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險投資 > 根據需求購買保險

根據需求購買保險

發布時間:2021-03-31 22:07:29

⑴ 根據消費者需求分析保險行業應如何發展

消費者的保險需求有兩個指標: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
保險密度是指人均擁有保單的數量.中國是0.3左右.日本是6-7之間,台灣\韓國3-4之間,歐美同樣很高.
保險深度是購買保險的金額.中國的保費的金額也很低.遠遠低於周圍國家和世界水平.
中國真正的保險行業的發展從1992年開始的.而英美等國已經有了200-300年的歷史.
目前,保險行業在國民中的未知和誤解還很深,但逐漸改善中.所以,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在中國至少還有20年的黃金期.
隨著2006年中國加入WTO,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國家政策的支持和規范,這個行業的確是朝陽產業.

⑵ 保險需求用什麼表現

請給我加分,我來回答~
預測未來5年中國保險業的增長情況是:人身保險的平均增長率是15.6%;財產保險的平均增長率是16.9%;平均增幅為16.2%。
中國保險市場的實際發展潛力,可能遠遠大於用計量模型預測的發展潛力。
目前中國保險市場還是一個有效保險需求不足的市場
中國保險市場存在不同程度的危機問題,目前表現為一種帶有供給約束型特徵的危機。
中國保險業的「內傷」,在保險需求中的表現,主要是社會大眾對保險業的「信任度不夠」。在保險供給中的表現,主要是保險業、保險公司本身的「底氣不足」。
中國保險需求模型預測
國內外經濟學者採用的保險需求預測方法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三種:一是基於計量模型作出的預測;二是基於相關指標作出的預測;三是專業機構對單個指標作出的預測。出於准確性原因考慮,我們選擇了基於計量模型的預測方法。採用這種方法,對保險需求影響因素和模型的選取,可以為我們提供較好的借鑒。第二種方法即基於相關指標作出的預測方法,以及專業機構的個案需求預測方法,在這里只是作為第一個方法的補充或驗證。
由於影響人身保險需求和財產保險需求的因素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所以,我們在預測及其分析時,將兩者進行了分別處理。
人身保險需求預測
為了避免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中未做檢驗而可能導致的偽回歸現象,我們同時採用多元回歸和面板模型。多元回歸模型的形式是:
模型解釋變數的假設有三個:一是假定2004年GDP增長率為9.4%,2005至2010年的增長率為7.2%;二是假設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低於GDP增長率的一個百分點;三是假設根據往年數據,人口死亡率每年遞減0.01%。這樣一來,得出如下人身保險需求預測結果。
財產保險需求預測
由於財產保險各險種的影響因素存在較大差異性,我們對需求整體規模進行預測時,只選取國民收入(GDP)和固定資產投資這些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而且,考慮到它們之間的相互而非單方面作用關系,我們選用了向量誤差修正模型。這樣一來,就有了三種預測,第一種是只包含固定資產投資的模型預測;第二種是只包含國民收入的模型預測;第三種是既包括固定資產投資,也包括國民收入的模型預測。假定2004年至2010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約為2.5%,三種預測模型結果如下。
從表和圖中可以看出,三種模型預測結果同時顯示出一個共同現象,那就是:其它年份財產保險需求增幅都比較平穩,只有2008年的財產保險需求增幅出現下滑。三種模型預測的財產保險需求增幅順序是:用只含有固定資產投資的模型,預測的平均增幅為11.9%;用只含有GDP的模型,預測的平均增幅為14.8%;用既含有GDP又含有固定資產投資的模型,預測的平均增幅為16.9%。
根據上述預測模型,未來5年中國保險業的增長情況是:人身保險的平均增長率是15.6%;財產保險的平均增長率是16.9%;平均增幅為16.2%。
如何看待這個預測結果?有三點需要說明:一是預測結果只能是一個參數,不能是一個定數。二是要警惕「模型拜物教」的影響。三是要權衡模型預測結果的利與弊。
採用模型對保險供求總量進行預測,有兩個問題沒有辦法確定:一是模型預測需要的條件很多是假設條件;二是模型本身也是對現實作出的一種假設。因此,模型預測結果不一定能夠代表中國未來5年真實的保險需求。
那麼,真實的保險需求究竟是多少?
最近瑞士再有一個研究報告說,人均收入介於2000至10000美元之間的國家,保費收入的增長會比整個經濟增長平均快1至2倍。那麼,我們預測的結果只是瑞士再預測的下線,即1倍的預測數。如果是2倍,那麼,增長率應該是21%以上。簡單的說,如果「十一五」期間工作做得好,增長率可以達到為16%,甚至可以達到21%以上。
影響中國保險需求的因素
在未來5至10年中,哪些因素會對中國保險需求產生直接影響呢?在研究中,我們發現有五大因素對中國保險需求產生重大影響:
第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目標對保險需求的影響
具體地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有三個因素會對保險需求產生影響:一是經濟總量的增加。為達到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國家的經濟總量必須大幅度增加。公認的口號叫經濟總量「翻一番」。二是高速增長率。為實現經濟總量翻一番,客觀上需要保持一定的高速增長率。我們在預測模型中,假定的年均增長率是7.4%。實際增長率可能要高於這個比例。在今年3月份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宣布,中國2005年的GDP增長率為8%。根據過去的經驗,實際增長率也可能高於8%。三是消費結構、消費方式的變化。這里值得提出的就是中間階層的形成與發展。根據國際經驗,中間階層是一個國家的保險消費主體。
