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居民的儲蓄越多,是否對國家經濟發展越有利
居民的儲蓄越多,並沒有對國家經濟發展有利。
公民適量存款儲蓄具有重要作用:為國家積累資金,支援現代化建設,調節貨幣流通,有利於培養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但過量的存款儲蓄,則反映出消費需求不旺,經濟發展動力受到制約,投資渠道不暢或單一,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甚至增加金融風險等。將不利於經濟健康發展。公民存款儲蓄過多,說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存款儲蓄過度說明市場缺乏活力,內需不大。同時存款利息也是國家的一大包袱。
我國目前總需求不足和總供給過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儲蓄轉化為投資的融資體制在進行著重大的改革,間接融資渠道正在相對縮小,而直接融資渠道又不能相應拓展,使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流程發生了梗阻,導致總需求不足,影響經濟發展。因此,存款儲蓄不是越多越好。
2. 現收現付的社會保障制度對儲蓄有何影響
② 注重公平① 短期平衡性,風險小。現收現付制沒有過多的基金積累。社會保障的首要目標是維護社會公平。
③ 管理成本低,不需要過多的成本花費,也不必擔心由於經濟波動。現收現付制的代際再分配性和經濟互助性。現收現付制通常保持基金一年或幾年的平衡,可以根據情況的變化隨時進行調整。同時、利率變化等風險因素給基金帶來損失,具有明顯的公平性特徵、通貨膨脹,且該模式很靈活
3. 簡述生命周期的消費理論.根據此理論,社會保障機制對居民消費傾向有何影響
生命周期消費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提出。生命周期消費理論認為,人們在較長時間范圍內計劃他們的生活消費開支,以達到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消費的最佳配置。人們第一階段參加工作,第二階段純消費而無收入,用第一階段的儲蓄來彌補第二階段的消費。這樣,個人可支配收入和財富的邊際消費傾向便取決於該消費者的年齡。它表明當收入相對於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時,儲蓄是高(低)的;它同時指出總儲蓄取決於經濟增長率及人口的年齡分布變數。
1.城鎮社會保障對城鎮居民消費的影響。朱雨可從社會保障制度變遷的角度,應用生命周期理論模型對我國1978-2004年的數據做了回歸分析,認為我國居民特別是城鎮居民的消費行為的變化與社會保障制度制度的變遷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我國社會保障制度變遷對居民收入,預期的影響是長期形成的,導致居民消費行為具有路徑依賴性。這種路徑一旦形成,就難以在短期內扭轉。韓冰利用2002年全國分地區城鎮居民的橫截面數據,建立消費函數模型並進行回歸分析,得出社會保障支出與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呈正相關關系,其相關系數為0. 171125,是除了居民可支配收入之外相關系數最高的。張繼海的實證研究認為,社會保障養老金財富對戶人均消費支出的影響是正效應,即社會保障養老金財富的增多能使人均消費支出增加。樊彩耀針對中國的國情和歷史條件,認為我國居民消費需求增長與社會保障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中國城鎮居民消費傾向所發生的階段性變化與社會保障福利費用支出的變化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二者變化趨勢基本吻合。社會保障福利支出增長較快,中國城鎮居民消費傾向就較高,消費增長就較快;反之則較慢。 2.農村社會保障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劉建國認為,由於農村保險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導致農民收入的不確定性程度提高,從而影響農村居民的消費傾向。冉凈斐等通過實證分析證明,當農戶參加經濟合作組織或醫療保險時,就會增加即期消費。並提出建立能替代農民土地保障的社會保障制度對農村消費需求的增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王濤等認為,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提高農村居民消費的關鍵,對啟動農村消費市場有重要意義。綜上所述,雖然我國有著城鄉二元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城鄉二元的消
費結構,但由於總體上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社會保障對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消費都有促進作用。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能夠提高居民消費支出。
