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有企業不良債務的成因有哪些,國有企業不良
(一)由政府直接對國有企業的債務進行核銷,一次性解決問題
先核銷企業債務,在從銀行資產中將部分貸款核銷掉,同時從銀行負債中核銷相應的壞賬准備金或資本金。該措施的支持者認為不良債務本身就是遺留下來的,是政府改革的成本,應該由政府來執行最終債務人的義務,因此,政府應一次性核銷國有企業的不良債務,這樣可使企業擺脫沉重的包袱,改善經營管理狀況。該可以使國有企業在短時間內解決債務問題,但是卻會帶來更多的問題。首先,國有企業的不良債務不僅僅是體制改革造成的,國有企業自身經營管理底下也是不良債務的重要原因。因此如果不良債務的成本全部由政府來承擔,則會增強國有企業利用各種權利套取銀行資金的動力,硬約束難以形成。此外在核銷不良債務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尋租行為、道德風險的問題,導致資源浪費和國有資產的流失。而且,通過核銷的方法會降低銀行資本金的充足率。
(二)進行債務與股權的轉換
企業的債務轉變為投資銀行對企業的股權。該方法是將商業銀行進行內部劃分,分為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由投資銀行發行債券募集資金,用於購買商業銀行持有的股權。企業的債務轉換為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則消除了企業還款壓力,對國有企業來說肯定是有利的。但是,應該嚴格區別銀行債券變股權與銀行的投資業務,在國外銀行的資產業務中大約有20%~30%的投資業務,但投資品種主要限於政府債券,股權的投資很少,而且是管理流動性和獲取收益為目的的。而我國銀行的債權變股權實質上形成了對企業的控制,這樣不利於商業銀行自身業務的經營,而且為幫助企業改善經營可能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形成對銀行的拖累。因此,簡單的債權變股權是損害了銀行的利益,必然很難推行下去。
(三)由財政籌集資金向企業注資,核銷不良債務
即通過財政注資給企業,企業還款給銀行,銀行再還貸款給中央銀行的方式在不增加社會信用總量的基礎上解決不良債務問題。實質上,該方法與直接核銷企業債務和銀行不良債權的方法是相同的,最終都是由財政對不良債務買單,因此也不可行。
二、國有企業不良債務的解決途徑
解決國有企業的不良債務問題決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逐步化解的過程。但是考慮到國有企業改革與銀行商業化改革的需要,也不能僅採取從增量控制的方法來逐步稀釋不良債務。比較合理的選擇是採用短期治理與長期致力相結合的方法。
(一)從體制上講,應當徹底規范政府行為,抓好企業改革,使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和具有獨立產權的主體。不良債務的形成與我國政府的職責不清、行為缺乏約束有著密切的關系。政府對企業管得過多僵化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政府將自身的一些職能或責任轉移到企業,使企業背上沉重的包袱,政府參與企業的資通過程並對最終對債務負責,形成了資金的軟約束。因此,應當轉變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觀念,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使其真正成為具有獨立行為能力的法人,並為自身的經營效果負責。
(二)從企業角度講,應加快企業制度的建設,轉換企業的經營機制。過去企業的生產活動完全由政府決定,盈虧都由政府負責,使企業缺乏經營靈活性和積極性。而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是由多個產權主體構成,企業擁有對財產的所用、使用、收益和處置權,就可根據市場變化及時做出判斷和決策。而且由於企業經營活動受到各利益相關主體的監督,企業行為也將更為合理。此外,應建立嚴格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明確各崗位的職責,並實施崗位負責制,建立有效的工作績效評價標准,做到獎罰分明,同時應注重對企業員工的職業培訓,提高員工工作能力,引入崗位的競爭機制,以充分激發員工的能動性和主動性。
Ⅱ 國資委:加強地方國企債務風險管控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郝鵬在2月23日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中央企業的經營目標,是推動中央企業凈利潤、利潤總額增速高於國民經濟增速,將重點做好大力加強科技創新等八方面工作。
在回應國企債券「爆雷」有關提問時,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近期,國資委正研究制定加強地方國企債務風險管控工作的指導意見。
化解債務風險已取得積極成效
針對地方國企去年下半年出現的債券違約問題,彭華崗表示,個別地方國企發生債務違約,既有疫情沖擊、市場波動的外部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盲目做大、管理不善等內部因素,是多重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近期,在國務院金融委的領導和相關部門指導下,有關方面切實採取有力措施化解債務風險,已取得積極成效。
郝鵬表示,國資委高度重視地方國企債券違約問題,為落實國務院金融委的要求,前期專門約談了部分省級國資委,對穩妥化解地方國企債券違約問題提出明確要求。近期還將聯合人民銀行、證監會專門召開防範地方國企債券違約風險專題會議進行工作部署。
「近期,國資委正研究制定加強地方國有企業債務風險管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彭華崗透露,國資委將指導督促地方國資委精準識別高風險企業,加強資產負債率分類管控和資金投向管理,做好債券發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妥善處置風險,切實維護好地方金融生態和金融穩定。同時,將落實金融委會議要求,會同人民銀行、證監會共同建立國有企業債券風險預測預警工作機制。