第二,構建和諧社會對保險需求的影響
國家構建和諧社會,對保險業會產生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引起政府和民眾對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社會風險等風險問題的重視,並增加這方面的投入。二是為保險業的發展帶來機遇。保險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可以發揮自己特有的作用,作出自己特有的貢獻。總之,構建和諧社會,有利於增加對保險的需求。
第三,經濟總量增加及其引起的消費結果變化對保險需求的影響
根據國際保險發展歷史資料顯示:人均GDP在2000至10000美元之間,保費增長率可以達到15%至20%。具體地說,當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住房開始成為人們追求生活質量的第一目標;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小汽車開始成為人們的首選目標。住房、汽車等現代家庭財產,與其它家庭財產相比,價值大、風險高,這些財產的風險保障問題,便成為人們在家庭生活中不得不思考、不得不安排的問題。
中國的情況也許有些特殊。根據我國保險消費市場的一個調查,人身保險的投保率走勢是一種倒「U」字形曲線,即兩頭低、中間高。按照居民月收入水平,若以月收入在2000元至4000元之間劃線,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消費者和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消費者,購買人身保險的比例都偏低,只有月收入在2000元至4000元之間的消費者,購買保險的比例較高。
究其原因,可以理解為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購買保險的經濟實力有限;而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消費者購買保險的效用出現遞減。
這又說明兩個問題:第一,現有的保險險種不能滿足4000元以上的高收入者家庭的保險消費需要。第二,現有的保險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第四,關於家庭金融資產、儲蓄對保險需求的影響
人身保險商品與居民儲蓄具有替代性。一般說來,當銀行儲蓄利率上升時,人身保險的需求會相應減少;反之,當銀行儲蓄利率下降時,人身保險商品的需求會相應的增加。
但是,這種規律也會因外部條件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其中,保險意識的變化,就是一個影響中國今後人身保險需求變化的一個不確定因素。
目前,在安全保障方面,中國大多數人的文化意識還是建立在「倫理本位」的傳統文化基礎上,其表現就是以家庭、家族為核心化解風險、解除危機。人們願意並且習慣用儲蓄的方式,應付未來不確定事件的發生。因此,對銀行儲蓄的偏好高於對保險的偏好。
其實,這種意識距離保險只有一步之遙。如果大家能夠認識到,防範風險既可以用銀行存款的方式,也可以用買保險的方式。保險與銀行之間具有替代性,用保險方式防範風險效果更好。那麼,人們就會根據實際需要在銀行存款方式和保險方式中作出適當的選擇。
居民儲蓄余額代表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用於消費後的剩餘購買力。儲蓄余額實際上是居民為推遲消費所作的一種准備。保險消費是居民消費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可以將居民儲蓄余額看成是一種潛在的保險需求。
這幾年,中國人身保險之所以得到快速發展,主要因素是城鎮居民金融資產的大量增加。隨著家庭金融資產的增加,人身保險的使用率,即人身保險保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也在不斷提高。中國的人身保險使用率在20世紀中期是0.5%;2002年上升到2.0%;2003年2.3%;2004年已經上升到2.4%。盡管與世界平均水平的4.59%(2003年)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但與20世紀90年代初期不足0.5%的數字相比,則是有了顯著的增長。
目前,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總量已經達到11萬億元之多。在未來5年中,如果中國保險業能將銀行存款的10%吸納轉化為保費收人,那麼,就應該有2.5萬多億元的可以運用的保險資金。
第五,人口對保險需求的影響
人口因素對保險需求的影響,是中國的一個特有現象,其深度和廣度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口總量;二是人口老齡化。
中國總人口有12.84億,其中城市人口有5.02億(2002年)。眾多的人口提供了廣闊的潛在保險市場。但資料顯示,中國的現實保險需求則不旺,具體表現在:中國內地公民購買個人保險的比率只有20%;參加養老保險的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只有3%;購買家庭財產保險的比率只有7%;購買財產保險的比率只有15%;汽車第三者責任風險被公認為是最大的風險,然而,投保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的比率也只有20%至30%。這說明目前中國保險市場還是一個有效保險需求不足的市場。
保險供給預測與分析
保險市場的供給能力通常用三個指標來反映:一是保險市場結構和企業數量;二是保險經營資本所承擔的風險的密集程度,常用償付能力指標和部分財務指標進行衡量;三是投入保險經營的資本規模和資產規模。按照這些指標,我們用三種模型,即法定最大自留額方法、肯尼系數方法、償付能力額度方法,分別對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的供給能力進行預測,結果如下:
(一)財產保險能力預測結果
