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如何發展個人理財
可以了解一下獨立理財顧問
㈡ 中國理財業的發展史
當今的中國理財業的發展史僅僅幾年的時間,還處於起步.
過去,理財的雛形可以有幾千年的歷史,你的目的是什麼,用來做什麼用,清楚這個前提,才可以找有用的資料.
㈢ 關於國內個人理財的起源
各種理財手段是各有優劣,各有長短,沒法評出數優孰劣,看從什麼角度來考慮了,也看自身各方面條件,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
請欣賞:《個人投資理財八大熱點》
今年以來,隨著國家一系列財經政策的逐步實施到位,為投資理財市場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明年個人投資理財可謂熱點眾多,歸納起來主要在八個方面:
炒金:正在步入黃金時期
自從中國銀行在上海推出專門針對個人投資者的「黃金寶」業務之後,炒金一直是個人理財市場的熱點,備受投資者們的關注和青睞。特別是近兩年,國際黃金價格持續上漲。可以預見,隨著國內黃金投資領域的逐步開放,未來黃金需求的增長潛力是巨大的。特別是在2004年以後,國內黃金飾品的標價方式將逐漸由價費合一改為價費分離,黃金飾品5%的消費稅也有望取消,這些都將大大地推動黃金投資量的提升,炒金業務也必將成為個人理財領域的一大亮點,真正步入投資理財的黃金時期。
基金:無限風光依然獨好
自1997年首批封閉式基金成功發行至今,基金一直備受國內個人投資者的推崇,去年基金已經明顯超過存款,成為投資理財眾多看點中的重中之重。據有關資料,今年國內基金凈值已近2000億元,佔到A股股票流通水平的10%以上。據調查,明年許多投資者們依然十分看好基金的收益穩定、風險較小等優勢和特點,希望能夠通過基金的投資以獲得理想的收益。
炒股:機會與風險並存
有專家分析,2005年國內股票市場資金供給量有可能達到1500億元以上,資金供求形勢相對樂觀,這對於資金推動型的中國股市無疑是打了一劑強心針。再加上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業績計算、融資額等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加強了對股市的調控,這將給投資者帶來贏利的機會。但不管怎麼樣,股市的最大特點就是不確定性,機會與風險是並存的。因此,投資者應繼續保持謹慎態度,看準時機再進行投資。
國債:投資選擇空間越來越大
專家預計,2005年將是國債市場的創新之年,不僅增加了國債品種,使廣大投資者能有更多的選擇。對國債發行方式也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改革,進一步提高了國債發行的市場化水平,以盡量減少非市場化因素的干擾。另外,國債的二級市場也將成為明年的發展重點。由此可見,國債的這一系列創新之舉,必將為投資者們帶來更多的投資選擇和更大的獲利空間。
儲蓄:老歌能否唱出新調
多年來,儲蓄作為一種傳統的理財方式,早已根深蒂固於人們的思想觀念之中。一項調查表明,大多數居民目前仍然將儲蓄作為理財的首選。有專家分析,今年,一方面因為外資流入中國勢頭仍較旺盛,我國基礎貨幣供應量增加;另一方面政府為了適度控制物價指數和通貨膨脹率的上升,採取提升利率手段,再加上利率的浮動區間進一步擴大。利率的上升,必將刺激儲蓄額的增加,儲蓄這一傳統理財方式有望在明年能成為新的理財熱點。
債券:再度火爆正成定局
近年來,債券市場的火爆令人始料不及。種種跡象表明,2005年企業債券發行仍有提速的可能,企業可轉換債券、浮息債券、銀行次級債券等都將可能成為人們很好的投資品種。再加上銀監會將次級定期債務計入附屬資本,以增補商業銀行的資本構成,使銀行發債呼之欲出,將為債券市場的再度火爆,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外匯:投資獲利機會大增
近年來美元匯率的持續下降,使越來越多的人們通過個人外匯買賣,獲得了不菲的收益,也使匯市一度異常火爆。各種外匯理財品種也相繼推出,如商業銀行的匯市通、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的外匯寶、建設銀行的速匯通等,供投資者選擇。明年,我國政府將會繼續堅持人民幣穩定的原則,採取人民幣與外匯掛鉤以及加大企業的外匯自主權等措施,以促進匯市的健康發展。因此,有關專家分析,明年在匯市上投資獲利的空間將會更大,機會也會更多。
保險:收益類險種將成投資熱點+
與年來不溫不火的保險市場相比,收益類險種一經推出,便備受人們追捧。收益類險種一般品種較多,它不僅具備保險最基本的保障功能,而且能夠給投資者帶來不菲的收益,可謂保障與投資雙贏。因此,購買收益類險種有望成為明年個人的一個新的投資理財熱
㈣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的發展歷程
你買國企的理財產品出了事都沒地兒說理
㈤ 從國際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歷史啟示.你能對我國個人理財發展談談自己的看法嗎
認真閱讀下這篇文檔:
http://wenku..com/view/8a20884acf84b9d528ea7a3c.html
㈥ 求農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歷程,要具體的
長期以來,農行對個人的金融理財業務僅僅局限於儲蓄、代收代付等簡單的業務。隨著個人財富的增長和金融市場的繁榮,90年代末開始,農行開始注重開展個人理財服務。
