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險投資 > 個人理財方法和途徑有哪些

個人理財方法和途徑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8-04 22:02:49

個人理財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

儲蓄有學問
有關資料介紹,有人作過這樣於筆數字的計算(以90年代初利率計算),每個月5元錢的獨生子女費積存在家裡,14年後是840元;若照一般的方法儲蓄,至最後1年,本息合計不到1000元。要是採用「連續存儲法」儲蓄,情況就不一樣了:開始的1年一5年,開一個五年期的「零存整取」存摺,期滿後連本帶息轉存一個8年期的「定期存單」。第6年一10年,再開一個5年期的「零存整取」存摺,期滿後,轉存一個3年期的「定期存單」。第11年一13年,再開一個3年期的「零存整取」存摺,期滿後,連同前面兩期的存單合並存六個1年期的「定期存單」。最後,1年再開一個1年期的「零存整取」存摺,期滿後,提取全部存款,這時連本帶息就是1700多元了(以1996年5月利息標准計算)利息就有500多元呢
工薪理財六法
第一,35%存在銀行。雖然央行一再降低存款利率,但是作為保本的投資手段,儲蓄仍然是普通百姓的理財首選。不過,可以在期限上動動腦筋,進行組合:一年期的佔55%,三年期的佔35%,活期的佔10%。這樣,儲蓄可以實現滾動發展,靈活方便,隨時調整。
第二,30%購買國債。買國債不僅利率高於同期儲蓄,而且還有提前支取可按實際持有天數計息的好處。另外,您還可以試著買二手國債。比如,我所購買的掛牌上市的二手國債,年收益率就比同期的儲蓄收益率高出1個百分點。
第三,20%投資基金。基金具有專家理財、組合投資、風險分散、回報優厚的特點,一般年收益率可在20%左右。我自己就購買了一些基金,現在已經升值。我認為,這種投資方式很適合工薪階層。
第四,5%購買保險。在目前銀行利率較低的情況下,購買保險具有防範風險和投資增值的雙重意義。比如,像養老性質的保險,不僅對人生的意外具有保障作用,而且是長期投資增值的過程,可以買上一些。
第五,10%投資收藏。藝術品具有極強的升值功能,長期投資的話,回報率極高。但是,您千萬得注意要真正懂行,否則一不留神「打了眼兒」、買了假貨,您可是悔之晚矣。其他的郵票、錢幣、磁卡等,風險較小,而且融入了個人的興趣、愛好,可謂是投資、觀賞兩不誤。
第六,還可以把資金通過集資入股、委託理財等方式,投入到風險低、效益好的項目里去。但是,這里要注意資金安全問題,注意經濟合同的合法性,以免日後出現不必要的糾紛。

⑵ 個人理財方式有哪些

沒有好的理財投資項目也是很苦惱的,良好的投資方式是很關鍵的。當下很多優先的投資項目都不多了,但是影視投資在當下還是一個很好地選擇。但是電影投資也需要注意幾點:

1、個人能否參與?

根據《電影管理條例》明確指出,允許個人或者企業以資助或者投資的方式參與到電影市場,促進電影市場快速發展!

⑶ 理財的方式有哪些

理財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理財分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和家庭理財等。
國內能夠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的機構主要有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
1.銀行理財
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一般是大額存單、資管產品等,代銷的券商或者基金公司發行的基金不屬於理財
2.證券公司理財
證券理財一般包括證券收益憑證、資管產品等
3.保險理財
保險理財更加傾向長期性,著重解決較長時間後的教育規劃和養老規劃,同時解決意外、醫療等保障問題。
4.投資公司理財
投資公司理財一般包括信託基金、黃金投資、玉石、珠寶、鑽石、第三方理財等,需要的起步資金較高,適合高端理財人士。
5.電子商務理財
21世紀除了能在線下的網點理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金融搜索引擎搜索理財產品進行風險收益的多方對比之後再投資。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1-2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⑷ 個人理財有哪些基本原理與方法

個人理財有哪些基本原理和方法

現金為王:不超額消費,不使用信用卡,不負債(房貸除外)

信貸消費已經成為主流的今天,強調使用現金似乎與時代格格不入。而對於信貸消費的依賴,常常來自於下面幾個看起來十分有力的觀點:

1.信貸消費可以積累個人信用

2.手上的現錢可以用來投資,比當下就花掉要合算

3.消費積分可以換禮物

但是實際上,以上觀點都並非那麼站的住腳:

1.信貸消費可以積累個人信用

我們不妨進一步來問,積累個人信用為了什麼?為了可以提高信貸額度,為了更容易的申請住房貸款。總結起來就是我們現在負債,是為了以後可以負更多的債。除非人們能從負債中得到快感,否則無論如何這也不是一個合理的理由。

在當下銀行濫發住房貸款,甚至需要連環政策加以遏止的情況下,對於能否申請到住房貸款的擔憂缺乏根據。即使長遠來看,具有購房能力的家庭或個人,所面對的問題也不是能否申請到貸款,而是能夠申請到多少的問題。一個好的信用記錄可以幫助你申請到更多的貸款,但是否因此你也背上更多的債務,住上超出家庭財務承受能力的房子,把自己的收入完全暴露在房產價格下跌的風險當中?

2.手上的現錢可以用來投資,比當下就花掉要合算

且不說這樣的想法只是把現金流出向後推遲了最多一到兩個月,就投資本身來講,收益和損失的機會從來都是相等的。當我們想著用信用消費空出的現錢投資時,往往只看到了收益的可能性,卻忽略投資的下行風險。一到兩個月的投資(更確切地說是投機)收益,能否抵消所承受的這種風險?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3.消費積分可以換禮物,換里程

一個被許多實驗證明,也符合我們常識理解的事實是,在消費積分的刺激下,人們傾向於花更多的錢,而其中很多的消費是原本不必要的。結果是,為了換來很多我們並不十分需要的禮物或機票,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心甘情願的花了很多冤枉錢。這種心態,實際上跟網路游戲里的打怪積分升級一脈相承,是不折不扣的落入了設計者一套系統的商家的陷阱。

制定月度預算:保證每一分錢都有妥當安排,每月收支平衡

緊急資金:在活期儲蓄賬戶中長期儲備相當於3-6個月生活費用的緊急資金,以應對短期內不確定風險

房子:房貸期限不超過15年,利率選擇固定利率,月供不超過家庭稅後收入的四分之一

車子:買車只購買車況有保證的二手車,規避新車短期內的大幅貶值

投資:以5-10年內表現良好的公墓基金為投資對象,採用基金定投的方式長期投資。盡量不投資股票,黃金等風險較高或收益較低的投資物

人壽保險:人壽保險的三個原則是:1. 要定期人壽不要終生人壽 2. 保額至少是個人年收入的10倍 3. 定期人壽期限應為15-20年

1.要定期人壽不要終身人壽:

終身人壽的保費比定期要高,雖說保險公司聲稱會償還本金並附加一定類似儲蓄的利息,但年均收益率大致都在5%一下。而且隱藏成本比較多,一旦退保,之前保

費會被保險公司吃掉很多甚至全部。選擇消費型的定期人壽,自己對省下來的保費進行投資。受益要遠遠高於保險公司的儲蓄率。

2. 保額至少是個人年收入的10倍:這是一個經驗值,用於保障受益人10-20年的基本生活。

3. 定期人壽期限應為15-20年:合理投資15-20年後,個人凈資產的水平已經可以為家人提供天然的財務保障,人壽保險自然失去意義,因此不再需要額外的保障。

養老金:降低對政府養老金的期望,建立自己的養老金計劃

盡早為自己設立一個定期投資計劃以替代並無100%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具體操作方式為:

1.預計退休後每年生活費用(以當下幣值表示),假設每月5,000元,即每年60,000元

2.這筆生活費用將由投資公募基金獲得,因而退休時的基金本金金額應為60,000元 / 8% = 750,000元,這里的8%按照預期基金年均收益率12%減去預期通脹率4%。基金年均收益率要放在10-20年的水平上去計算,只看近一兩年的表現不是基金投資應有的態度。

3.預計自己的退休年齡,以確定投資期限,從25歲開始每月投資至60歲退休,投資期限為35年,420個月。

4.利用年金現值公式計算,仍取8%為年平均投資收益率,得到每月投資額327元;計算過程為:750,000 x (8%/12) / ((1+8%/12)^420 - 1)。

其他:盡量不與親友發生財務關系,不向親友借錢,也不借錢給親友;夫妻使用同一銀行賬戶;盡早設立遺囑

最後還想補充一點,個人理財當中80%是行為,只有20%是各種知識和算計。上面的內容,百分比也好,復利計算也好,都不是絕對的,也並不高深。理財當中最難的不是掌握這些演算法,而是付諸行動並能長期堅持簡單、正確的原則。

