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可排除。正確答案只有D
『貳』 如何理解保險是一種風險轉移機制
你不介意的話,我舉個例子吧!
根據中國腫瘤登記中心2013年初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披露的數據,全國每年有近350萬例新增癌症病例,平均下來就是每一分鍾就有6個人確診為癌症,也就是說全國每年在一萬個人裡面會有25個左右會患癌。以目前的醫療水平,很多癌症都是可以治癒的,對吧?但看病貴一直是我們醫療系統的大問題,這么重大的疾病沒有個十來二十多萬怎麼行呢?但這樣的費用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是好幾年的收入啊。況且在治療期間他還是無法工作的,沒有了工作,收入自然也就無法保證了,是吧?那麼這個人及他的家庭的經濟生活是不是就陷入了經濟困境?如果有了保險,那問題就好解決得多了。我們剛剛說到的,第一萬個人裡面大概每年會有25個患癌,假設他們的平均花費是20萬,那麼25個人總共需要500萬的治療費,對吧?如果這一萬個人都購買了保險,那麼他們每一個人都只需要每年500元就可以將這可能出現的20萬的費用轉移出去,這樣他及其家庭就可以更從容地面對未來,不至於負債累累、生活潦倒了,你說是不是?這就是保險的風險轉移機制:用大部分人繳納的小額保險費賠付少數人的巨額損失。這就叫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說得清楚?!
『叄』 從什麼角度看保險是一種有效轉移風險保障社會穩定的手段
保險是一種風險轉移是因為保險可以讓一個人有病的時候可以不需要花到自己的錢去付醫葯費,讓保險公司去付。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醫葯費需要20萬的時候,有冇保險跟沒買有什麼分別?
『肆』 保險是一種風險自留的財務性風險管理方法對嗎
風險管理的方法鄧風險管理的技術,可分為控制型和財務型兩大類。
1、控制型風險管理技術
控制型風險管理技術的實質是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針對企業所存在的風險因素採取控制技術以降低風險事故發生的頻率和減輕損失程度,重點在於改變引起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擴大損失的各種條件。主要表現為:在事故發生前,降低事故發生的頻率;在事故發生時,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控制型風險管理技術主要包括下列方法:
(1)避免
避免是指高潮迴避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即從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風險單位和中途放棄某些既存的風險單位,採取主動放棄或改變該項活動的方式。避免風險的方法一般在某特定風險所致損失頻率和損失程度相當高或處理風險的成本大於其產生的效益時採用。它是一種最徹底、最簡單的方法,但也是一種消極的方法。避免風險的方法有時意味著喪失利潤,且避免方法的採用通常會受到限制。此外,採取避免方法有時在經濟上是不適當的,或者避免了某一種風險,卻有可能產生新風險。
(2)預防
損失預防是指在風險事故發生前,為了消除或減少可能引起損失的各種因素而採取的處理風險的具休措施,其目的在於通過消除或減少風險因素而降低損失發生的頻率。這是事前 的措施,即所謂「防患於未然」。
(3)抵制
損失抵制是指在損失發生時或損失發生之後為降低損失程度而採取的各項措施,它是處理風險的有效技術。
2、財務型風險管理技術
由於受種種因素的制約,人們對風險的預測不可能絕對准確,而防範風險的各項措施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某些風險事故的損失後果是不可避免的。財務型風險管理技術是以提供基金的方式,降低發生損失的成本,即通過事故發生前的財務安排,來解除事故發生後給人們造成的經濟困難和精神憂慮,為恢復企業生產,維持家庭正常生活等提供財務支持。財務型風險管理技術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自留風險
自留風險是指對風險的自我承擔。,即企業或單位自我承受風險損害後果的方法。自留風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財務型風險管理技術。自留風險有主動自留和被動自留之分。
自留風險的成本低,方便有效,可減少潛在損失,節省費用。但自留風險有時會因風險單位數量的限制或自我承受能力的限制,而無法實現其處理風險的效果,導致財務安排上的困難而失去作用。
(2)轉移風險
轉移風險是指一些單位或個人為避免承擔損失,而有意識地將損失或與損失有關的財務後果轉嫁給另一些單位或個人去承擔的一種風險管理方式。轉移風險又有財務型非保險轉移和財務型保險轉移兩種方法
A、財務型非保險轉移風險。
財務型非保險轉移風險是指單位或人人通過經濟合同,將損失或與損失有關的財務後果,轉移給另一些單位或個人去承擔。
B、財務型保險轉移風險。
財務型保險轉移風險是指單位或個人通過訂立保險合同,將其面臨的財產風險、人身風險和責任風險等轉嫁給保險人的一種風險管理技術。
保險作為風險轉移方式之一,有很多優越之處,是進行風險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伍』 保險是一種風險管理工具嗎
保險是一種未雨綢繆的風險管理工具,它可以幫助你規避人身風險和財產風險,減少風險帶來的傷害和經濟損失。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保險寧可千日不用,也不可一日不備。
『陸』 保險作為一種減少經營風險的手段,所以所有的項目都要保險。 改錯題,這句話對不對不對請改正。
這句話是病句...首先保險不是一種手段..而是一種保障..!!..其次..不是所有的項目都能有保險..比如自然災害所造成的財產損失..高危職業等等...!!
『柒』 相互保險作為一種純粹的風險保障性金額產品具有哪些特點
此問題由【A君保】為您解答:
一、相互寶和保險的區別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相互寶,相互寶的條款全稱是《重症疾病互助計劃條款》,而之前相互保的條款是《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相互保團體重症疾病保險》,所以從本質上來說,相互寶不是保險,而是一個社會互助機制,和水滴籌這類的互聯網眾籌類似。同時在條款1.1處明確寫明:本計劃不是保險,不承諾能夠獲得確定的風險保障。
【互助內容】
a、病種內容
輕症(輕度重疾):2種
1、未發生遠處轉移的乳頭狀或濾泡狀甲狀腺癌
2、TNM分期為T2N0M0的前列腺癌。
重疾:100種
b、最高賠付額度:
出生30天-39歲 輕症賠5萬,重疾賠30萬
40-59歲 輕症賠5萬,重疾賠10萬
c、計劃終止條件:當計劃成員數量小於324萬時或其他不可抗因素
從以上的相互寶的相關資料我們能看出,它其實是個具有不確定性的互助團體,因為當發生風險時,我們需要的是確定的,足額的保障。但是相互寶並不能保證這一點。
在保額上,相互寶在40後只有10萬,而重疾的最高發病率一般都是在40歲以後,大家可以試想下10萬元對於重疾來說,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同時最重要的是,相互寶在60歲後就必須要退出,也就是意味著將失去這僅有的10萬保障。
所以,相互寶要加入,但是並不是加入了相互寶,就不買保險了。這是兩碼事!兩者都要有,保險是基礎,相互寶是錦上添花。
希望能夠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