2005年財產保險公司的資本為285.3億元,2010年為306.4億元,資本的年均增長率為1.4%。
(二)人身保險供給能力預測:
採用與財產保險供給能力預測相似的方法,預測我國人身保險供給能力,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如果將償付能力充足率選定在100%,到2010年底,我國人身保險供給能力缺口約為33億元。如果將償付能力充足率選定在120%,償付能力缺口預測值約為235億元和540億元。即到2010年底,人身保險供給能力缺口大約在235億元,也就是說,人身保險資本缺口約為235億元。如果將償付能力充足率選定在150%,償付能力缺口預測值約為540億元。人身保險供給能力缺口大約為540億元,也就是說,人身保險資本缺口約為540億元。
三種預測方法的結果同時顯示出,保險供給能力存在缺口,且有擴大之勢。同時,不管是財產保險還是人身保險,供給能力都不能滿足保險需求的需要。靠供給拉動需求,其作用的空間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在一定意義上說,中國保險市場存在不同程度的危機問題。保險市場危機形態有兩種:一種是需求約束型危機;另一種是供給約束型危機。目前則表現為一種帶有供給約束型特徵的危機。
中國保險業存在「內傷」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保險市場的問題,簡單地說,是保險需求與保險供給之間的矛盾問題,或者叫不平衡問題。但這種矛盾或問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看到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從保險需求與保險供給本身相互關系來看,主要是保險供求內部的矛盾、內部的問題。所有做保險的人都知道,做保險講究的是一個「大」字,保障的標的要多,保障的范圍要大,保障的對象要廣,要堅持大數法則。相比之下,目前中國的保險還是一個「小」字:保險市場小、保險規模小、保險資本小,保險對社會的貢獻也小。一大一小形成巨大的反差。構成了中國保險市場所有問題的一個「結」。所以,要解決中國保險市場的問題,還得從這個「結」開始,把市場做大。
中國保險業的「內傷」,在保險需求中的表現,主要是社會大眾對保險業的「信任度不夠」。在保險供給中的表現,主要是保險業、保險公司本身的「底氣不足」。如果說社會大眾對保險業的信任度不夠是保險業的「軟傷」,那麼,保險公司的「底氣不足」就是保險業的「硬傷」。
倡導全民保險意識
推行法定保險
目前中國保險市場存在的供求矛盾,即潛在需求很大,現實需求不足,其嚴重性,不在於老百姓不購買保險的問題,而在於,在這種不購買的背後隱藏的對保險的不信任。信念危機比市場危機更可怕。所以,營造保險業發展的良好環境顯得格外重要。政策的作用,無外乎兩個:一個是糾偏,把不正確的東西改過來;另一個是引導,為今後的發展指明方向。為了解決中國保險市場存在的保險需求與供給的矛盾,我們呼籲大力倡導全民風險意識,推行法定保險。
為什麼提出倡導全民風險意識?
因為風險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客觀上需要人類共同的努力才能克服。我們提出「全民風險意識」,決不僅僅是為了保險公司的業務增長需要,也不僅僅是為了保險行業的發展需要,更重要的是為了整個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一個風險意識貧乏的民族,不是一個成熟的民族;一個風險意識貧乏的國家,不可能成為強大的國家。因此,我們認為,大力倡導全民風險意識,既是保險人的責任和義務,也是社會的責任和義務、政府的責任和義務。
風險實際上是一種「幽靈」。看不到,摸不著,卻揮之不去。對付這種「幽靈」的最好辦法,就是全體公民的風險意識的覺醒,就是對風險本質的認識,對風險本質的了解。
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經濟生活中缺乏風險意識。在中國,盡管蘊藏著巨大的保險需求,但將潛在的保險需求轉化為現實的保險需求,從而實現保險業的大發展,不是、也不可能是一種自發的過程,需要意識形態的根本轉變。
回顧我國20年的發展路程,任何一項經濟改革的成功,都離不開思想意識的轉變。沒有市場意識,不可能有市場經濟;沒有法制意識,也不可能有法制經濟。同樣,沒有風險意識,就不可能有風險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應該在經濟學辭典里加一個「概念」,那就是「風險經濟」。在社會學辭典里也增加一個「單詞」,那就是「風險意識」。這樣一來,在我們國家經濟生活中就應該有了3種經濟、3種意識:市場經濟、法制經濟、風險經濟;市場意識、法制意識、風險意識。
只有風險意識增強了,與風險意識相聯系的保險意識才能樹立起來。風險意識、保險意識是中國潛在保險需求向現實保險需求轉化的前提條件。推進保險業的發展,首先要提高風險意識。因此,我們向全社會發出一個呼籲,建議在我們的國家生活中,大力倡導風險意識。
保險教科書把保險分成自願保險與法定保險沒有錯。但如果把自願保險與法定保險對立起來就不對了。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過程中,有人擔心推行法定保險會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認為,這樣的認識是不對的。法定保險和自願保險都是市場經濟所需要的。
瑞士是世界上保險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它的保險密度是5660美元,排在世界第一位。究其原因,一是樹立全民保險意識;二是推行法定保險。在瑞士,不僅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屬於法定保險,就連火災保險也被列入法定保險范疇。將法定保險作為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每個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必須購買這些保險。長此以往,就慢慢形成了一種深入人心的、自覺遵守的保險消費習慣。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⑶ 科學購買保險買對需求

