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外學者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研究現狀!!!!!
http://english.cri.cn/3130/2008/01/15/[email protected]
你可以聽聽裡面那個聲頻,是個采訪,不是學者,不過應該也有一點用
『貳』 國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有哪些先進經驗可供借鑒
國外的銀行業和國內的銀行業完全不同,在咱們國內,組織上不相信私營企業,把一切和「金融相關」的業務都裝在銀行裡面,保險、基金、投資理財、信用卡等等等等都是銀行的業務。
但在國外不是這樣,特別是歐美的發達國家,銀行唯一的業務就是資金清算,房地產擔保有專業的房地產擔保和信貸公司,比如房地美和房利美,有專業的基金公司,專業的大宗商品投資交易公司,專業的信用卡公司,專業的養老保險公司(咱們中國是社保局),專業的證券公司。
個人想理財,銀行是不管的,你去找適合你的理財公司,而銀行負責資金管理和清算。個人申請信用卡,請找信用卡公司。
這恰恰是咱們最應該學習的經驗。把什麼都裝在銀行裡面,絕對不是好辦法。銀行最先考慮的是自身的風險,不願意幫你去賺到錢,更加不可能幫客戶承擔哪怕一分錢的風險。但是這恰恰是最大的風險,因為做理財,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銀行的各種手段規避掉自己的風險,只會讓客戶出現更大的風險。好不容易有個職業化的證券公司,也都是國營的,或者乾脆就是銀行集團的子公司。對私營企業絕對的不信任。這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壟斷。咱們國內的股市是怎麼發展的,誰敢說跟這些沒良心的券商沒有關系?所以在國內,個人理財風險很大,收益很低。
如果有一些 牛人能帶你賺到大錢,也很容易因為觸犯「組織上的紅線」而出問題。
我們要學習的是人家的體制、而不是具體某一個業務應該怎麼處理、有什麼經驗。、
『叄』 國外個人理財業務萌芽階段的主要表現有那些
沒有關於個人理財業務的明確感念界定,個人理財業務主要為保險產品和基金產品的銷售服務,沒有出現完全獨立意義的個人理財業務。我想應該是這些吧,
『肆』 簡述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過程
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因銀行個人理財產品而興起,從誕生、發展,到繁榮、沉澱僅用了15年時間,截止至2017年,總體規模就突破了110萬億。在這當中,銀行理財產品所佔份額最高,達到了29萬億(2017年)。
自光大銀行在2004年推出的我國第一款人民幣理財產品「陽光理財B計劃」以來,理財產品已逐步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金融資產「標配」。然而,隨著資管行業的飛速發展和國內銀行理財業務的全民普及,一些問題也隨之不斷浮出水面——剛性兌付、規避貸款規模、脫實向虛、強監管政策……可以說,壓力、挑戰隨著發展,接踵而來。
在《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里,列舉了今後幾年中國面臨的三場最重要的「戰爭」,其中與金融風險的戰爭排在第一位。
從2017 年「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的提到,到2018年的逐步落地,「破剛兌」、「凈值化」、「限保本」,已成銀行理財產品設計與發行的重點,按照監管要求,到2020年12月31日,所有理財產品將全部實現凈值化管理。
2019年,銀行理財產品的問題越來越多受到曝光,去了解銀行理財史,其實也是一個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過程。
『伍』 在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現代個人理財業務以發展到以什麼為核心了
客戶,選D
『陸』 從國際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歷史啟示.你能對我國個人理財發展談談自己的看法嗎
認真閱讀下這篇文檔:
http://wenku..com/view/8a20884acf84b9d528ea7a3c.html
『柒』 國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情況
國內這塊,目前是流行各種寶,比如:興業銀行隨興寶
還有貴重金屬、股票、基金、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