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銀行提出的保險存款可靠嗎利息點都會比銀行里的存款高,會有風險嗎
您好!
您說的是銀保產品,一般都是以理財型保險為主!
對於保險來說,最主要和基本的功能還是在於保障,最好是在完善了個人保障的基礎上,在考慮選擇適當的可能有一定理財功能的保險產品作為適當的補充。
一般來說,目前保險市場的理財險類型來說,主要是萬能險、分紅險與投連險。至於什麼時候適宜買理財保險,建議您最好是依據您自身的保障狀況與經濟能力來全面考慮。
由於保險的最終功能在於保障,所以若是單純從收益的角度考量保險,建議您最好是謹慎選擇,畢竟任何理財保險的收益情況都是不穩定的。
2. 我買了存款行的保險,想利息收入高些,會存在危險嗎
危險倒是沒啥危險。不過,第一,你要知道滿期是幾年,不滿期中途退保,基本都會有損失。想要沒有損失,要麼等現金價值等於或者超過本金,要麼10天內退保。
而保險的滿期時間一般是五年起步。跟定期三個月起存那是不一樣的。定期最長五年,保險嘛,五年只是個起步價,毛毛雨。多的是十幾年,幾十年,一輩子的。如果良心一點,給你推薦個五年期的,那倒還好。如果給你來個終身壽險,年金險,這類險種,五年內你想現金價值等於本金基本是痴人說夢。到時候你急用錢,保單貸款都貸不到多少。
另外,你說利息收入高。那是不可能的。國家不允許保險產品承諾利息一定高於某某存款,某某理財。只有一部分可見的保障是固定的。分紅什麼的,是不確定的,有可能有,有可能直接沒有分紅。有分紅的,有可能多,有可能少,都是不確定的。如果業務員或者櫃員跟你說,這個一定比存款多,那你直接投訴他,一投訴一個准。
你這種,我見得多了。去銀行,拿了點錢,本來想要存個定期的,櫃員或者大堂經理,或者保險公司駐點人員,或者貸款經理,理財經理。總之只要是銀行的人,為了業績,都可能把你的存款給你推銷成保險。他們每年的保險任務是很重的。
話術就是,反正你是存定期,我們有一個跟定期差不多的理財,是跟保險公司合作的。存X年,利息比存款還高點。你存這個好,還能送你一桶油。唯一就是中間不能取出來。
真的,十幾年不變的套路。
記住,保險本身是沒什麼,只要你需要,就可以買。比如重疾險,醫療險,都是很好的險種,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但是他們沒良心,法律和規范都不允許把保險說成定期,不允許說利息比定期高,低,一樣,因為這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東西。
3. 銀行存錢買保險可靠嗎
除了辦理傳統的存款貸款業務,銀行作為一個 綜合金融平台,還會代理銷售基金、保險、信託等其他金融產品。 可是術業有專攻,銀行畢竟不是專門賣保險的,有時候難免會有不夠專業的地方。甚至個別業務員在利益和任務壓力的驅使下,很可能就會做出誤導客戶的行為。 那麼,作為普通消費者又該如何應對呢?在這里,深藍君提幾點建議: 1、理財不能只看收益 在大家的傳統觀念中,銀行就是安全靠譜的代名詞。就算有急事把定期存款取出來,頂多就損失一點利息,本金是完全不會虧損的。 可是現在的理財產品五花八門,如果你不想碰壁,一定要提前了解以下 3 個概念: 收益性:理財產品賺不賺錢?能賺多少錢? 安全性:你的錢是否安全?有沒有可能虧損? 流動性:理財期限是多久?急用錢能不能取出來? 深藍君詳細分析過,這三者是不可兼得的。以理財保險為例,雖然安全性非常高,但是為了獲得穩定的長期收益,必須要犧牲流動性。 很多業務員會把理財保險與銀行定存做簡單的對比,過分地強調收益性,而很少提及產品的流動性。當消費者需要提前把錢拿出來時,才發現會產生損失,這就難免會有上當受騙的感覺。 另外,理財險的收益一般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確定收益,另一部分是不確定的。 確定收益:生存金、萬能賬戶保底利率等 不確定收益:分紅、萬能賬戶實際利率等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計劃書上面的數據就是我們最終拿到的收益。 