彭華崗稱,中央企業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在控,近年來沒有發生過一起債券違約。在去年形勢嚴峻、困難多的情況下,中央企業仍然圓滿完成了國務院部署的「三年資產負債率下降兩個百分點」的目標任務,平均負債率降到64.5%。
彭華崗表示,下一步,國資委將繼續督促指導企業加強對債務風險的防控,把握好「三個結合」,即「點面結合、長短結合、防禁結合」,關鍵是突出一個「嚴」字。
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
郝鵬表示,「十四五」構建新發展格局,最關鍵的是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國資委將圍繞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集中中央企業的優勢資源,集中中央企業的優勢力量,把中央企業堅決打造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他指出,第一,要努力打造科技攻關重地。積極與國家的科技計劃、攻關計劃相對接,針對工業母機、高端晶元、基礎軟體、新材料、發動機等產業的薄弱環節,聯合行業上下游、產學研的力量,組建創新聯合體,集中最優秀的人才、最優質的資源進行聯合攻關,爭取解決一批「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
第二,要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融入國家基礎研究創新體系,主動承擔重大項目,進一步加大原創技術的研發投入,在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方向加快布局一批基礎應用技術,在人工智慧、空間技術、裝備製造等方面加快突破一批前沿技術,在電力裝備、通信設備、高鐵核電、新能源等領域加快鍛造一批長板技術,不斷增強行業的共性技術供給。
第三,要努力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堅持特殊人才特殊激勵,對重點科研團隊一律實行工資總額單列,對科技人才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政策,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給予更大容錯空間。
第四,要努力打造科技創新「特區」。對科技創新工作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堅持能給盡給、應給盡給,對企業研發投入在經營業績考核中全部視同利潤加回,對於科技創新取得重大成果的企業給予更高的加分獎勵。還將深化「科改示範行動」,將更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用於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推行科研項目「揭榜掛帥」、項目經費包干制等新型管理模式,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他介紹,國資委正在制定中央企業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的指導意見,進一步集成各項政策措施,指導推動中央企業在我國科技自立自強中更好地發揮戰略作用。
加快國有資本布局優化
郝鵬表示,今年中央企業的經營目標,是推動中央企業凈利潤、利潤總額增速高於國民經濟的增速,營業收入利潤率、研發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都要有明顯提高,同時要保持資產負債率的穩健可控。
彭華崗表示,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支持中央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採取重組整合等多種途徑,加快國有資本的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一是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領域集中,加大對國防軍工、能源資源糧食供應、骨幹網路、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入。二是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提升供應鏈保障能力和產業體系抗沖擊能力。三是推動創新資源的整合協同,加快突破一批行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四是切實解決部分央企之間的產品相似、資源分散、重復建設等問題,形成資源合力。
Ⅲ 國有企業債券與金融債券相比哪個風險高
首先要知道在我國的企業債券中,發債資金的用途主要在固定資產投資和技術革新改造方面,並與政府部門審批的項目直接相聯。 由於銀行等金融機構在一國經濟中佔有較特殊的地位,政府對它們的運營又有嚴格的監管,因此,金融債券的資信通常高於其他非金融機構債券,違約風險相對較小,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所以,金融債券的利率通常低於一般的企業債券,其風險更高的在一般條件下可以說金融債劵。
Ⅳ 政府債券的風險主要是什麼風險
按理說政府債要比企業債靠譜。但是現在政府債也不安全了。
本人於2016年購買了這款《三都水族自治縣城鎮建設投資有限公司2016年直接債務融資》產品,用於三都水族自治縣農貿市場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但是,到今年2018年9月份早已到期,可是,現在十月份都要完了,還是遲遲沒有收到我的本金和利息,也沒有任何明確的解釋……當初之所以敢入手,也是因為看中是國企融資、國資擔保,誰承想,ZF債現在也開始坑投資人的血汗錢了???最關鍵的是,該基金募集資金規模不是才不到2億元么???5.05億的土地抵押哪去了???注冊資金高達30億元的三都水族自治縣國有資本營運有限責任公司連我們這點錢難道都兌付不了嗎???說好的ZF三函支持呢???出了這樣的事情,三都縣人民ZF、財政局、人大常務委員會就視而不見嗎???將ZF信用置於何處?將我們對於GJ的信任置於何地???這可都是我們這些投資人一輩子的積蓄,全家的血汗錢吶,現在一紙通知說要延期、展期,憑什麼???請領導們重視,盡快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不要讓我們失去對ZF的信任!!!
