓄則不斷上升,導致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原因分析】
(1)社保體系不健全。養老、醫保和教育消費支出增加了居民大量的預期消費支出,導致「預期儲蓄」和「被動性儲 蓄」,這是造成我國居民儲蓄偏高的主要原因。
(2)投資渠道不足。直接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的低迷導致居民對投資缺乏熱情,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3)政府在稅收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財政性公共支出嚴重不足。大量基建支出擠佔了教育、衛生等領域的支出,導致公共領域只能尋求民間集資。
(4)中產階層遲遲不能形成,社會財富被少數人掌握。富裕階層消費飽和。
高良驥 2006-5-24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1:50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一、 國民儲蓄=政府儲蓄+私人儲蓄
私人儲蓄=企業儲蓄+個人儲蓄(居民儲蓄)
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1) 從以上算式及題中表1所給資料,可以看出政府儲蓄率平均為14.49%,私人儲蓄率為85.51%;私人儲蓄率中個人儲蓄率平均為48.44%,企業儲蓄率為37.07%。
(2) 國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4.2%;居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2%;政府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上升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8%;企業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整體呈上升趨勢,非金融企業最高與最低差額7.6%,而金融企業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2%。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3: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3) 從國民整體來看,整體儲蓄仍然維持在40%的較高水平上。主要是由於私人儲蓄佔85%導致。雖然居民儲蓄呈下降趨勢,但在儲蓄中平均仍為48%的較高水平,企業儲蓄率平均在37.07%呈上升趨勢,這些都導致國民儲蓄居高不下。
一、 儲蓄居高不下的具體原因
(1) 當政府出現預算盈餘時,政府就要進行儲蓄。由於多年來政府機關的整頓,人員精減,支出緊縮,所以就出現了政府儲蓄呈上升趨勢。
(2) 居民儲蓄雖然呈下降趨勢,但在整體儲蓄中仍然較高,這與中國本身的國情相關。中國經濟增長率在世界排名居前列,但人口多,13億人口8億在農村,這部分居民的社會保障仍然沒有解決。其次,中國人一向做事比較謹慎,所以收入的大部分用來儲蓄。
(3) 按宏觀經濟理論分析,利率越低儲蓄越少,但中國儲蓄仍然較高,主要是近幾年股市低迷,與之相關的政策還在進一步完善。其他的金融投資收益較低,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不下的原因。
(4) 貧富差距加大,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教育支出越來越高,住房商品化的房價越來越高等,不可預測的市場風險,迫使儲蓄增加,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部下的原因。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國家應該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盡快控制房價過高,提高居民收入,控制失業率,創造新的就業增長點。
--------------------------------------------------------------------------------
-- 作者:sz-liuhb
-- 發布時間:2006-5-25 15:55: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分析
【基本經濟學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數據結構變化】
從表中數據可看出,我國的國民儲蓄率雖然略微下降,但仍保持保持一個較高的比率,基本上保持40%左右。居民儲蓄比率呈略微下降,從92年的31.1%下降到01年的25.4%, 但政府儲蓄率從31%上升到35.9%。從儲蓄的比重來看,居民儲蓄、金融業儲蓄呈下降趨勢,政府儲蓄和非金融類儲蓄比例逐漸上升。
【具體原因分析】
我國儲蓄率持續維持高水平的原因如下:
1)節儉持家的傳統消費習慣;貧富差距增大,大部分儲蓄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前生活支出壓力巨大,居民儲蓄防備意識較強,居民儲蓄率維持高水平。
3)政府財政持續增長,外匯儲備年年遞增,而另一面,政府對社會保障、教育等投入比例偏。一般市場經濟成熟國家,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占財政收入的35%以上,而我國政府僅佔12%左右。可支配收入增加和部分支出偏低使得政府儲蓄保持高水平。
4)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5)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較,國內金融市場投資產品不足,使得投資渠道狹窄,儲蓄率偏高。
儲蓄過大,必然導致國內資金流向投資變小,會導致社會總需求不足,總產出下降。我們在努力吸收國外的投資時,卻有大量國內資本閑置,造成投資率低下。要改變當前儲蓄過大的狀況,政府應該抑止教育、住房等價格的過分增長,增加居民平均收入,減少貧富差距;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加快金融市場改革創新,吸引投資,給予私營企業足夠支持。
劉斐 2006-5-25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5 16:05:36編輯過]
--------------------------------------------------------------------------------
-- 作者:sz-lipin
-- 發布時間:2006-5-25 16:27:07
--
深圳市區班: 李平
一、儲蓄結構的變化情況: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我國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高儲蓄率與中國消費習慣以及特殊的國情等諸多因素有關,
1、我們的文化傳統或者說是我們的消費習慣促進了儲蓄行為,「有錢要存起來」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居民已經習慣了儲蓄這樣的理財方式。
2、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在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甚至可以說是比較落後,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存在存錢養老,存錢防生病,存錢供孩子上大學等普遍性的行為,即大量出現「預防性儲蓄」。
3、投資渠道不足也是導致儲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我們的金融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股市已經起步但情況非常慘淡導致居民缺乏投資熱情,期貨等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無法進行投資,導致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4、大量的財務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出現了「想消費的人沒錢多消費,有富裕錢的人也不會增加消費的」現象,導致儲蓄維持在一個較高的穩定的水平。
--------------------------------------------------------------------------------
-- 作者:sz-hzh
-- 發布時間:2006-5-26 11:03:03
--
市區班 何振華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而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 下崗失業人員增多, 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