4. 社會保險對儲蓄有什麼影響
首先說下保險的定義:通常來講保險分為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
我們一般所說的保險是指商業保險。所謂商業保險是指通過訂立保險合同運營,以營利為目的的保險形式,由專門的保險企業經營:商業保險關系是由當事人自願締結的合同關系,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公司支付保險費,保險公司根據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達到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
所謂社會保險,是指收取保險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用來對其中因年老、疾病、生育、傷殘、死亡和失業而導致喪失勞動能力或失去工作機會的成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保險他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障,相對於儲蓄來說,兩者的相同點都是把剩餘的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的意思。
從一個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看,保險對於儲蓄的優點在於,一旦購買了相當保額的保險,就提前鎖定了保險期間的發生意外。能夠及時獲得經濟上的補償。但是傳統的儲蓄卻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在儲蓄早期並不能馬上拿出這筆錢。保險對於儲蓄的缺點是,變現能力不儲蓄,即使是保單貸款也只能有70%左右。而儲蓄提前取出最多損失些利息。
對於股票和其他證券品種那麼就跟明顯了,股票最基本的特徵是,流動性風險性和收益性。這3個特點就決定了股票相對於保險是一種較高收益和較高風險的投資品種。同保險來比較這2者購買的用途完全不一樣,購買股票是為了資產的增值,購買保險則是為了預防意外和大病一類的風險。用理財專家的話說是2個不同的籃子。
總體來說儲蓄、股票等證券、和保險是個人理財的3個不同的籃子,各有各的作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銀行的儲蓄帳戶始終要保持有一定的流動資金,股票基金的根據閑錢和個人風險偏好也適當配置些。當然,個人的商業保險也不可少。但為了不影響生活質量,最多不能超過用收入的20%。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5. 提供社會保障如何影響人們在工作時期的儲蓄激勵
社會保障對工作時期的儲蓄是一種負激勵。因為有社會保障的存在,人們對未來養老的擔憂就會減少,工作時的收入就會更多地被花掉。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上一代人都很喜歡儲蓄,因為他們那時還沒有社會保障,必須自己為養老做准備,而現在的年輕人則很少儲蓄,一則是社會觀念變了,二則是因為要社會保障,他們不必為自己將來的養老發愁。
6. 什麼是社會保障參加社會保障對儲蓄和消費有什麼樣的影響
社會保障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資源,保證無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種意外災害的公民能夠維持生存,保障勞動者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的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同時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逐步增進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國民生活質量。
7. 城鄉居民儲蓄對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有哪些影響。
而在儲蓄額不斷攀升的同時,居民最終消費率卻在連年下降。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消費信心缺乏 消費信心用來概括影響居民消費的各種因素的總合,這些因素包括一個國家的宏觀政策、經濟發展情況、居民收入增長率、人口年齡結構以及文化背景等。缺乏消費信心是致使我國居民最終消費率持續低下的原因之一2.住房、教育、醫療負擔沉重 調查顯示,子女教育費用、養老、住房排在居民總消費的前三位;而人民銀行04年第四季度關於「儲蓄目的」的調查也顯示,居民儲蓄的目的依次是「攢教育費」、「養老」、「買房裝修」。住房、教育、醫療方面的負擔使得我國居民以支付這些支出為目的的儲蓄意願很高。 3.