Ⅳ 國企在什麼情況下會選擇融資
(一)考慮企業的生產規模
就各種融資方式來看,內部融資不需要實際對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會減少企業的現金流量。同時,由於資金來源於企業內部,不會發生融資費用,使得內部融資的成本要遠遠低於外部融資。因此,它是企業首選的一種融資方式。但隨著企業技術不斷進步,生產不斷擴大,內部融資已不能滿足企業日常經營活動需要,需藉助外部融資來補充企業資金來源。
(二)考慮利率、稅率的變動
經濟環境對企業融資方式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利率的波動上。眾所周知,國民經濟的運行規律呈現周期性起伏。企業可以通過對國民經濟周期的分析,判斷所處的經濟環境所處的景氣狀態及政府的政策取向,在決定融資決策時「順勢而為」,降低融資成本。一般情況下,銀行貸款利率是一年一定,而債券發行利率是一定多年,不受利率變動之影響。這樣,在企業通過對經濟的分析,預期利率將走高時,宜選擇債券融資方式,避開利率風險,不因利率走高而增加融資成本。在企業預期利率將走低時,則宜選擇銀行的貸款融資,順利率下調之勢降低籌資成本。
(三)考慮企業的融資規模
由於企業的債券發行規模受制於企業的凈資產規模,而貸款融資的多少不僅取決於辦理抵押擔保的資產的規模,也受企業的獲利能力、商譽等因素影響。因而在企業確定融資方式時,如果企業資金缺口不大,採用不同的融資方式對付息成本差異影響較小時,可選銀行貸款融資。在資金缺口較大,符合債券發行資格和條件限制時,則宜擇債券融資或債券與貸款混合融資策略。
(四)考慮企業的資產結構和資本結構
一般情況下,企業固定資產在總資產中所佔比重較高,總資產周轉速度慢,要求有較多的權益資金等長期資金作後盾,可考慮表外融資方式。最為常見的表外融資方式有融資租賃。融資租賃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承租人無需立即支付所需機器設備的全部價款,就可利用租賃物所產生的利潤支付租金。另外,融資租賃還具有對企業信用要求較低、還款方式靈活的特點。這對采購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支出較大的企業來說,融資租賃與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債券以及其他融資方式相比較,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五)考慮企業財務狀況
由於股票融資無須還本付息投資者承擔著較大的風險,必然要求較高的收益率,就要求企業必須有良好的經營業績和發展前景。相比之下,債券融資的發行成本要比股票籌資低,不需要經常監督公司,債券利息亦可從稅前利潤扣除。而股息則需從稅後利潤支付,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人雙重課稅的問題。
總之,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是每個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企業應綜合考慮影響融資方式選擇的多種因素,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資金成本低、能為企業帶來最大價值的融資方式。
Ⅵ 企業,我就說一點,為什麼很多國企的負債率高
造成國企負債率高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如經濟持續下行、市場需求不足等,但是,從總體上講,還是體制所致,是現行體制下國企在經營和擴張過程中不計代價、不講成本、不看效益、不注重提升核心競爭力所致。更多情況下,都是圍繞規模和數量做文章,圍繞資產和營業額做文章。尤其是前些年,央企為了避免在新一輪改革中被重組和整合,都把規模擴張和資產擴大當作了最主要手段,瘋狂地通過負債進行投資布局和收購資產,以至於多數央企都在全國設立了基地,投資了規模很大的項目,也圈下了很多土地。同時,收購了相當數量的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有的央企也因此背上了沉重負擔。
也正因為國企在經營和擴張過程中可以不計代價、不講成本,因此,資金從何而來,就不是企業重點考慮的事。尤其在金融危機爆發後的頭兩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國企更是掀起了一場投資熱,金融機構也是趁機向國企投放了大量資金。一時間,國企「不差錢」的聲音也是越來越高。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也紛紛把目標轉向國企、尤其是央企。那時的央企,真的成了香餑餑,到哪都能受到最隆重的接待。
