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的前提是保本,再保證有一定的收益的投資,所以建議選擇一些風險相對低的投資方式。
首先,可以考慮一部份長期穩定收益的投資,如基金定投,每個月買300-500,長期持有。
另外一部份存款,可以購買紙黃金,收益也相對可觀。
還有一部份存款,可用來購買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周期短,風險小。
最後,隨時可能會用到的錢,可用來購買貨幣基金,可以隨時購買,隨時贖回,用錢也比較方便靈活,比存銀行收益要高。
以上理財產品都可以通過去銀行直接購買,開通網銀的,網上可以直接購買。可去櫃台問一下!
另外,看些理財書也許會有啟發
可以去看看
1《理財周刊》《理財聖經》,台灣的黃培源著,中國商務出版社;
2《一生的理財計劃》,王在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3《巴比倫富翁的理財課》,喬治.克拉森,比爾李譯,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4)《財商百分百,個人理財與致富的常識與規則》,司馬長川,中國檔案出版社。
這幾本書通俗易懂,觀點鮮明,對金融從業人員也是不錯的理財入門書。
另外你也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注意幾點,會對你理財有很多的幫助的,
1、學會節流。工資是有限的,不必要花的錢要節約,只要節約,一年還是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收入,這是理財的第一步。普通老百姓,也就是想利用手中有數的幾個錢,藉助銀行儲蓄得幾個利息,或者是參加國債回購,利率稍高些 2、做好開源。有了余錢,就要合理運用,使之保值增值,使其產生較大的收益。
3、善於計劃。理財的目的,不在於要賺很多很多的錢,而是在於使將來的生活有保障或生活的更好(所以說理財不只是有錢人的事,工薪階層同樣需要理財),善於計劃自己的未來需求對於理財很重要。
4、合理安排資金結構,在現實消費和未來的收益之間尋求平衡點,這部分工作可以委託專業人士給自己設計,以作參考。
5、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考慮收益率。高收益的理財方案不一定是好方案,適合自己的方案才是好方案,因為收益率越高,其風險就越大。適合自己的方案是既能達到預期目的,風險最小的方案,不要盲目選擇收益率最高的方案。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
Ⅱ 理財周刊的宗旨
作為全國最具權威的個人綜合理財傳媒——《理財周刊》社投資設立的子公司,上海理財網路信息有限公司全面負責經營《理財周刊》及其系列出版物的所有網上業務和信息增值業務。「第一理財網」秉承《理財周刊》「激發財商潛能,挖掘創富良機」的宗旨,依託現有理財傳媒「敏銳、實用、權威」的投資理財資訊,獨家整合《理財周刊》社出版的周刊、月末版、專刊、增刊等系列資訊精華,利用寬頻網路、手機簡訊等新技術手段,為個人、家庭、中小企業機構用戶打造一個全新的理財平台,幫助讀者和用戶實現「輕松理財、快樂投資、聰明消費」。
「第一理財網」 作為專業理財門戶網站,致力於「為用戶找到合適的理財產品,為理財產品找到合適的用戶」,積極建立用戶、專業記者、理財專家、理財機構等直接交流的通道。目前,網站內容範圍包括財經新聞、銀行、證券、保險、債券、外匯、基金、信託、房產、汽車、集藏等一切與家庭財務相關的各個方面;同時,與《理財周刊》共同推出的「理財俱樂部」會員服務,使用戶可以通過這一新型理財「窗口」,一網打盡全部《理財周刊》系列刊物資訊精粹,優先分享專業理財規劃師和投資專家們零距離、個性化的服務,全新體驗熱點理財講座和活動。上周(8月19日-8月23日)A股市場寬幅震盪,結構性行情繼續演繹,創業板再次異軍突起:全周上證指數與深證成指分別下跌0.53%與0.02%,中小板上漲3.12%,創業板期間則大漲7.75%。金牛理財網數據顯示,期間披露凈值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共計484隻,平均收益上漲0.41%,除債券型外,其他所有大類產品平均凈值均上漲。
Ⅲ 怎樣破解理財周刊電子版閱讀許可權
好像不能
Ⅳ 《理財周刊》這雜志如何
給你轉載個他們主編的話語,自己評價。
「發光並非太陽的專利,你也可以發光。」站在《北京商報》更名3周年的時間窗口上,回頭看看這三年來我們傾心打造的《理財周刊》,作為她的執行主編,我對上述格言深信不疑。
最初,我們做《理財周刊》的目的,僅僅是覺得財經新聞中心旗下應該有一個周刊,因為從財經很容易過渡到理財上來。至於能辦成多好的刊,能不能「發光」,我的主編、我以及我的同事們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尺。