2. 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
3. 雖然居民儲蓄率高,實際上80%的財富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大部分手中並不是很寬裕,不敢消費。
4. 投資渠道不足,市場動作不規范, 也導致儲蓄率偏高。
--------------------------------------------------------------------------------
-- 作者:sz-wjh
-- 發布時間:2006-5-26 17:29:58
-- 宏觀經濟學案例作業提交
市區班 吳建華
根據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見聯合國,1995;趙彥雲,2000;邱東等,2002),儲蓄系指
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在國民收入的使用核算中,將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費之後的部
分稱之為儲蓄。因而,從國家的角度看,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為國民儲蓄。其中總
消費又細分為住戶(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國民可支配收入等於國內生產總值與來自國外
的凈經常轉移之和,當按住戶、政府、非金融企業、金融企業進行部門劃分時,住戶的可支
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住戶的儲蓄;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政府的儲蓄;非金融企
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分別為各自的儲蓄,國民儲蓄等於上述四項儲蓄之和。
從上述定義可知,國民儲蓄是經濟學意義上一個國家的儲蓄;居民儲蓄僅是住戶部門的儲蓄;
而居民儲蓄存款則僅指居民儲蓄中存入銀行的部分。因而國內通常所談論的居民儲蓄過高系
因個人投資渠道狹窄或缺少多元化投資方式的論點,其實僅適用於討論居民儲蓄的構成,而
不適於對中國的高儲蓄進行分析。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 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達7.7 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 年也增加了4.9 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從可支配收入的部門分布可以看出,從1996 年開始,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出現了持續下降的態勢,降幅達5.5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則不斷上升,升幅近4 個百分點。另外,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也有所上升(2.2 個百分點)。
1998 年以來,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表 中的數據表明,1998 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 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 年的13.2%上升至2001 年的19.5,增幅高達6.3 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8-2001 年,增幅也達到了3.9 個百分點。Kuijs(2005)認為,企業可支配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但是,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只是原因之一.1998 年以來,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從儲蓄結構的變化來看,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我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6 17:48:55編輯過]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39:32
--
深圳市區班(劉申艷)
一、圖表數據分析
從長期看,國民儲蓄(總儲蓄)按四部分劃分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並為這四個部分的總和。
由上表可見,從1992年到2001年,在我國國民儲蓄率下降了1.4%的情況下我國居民儲蓄率卻下降了5.7%,政府儲蓄率則上升了4.9%。在我國國民儲蓄中,居民儲蓄下降了10.7%和金融業儲蓄下降了1.7%;而非金融業儲蓄和政府儲蓄卻呈現上升趨勢,非金融業儲蓄上升了7.7%,政府儲蓄上升了4.9%。
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2、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期支出壓力巨大;個人收入增加,金融投資渠道少,導致居民儲蓄維持高水平,另外人口老齡化會明顯地影響居民儲蓄率。
3、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40:56
--
深圳市區班(黃志堅)
根據資金流量表中提供的數據,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年的30.5%上升至2001年的38.2%,增幅達7.7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年也增加了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1998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年的13.2%上升至2001年的19.5%,增幅高達6.3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2—2001年,增幅也達到了 7.7個百分點。現在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中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
-- 作者:sz-ywenfa
-- 發布時間:2006-5-28 11:02:27
--
【摘錄】基本概念: (姚文法 市區班)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Ⅵ 儲蓄率或國民儲蓄額的數據在哪裡找
對於儲蓄率或國民儲蓄額的數據可以在國家資料庫的官網查詢(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具體步驟:
1、進入官網,選擇年度數據選項
補充:
儲蓄是廣義概念,包括狹義的國內儲蓄、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順差及外匯儲備。儲蓄率指個人可支配收入總額中儲蓄額所佔的百分比。
自2009年以來,我國儲蓄率排名世界第一,人均儲蓄超過一萬元。
Ⅶ 分析定期存款占銀行存款的比例,如何理解
所謂的高息資金拆借是指企業將多餘的資金存入銀行,並委託銀行將這筆款項借給另外的企業以獲得比銀行存款利息更高的利息收入。其實說白了,應該就是類似於借高利貸的意思,通常利率會高於同期銀行借款利率。
如果存在高息資金拆借,會使得定期存款占銀行存款的比例升高,計算定期存款占銀行存款的比例,能夠了解被審計單位是否存在高息資金拆借。
Ⅷ 分析當前我國居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1800字
噓噓,姐姐回答你!中國居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
1.新三座大山的壓制:子女教育,個人住房,醫療保障。
具體內涵大致相同:從過去的政府大包大攬,到現在的自掏腰包,在居民收入未能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個人未來的預期支出是個未知數,很可能是個無底洞。許多居民因此不敢消費。只有存起一定數額的貨幣資金,似乎才能對未來稍有一點信心。
2.投資渠道太少,只有房產和股市。但政府對房市採取較為嚴厲的措施時,由於2006年股市賺錢的示範效應,相當部分的資金流向了股市,而一旦政府意識到單一地將儲蓄資金往股市疏導的風險時,流入股市的資金同樣只有兩個選擇:再次流向房市或流回銀行儲蓄。
3私人資本多數都是艱苦創業累計的,有著強烈的增殖動機.但是受自身專業素質的局限和時間的制約,以及投資環境的限制,中國的民間資本投資進程緩慢.民間資本在創業投資領域遠遠沒有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