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購買的團體人身意外險仍是為職工個人支付,因此應分解並合並到每個員工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征稅。國稅函〔2005〕318號文件規定:對企業為員工支付各項免稅之外的保險金,應在企業向保險公司繳付時(即該保險落到被保險人的保險賬戶)並入員工當期的工資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稅款由企業負責代扣代繳。
『貳』 什麼情況可以免個人所得稅
在獲得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才可以免個人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一)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五)保險賠款;
(六)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退役金;
(七)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
(八)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九)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十)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免稅所得。
前款第十項免稅規定,由國務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單位團體保險免個人所得稅么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條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第二項所稱國債利息,是指個人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發行的債券而取得的利息;所稱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是指個人持有經國務院批准發行的金融債券而取得的利息。
第十條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是指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院士津貼,以及國務院規定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
第十一條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第四項所稱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所稱救濟金,是指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支付給個人的生活困難補助費。
『叄』 單位給個人繳納的保險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基本養老保險費 基本醫療保險費 失業保險費 住房公積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10號)規定:企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免徵個人所得稅;個人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超過規定的比例和標准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應將超過部分並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肆』 單位為職工繳納的商業保險需要繳納個稅嗎
這是需要的
國稅函[2005]318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有關規定,對企業為員工支付各項免稅之外的保險金,應在企業向保險公司繳付時(即該保險落到被保險人的保險賬戶)並入員工當期的工資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稅款由企業負責代扣代繳。
商業保險不屬於免稅的保險金,因此應符合國稅函[2005]318號文件的規定,需並入工資薪金中交納個人所得稅。
『伍』 買公司買團體保險可以避稅嗎
是可以操作的,但查到要處罰的。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單位為員工支付有關保險繳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 國稅函[2005]318號
黑龍江省地方稅務局:
你局《關於代扣代繳單位為員工支付保險有關繳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請示》(黑地稅發〔2005〕19號)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有關規定,對企業為員工支付各項免稅之外的保險金,應在企業向保險公司繳付時(即該保險落到被保險人的保險賬戶)並入員工當期的工資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稅款由企業負責代扣代繳。
國家稅務總局
二○○五年四月十三日
武漢晨報
晨報訊(記者 凌雲焰 實習生 王芳)
企業給員工發獎金,要繳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但轉個彎,投保團險後再退保,這筆稅金就不用繳。目前,少數企業將團險保險變成了「合理避稅」的通道。但稅務部門表示,此舉屬偷逃稅行為,將嚴肅查處。
年終獎投保「避稅」12.5萬元
武漢一民營企業效益很不錯,打算從利潤中拿出30萬元獎勵30名中層管理人員每人1萬元。按稅收規定,這筆錢應先上繳企業所得稅,即30萬元×33%=9.9萬元,另外個人所得稅部分要繳30萬元×14.56%=4.368萬元。但企業若給員工每人買一份1萬元投資性養老保險,因為保險免稅,企業則可省下14萬余元的稅費。
若這家企業短期內辦理退保,盡管會損失少量的手續費(一般為3%~5%),但大筆現金仍可再次流入員工個人賬戶。若員工對保險不知情,這筆錢會退回企業公共賬戶,掌握在企業管理者手中。即使按5%的手續費收,在這一進一出中,該企業至少可「避稅」12.5萬余元。
省保監局:嚴查「短期退保」情況
對這種「避稅手段」,武漢幾家壽險公司團險部負責人均表示,自己的公司很規范,不可能如此操作,但不可否認別的不正規公司會有該做法。據介紹,湖北省保監局對這類不明不白的「大進大出」、「短期退保」的情況,查處相當嚴厲。
稅務部門:此舉屬偷逃稅行為
昨日記者走訪了市國稅局、地稅局,有關人士表示,這是明顯的「不合理避稅」,屬偷逃稅行為,稅務部門會一查到底。
據悉,今年4月國家稅務總局已專門發文指出:企業為員工支付各項免稅之外的保險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務部門將嚴肅查處企業利用保險避稅、洗錢的「擦邊球」行為,罰金也大幅提高,已從原規定的未繳稅款的50%提高至未繳稅款的2.5倍,同時也會懲罰保險公司。
武漢晨報2010年2月3日27版
年終獎買保險可避稅?忽悠!