2001年,中國農業銀行推出「金鑰匙」金融超市,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理財服務;
2003年,中國農業銀行推出外匯理財業務,品種創新層出不窮; 2004年,中國農業銀行推出人民幣理財業務,理財業務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勢頭;
2005年,中國農業銀行在北京盛大推出「伴你成長」品牌戰略發布暨產品推介會,將涵蓋農業銀行目前對公業務、個人業務、卡業務以及電子銀行業務等多個方面的200多個金融產品整合在「伴你成長」戰略品牌下;
2007年,環渤海地區、深圳、寧波等分行成立「金鑰匙理財中心」旗艦店,進行個人理財服務的新嘗試;2010年9月29日,中國農業銀行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舉行私人銀行開業儀式,正式推出私人銀行服務,標志著農業銀行個人理財服務的日益完善,專業服務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㈦ 個人理財業務的簡介
個人理財業務,又稱財富管理業務,是目前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利潤的重要來源之一。國際上成熟的理財服務是指:銀行利用掌握的客戶信息與金融產品,分析客戶自身財務狀況,通過了解和發掘客戶需求,制定客戶財務管理目標和計劃,並幫助選擇金融產品以實現客戶理財目標的一系列服務過程。
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按照管理運作方式不同,商業銀行個人業務可以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其中,理財顧問服務是指銀行向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與規劃、投資建議個人投資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在理財顧問服務活動中,客戶根據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託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在綜合理財服務活動中,客戶授權銀行代表客戶按照合同約定的投資方向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分享與承擔。 1、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歷程及其動因
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一些商業銀行開始嘗試向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投資顧問和個人外匯理財服務。2000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外幣利率管理體制,為外幣理財業務創造了政策通道,其後幾年外匯理財產品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但是總體規模不大,沒有形成競爭市場。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為推動人民幣理財業務發展先鋒的直接原因是,在當時信貸投放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小銀行定期儲蓄存款佔比較低,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而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能夠增強其吸儲能力,緩解資金趨緊壓力。
立於不敗之地。
2、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運作模式的演進
在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初創期,投資方向基本為銀行間國債、央行票據、貨幣市場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風險管理方面,與初期的外幣理財產品相比,人民幣理財產品則更為規范,客戶資金與銀行自有資金相互隔離。應該說,這一時期的理財產品與商業銀行熟悉、專注並具有傳統優勢的領域,依靠銀行自身的平台就可以完成產品銷售、資產配置、投資決策、清算分配等職能。
此後,由於銀行間債券市場利率的走低以及資本市場的走強,商業銀行紛紛探索新的理財產品運作模式。一是藉助信託平台進入股票市場、產業投資市場。銀行通過與信託公司合作,將理財資金委託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則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股票和實業投資。在此種投資路徑打通以後,理財產品形式上的創新層出不窮,比如新股申購、信託受益權轉讓以及由債券、股票、信託融資等產品組合而成的資產配置產品等。二是與外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結構性理財產品,實現覆蓋全球市場的投資管理。尤其是QDII的推出,打通了人民幣海外投資的通道,擴大了資源配置的半徑,理財市場上出現了大量與利率、匯率、股指掛鉤的產品。