積累財富跟保持體型在很多情況下很相像:所有人都知道健康飲食加合理運動可以減掉贅肉,但為何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個好身材,不是道理大家不懂,而是能夠認真實踐的少。解決這種人所共有的惰性,有兩個方面可以考慮:

第一是制訂計劃的時候不要太激進,慢慢來,不要讓身心在潛意識里產生抵抗感。決定減肥的時候,多少人是上來就跑1萬米,最初幾天鬥志滿滿堅信自己能夠堅持,雖然嘴上這么說,但其實心裡已經意識到身體受到了「傷害」而無法承受,退堂鼓隨時會敲起來。這是因為人的生活習慣被打破後,本能的會產生抗拒心理,最終導致放棄。

這種時候,倒不如循序漸進,就理財來說,一開始每月的存款或定投都不必太多,不影響已有的生活方式,慢慢養成新的儲蓄、投資習慣後,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增加份額。

第二是計劃中要有目的讓自己不時感到有成就感。比如上面提到的不用信用卡這一條,如果你現在正在用信用卡,而且還好幾張,但是決定說好我不用了,把這些卡換清就銷戶。那我建議你把卡按照欠款多少從少到多排序,從最少的那張開始還,省出不必要的花銷來集中火力還清,還完一張再還下一張。這樣的好處是,不用多久你就能感覺的少一張卡,少一份累贅的愉悅感,這對你實行計劃就會有激勵的效果,從而更加活力全開的清除剩餘的債務。

總之,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動物,所以在個人理財上我們不應該苛求自己一定按照理性思維來,非要求一套怎樣的公式規矩自己。把個人的生活習慣,脾氣秉性考慮到自己的計劃中,行動起來,才是個人理財的真諦,畢竟,「個人」是排在「理財」前面的。

⑸ 個人理財的方法有哪些

個人理財有哪些基本原理和方法?

現金為王:不超額消費,不使用信用卡,不負債(房貸除外)

信貸消費已經成為主流的今天,強調使用現金似乎與時代格格不入。而對於信貸消費的依賴,常常來自於下面幾個看起來十分有力的觀點:

1.信貸消費可以積累個人信用

2.手上的現錢可以用來投資,比當下就花掉要合算

3.消費積分可以換禮物

但是實際上,以上觀點都並非那麼站的住腳:

1.信貸消費可以積累個人信用

我們不妨進一步來問,積累個人信用為了什麼?為了可以提高信貸額度,為了更容易的申請住房貸款。總結起來就是我們現在負債,是為了以後可以負更多的債。除非人們能從負債中得到快感,否則無論如何這也不是一個合理的理由。

在當下銀行濫發住房貸款,甚至需要連環政策加以遏止的情況下,對於能否申請到住房貸款的擔憂缺乏根據。即使長遠來看,具有購房能力的家庭或個人,所面對的問題也不是能否申請到貸款,而是能夠申請到多少的問題。一個好的信用記錄可以幫助你申請到更多的貸款,但是否因此你也背上更多的債務,住上超出家庭財務承受能力的房子,把自己的收入完全暴露在房產價格下跌的風險當中?

2.手上的現錢可以用來投資,比當下就花掉要合算

且不說這樣的想法只是把現金流出向後推遲了最多一到兩個月,就投資本身來講,收益和損失的機會從來都是相等的。當我們想著用信用消費空出的現錢投資時,往往只看到了收益的可能性,卻忽略投資的下行風險。一到兩個月的投資(更確切地說是投機)收益,能否抵消所承受的這種風險?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3.消費積分可以換禮物,換里程

一個被許多實驗證明,也符合我們常識理解的事實是,在消費積分的刺激下,人們傾向於花更多的錢,而其中很多的消費是原本不必要的。結果是,為了換來很多我們並不十分需要的禮物或機票,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心甘情願的花了很多冤枉錢。這種心態,實際上跟網路游戲里的打怪積分升級一脈相承,是不折不扣的落入了設計者一套系統的商家的陷阱。