首先一個家庭購買保險的一般原則要先了解:
1、先大人,後小孩(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買保險,不要主次顛倒。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樣的,誰都希望給孩子多些。但惟獨保險,我們自己保得多,保得足,才是愛孩子的體現。)請記住:父母沒有保險,孩子談不上保障。只給孩子買保險這是中國家庭投保出現最大的誤區。
2、先保障,後理財
3、投保順序一般為:意外醫療重疾教育金養老金(投資理財)
4、年保費支出為年收入的10-20%
5、不一定一次購買到位,意外險可以全家都買,其他的看經濟條件先給家庭支柱購買,再逐步完善
如果父母的保障都到位了,再來考慮孩子的保險。孩子的保險首先要考慮社保,例如像北京的「一老一小」,這是最基礎的保障,也是屬於國家福利性政策。
買保險不能一開始陷入比較險種的誤區,險種沒有好與不好,只有適合與不適合。確立正確的投保觀念,了解正確的投保知識才是第一步。另外,通過銀行代理的產品屬於銀保產品,不建議你購買。保險的本質是保障,不是投資理財。
在商業保險方面,孩子的保險優先考慮的應該是意外、醫療健康方面的保險,畢竟保險最本質的功能是保障,孩子的意外、醫療健康應該放在首位考慮,至於教育金保險類似強制儲蓄,保額高低視乎各個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如果經濟能力不足,可以先放一放。
為了獲得一份科學合理的保險規劃,建議你參考上述投保規則通過第三方生命天空保險中間站(不屬於任何保險公司,不銷售任何保險產品,而是為保險買賣雙方搭建的交流互動平台)的「保險招標」功能,按照設定的科學流程,匿名發布你的保險需求,可以獲得當地各大保險公司的不同代理人給你定製的保險方案,自己客觀比較選擇,也不會受到無謂的打擾,主動選擇中意的代理人。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⑷ 科學購買保險中買對需求不包括什麼