地稅局辟謠:僅保險收益可免稅
「存款要收利息稅, 買保險收益不收稅」
記者包慧通訊員曾妮 楊濤
………………………………
「把年終獎拿出來買保險吧,可以避稅的。」年關將近,各單位的年終獎即將出爐。不少保險營銷員向投保人如此推銷。
某世界500強企業湖北分公司的部門經理Mary致電晨報熱線咨詢道,「每年到年終時都很苦惱,十多萬的年終獎要扣不少稅,現在好幾個保險代理人都說買保險可以避稅,真的可行嗎?」
記者了解到,除了像Mary這樣在漢工作的外籍人士之外,不少高收入群體對買保險避稅也很感興趣。「買保險可以避稅」是保險推銷員放的煙霧彈,還是真有避稅「密道」?武漢市地稅局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買保險避稅具有誤導嫌疑,僅保險收益可免稅。
記者了解到,目前保險代理人利用買保險免稅來忽悠消費者的現象主要有兩類。
【忽悠術】之一
部分保險代理人在宣傳保險的好處時常說,「存銀行利息還要收稅,買保險分紅不用繳稅。」
而實際上,利息稅在中國始於1950年,2007年8月稅率由20%降至5%,2008年10月9日起存款產生的利息暫免徵個人所得稅了。存款要收利息稅之說早已是明日黃花。
【忽悠術】之二
「買分紅險和養老險可避稅」
Mary的代理人就跟她說,「年終獎可以通過購買分紅險和養老保險、年金保險來合理避稅。」
對此說法,中英人壽湖北分公司總經理李健成認為不準確,「只能說,保險的『分紅』等收益免稅是可行的。」
對此,市地稅局表示,國家稅務總局從未出台針對投資分紅保險的免稅規定,所以企業為職工購買的分紅型保險也要徵收個人所得稅。
根據我國稅法,對企業為員工支付各項免稅之外的保險金,應在企業向保險公司繳付時(即該保險落到被保險人的保險賬戶)並入員工當期的工資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各人所得稅,稅款由企業負責代扣代繳。
『陸』 單位沒有給員工購買五險一金是否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單位沒有給員工購買五險一金與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沒有直接必然關系。員工工資扣除社會保險等費用後超過三千五百元的,即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另外,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替員工繳納社會保險。
法律依據:《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三千五百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
第四條繳費單位、繳費個人應當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征繳的社會保險費納入社會保險基金,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
第十二條繳費單位和繳費個人應當以貨幣形式全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繳費個人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由所在單位從其本人工資中代扣代繳。社會保險費不得減免。
(6)單位團體保險免個人所得稅么擴展閱讀:
征稅對象
法定對象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台同胞。
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柒』 公司給個人買團體醫療保險,說要交個稅,請問這個稅要交多少怎麼交
納入員工月工資總額,月工資總額超過3500元以上的部分按稅法規定的適用稅率計算納稅
『捌』 企事業單位員工購買大病保險是否減免個人所得稅如減免需要到哪裡辦理
1.個人取得的拆遷補償款按有關規定免徵個人所得稅(財稅〔2013〕101號)
2.鄉鎮企業的職工和農民取得的青苗補償費收入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國稅函發〔1995〕079號)
3.儲蓄存款利息免稅(財稅〔2008〕132號)
4.地方政府債券利息免稅(財稅〔2013〕5號)
5.對個人出租住房取得的所得減按10%的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財稅〔2008〕24號)
6.個人轉讓自用達五年以上、並且是唯一的家庭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財稅字〔1994〕20號)
7.符合條件的房屋贈與免徵個人所得稅(財稅〔2009〕78號)
(1)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
(2)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對其承擔直接撫養或者贍養義務的撫養人或者贍養人;
(3)房屋產權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產權的法定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
8.根據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有關規定,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以下簡稱單位)在住房制度改革期間,按照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房改成本價格向職工出售公有住房,職工因支付的房改成本價格低於房屋建造成本價格或市場價格而取得的差價收益,免徵個人所得稅。(財稅〔2007〕13號)
9.對個人轉讓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所得繼續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財稅字〔1998〕61號)
10.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內(含1個月)的,其股息紅利所得全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暫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暫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上述所得統一適用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財稅〔2012〕85號)
11.保險賠款免徵個人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2.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免徵個人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3.個人因公務用車和通信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務用車、通信補貼收入,扣除一定標準的公務費用後,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按月發放的,並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不按月發放的,分解到所屬月份並與該月份「工資、薪金」所得合並後計征個人所得稅。公務費用的扣除標准,由省級地方稅務局根據納稅人公務交通、通訊費用的實際發生情況調查測算,報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確定,並報國家稅務總局備案(國稅發〔1999〕58號)
14.獨生子女補貼,不屬於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或者不屬於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征稅(國稅發〔1994〕089號)
15.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未納入基本工資總額的補貼、津貼差額和家屬成員的副食品補貼,不屬於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或者不屬於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征稅(國稅發〔1994〕089號)
16.托兒補助費(看當地標准),不屬於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或者不屬於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征稅(國稅發〔1994〕089號)
17.差旅費津貼(看當地標准),不屬於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或者不屬於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征稅(國稅發〔1994〕089號)
18.誤餐補助,不屬於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或者不屬於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征稅(國稅發〔1994〕089號)
19.殘疾、孤老、烈屬減征個人所得稅(看當地標准),其中僅限於勞動所得,具體所得項目為: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其減征的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稅函〔1999〕329號)
