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說銀行債券是屬於間接融資的信用工具嗎請給出解釋。謝謝。
通俗點講,在銀行貸款中,融資方和投資者不直接發生關系,加上了銀行這個中介機構。所以稱為間接融資。普通的企業債、公司債等,投資者直接借錢給融資方,故稱直接融資。
㈡ 金融學習題題目,以下哪些屬於直接融資,哪些屬於間接融資
正確答案是C
在場外市場購買了三年期的國債,我覺得最好還是直接的融資
㈣ 下列行為屬於間接投資方式的是A.發行債券B.從銀行貸款C.發行股票D.發行
1.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包括A發行債券、C發行股票、D發行短期融資券。
2.通過銀行取得貸款屬於利用銀行等金融機構間接取得融資的方式。
㈤ 購買國債算是投資還是儲蓄
希望我能說的相對明白。
首先要明確這樣幾個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
1. 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投資是指設備或建築物這類新資本的購買。例如某貪官新建了一棟別墅,某公司新建了一座工廠,這都增加了我國的投資。但是如果某貪官把10萬塊儲蓄到銀行,或者買股票基金,或者購買國債,對於他個人來說屬於投資,但對於國民經濟來說這都屬於儲蓄,因為並沒有新設備或建築物這類新資本的誕生。
2. 對整個國民經濟而言,儲蓄必定等於投資。
3. 國民儲蓄--即可貸資金供給,由公共儲蓄和私人儲蓄組成。
當政府的支出超過稅收時,政府的公共儲蓄就是負的,即出現預算赤字。
政府為了平衡赤字,發行長期國債賣給民眾,對於民眾來說,購買國債屬於投資,但對國家來說,這筆從民間吸收獲得的國債資金是用來填補預算赤字,而不是用來投資建設。
接著,來分析這筆國債資金。購買國債的民眾,本可以將這筆資金儲蓄在銀行或購買金融產品,從宏觀經濟理論角度看,這無疑會增加國民經濟儲蓄。但現在這筆資金,購買國債用於彌補財政赤字,所以國民儲蓄降低了。
用兩個公式來描述國民儲蓄降低的過程:
1.發行國債前:
國民儲蓄==公共儲蓄 + 私人儲蓄
國民儲蓄== 0 + 私人儲蓄P
一定要弄清楚,這個等式的公共儲蓄值一定是0而不是負數,因為發行國債前,國庫里的錢為 0(實際上還欠著錢,但你見過數值為負的錢嗎?在這個等式里總之就是國庫空虛,沒有錢了)
2. 發行國債後:
國民儲蓄==公共儲蓄 + 私人儲蓄
國民儲蓄== 0 + (私人儲蓄P - 國債發行值)
發行國債後,只是彌補了預算赤字,國庫里的錢還是0,並沒有增加哦~~
所以比較兩個等式,可以知道,發行國債後的國民儲蓄實際上降低了,差額正是發行的國債數額,證明為彌補國家預算赤字而發行國債籌資,擠壓了原本可以獲得可貸資金的私人和企業的籌資機會,而私人和企業貸款籌資是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投資,所以投資也降低了,降低的部分正好是國民儲蓄減少的數額,也正好是發行國債的數額。
㈥ 憑證式國債是什麼是屬於什麼類型投資的怎麼才可以購買
憑證式國債,是指國家採取不印刷實物券,而用填制國庫券收款憑證的方式發行的國債。它是以國債收款憑單的形式來作為債權證明,不可上市流通轉讓,從購買之日起計息。在持有期內,持券人如遇特殊情況需要握取現金,可以到購買網點提前兌取。提前兌取時,除償還本金外,利息按實際持有天數及相應的利率檔次計算,經辦機構按兌付本金的2‰收取手續費。
國債屬於非常安全的理財方式。而且收益還行,三年期國債年利率是5%,五年期工作年利率5.41%。
憑證式國債的購買是這樣的:
憑證式國債主要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其發售和兌付是通過各大銀行的儲蓄網點、郵政儲蓄部門的網點以及財政部門的國債服務部辦理。投資者購買憑證式國債可在發行期間內到各網點持款填單購買。由發行點填制憑證式國債收款憑單,其內容包括購買日期、購買人姓名、購買券種、購買金額、身份證件號碼等,填完後交購買者收妥。辦理手續和銀行定期存款辦理手續類似。憑證式國債以百元為起點整數發售,按面值購買。發行期過後,對於客戶提前兌取的憑證式國債,可由指定的經辦機構在控制指標內繼續向社會發售。投資者在發行期後購買時,銀行將重新填制憑證式國債收款憑單,投資者購買時仍按面值購買。購買日即為起息日。兌付時按實際持有天數、按相應檔次利率計付利息(利息計算到到期時兌付期的最後一日)。
㈦ 為什麼說企業發行股票、發行債券是屬於直接籌資而不是間接籌資
從銀行貸款屬於間接融資方式。儲戶把錢借給銀行,銀行再借給資金需求方。
發行債券和股票融資是企業直接向投資人融資,是直接融資。
㈧ 銀行發行債券到底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
銀行發行債券到底是直接融資,銀行也是企業,自己流資不足發行債券,就是該銀行的直接融資
發行股票和債券屬於沒有金融中介機構介入的資金融通方式。而間接融資是指金融機構從資金的盈餘者手上吸收資金,然後再貸給資金需求者,所以股票和債券融資屬於直接融資。
擴展閱讀:
