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陷阱
潛規則之一:免費薦股有陷阱
【潛規則表現】
市民趙女士反映,她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免費推薦股票的熱線電話,於是打了過去,接線員為她熱情推薦了幾只股票,還建議她交納會員服務費,可以享受更全面的理財服務,她匯款3680元後,獲得了一隻據說可以「保證賺錢」的股票,她買了5000股,沒想到一周時間賠了1萬多元。
【專家提醒】
許多網站、電視上都有類似的薦股熱線電話,背後都有理財咨詢公司在操縱,僱傭一批證券分析師,名義上是免費推薦股票,實際上是誘騙股民入伙,成為會員,按期交納服務費。普通消費者不應輕信專家,不迷信漲停股,不要輕易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電話、身份號碼、銀行賬戶、證券密碼等信息,不要輕信網站上的各種信息,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潛規則之二:預期收益莫輕信
【潛規則表現】
市民章先生反映:他2007年底在銀行買了一款投資股市的基金理財產品,花了10萬元。沒想到現在只有6萬多元了。當時銀行推銷人員說得可好了,該基金歷史業績排名靠前,年收益曾高達一倍以上,預期將來年收益30%,比銀行存款強多了,結果購買一年後就賠了近一半。最令人氣憤的是,銀行銷售完理財產品,就不再和他聯系了,連個平信和電話都沒有,而且基金公司每年還照收管理費。
【專家提醒】
銀行銷售理財產品時,都會選擇歷史業績作為亮點來宣傳,預期收益率只是用於宣傳的一個數字,它並不等於實際收益率。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要有正確的判斷,投資前一定要全面了解投資對象,一定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這里並非說銀行理財產品不好,投資收益狀況也跟經濟環境密切相關。
潛規則三:銷戶必須到開戶行辦存摺就得開張卡
【潛規則表現】
投訴人陳先生:我在長春上學時辦了一張銀行卡,想銷戶,可銀行卻表示銷戶必須到開戶行。此外,銀行要求「一卡一折」,辦存摺必須開銀行卡,這合理嗎?(補充一下,建設銀行只提供換折業務,新開戶只能是卡)
【專家提醒】
銀行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可能會設置行業潛規則,但這些規則必須符合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等監管部門的規定,並應提前公示告知。在碰到不公平待遇時,消費者也可向銀監會投訴,甚至起訴到法院要求認定銀行這類做法或條款無效。
⑵ 個人理財應具備的環境
個人資本無非有儲蓄、投資、消費三種投向。那麼怎麼合理地、科學地分配三種投向的比例呢?傳統上有「三分」的說法:1/3儲蓄、1/3投資、1/3消費。但是此法過於教條,靜止的處理了運動中的事物。而應該根據所處宏觀經濟環境的不同,調整其分配的比例。那麼怎麼來衡量、把握尺度呢?可以利用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利率三個經濟指標來分析如何合理地、科學地分配資金投向。
首先從經濟過熱說起。在這一時期,經濟增長率大幅提高,但伴隨經濟高增長的是通貨膨脹率的不斷上升。眾所周知通貨的過度膨脹會對高速、平穩、健康發展的經濟產生很惡劣的影響。為了抑制通貨膨脹,央行必然利用金融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提高利率、緊縮銀根勢在必行。雖然這一時期儲蓄利率還保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但利率的杠桿作用是抑制通貨膨脹的最行之有效、立竿見影的手段,提高利率勢在必行。因此在這一時期應該減少投資,尤其要從提前於經濟的證券市場全身而退,回籠資金,迴避風險。嚴格控制消費,以免帶來不必要的浪費。為在利率提高時增加儲蓄的比例做准備。
當銀行利率高於5%的時候,此時選擇投資盡管利潤豐厚但風險也非常大,不僅要隨時承擔銀根緊縮帶來的經濟減緩,而且還會因為可能上升的利率使資金成本大大提高,收益大打折扣。因此投資上應保持高度謹慎的態度,應該減少股票和債券,增加貨幣市場基金的持有量,由於利率上升的變動,定期存款也不宜。在整個利率上升的過程中,房產投資應該是個保值增值的好辦法。消費方面,盡管在這一時期購買力強勁,物價指數節節高攀。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貨幣流通失衡造成的盲目的、不健康的消費群體,盲目地迴避通漲、尋求保值。回過頭看,往往是多花錢少辦事。