2、重疾險要做好健康告知 近年來,隨著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深入合作,原來只銷售理財型保險的銀行,也開始涉足健康險了,例如深藍君之前就測評過工商銀行代銷的 御立方五號。 但是由於保險公司的培訓力度不足,很多銀行員工對重疾險產品並不夠熟悉,而對於投保、保全、理賠等環節就更是知之甚少。 深藍君的一位朋友在四大行上班,前年體檢查出乳腺有結節,手術切下來居然是原位癌。 最近她說給自己買了一份銀行代銷的重疾險,而且沒有告知原位癌病史,因為保險公司的對接人告訴她,熬過兩年就能賠…… 深藍君已經反復強調過:在投保時,如實告知自己的健康情況是順利理賠的前提。 但保險行業仍然長期流傳著各種似是而非的說法,例如:「不用告知,過兩年就能賠」、「只要沒住過院,健康告知可以全填否」等等。 深藍君不是說,銀行的業務員會故意忽悠大家不做健康告知,而是很可能他們自己也不懂,保險公司的營銷支持也不一定能做到位,所以我們自己要多留個心眼。 3、謹慎購買返還型意外險 去銀行排隊辦業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深藍君平時會盡量通過 APP 辦理。 有一次深藍君無意間打開某銀行的 APP,發現裡面給我推薦的保險全是返還型的意外險,並且銷量都非常高。 這類號稱「存錢送百萬身價」的產品,普遍存在著 保額過低、不保傷殘、收益很低 這 3 方面不足,建議大家謹慎購買
4. 保險公司存錢風險嗎
用來買保險的資金比例過大了,已經達到50%。一般都在20%以下,最多30%。
我想說的是,這個推銷員真缺德!!!
1.收益和風險永遠是一對,想獲得高收益,就要承擔高風險。
看你家的狀況,還是應該穩定理財,不適合做高風險投資。
2.資金安排,至少要分成三份來安排,放到一個地方,肯定是不好的。
分紅型的,分紅額度並不確定。
50%存銀行,以備不時之需。
20%-30%可以考慮一些優秀的保本基金。
20%-30%買保險。
3.銀行確實是收益最低,風險也最低的
保險公司里,中國人壽是國家控股,也是注冊資本金最大的。
不過,我個人傾向泰康人壽,理由:專業做壽險,我欣賞泰康人壽的CEO的理念。
買保險不只要選公司,選險種,更要選一個負責任的保險代理人。
以上僅供參考。
5. 郵政銀行辦理的保險存款有風險嗎
這個保險屬於銀保產品,坑爹貨。
銀保產品需要長時間堅持投資,銀保產品多為1年期、3年期,而現在已有5年期、10年 期的產品,這就要求把保險產品當做儲蓄來購買的消費者,在購買前一定得想清楚,這筆錢是否可以堅持這么多年不用。因為一旦中途需要用錢,就只能選擇中途退保。這樣的結果是甚至本錢都會損失,就不要說利息了。即便是熬到到期,收益也很可能比銀行定期存款還低,合同上的收益叫做預期收益率或歷史收益率,很可能是到不到這個水平的,屬於坑爹產品。購買銀保產品後,有10天的「猶豫期」,即保險合同簽訂10日內,如果後悔,可以要求退保,本金可以全部取回。
個人建議猶豫期退保為上。
6. 我買的保險是存錢的,有風險嗎!
存錢的這種保險你要看清楚條款,存進去的錢能不能取出來 有的規定到期之前不能取出來,必須得存夠幾年才能分紅。
7. 存款存保險有風險嗎
目前實行的存款保險制度,對商業銀行來說是沒有風險的。一旦銀行倒閉,他的所有存款,都可以由人民銀行負責兌付。
8. 存款買保險有風險嗎
這是保險公司與銀行的一種合作關系,這樣做存在這一定的風險。記得以前報道過一起這樣的案例,一女士把錢存銀行,當需要用錢時,去提錢,告訴這錢買保險了,在銀行去不了,找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由於保險未到期不給與提取。如果這比錢,你很長時間不著急利用,可以辦理這種業務,可以同時享受銀行利率的同時有保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