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債對經濟發展速度的調節效應
在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經濟發展處於「疲軟」狀態時,發行國債可以動員社會閑置資金參與經濟建設,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在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經濟發展處於「過熱」狀態時,發行國債又可以回籠流通中的貨幣資金,起到收縮社會總需求、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國債對社會總需求的雙向調節效應,是稅收等其他手段所難以替代的。
2.國債對社會經濟結構的調節效應
社會經濟結構協調是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由於發行國債是非政府財力向政府財力轉化,它在增加政府投資能力的同時,會減弱非政府渠道的投資能力。這種投資主體的轉化,意味著投資結構的轉變,即由政府負責的社會公益設施、基礎設施及重點建設設施的比重必然加大,而由企業及個人的一般性產業投資比重則相對降低,表現在國民經濟結構中,會引起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產業、基礎產業與加工產業等的比例結構的相應變化。
3.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調節效應
一般認為,政府發行國債只是貨幣購買力從認購者向政府轉移,對流通中的貨幣量沒有影響。實際上,國債對貨幣流通量是否產生影響,還要取決於它的認購者、認購國債的資金來源及其中央銀行貨幣發行的關系。這可能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1)居民購買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居民購買國債的資金主要是手持現金和儲蓄存款。從資金運動的角度看,居民購買國債表現為居民手持現金和銀行儲蓄存款減少,財政財力增加,中央銀行的財政性存款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央行將財政性存款安排了商業銀行貸款,則可能引起貨幣流通量的增加;如果央行將其專供財政使用,則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甚至會因商業銀行儲蓄存款減少,相應的派生存款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也相對減少:如果國家實行財政、貨幣「雙緊」政策,將國債扣留國庫不用,則會使流通中的貨幣量絕對減少。
(2)企業購買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企業購買國債是企業資金向財政資金的轉化。如果企業用閑置不用的資金購買國債,這種轉化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如果企業用生產或消費的資金購買國債,則可能增加其對銀行的貸款需求,商業銀行貸款增加,如果沒有引起央行的貨幣發行,則對流通中的貨幣量影響也不大,如果商業銀行自身難以滿足企業貸款需求,並且不得不因此而增加其對央行的借款,央行又不得不以貨幣發行來擴大資金來源,滿足商業銀行的借款需求時,則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
(3)商業銀行認購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在國債由商業銀行認購的情況下,如果商業銀行正常的資金來源充裕,或能以壓縮其他貸款需求來滿足政府財政的需求,都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如果商業銀行原來的資金來源和運用缺乏調節餘地,則只能通過向央行申請貸款來滿足購買國債所擴大的資金運用,這可能成為央行增加貨幣發行的誘因,也可能使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如果央行並未因此而發行貨幣,則流通中的貨幣量也不會發生變化。
2. 中央銀行在二級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國債對貨幣供給量有什麼影響
中央銀行在二級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國債增加(或減少)貨幣供給量。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來調節貨幣量的政策工具。
買進國債,現金貨幣發放。
賣出國債,貨幣回籠。
3. 央行向各大商業銀行出售國債,對貨幣供應量有什麼影響
央行出售國債,回籠貨幣,直接減少市場貨幣供應量。央行在市場上公開市場業務(買賣債券)是貨幣三大政策之一。
4. 央行向商業銀行購買一億國債與向券商購買一億國債,二者對貨幣供給量影響有何不同
央行向商行購買國債,就相當於通過商行增大貨幣供給量,是通過商行的可貸資金增加,來擴大市場中貨幣流通量。
央行向券商購買國債,央行要印刷發行貨幣來支付國債,使得供給量增大
5. 如果中國人民銀行向各大商行出售200萬元的國債,請分析這會對貨幣供給量產生什麼影響
央行要回籠貨幣,減少基礎貨幣供給量!
6. 央行向券商與向商業銀行購買1億元國債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有什麼不同
我覺得從整體貨幣供應量來說應該是一樣的,央行購買1億的國債,就是像銀行系統注入1億元左右的流動性,因為商業銀行的錢也會流動到券商那裡,那麼無論向誰購買都是增加了1個億左右的貨幣供應量.
但是要細分的話,也還是有區別的.我現在可以想到的,一方面在銀行間市場裡面,商業銀行一般是資金的供應方,而券商相對作為資金的需求方更多一點,所以央行可以通過向不同類別的機構注入流動性而控制貨幣市場利率.另外,這里有一個央行的導向性的問題,可能有不同的目的,比如說央行如果希望給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就會向商業銀行購買,如果想使資本市場更為活躍,可能就會向券商購買.
7. 為什麼當中央銀行在國債市場上買進國債時,貨幣供給量
中央銀行買進國債
賣出國債的人(百姓 企業)得到 貨幣
市場上的 貨幣供給量增加
8. 發行國債有可能使貨幣供給總量不變
一般都不會對貨幣總供給造成影響。
因為發行國債是一種自願、有償、靈活的方式,國債發行只涉及資金使用權的讓渡,是對社會資金和國民收入的一種臨時分配,流通中的貨幣總量沒有改變,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增加需求總量,不會導致通貨膨脹,有利於供求平衡。用發行國債籌集的資金彌補財政赤字,是各個國家的通常做法。
9. 國債怎麼調節貨幣供應量
在市場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央行向市場賣出國債相當於收回市場中的貨幣,這樣可以減少市場的流動性;反之,央行買進國債,拋出貨幣,增加流動性,從而達到宏觀調控的目的
10. 為什麼買進國債,是把資金放入市場,是增加貨幣供應量。我花錢買國債不應該是我的錢減少了么
你買進國債實際上就是得到了一個再見,你花的錢就進入了市場所以說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