不包括個人保險需求的自然因素。

保險(insurance)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 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

保險通常被用來集中保險費建立保險基金,用於補償被保險人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損失,或對個人因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行為。

保險主要包括政策性保險與商業保險。政策性保險一般有社會福利性質,甚至帶有強制性,主要有社會保險、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交強險)等。

購買保險應該根據自身的年齡、職業、家庭結構、經濟收入等實際情況,力所能及地購買

人身保險,既能夠負擔得起保費支出,也能夠適當轉移相關風險。

拓展資料:

保險(Insurance或縮寫為insur),本意是穩妥可靠保障;後延伸成一種保障機制,是用來規劃人生財務的一種工具,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的支柱。

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從經濟角度看,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從法律角度看,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是一方同意補償另一方損失的一種合同安排;從社會角度看,保險是社會經濟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精巧的穩定器」;從風險管理角度看,保險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方法。

保險-網路



⑸ 保險應該怎麼買才是合理的

⑹ 保險需求的人生不同階段保險需求分析

人生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風險特點和財務特徵,因此有著不同的保險需求。代理人在日常展業過程中,應按照下圖(圖1)的流程開展分析,才能有效獲知客戶的保險需求,從而為客戶提供切實的保障。
人生可分為學習成長期、單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長期、家庭成熟期幾個階段,不同階段的人生風險、財務狀況缺口就是相應的保險需求與側重點。(見圖2)
單身期:
主要集中在22-30歲之間。從參加工作至結婚時期,一般為4-8年。
階段特點:
1、經濟收入相對較低、不穩定且花銷大,但收入增速可能較大;
2、健康狀況良好;
3、無家庭負擔;
4、保險意識較弱;
5、喜歡參加旅遊、運動等具有一定風險的活動;
6、追求時尚,較易接受新鮮事物。
優先需求分析:
1、意外風險保障:可作為第一考慮的保險需求。若父母需要贍養,還可考慮購買5至10年的定期壽險,確保一旦發生不測,可用保險金支持父母的生活;
2、健康風險保障:可考慮購買中短期的住院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等;
3、儲蓄需求:可以考慮儲蓄投資型保險,以便獲得保障的同時變相獲得一份「儲蓄投資」,或購買隔年領取保險金的保險,例如每隔3年、5年就領取保險金的保險,以達到積累組建家庭和保險業基金的理財目標。
溝通建議:
1、用您收入的一小部分保障您時尚自由的品質生活;
2、如有不測,別讓父母背負沉重負擔;
3、不求無限富有,但求幸福長久;
4、買張保單找對象;
5、購買壽險是國際趨勢。