由於投資需要講科學,需要尊重經濟規律,而不是想怎麼投就怎麼投,想怎麼擴張就怎麼擴張,尤其是負債投資和擴張,更需要慎重。而國企在投資擴張過程中,是不受這方面約束的,是缺乏內在約束機制的。所以,在資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負債也在不斷擴大。且因為盲目擴張、無序擴張帶來的大多是無效資產、無效收入,所以,負債的擴張速度還要大於資產的擴張速度。自然,資產負債率就不斷提高了。如果再加上市場環境不佳、供需矛盾突出,國企資產負債率過高的問題也就不可避免了。
很顯然,國企過高的資產負債率,已經引起了決策層的高度重視和關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明確指出,要把國企降杠桿放在重中之重。這也意味著,國企的高負債率,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風險之一。如果再不採取措施化解國企負債率過高的矛盾,就有可能影響經濟的穩定和社會的穩定。畢竟,在現行條件下,國企仍然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承擔著維護經濟穩定和繁榮的重任。國企出現問題,就是大問題,國企不穩定,就是大不穩定。
而在國企去杠桿問題上,毫無疑問,如果依靠國企自身,是很難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也是不現實的。因為,現行體制並不支持國企去杠桿。就算有關方面有考核、有約束,對國企來說,也沒有多大影響力和控制力,資產負債率過高的問題,仍然很難解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從體制機制上給國企下葯、為國企做手術。
有專家建議,可以依據國企目前的債務情況,可以通過債轉股的方式,降低企業的負債率。此舉不為一種方式,也是會採用的一種方式。但是,債務怎麼轉,如果體制不改、機制不轉,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轉了後不要幾年,可能負債率又上來了。只有將體制和機制轉了,讓企業的約束力增強了,決策、經營等不再是個別人或少數人說了算,而是董事會、股東會等說了算,企業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不計代價、不講成本的問題。
事實也是,從目前已經進行了改革的國企情況來看,凡是嚴格按照市場化要求進行改革的國企,大多出現了資產負債率下降、效益好轉、競爭力增強的現象。尤其是資產負債率,由於引入了其他所有制資本,頓時就讓資產負債率得到了比較好的改善。如中石化銷售公司,僅僅轉讓1/3不到的股權,就獲得資金1000多億元。同時,引入其他所有制資本以後,今後在決策和管理方面,企業也要受到其他投資者的監督,經營者不能再我行我素,在投資和決策過程中不計代價、不講成本、不顧實際了,而會充分考慮可行性和效益性。
Ⅶ 債券會下跌哪些原因
個人理解:債券也是聯動的,債券市場最近違約比較多,市場波動也較大,民企、央企、地方國企都不斷突破違約的底線,債券發行取消等,試圖去理解跌的原因,並不特指該債券。
Ⅷ 央企國企債券頻現違約折射啥
央企國企債券頻現違約是對於整個中國債券投資的一場風險教育,一直以來中國債券市場存在著各種「剛兌」的債券投資思想,對於信用風險比較漠視,現在央企國企債券也出現非單一的違約事件,說明有國資背景的也不能倖免於信用風險。現在整個債券市場的違約事件的發生有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債務負擔加重等因素,從行業上看,違約企業大多屬於煤炭、鋼鐵、有色等產能過剩行業。從券種上看,今年以來1年期以內的短期債務成為違約重災區。由此不難分析,近期違約個案中,產能過剩行業企業的基本面持續惡化,經營不善成主要因素。自美國次貸危機後,全球貨幣政策寬松,導致債券市場大規模擴容,且過去一直以來中國債券市場存在所謂「剛兌」現象,使得這種擴容也讓周期性行業很容易藉此大規模舉債經營,現在所出現的違約企業行業也是屬於周期性行業為主,而周期性行業很多時候是國資背景涉足較多的,債券違約事件增多是打破過去對於債券投資對於信用風險上的忽視。
Ⅸ 國企發行的債卷,購買後,比如國企倒閉了會怎樣本金還能回來嗎
你這個問題問的挺好的,我們就舉個現成的例子
去年9月份,國內首例國企債務違約申請破產案例的主角:保定天威集團有限公司就演過這么一幕。根據《破產法》相關規定,天威集團及上述三家子公司已具備破產重整的條件,經上級批准,擬申請破產重整。之前發行的二十五億債券兌付就成了大問題
如果走了破產法,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公司的剩餘財產清算後,規定是要按順序進行補償《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來進行的,如果公司的清算財產足夠,能支付各種費用。那購買債券的本金和利息都有望收回,要是清算的財產不足全額償還債權的,就按各自比例來進行償還一定的本金和利息
第二:如果與其他企業進行重組之後,接手的企業有可能按洽談的內容來進行債權補償,至於比例如何規定就按之前的協商進行
不管是那一種方法,都需要一個蠻長時間的過程,一般情況來說最壞的情況也會得到一部分的本金補償...至於補償比例多少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