直接融資是指:沒有金融中介機構介入的資金融通方式。在這種融資方式下,在一定時期內,資金盈餘單位通過直接與資金需求單位協議,或在金融市場上購買資金需求單位所發行的有價證券,將貨幣資金提供給需求單位使用。商業信用、企業發行股票和債券,以及企業之間、個人之間的直接借貸,均屬於直接融資。直接融資是資金直供方式,與間接金融相比,投融資雙方都有較多的選擇自由。而且,對投資者來說收益較高,對籌資者來說成本卻又比較低。但由於籌資人資信程度很不一樣,造成了債權人承擔的風險程度很不相同,且部分直接金融資金具有不可逆性。
直接融資是以股票、債券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種融資機制,這種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通過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資金的場所,即為直接融資市場,也稱證券市場,直接融資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會游資,直接投資於企業生產經營之中,從而彌補了間接融資的不足。 直接融資是資金供求雙方通過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債權債務關系的融資形式。 直接融資的工具:主要有商業票據和直接借貸憑證、股票、債券。
㈨ 什麼是對外間接投資
對外間接投資是指投資者通過金融渠道向另一國投入資金,以獲取利益的活動。投資者不參與對擁有股份或債權的企業的經營管理,對企業經營無控制權。
投資方式:
1、購買外國企業的股票。
2、購買一國政府或企業的債券。
企業對外間接投資的途徑常見的有國債、基金、股票、認購新股、聯營、特種存款等幾種。
對外間接投資的風險
1、國債投資由於有固定收益率和國家財力作後盾,所以投資收益比較穩定、安全性也好,常稱為無風險債券,但操作程序比較復雜,影響資金的流動性。
2、股票投資收益高,能降低購買力損失,流動性強,也能達到控制股份公司的目的,但技術要求搞,加之我國的股票市場還不夠成熟,有關法規還不夠健全,不確定因素比較多,除非有這方面的「高手」,否則入市應慎重。
3、新股申購具有安全性好、流動性強的特點,雖然有幾家上市公司的新股跌破了發行價,但由於新股發行價格放開和配售需要一個過程,短期內不會有較大的資金風險。
4、聯營投資根據有關規定要利潤共享,風險共擔;因此聯營之後不但要考慮收益,而且還要考慮投資的本金安全,如果聯營對象經營失敗,就有可能血本無歸;如果出現法律糾紛,聯營投資中本金之外的部分就得不到保護,所以一定要重視聯營對象的選擇和監管。
5、特種存款屬於銀行存款范疇,沒有什麼風險,只要單位財務人員及時辦理有關手續,就可取得可觀的利息收益;但特種存款最好在本單位開戶銀行辦理,這樣資金調度及時,有關手續簡便,有利於銀行和企業之間互動。
對外間接投資的選擇:
一般企業由於自有資金不多,而往來款項又流動性大,余額不穩定;一般來說,敢於冒風險、追求高收益和力求擴充實力而且資金比較穩定的投資者,應選擇長期普通股票進行投資;不願冒風險而又想獲得穩定收益的投資者,應購買國債、基金等。根據上述間接投資的收益與風險的分析,本人搞了一個間接投資方案組合,以供企業參考。
1、自有資金和長期沉澱資金,購入國債和有長期持有價值的股票;
2、進出時間短、金額大的流動資金,進行新股認購和辦理通知存款;
3、零星的往來資金,積少成多,辦理協議存款等。
㈩ 購買國債在宏觀經濟學上算不算投資
財富說是一種年代最早、歷史最長,持有人數最多的經濟學對象理論。^A古希臘羅馬學者的經濟思想.到新古典經濟學以前的多數經濟學家都有這種對象理論。
古希臘羅馬的思想家色諾芬的著作『經濟論),通篇都是研究家庭財富及其增長問胚。重商主義者對研究財富的熱情,超過了他們的先輩。他們以財富為中心研究了財富的形式(金銀)、產生(流通領域)和增長途徑(開採金銀和對外貿易)等問題。
古典經濟學家們的研究對象也多為財富說。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威廉-配第在著作中,把如何增加國家稅收,如何增加國家財富作為研究對象,在他的(賦稅論)中提出了「土地為財富之母,而勞動則為財富之父」的著名論斷。古典經濟學的集大成者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就是研究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以及財富增長之道的。大衛-李嘉圖遵循斯密的財富對象理論,但特別重視財富的分配問題,他把財富的分配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法國經濟學家薩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概論)一書中也指出,政治經擠學是「闡明財富怎樣生產、分配與消費」的科學。
據此,他把政治經濟學分成生產、分配和消費三大部分加以論述,創立了三分法。詹姆士·穆勒在他的<政治經濟學綱要)中,繼承和發揮了薩伊的三分法,提出了四分法對象論,即將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歸結為研究財富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一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