20.企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免徵個人所得稅;個人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超過規定的比例和標准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應將超過部分並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財稅〔2006〕10號)
21.單位和個人分別在不超過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其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單位和職工個人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月平均工資不得超過職工工作地所在設區城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具體標准按照各地有關規定執行。單位和個人超過上述規定比例和標准繳付的住房公積金,應將超過部分並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財稅〔2006〕10號)
22.個人實際領(支)取原提存的基本養老保險金、基本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時,免徵個人所得稅(財稅〔2006〕10號)
23.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財稅〔2001〕157號)
24.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財稅〔2001〕157號)
25.福利費免徵個人所得稅:所說的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26.救濟金免徵個人所得稅:所說的救濟金,是指國家民政部門支付給個人的生活困難補助費(《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27.撫恤金免徵個人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28.生育婦女按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製定的生育保險辦法,取得的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或其他屬於生育保險性質的津貼、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財稅〔2008〕8號)
29.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個人賬戶存款利息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財稅字〔1999〕267號)
30.對工傷職工及其近親屬按照《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586號)規定取得的工傷保險待遇(含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免徵個人所得稅(財稅〔2012〕40號)
31.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免徵個人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32.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免徵個人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33.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34.見義勇為獎金免徵收個人所得稅(財稅字〔1995〕25號)
35.個人取得單張有獎發票獎金所得不超過800元(含800元)的,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超過800元的,應全額按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偶然所得」目徵收個人所得稅(財稅〔2007〕34號)
36.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隨軍家屬,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3年內免徵個人所得稅(財稅〔2000〕84號)
37.從事個體經營的軍隊轉業幹部,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3年內免徵個人所得稅(財稅〔2003〕26號)
38.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從事個體經營的,在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限額標准最高可上浮20%,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在此幅度內確定具體限額標准,並報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備案(財稅〔2017〕46號)
39.對持《就業創業證》(註明「自主創業稅收政策」或「畢業年度內自主創業稅收政策」)或《就業失業登記證》的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在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限額標准最高可上浮20%,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在此幅度內確定具體限額標准,並報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備案(財稅〔2017〕49號)
40.對個人或個體戶從事種殖業、養殖業、飼養業、捕撈業,且經營項目屬於農業稅(包括農業特產稅)、牧業稅征稅范圍的,其取得的「四業」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財稅〔2004〕30號)
41.外籍個人以非現金形式或實報實銷形式取得的住房補貼、伙食補貼、搬遷費、洗衣費(財稅字〔1994〕20號)
42.外籍個人按合理標准取得的境內、外出差補貼(財稅字〔1994〕20號)
43.外籍個人取得的探親費、語言訓練費、子女教育費等,經當地稅務機關審核批准為合理的部分(財稅字〔1994〕20號)
44.對外國企業發給其在華人員的各種津貼,屬於個人工資、薪金所得范圍的,應計入工資、薪金所得征稅,屬於外國公司、企業發給其在華人員的公用款項,如差旅費津貼(住房費、交通費、郵電通訊費)、公用經費(辦公費、廣告費、業務上往來必要的交際費)等,由派遣公司、企業出具證明,經當地稅務機關核實,可不計入工資、薪金所得征稅(財稅字〔1981〕第185號)
45.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46.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外籍專家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可免徵個人所得稅(財稅字〔1994〕20號):
(1)根據世界銀行專項貸款協議由世界銀行直接派往我國工作的外國專家;
(2)聯合國組織直接派往我國工作的專家;
(3)為聯合國援助項目來華工作的專家;
(4)援助國派往我國專為該國無償援助項目工作的專家;
(5)根據兩國政府簽訂文化交流項目來華工作兩年以內的文教專家,其工資、薪金所得由該國負擔的;
(6)根據我國大專院校國際交流項目來華工作兩年以內的文教專家,其工資、薪金所得由該國負擔的;
(7)通過民間科研協定來華工作的專家,其工資、薪金所得由該國政府機構負擔的。」
47.個人舉報、協查各種違法、犯罪行為而獲得的獎金(財稅字〔1994〕20號)
48.個人辦理代扣代繳稅款手續,按規定取得的扣繳手續費(財稅字〔1994〕20號)
49.黨員個人通過黨組織交納的抗震救災「特殊黨費」,允許在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國稅發〔2008〕60號)
50.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事業和其他公益事業捐贈的部分,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從應納稅所得中扣除,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個人所得稅法》)
51.對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單位統一為員工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應分別計入員工個人工資薪金,視同個人購買,按上述限額予以扣除。其中納稅人,是指取得工資薪金所得、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以及取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夥企業合夥人和承包承租經營者。(財稅〔2017〕39號)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