但是我們經常問自己問題。
比如理財是什麼。每一次做版,每一次寫稿子,我都先問自己這個問題。比如我們要給讀者寫點什麼。每一次報選題前,我們財經新聞中的記者們都在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再比如我們的文風是什麼。每一次在簽版付印前,我們的主編都會重新問自己一遍。
結果,在商報改版後的第三年,我們的周刊走過了近150期之後,我們驚奇地發現,這份周刊火了。她的火,不僅藉助了《北京商報》人性化的發行方式,還藉助於我們成熟讀者的不斷指點,他們需要的,就是我們追求的。在這種與時俱進中,《理財周刊》「發光」了。
我們堅信——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有錢存到銀行嘛,理什麼財?」即便是到了21世紀第9個年頭,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享受金融業提供的以錢生錢的理財生活。
誠然,靠雙手努力勞動換得金錢是「天理」,但依靠金融工具獲得財富也是「人情」。而我們更相信,一個國家的金融業需要人氣,人多了,這個市場才完整。
理財是什麼?這是我們提過的一個問題。在周刊的記者看來,理財就是使你生活變得更有樂趣、更為精緻的工具。比如有人認為買基金就是理財,用錢買一款基金,基金就能為自己掙錢。其實,買什麼樣的基金、在什麼時候買,甚至在什麼時候贖回,這些都是有據可循的。
比如,2007年6月,上證指數在沖上4300點後出現回調,《理財周刊》就針對當時一部分投資者的心理,寫了《震盪市 基金是避風港嗎?》這篇文章。文章披露,號稱「理財專家」的基金在調整中戰績各不相同,但進取型基金在市場回調時風險很大。到了2008年6月,上證指數已經跌到2868.8點,很多投資者認為這是基金加倉的好時機,但記者在對比後發現,股票倉位較高的基金風險過大,因此寫了《暴跌中選擇中低倉位基金》。到今年6月,上證指數漲到3000點以上,一時間指數基金這個熊市中的「破落戶」變成市場新寵,記者從指數基金的歷史、現狀以及未來的預期出發,報道了《指數基金 昨天今天明天》,提出理財方案,同時提示風險。
這是《理財周刊》「解剖麻雀」的一個例子。平時,我們關注各種理財產品。保險怎麼買最劃算、普通投資者如何買投連險、退保需要什麼手續、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怎麼讀、保本產品可能不保本、私人銀行理財師的能力怎樣、房貸轉按揭手續費多少、國債提前贖回怎麼算利息、銀行卡手續費如何計算、哪家銀行信用卡積分最值錢、怎樣買黃金最劃算、掛鉤葡萄酒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如何保證……這些都是我們關注的話題。甚至,我們向讀者傳達這樣的理念——哪怕你只想存1元錢,也要計算一下怎樣存是最劃算的。
到了節假日,我們給讀者的理財建議就多起來。比如在今年春節前最後一期周刊1版,我們財經新聞中心12名編輯記者從各自關注的領域出發,簡短盤點一年來的理財市場,並對投資者在牛年中的理財生活進行了規劃(詳見本報2009年1月23日理財周刊A1《牛年到 商報祝您Happy牛Year》),這是財經新聞中心記者一次集體亮相,目的是讓讀者看到,平時理財精打細算的這些人,其實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惟一不同的,是這12個人都戴眼鏡。
我們堅持——
早於讀者發現理財陷阱
《理財周刊》的另一項工作是查找不合理的理財市場,或者是市場中的怪現象,以幫助讀者成功繞過鮮花裝飾的陷阱。
這里要提一點,就是我們這個團隊中所有成員,對於理財市場的「負面報道」其實都心懷抵觸,原因是作為市場中的一員,我們不願意向讀者傳達過多的負面消息。但有些時候,監管層的觸角無法伸向異常隱秘的地方,這時,我們的筆就變得很有分量。
2007年4月11日,商報《理財周刊》頭版頭條刊登了由現任周刊主編劉傑、商報《老周侃股》專欄作者周科競和那時僅僅是一位新記者的我共同寫作的《不炒股票炒股民 黑心咨詢機構賺錢伎倆曝光》。這篇稿子一發布,其犀利的語言、獨特的視角以及大量采訪吸引了眾多讀者的關注,網路轉載數量上百條,鏈接留言數不勝數,既以內容警示了投資者,也使我們看到了讀者的訴求。這篇稿件後來被評選為2007年京報集團好新聞一等獎以及北京新聞獎一等獎。
之後,幾乎每隔一個階段,我們都會對理財市場中的黑幕或陷阱進行曝光。2008年3月5日,針對理財產品市場存在的銀行銷售者誤導投資者現象,我報道了《揭秘銀行理財產品五大陷阱》(該文後來被評為2008年京報集團好新聞二等獎),直揭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復雜到連金融博士都讀不懂的怪現象。