政府為了達到抑制通貨膨脹的目的將利用緊縮銀根、提高利率、增加稅收等一系列的手段進行宏觀調控。隨著調控力度的不斷加大,利率越來越高,貨幣投放越來越少。
當銀行利率調高到一定的時候,通貨膨脹率有效地得到抑制並逐漸回落,同時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經濟進入衰退期。在這一時期,貨幣流通量減少、速率下降,高利率造成的資金成本提高等諸多因素使投資回報下滑,投資難度越來越高,風險越來越大,此時應該減少投資,壓縮規模,以守代攻;經濟衰退使個人的收益減少,盡管物價升勢減緩,但此時消費應盡量壓縮開支。因為經濟狀況的不確定性,個人收益的不確定性促使我們捂緊錢袋以備後用;利率的不斷提高使儲蓄收益大幅增加,人壽保險業也在利率的推動下長期回報豐厚。此時投資長期儲蓄、人壽保險是最合理、最科學、最明智的選擇。
因此在這一時期,應該大幅提高儲蓄的比例,壓縮投資規模,減少消費開支。在利率開始下降回調的過程中減少手上的貨幣市場基金,買入債券,拋掉手中的投資性房產套現。
當政府調控通漲後,經濟增長的逐漸回落,經濟墜入蕭條期。在這一時期,整個經濟陷入低谷,貨幣流通量急劇萎縮,速率緩慢,消費信心指數低落,各行各業都經受著經濟危機的嚴重困擾。從投資的角度看,無論是實業還是資本市場都受到貨幣的流量、流速的局限,收益微乎其微。當銀行利率降低到5%左右時候,這時候投資上應該增加股票等價值高於銀行利率的投資,繼續買入債券等長期投資品種。
儲蓄方面因為利率的下調使收益率下降,直接影響到資本再生的增長。因此,在這一時期應適當地加大投資的比例。因為經濟還處於復甦期,投資的品種應根據各市場的運行狀況在高風險高回報和中風險中回報的品種上合理地分配資金比例。復甦意味著新生、意味著萌動,理財的觀念上也應該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儲蓄不再是最合理、最科學的投資方式,適當減少儲蓄的份額使之投資於增長較快的品種,提高資本的再生,不失為明智之舉。但是,在操作上不能過激,必須保持有一定數量的低風險、低回報、高兌現、流動性大的儲蓄資金,以備後用,一般根據所投資的市場的運行狀況和個人的投資需要,在佔全部儲蓄資金的30%—50%間做選擇。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此時政府不會坐視不管,任經濟進一步惡化。同經濟過熱通貨膨脹時期恰恰相反,政府勢必會通過一些財政、金融政策進行調控,來刺激經濟的復甦。因此在這一時期要密切關注國家的財政、金融政策動向,密切關注經濟指標的變化,積極籌劃投資意向為經濟復甦加大投資的比例做充分的准備。
⑶ 如何理解個人理財個人理財的意義何在
個人理財是指根據財務狀況,建立合理的個人財務規劃,並適當參與投資活動。個人理財的投資包括:股票、基金、國債、儲蓄等八個內容。現代意義的個人理財,不同於單純的儲蓄或投資,它不僅包括財富的積累,而且還囊括了財富的保障和安排。
個人理財的意義:
財富保障的核心是對風險的管理和控制,也就是當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出現了意外,或個人所處的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不利變化,如惡性通貨膨脹、匯率大幅降低等問題時,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不致於受到嚴重的影響。
⑷ 理財環境由有哪些因素決定
即使是最周密的理財計劃也有可能失敗,因為理財計劃成功與否極大程度上取決於金融環境因素。我們都是經濟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總要受經濟環境的制約。個人無法改變環境,只能學會去適應環境。我們不能改變通貨膨脹率、利率和經濟增長率,而這些因素卻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深入的影響。我們唯一可做的就是制定計劃來盡量減少其不利影響。
1.通貨膨脹率。過去人們認為通貨膨脹是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現象,但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軌後,通貨膨脹一度也成為中國百姓的熱點話題,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通貨膨脹的准確定義是:商品和勞務的貨幣價格總水平的持續上漲現象。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30餘年的時間里,物價水平一直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但社會需求大於供給有逐步增強的趨勢。「一五」期間,矛盾較小。50年代末的大躍進期間,由於人為地擴大社會需求,一度造成商品極度短缺、黑市和國家牌價之間價差懸殊。60年代和70年代出現了典型的隱蔽性通貨膨脹過程:供給極度匱乏,供需矛盾靠票證控制。