反觀國內,自1996年中信實業銀行廣州分行在國內最早掛出「私人理財中心」的牌子至今,隨著國內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理財意識的不斷增強,個人理財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已成為不爭的現實。今年夏季,美林集團發布的全球財富報告顯示2003年中國內地百萬美元富翁約有23.6萬人,比上一年的21萬增長了12%,這些富豪所掌握的財富總額已經達到了9690億美元。若以人民幣計算,即將近24萬人成為了千萬級別的富翁。而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的最新研究報告,在2003年亞洲理財市場(不包括日本)6.4萬億美元的管理資產中有3.29萬億來自大中華區。而該報告更預測到2008年北京舉辦下界奧運會時,大中華區的財富增長率將達到27%,為4.2萬億美元,且中國大陸將超越香港和台灣成為理財市場成長趨勢中的領導力量。
而國內被廣泛引用的另一份調查結果則來自上海:該次抽樣調查表明,大多數上海市民認為未經專家指導的自發理財方案有很大風險;有87%的被訪問市民表示會接受銀行提出的理財建議,其中32%的市民最感興趣的是銀行的理財咨詢和理財方案設計;40%的人認為應增加代理客戶投資操作,提供專家服務,並希望能與銀行理財專家建立穩定和經常性的業務聯系。由以上調查結果可見,如何理好財,用好自己的錢,使之能夠不斷保值、增值,發揮更大的作用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逐漸富裕起來的國人所共同關注的話題。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時至今日,國內各家銀行拓展中高端個人理財業務的腳步一直未曾停滯。個人理財業務已經成為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中外銀行紛紛推出各自的個人理財品牌,並在個人高端客戶市場和金融產品創新上展開了異常激烈的競爭。
㈧ 求中國理財業的發展史
理財行為人類自古就有,「積谷防飢、養兒防老」就是最為樸素的理財觀念。現代理財觀念起源於金融比較發達的美國,萌芽於20世紀30年代的保險業。
眾所周知,保險規劃是理財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30年代,尤其是1929年10月美國股市暴跌後,從破產危機中清醒過來的人們逐漸萌生了對個人生活綜合設計和資產運用規劃的需求,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功能使得保險公司的地位空前提高。在這種背景下,一些保險推銷員在推銷保險商品的同時,也提供一些生活規劃和資產運用的咨詢服務。這些保險營銷員就是理財規劃師——FP的前身。
真正的理財僅有保險是遠遠不夠的,投資才是金融理財的高級形式。理財的真正發展還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馬克維茨資本市場理論和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被提出之後,投資才成為一門科學,建立在金融理論、社會學和投資方法等基礎學科之上的理財也才逐步走向正規。隨著理財成為科學,傳統的保險營銷員式的非標準的咨詢活動已經不再適合理財發展的需要,理財規劃師協會作為培育理財師和維護行業發展方向的標准化組織應運而生。經過20世紀70和80年代這20年的發展,理財規劃師協會不斷摸索出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並初步形成了目前的課程體系。
任何事物的成熟總是與苦難和考驗結合在一起的,理財師行業也不例外。20世紀70和80年代,由於石油危機、美元危機的影響,私人經濟進一步發展,使得個人金融資產膨脹、金融自由化浪潮興起,個人財產管理觀念、金融工具運用的時代背景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一方面使傳統的理財手段難以適應需要,同時也促使人們對理財的需求急劇增加。作為社會變革和金融自由化改革所帶來的一個結果,金融商品迅速增加、金融風險加大,個人已經無力自行解決自己的理財問題,人們迫切需要理財師的幫助。這樣就推動了理財業的空前發展,同時理財的內容也從傳統的保險、投資增加了養老、避險避稅的成分,理財師的地位也不斷提升。
20世紀80年代是美國的大變革年,里根領導下的美國經過10年的努力,最終改變了國家的經濟狀況,並在90年代的前5年內收回了過去20年的「失地」,重新確立了經濟上的主導地位。而科學理財也跟隨著美國的發展,最終走向了全世界。美國的理財規劃師協會逐步在全球各地設立分支機構,結合實際情況編寫符合當地實際的理財課程,培養專業化理財師。雖然世界各地均有自己的風土人情,但美國理財業70餘年的歷史還是為世界人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其成功與失敗均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CFC作為植根於北美的理財協會,不僅擁有豐富的經驗,並且擁有自己的研究和培訓隊伍,其開設的課程涵蓋了理財發展所經歷的各個階段的寶貴經驗,非常值得中國這樣的新興理財市場的投資者和理財師學習參考。