家庭形成期:
從結婚到新生兒誕生時期,一般為1-5年。
階段特點:
1、有了一定生活經驗,開始面對更多的家庭責任,保險意識和需求有所增強;
2、收入也走向穩定並有所提高,這一時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費期,為提高生活質量往往需較大的家庭建設支出;
3、貸款買房的家庭還須一筆大開支――月供款;
4、夫婦雙方年紀較輕,健康狀況良好。
優先需求分析:
1、意外風險保障:為自己和家人投保意外險,以使家庭獲得經濟上的保障,同時,為保證房屋供款的連續性,可以考慮購買一些定期險;
2、健康風險保障:由於有了家庭責任,夫妻雙方更應該注重對疾病的防範,應該多考慮投保短期、中期的健康保險和疾病身故保險;
3、在完善了以上幾項保障後,可為自己投保養老險或儲蓄投資型保險。
溝通建議:
1、最小的花費、最齊全的保障;
2、關心自己就是關愛家人;
3、健康才是家庭的無價之寶;
4、保險就是有病治病、無病養老;
5、保險是幸福生活的避風港;
6、保險就是「我愛你」。

家庭成長期:
從孩子出生到孩子參加工作以前的這段時間,大約20-25年。
階段特點:
1、家庭和子女教育的負擔加重,家庭的最大開支是保健醫療費、學前教育、智力開發費用;
2、夫婦雙方年紀漸長,健康狀況應多考慮;
3、保險意識持續增強。
優先需求分析:
1、這一階段是購買保險的重點階段,子女的教育無疑是這一階段的重中之重,可以通過購買定期壽險和少兒險來彌補教育費用的不足;
2、父母本身的安全和健康也是必須考慮的,除了意外和基本的醫療保障外,應考慮防禦重大疾病;
3、考慮到保費的合理性,應該提前購買一定的養老險。
溝通建議:
1、保障孩子首先要保障自己;
2、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3、可別「辛辛苦苦三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呀;
4、人生三寶:平安、健康、財富。

家庭成熟期:
子女參加工作到家長退休為止這段時期,一般為15年左右。
階段特點:
1、這一階段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經驗、經濟狀況都達到高峰狀態;
2、子女已完全自立,債務逐漸減輕;
3、夫婦雙方年紀較大,健康狀況有所下降;
4、家庭成員不再增加;
5、收入穩定在較高水平;
6、保險意識和需求增強。
優先需求分析:
1、此時要為將來老年生活做好安排,應該重點購買養老險;
2、可兼顧安排健康、重大疾病保險,因為在多數情況下,此時的健康險產品價格已經很高,足以使實際意義大打折扣;
3、可考慮終身死亡保險,以獲得「保值的遺產」;
4、進入人生後期,萬一風險投資失敗,會葬送一生積累的財富,所以不宜過多選擇風險投資方式。
溝通建議;
1、健康成就事業輝煌;
2、保障有價,健康無價;
3、投資健康才能真正收獲人生輝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⑺ 購買保險的人越來越多,保險需求上升的原因是什麼

保險不是投資品,保險的本質是保障,人生的保障,資金的安全,特殊法律保護等等!它是對風險的規劃,對未來的負責,因為沒有人會知道意外風險誰先會到來,寧可不用,也不能不備。

市場上保險產品很多,歸根到底就五大類,按順序購買。意外險、健康險,壽險,養老險,子女教育險、最後是投資理財。不要買錯了順序!一個負責人的代理人都會首推重疾險,如果人生基礎保單都沒完善的情況下,千萬要慎重考慮個人的確實需求!

要注意投保是一定要如實告知身體的健康狀況,合同上的簽字(未滿18歲的由監護人代簽)另外,社保卡千萬不能借給別人,因為這會影響到商保的購買和理賠

富人買保險偏向傳承,一般人買保險是為了生活不會被改變,任何人都需要保險。所以,不要說你沒錢,不需要保險,或者你很有錢,不需要保險。保險不管有錢沒錢,都需要!

閱讀全文

與根據需求購買保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