消費主力軍掌握的財富和儲蓄存款余額相對較少 我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數也在不斷上升,目前已經達到0.447,已明顯高於國際上收入貧富差距0.4的警戒線。這表明,不斷遞增的財富儲蓄存款余額並不是平均分配給每一個百姓。 4.投資機會,特別是金融投資渠道缺乏 新興的理財投資由於缺乏誠信制度和相應的規范,始終未能成為居民重要投資渠道。雖然理財熱在各城市興起,部分居民也開始嘗試以購買保險等理財產品作為投資方式,但由於這一新興市場缺乏規范,產品過分宣傳投資效應,加之一些代理商在推銷中的違規行為,導致這一市場正在面臨誠信危機,讓消費者和投資者望而卻步。 高儲蓄率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 首先,改革開放以來,高儲蓄率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了充足資金來源,是支持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其次,源源不斷的資金流保證了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增強了銀行的穩定性。從銀行角度而言,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背負大量不良資產的同時還能正常運轉,其原因也在於儲蓄率居高不下,銀行有源源不斷的社會資金流入。當前銀行已有和已剝離尚未處理的不良資產、證券和非證券資產損失、保險業的投資損失和利差損失等積累的數額巨大,很難消化,如果不是高儲蓄率的支撐,金融的運行和平衡就將被打破。 最後,高儲蓄率伴隨著高投資率,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顯著。最近10年間,中國以遠高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率,實現經濟高速增長,最根本原因在於高投資是以充分的國內儲蓄為保障。儲蓄是投資的來源,有了充足的資金供給,加上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很高,存在著巨大的投資需求,在外部條件上形成了投資率上漲的壓力。而投資正是我國經濟近幾年實現高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而對於普通百姓而言,1儲蓄余額意味著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有能力儲蓄更多,這是看得到的財富。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 鄭京平 從長期增長因素看,高儲蓄率、高投資率以及比較旺盛的市場需求,還有充裕的勞動力,仍可以保持我國經濟繼續較快增長。 高儲蓄率對我國經濟的危害事物都是兩面性的,儲蓄率居高不下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最近幾年,在宏觀經濟總體形勢的影響下,高儲蓄率帶來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周小川 我國過高的儲蓄率值得擔憂,不希望這種現象再繼續下去。 首先,儲蓄的高增長加大了銀行的壓力,極易形成和加劇銀行的系統性風險。由於目前我國金融改革還沒有到位,金融市場規模偏小,投資渠道狹窄,銀行除了貸款給企業,很少有其他渠道來消化存款。儲蓄轉化投資的效率不高,就有可能導致銀行業的風險累積。 其次,儲蓄的高增長使我國形成了以銀行貸款為主的融資格局,而債券和股票市場等直接融資卻發展總體滯後,導致間接融資比例過大。結果企業融資高度依賴於銀行體系,銀行承擔了一些本應由金融市場承擔的風險,金融風險向銀行業集中。 最後,我國經濟中存在的投資率過高、較多依賴出口、消費率偏低等問題的根本原因,也在於我國的儲蓄率過高。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投資增長27.8%,依然保持高位。而過去幾年,我國的儲蓄率一直佔到GDP的45%左右,這就意味著還有很大的資金等待投資。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 范劍平 高儲蓄率必然導致高投資率,也就造成了產能過剩的局面,而我國連續多年高增長的投資依然無法完全吸收過高的儲蓄率,而高投資率所形成的產能又不能被國內消費吸納,這就形成了我國對外貿易順差較大,而國內需求相對不足的局面。 降低儲蓄率、擴大內需是保持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任務和重要手段之一綜上論述,高儲蓄率對我國經濟既有貢獻,也有危害。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在時間上來看,貢獻更多地來自於過去,危害更多影響到未來;從性質上來看,貢獻更多地指向我們應該竭力避免和改變的方面,危害主要針對我們要追求的方面。也就是說,我們經濟發脹的目標是在不久的將來,讓這種貢獻無的放矢。這樣,就目前的時間點和經濟形勢來講,高儲蓄率的危害成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為了保持我國經濟在未來長期穩定的增長,降低儲蓄率、擴大內需是不僅是重要任務,也是重要的手段.