制定月度預算:保證每一分錢都有妥當安排,每月收支平衡

緊急資金:在活期儲蓄賬戶中長期儲備相當於3-6個月生活費用的緊急資金,以應對短期內不確定風險

房子:房貸期限不超過15年,利率選擇固定利率,月供不超過家庭稅後收入的四分之一

車子:買車只購買車況有保證的二手車,規避新車短期內的大幅貶值

投資:以5-10年內表現良好的公墓基金為投資對象,採用基金定投的方式長期投資。盡量不投資股票,黃金等風險較高或收益較低的投資物

人壽保險:人壽保險的三個原則是:1. 要定期人壽不要終生人壽 2. 保額至少是個人年收入的10倍 3. 定期人壽期限應為15-20年

1.要定期人壽不要終身人壽:

終身人壽的保費比定期要高,雖說保險公司聲稱會償還本金並附加一定類似儲蓄的利息,但年均收益率大致都在5%一下。而且隱藏成本比較多,一旦退保,之前保

費會被保險公司吃掉很多甚至全部。選擇消費型的定期人壽,自己對省下來的保費進行投資。受益要遠遠高於保險公司的儲蓄率。

2. 保額至少是個人年收入的10倍:這是一個經驗值,用於保障受益人10-20年的基本生活。

3. 定期人壽期限應為15-20年:合理投資15-20年後,個人凈資產的水平已經可以為家人提供天然的財務保障,人壽保險自然失去意義,因此不再需要額外的保障。

養老金:降低對政府養老金的期望,建立自己的養老金計劃

盡早為自己設立一個定期投資計劃以替代並無100%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具體操作方式為:

1.預計退休後每年生活費用(以當下幣值表示),假設每月5,000元,即每年60,000元

2.這筆生活費用將由投資公募基金獲得,因而退休時的基金本金金額應為60,000元 / 8% = 750,000元,這里的8%按照預期基金年均收益率12%減去預期通脹率4%。基金年均收益率要放在10-20年的水平上去計算,只看近一兩年的表現不是基金投資應有的態度。

3.預計自己的退休年齡,以確定投資期限,從25歲開始每月投資至60歲退休,投資期限為35年,420個月。

4.利用年金現值公式計算,仍取8%為年平均投資收益率,得到每月投資額327元;計算過程為:750,000 x (8%/12) / ((1+8%/12)^420 - 1)。

其他:盡量不與親友發生財務關系,不向親友借錢,也不借錢給親友;夫妻使用同一銀行賬戶;盡早設立遺囑

最後還想補充一點,個人理財當中80%是行為,只有20%是各種知識和算計。上面的內容,百分比也好,復利計算也好,都不是絕對的,也並不高深。理財當中最難的不是掌握這些演算法,而是付諸行動並能長期堅持簡單、正確的原則。

積累財富跟保持體型在很多情況下很相像:所有人都知道健康飲食加合理運動可以減掉贅肉,但為何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個好身材,不是道理大家不懂,而是能夠認真實踐的少。解決這種人所共有的惰性,有兩個方面可以考慮:

第一是制訂計劃的時候不要太激進,慢慢來,不要讓身心在潛意識里產生抵抗感。決定減肥的時候,多少人是上來就跑1萬米,最初幾天鬥志滿滿堅信自己能夠堅持,雖然嘴上這么說,但其實心裡已經意識到身體受到了「傷害」而無法承受,退堂鼓隨時會敲起來。這是因為人的生活習慣被打破後,本能的會產生抗拒心理,最終導致放棄。

這種時候,倒不如循序漸進,就理財來說,一開始每月的存款或定投都不必太多,不影響已有的生活方式,慢慢養成新的儲蓄、投資習慣後,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增加份額。

第二是計劃中要有目的讓自己不時感到有成就感。比如上面提到的不用信用卡這一條,如果你現在正在用信用卡,而且還好幾張,但是決定說好我不用了,把這些卡換清就銷戶。那我建議你把卡按照欠款多少從少到多排序,從最少的那張開始還,省出不必要的花銷來集中火力還清,還完一張再還下一張。這樣的好處是,不用多久你就能感覺的少一張卡,少一份累贅的愉悅感,這對你實行計劃就會有激勵的效果,從而更加活力全開的清除剩餘的債務。

總之,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動物,所以在個人理財上我們不應該苛求自己一定按照理性思維來,非要求一套怎樣的公式規矩自己。把個人的生活習慣,脾氣秉性考慮到自己的計劃中,行動起來,才是個人理財的真諦,畢竟,「個人」是排在「理財」前面的。

閱讀全文

與個人理財方法和途徑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