2008年6月30日,在多次暗訪之後,記者陳潔在周刊發表了《原始股騙局卷土重來》一文,揭露了騙子利用投資者「貪小」的心理弱點騙取錢財的全過程;隨後周刊再次發文《熊市中股民謹防黑嘴忽悠》(2008年7月21日),警醒投資者切勿上當;今年1月,為提示投資者在進行消費時謹防銀行卡被復制,或者被山寨釣魚銀行網站騙去錢財,我和記者黃競儀寫作《理財消費防騙錦囊》(2009年1月16日A1版);今年3月,針對市場上泛濫的假保險理賠單,記者崔啟斌在周刊發表《四招教您揭穿「假保單」》;4月,A股股指「龍抬頭」,我與記者王丹寫作《股市投資的四大圈錢陷阱》,提示投資者要謹防炒股次生風險;而在信用卡濫發背後,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於今年6月在周刊1版寫作《信用卡「餡餅」背後的六大陷阱》,供投資者參考。
長長的一串稿件名稱背後,是記者們通宵達旦寫作的辛苦。但每當新一期《理財周刊》印製出來,我們手裡的這份報紙帶給我們的快樂都無法形容。
我們期冀——
下一個三年更精彩
過去的三年裡,《理財周刊》循著市場的足跡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沿途我們留下精彩的作品和辛勤的汗水。
時不我待。今後三年,我們的目標是在理財行業內部得到更多的認可。除了在稿件中加入更多創新元素外,我們還希望能夠與市場中的各方建立廣泛的聯系,在這種聯系中碰撞出更多的好題材。
另外,雖然三年來《理財周刊》一直按照自己的模式向前發展,對市場熱點也能准確捕捉,但並沒有舉辦過任何大型的論壇或者發布任何理財消費指數報告。事實上,我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水平。
因此,我們幾位周刊同志都認為,下一個三年,我們要加大自身的曝光頻率,不僅讓讀者和市場記住周刊,同時也要使大家認識我們,了解我們,鞭策我們更快地往前走,走向「陽光」更充足的地方。
《理財周刊》執行主編 崔呂萍
Ⅳ 有人向《理財周刊》咨詢了這樣一個問題:我是一名女白領,工作幾年後收入有了明顯的增長,目前每月稅後收
①都市裡這樣的年輕人有著穩定且收入較高的工作,他們可支配的收入較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往往較大,因為收入是消費的基礎與前提。並且對於未來的收入,有著非常樂觀的預期,所以消費的量較大,導致積蓄為零。②面對當前的國情和實際。這些人應做理性的消費者,在消費時還應遵循以下原則:首先,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應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消費,並且應該有一定的剩餘,以備不測。其次,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這種精神是任何時候都應該弘揚的,特別是面對我國當前實際情況,更應戒奢以儉。 |
Ⅵ 理財周刊官網在哪兒我打算嘗試他們的理財產品。
理財周刊官網, 因為不曾去過,自然不是特別的熟悉了。據我所知,還是你我貸,更值得信賴了。這里的理財產品多,收益超高,有必要前去圍觀 。
Ⅶ 理財周刊雜志哪個報社集團的
上海世紀出版有限公司主辦.
創刊於2001年3月18日的《理財周刊》,是國內第一本實用型個人投資理財專業雜志,逢周一在上海出版,全國發行。雜志在北京、廣州、香港等地派有常駐記者,其廣告語「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深入人心。雜志內容主要包括股票、基金、保險、貸款、不動產投資、集藏、創業,以及各種經濟趨勢分析與理財規劃方法等。它擅長透過新鮮生動的文字,深入淺出的介紹,圖表化的視覺呈現,讓理財信息不再晦澀難懂。
作為目前國內發行量最大、影響力最廣的投資理財類專業雜志,《理財周刊》擁有包括平面媒體、網路平台、教育培訓、會展服務、手機無線服務在內的專業、立體的傳媒資源。《理財周刊》主辦了國內第一個理財博覽會——上海理財博覽會;興辦了國內第一所理財高等專科學校——上海理財專修學院;創辦了國內第一家大型綜合理財門戶網站——第一理財網(www.Amoney.com.cn);評選了國內第一批理財明星——上海「十佳理財之星」。2002年,《理財周刊》被評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2004年被國際權威獨立品牌評估機構——英國的SUPER BRANDS評為中國財經理財類雜志第一個「超級品牌」, 2006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刊中心、中國廣告協會等權威機構評為「中國十強品牌期刊」。
Ⅷ 理財周刊一個月有幾期
周刊,每周有一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