8. 說一說儲蓄對個人國家有哪些重要意義
存款儲蓄及其作用
本框題的內容與居民的投資理財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聯系密切。學習時除了要准確把握知識要點外,還應結合當前我國實施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等社會熱點加深理解和運用。
1.儲蓄的含義。
儲蓄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儲蓄包括存款儲蓄、購買債券、商業保險和手持現金等。日常生活中所講的儲蓄一般指狹義的儲蓄,即存款儲蓄。
2.存款儲蓄的類型。
我國儲蓄分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兩大類。
3.我國對公民存款儲蓄的政策和原則。
我國對公民的存款儲蓄採取鼓勵和保護的政策。實行「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儲戶保密」的原則。
4.儲蓄的作用。
公民個人的存款儲蓄,作為一種投資行為,在國家經濟活動和人民生活中起著重大作用,利國利民。
(1)為國家積累資金,支援現代化建設。銀行通過吸收存款,可以「變小錢為大錢,變死錢為活錢」,有利於國家現代化建設。
(2)調節市場貨幣流通。一方面,國家通過開展儲蓄業務,可以把市場上多餘的一部分紙幣採用信用回籠的方式吸收過來,可以有效地減少需求壓力,使貨幣購買力和商品供應量平衡,保持物價穩定。另一方面,銀行吸收公民的個人儲蓄存款,轉化為生產投資,為市場提供更多的消費品,從而增加貨幣回籠,保持正常的貨幣流通和物價穩定。
(3)有利於培養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公民的儲蓄不僅是一種投資行為,而且是計劃消費行為。通過儲蓄有計劃地安排生活,有利於培養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是科學文明的消費習慣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體現。
學習本知識要點時,要注意防止出現以下認識誤區:一是認為個人儲蓄存款只是一種個人獲得利息收入的投資行為;二是認為個人將餘款存入銀行就是讓銀行代自己保管現金;三是認為個人儲蓄存款越多越好。這些認識誤區都與不了解銀行的職能,缺乏對儲蓄方面知識的准確把握有關。實際上,個人存款儲蓄不僅是個人的一種投資理財方式,也有利於國家建設和市場供求關系的調節,是既利國也利民的事情。當然,銀行的個人儲蓄存款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出現高儲蓄現象,會加大幣值壓力,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反映出居民的投資渠道比較單一。
思考:如何認識新形勢下的「高儲蓄」現象?
分析:首先,要明確公民存款儲蓄增長快的原因。從根本上說,這首先得益於我國良好的經濟形勢,說明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百姓收入的不斷增多。此外,目前的居民高儲蓄率與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但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健全是老百姓要存錢的重要原因。
其次,要辯證地看待存款儲蓄的作用。公民存款儲蓄作為一種投資行為,利國利民。但是,儲蓄高增長意味著居民消費和投資會在一定程度受到抑制,對改善居民近期生活質量、啟動消費、擴大內需有不利影響。因此,要合理引導、分流儲蓄,促進儲蓄向消費轉化。
有關公民存款儲蓄的幾個誤區
誤區一:居民儲蓄越多越好。
解析:對此問題要作具體分析。有一定的居民儲蓄是必要的。居民的個人儲蓄作為一種投資行為,在國家經濟建設中起著重大作用。它可以為國家積累資金、支援現代化建設,可以調節市場貨幣的流通,而且還有利於培養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居民儲蓄太多就會導致消費市場的萎縮,造成消費品的積壓,對企業生產的擴大和積累的實現造成不良影響,最終會影響居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
誤區二:居民儲蓄不受任何人、任何單位和組織機構的查詢和扣劃。這就是「為儲戶保密」的原則。
解析:我國對居民儲蓄採取鼓勵和保護政策,實行「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儲戶保密」的原則。「為儲戶保密」是指非依法定條件、程序,存款不受任何人、任何單位和組織機構的凍結和查詢,也不得扣劃。但如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因審理已立案的案件,需要查詢當事人的儲蓄存款的,必須向銀行提出正式書面申請。如果要求停止支付或處理個人儲蓄,必須向銀行提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文件,經縣銀行和縣以上支行核准後才能辦理。其他任何部門、任何個人無權向銀行查詢,無權要求停止支付或處理個人儲蓄。所以不能籠統地說居民存款不受任何人、任何單位和組織機構的查詢、扣劃。