賺點分
㈨ 簡述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過程
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因銀行個人理財產品而興起,從誕生、發展,到繁榮、沉澱僅用了15年時間,截止至2017年,總體規模就突破了110萬億。在這當中,銀行理財產品所佔份額最高,達到了29萬億(2017年)。
自光大銀行在2004年推出的我國第一款人民幣理財產品「陽光理財B計劃」以來,理財產品已逐步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金融資產「標配」。然而,隨著資管行業的飛速發展和國內銀行理財業務的全民普及,一些問題也隨之不斷浮出水面——剛性兌付、規避貸款規模、脫實向虛、強監管政策……可以說,壓力、挑戰隨著發展,接踵而來。
在《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里,列舉了今後幾年中國面臨的三場最重要的「戰爭」,其中與金融風險的戰爭排在第一位。
從2017 年「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的提到,到2018年的逐步落地,「破剛兌」、「凈值化」、「限保本」,已成銀行理財產品設計與發行的重點,按照監管要求,到2020年12月31日,所有理財產品將全部實現凈值化管理。
2019年,銀行理財產品的問題越來越多受到曝光,去了解銀行理財史,其實也是一個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過程。
㈩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經過哪幾個階段
1、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歷程及其動因
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一些商業銀行開始嘗試向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投資顧問和個人外匯理財服務。2000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外幣利率管理體制,為外幣理財業務創造了政策通道,其後幾年外匯理財產品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但是總體規模不大,沒有形成競爭市場。
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為推動人民幣理財業務發展先鋒的直接原因是,在當時信貸投放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小銀行定期儲蓄存款佔比較低,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而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能夠增強其吸儲能力,緩解資金趨緊壓力。
2、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運作模式的演進
在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初創期,投資方向基本為銀行間國債、央行票據、貨幣市場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風險管理方面,與初期的外幣理財產品相比,人民幣理財產品則更為規范,客戶資金與銀行自有資金相互隔離。
應該說,這一時期的理財產品與商業銀行熟悉、專注並具有傳統優勢的領域,依靠銀行自身的平台就可以完成產品銷售、資產配置、投資決策、清算分配等職能。
(10)中國個人理財的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國外狀況
1、個人理財業務萌芽時期
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通常被認為是個人理財業務的萌芽時期,但卻沒有對個人理財業務的明確的概念界定,那時的個人理財業務主要是為保險產品和基金產品的銷售服務。
2、個人理財業務形成與發展時期
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通常被認為是個人理財業務的形成與發展時期。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個人理財業務的主要內容是合理避稅、提供年金系列產品,參與有限合夥及投資於硬資產。
直至1986年,伴隨著美國稅法的改革以及里根總統時期通貨膨脹的顯著降低,個人理財業務的視角逐漸全面和廣泛,開始從整體角度考慮客戶的理財需求。
3、個人理財業務成熟時期
20世紀90年代是個人理財業務日趨成熟的時期。伴隨著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金融產品的不斷豐富和發展,這一時期的個人理財業務不僅開始廣泛使用衍生金融產品,而且將信託業務、保險業務以及基金業務等相互結合,從而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