經濟體制改革以後,盡管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遇到令人困擾的通貨膨脹問題。特別是1988年,通貨膨脹率接近20%,全國大中城市出現幾次大的搶購風潮。
人們很難承受自己辛辛苦苦象螞蟻搬家一樣積攢下來的錢每年縮水五分之一,人民幣在人們心目中的威信降低了。人們紛紛將存款從銀行取出,或是到黑市兌換美元,或是到商店去搶購實物。有一個時期,商店裡的家用電器被搶購一空,甚至包括樣品和殘次品。
近幾年,我國經濟成功地進行了軟著陸,治理整頓取得了成效,通貨膨脹得到了有效控制,有的地區甚至出現了物價總水平的負增長。許多商品價格特別是家電大幅度下降,人們的消費心理漸趨成熟。銀行居民個人儲蓄存款總額連創新高。
可見,通貨膨脹率的高低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首先,通貨膨脹率可以影響人們的收入在近期消費和遠期消費之間的分配,或者說在當前消費和儲蓄之間的分配。通貨膨脹率高,人們會增加消費,減少儲蓄。因為人們有這樣的預期,如果我有可以購買一台彩電的2000元錢,今年不買,明年就可能只夠買個黑白的。
其次,通貨膨脹率的高低,會影響人們對於投資工具的選擇。通貨膨脹率低,人們會偏向選擇安全性高的投資方式,如儲蓄、國庫券等;反之,人們會偏向選擇有較強保值增值性能的投資工具,如股票、房地產、珠寶等。
2.利率。利率,是指借貸期內所形成的利息額與所貸資金額的比率。現實生活中的利率都是以某種具體形式存在的。如3個月期貸款利率、1年期儲蓄存款利率、6個月期公債利率等。自1949年建國以來,我國的利率基本上屬於管制利率類型。我國利率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利率由國務院統一制定,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
利率決定了你為了投資而延遲當前消費所能得到的報償,它與通貨膨脹率的變動方向趨於一致。
當通貨膨脹率較高時,同樣的物品在將來會比現在貴很多。如果你現在不消費,以後就必須花比現在多許多的錢去購買。因此,就要求你拿去投資的錢能得到較高的收益,以彌補通貨膨脹的損失。否則,你就寧願現在消費而不願去投資。
既然利率與通貨膨脹率息息相關,而未來的通貨膨脹率是不確定的,則利率的變化也很難准確預測。但是,通常人們認為利率至少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延遲消費的報償、彌補通貨膨脹收益和承擔風險收益。長期投資的利率較高,主要是因為其中的風險補償部分較高,期限越長風險越大。
在理財計劃過程中應採用多高的利率呢?這個問題也很難回答。通常計劃利率應與預期通貨膨脹率一致。如果你預期通貨膨脹率是5%,那麼較安全的短期投資的計劃利率應為8—10%,較安全的長期投資的利率應為10—12%。
現在人們對利率的變化越來越敏感。利率的升降對於人們對投資工具的選擇的影響最為直接。較高的利率,有利於儲蓄的擴大;過低的利率,甚而會使儲蓄余額下降。所謂利率的高低,主要是與物價上漲預期比較而言的。1988年我國社會零售物價指數上升18.5%,上半年人們已能預期到這種形勢,而那時1年的定期儲蓄利率僅為7.2%,人們擠提存款搶購商品,存款余額大幅下降。當政府很快採取按物價指數保值的儲蓄辦法後,搶兌儲蓄的狀況很快扭轉。
1996年來共有7次降息,每一次降息都使人們的資金流向發生較大變化。人們的金融資產中,活期儲蓄的比例逐漸降低,股票、債券、保險、房地產等的比例逐漸上升。特別是去年10月份降息後,由於儲蓄性壽險的收益率未及時下降,許多精明的投資者爭相投保,使得始終溫吞吞的中國保險業著實火了一把。
3.經濟周期。經濟增長很少是持續均勻的,總要有上下波動,經歷高漲、衰退、蕭條和復甦四個階段,周而復始。在高漲階段,經濟滿負荷運轉,失業率極低;經濟進入衰退階段時,失業率上升,交易額減少,人們悲觀情緒增加;如果衰退進一步加深,就進入蕭條階段,經濟達到谷底。物極必反,從此,經濟又進入新一輪的擴張期,產量和就業都大大增加,同時伴隨著物價上漲。經濟再一次達到頂峰,完成這一個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理論告訴我們,在制定理財計劃時要考慮到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總是有高峰有低谷。繁榮時不能盲目樂觀,要為未來可能到來的衰退做准備;蕭條時也不要過於悲觀。