誤區三:如果銀行連續下調利率,影響了居民儲蓄存款的實際收益,那麼儲蓄存款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解析:利率下調並不一定使存款的實際收益減少了。當利率下調但利率水平仍高於同期物價漲幅時,存款者的實際收益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只有當物價漲幅等於或高於同期存款利率水平時,存款者的實際收益才不復存在。同時雖然利率下調,但儲蓄與保存現金相比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儲蓄可以獲得利息收入,而保存現金沒有任何收入;儲蓄可把零散資金集中起來,投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保存現金不利於支援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儲蓄可以調節市場貨幣流通,保存現金則不行;儲蓄有利於培養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9. 社會保障水平的影響
不是一回事
社會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或地區社會成員享受的社會保障的高低程度,包括待遇水平、制度成熟水平、基金運作水平、管理水平。
社會保障水平的意義
1、「水平高低」代表了量的特徵,體現生活保障水平
2、「水平高低」代表了質的特徵與國民經濟增長、整體經濟投資、儲蓄、企業競爭力、雇員積極性
等有密切的聯系。
3、通過研究社會保障水平計算、設計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保障水平、社會保障預警系統、比較
社會保障水平的影響
社會保障水平過高會給國家、企業和個人帶來沉重的負擔;社會保障水平過低,一些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得不到保證,會導致社會動盪和不穩定。
社會保障水平對消費的影響。社會保障制度水平比較高,可以減少人們為將來的不確定性消費預留款項的預防性行為,從而降低未來預期消費的邊際效用,提高現期消費的邊際效用,進而促進消費增長;相反,社會保障水平較低,很難給人一種安全感,人們會在滿足現期基本消費和必要消費的基礎上,把剩餘的收入在儲蓄和投資方面進行分配,從而減少了消費。
社會保障水平對失業率的影響
1.社會保障水平較低,或者沒有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水平為零),很難實現社會保障對就業的促進作用。在市場經濟中,由於個人自然稟賦不同和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會造成一些群體失去收入來源。如果沒有社會保障給予一定的物質幫助或幫助不足,這些人的基本生活將得不到保證,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2.社會保障水平很高,不僅會給國家、企業、個人帶來沉重的負擔,還會給就業帶來不利的影響。高水平的社會保障是以高水平的社會保障稅(費)率為保證的。對於企業來說,企業是以工人工資總和為基數進行社會保障繳稅(費)的,社會保障繳稅(費)是要列入企業成本的,高水平的社會保障稅(費)率會增加企業的成本負擔。企業要麼降低工人工資,要麼減少用工數量。降低工人工資,會減少工人的工作意願,導致工人放棄當前工作尋找更高待遇水平的工作,從而造成自願性失業;減少用工數量,會產生被迫性失業。
社會保障水平對儲蓄的影響
儲蓄與國家的經濟增長之間有密切的關系。經濟學界認為,高儲蓄率會形成高投資率,進而可以帶來高經濟增長率。社會保障水平較低,人們對未來的生活消費預期增加,將較多的資金進行儲蓄,以備將來之需,從而增加了儲蓄。社會保障水平過高,一方面,人們對將來的生活充滿信心,因為有較高水平的生活保障,會刺激消費需求,從而減少儲蓄;另一方面,較高的社會保障水平靠較高的社會保障稅(費)來支持,從而減少了人們的可支配收入,人們在進行消費、投資、儲蓄三個方面的資金分配時會相對減少用於儲蓄的收入。
10. 個人儲蓄性養老金,對我們有多大的影響
說到養老金,我們大家對它的第一印象就是說對於很多的的工作者,他們在退休了以後都可以領取相應的養老金來去讓他們的晚年生活過得更加的不錯。但同時對於個人儲蓄性這樣養老金的出現還是讓我們大家感覺到非常的好,也是我們也可以理解到了。就是說這樣的養老金給人的感覺也是非常之好的,因為對於現在總體而言,整體的養老金狀態也是非常之好的。而現在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也是非常之高。所以對於現在而言,養老的問題也就成為了很多人們都關注的焦點。
雖然說養老金總體的漲幅是非常大的,但是我們可以理解的就是說現在如果能夠去在很大程度上調節人的生活的話,也是讓我們大家感覺到非常自豪的。所以這也就告訴了我們,如果想要繼續提升自己的養老水平的話,還是要在自己個人儲蓄的養老保險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