為了使大家能對家庭理財有更好的感性認識,介紹大家結識一個美國家庭。通過對這個家庭理財實踐的介紹,使大家將理論更好地應用於實踐。之所以選擇一個美國家庭,是因為國外家庭理財活動開展時間較長,有很多經驗可供我們借鑒,並且國外相關的法律法規比較健全,方便說明。
⑸ 以「個人投資理財觀」為題,寫一篇不少於2000字的論文
關於理財的定義,目前好像還沒有統一的標准,說法不一。現代漢語詞典對理財的定義最簡單,理財即管理財物或財務;美國理財師資格鑒定委員會對於理財是這樣定義的:理財是指如何制訂合理利用財務資源、實現個人人生目標的程序。
許多人談到理財,想到的不是投資,就是賺錢,這可能比較片面;我的理財觀是在自己的人生實踐中從「自發式」的賺錢、投資到「自覺性」的規劃、管理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也就是說是對生活的一些感悟吧。
理財是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貫穿一個人的一生,特別是開始工作以後,不管是生活壓力所迫還是為自己未來著想,每個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理財,只不過你可能沒有很認真地進行過總結使之系統化、理性化。
理財不是簡單的節儉儲蓄或投機博傻,也不是富人或高收入家庭的專利,越早開始理財越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理財的標的物是財和物,包括個人的金融資產和固定資產,理財的過程就是對個人財、物的管理過程,管理就離不開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所以要清楚自己的財務資源情況和風險承受能力,學會給自己做理財規劃,組織該規劃的實施,定期檢查實施效果並進行資產的再平衡,控制人生、財產以及市場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
理財沒有所謂「最好」的產品或方案,只有適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合理的。理財不要過分迷信所謂的理財專家,每個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券商或房地產商等都會考慮其自身的利益,所以你在投資時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和決策。
理財是財富積累、風險防範和資產最大化增值的過程,同時也是自身加強學習和提高能力的過程。
理財是個系統性的工程,復雜的是在決策前多做功課、統籌安排、合理配置,投資之後的管理過程越簡單越好,其他時間就好好享受你的生活。
理財的最終目的是人生的財務自由,所以不要以犧牲個人的生活質量為代價,但也不能只顧眼前的生活而不考慮未來規劃。
理財投資要有良好的心態,良好的心態有時直接決定你的投資成敗。有了良好的投資心態和合理的回報期望才不會對你的生活產生影響。
理財要管理的不僅是你的凈資產而且還包括負債,但做投資時最好不要借錢投資,特別是高風險的金融類投資,就是其他風險較小的投資也要嚴格控制你的資產負債率。
理財是個人業余的事,投資理財不能影響自己的本職工作,否則可能會得不償失。
⑹ 結合我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分析個人理財環境
1 證卷 中果是政策市,在18大之後會徹底完成築堤 qfii 目前在大幅度加倉
目前經濟蕭條 滯脹 按目前地方規劃的龐大新投資計劃 18之後中仰也會跟進開始新一輪
投資 將刺激a股上漲 但 行情可以遇見 會很短暫 因為cpi 11月將開始反彈 速度會很快
2 黃金 期貨炒作風險大 實物黃金很值得買入保 rmb風險極大 但要注意 本朝黃金需求大
而產量低 假貨泛濫
3 各種債卷 收益低 跑不贏cpi 越買越虧
4 存款 同3 一樣
5 銀行理財部分同3 其餘大部標物還是地產項目 風險大 是美國次級債翻版
6 保險 中果保險果斷不能買 收益低 各種陷阱 買了絕對是虧
7基金 本朝80%上都是偏股型基金 買這不如自己炒 其他不明朗
9 外匯 期貨交易風險高 杠桿大 一般人很難很難賺到 但購買實物外幣對沖貨幣風險 可行
推薦美元 澳,加。。。長期之下可以對沖rmb風險 rmb超發瘋狂 貶值動能超強
⑺ 西安的個人理財環境分析怎麼寫
1、背景這些么主要看消費習慣、儲蓄習慣、誠信等級
2、金融環境么看儲蓄存款在各項存款中的佔比,如果能更細致取存款5萬以上、20萬元以上的客戶數和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