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農業保險?
農業保險是國家推出的一項惠農政策。農業受氣候災害、地質災害、病蟲害等影響很大,通過購買保險,農戶能在收到災害影響後,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從而將農業損失降到最低。目前中央財政保費補貼涵蓋種植、養殖、林業3大類15個品種,基本覆蓋了主要的大宗農產品,各級財政合計保費補貼比例平均達到75%~80%.
當前我國正處於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新時期,農業生產逐步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投入的規模更大、面臨的風險更高,因此我們干農業的,應該學會利用國家的農業保險來降低自己的投資風險。
國家如何補貼保費?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農業的發展情況和面臨的風險各不相同,比如海南受台風災害較多,西南地區受泥石流等災害較多,中原地區受乾旱災害較多……因此各省農業保險的品種、范圍、保費以及賠償金額都不一樣。
以山東為例,山東2015年對小麥、玉米和棉花保險費率進行調整,小麥保費由每畝10元提高到15元,保險金額由每畝320元提高到375元;玉米保費由每畝10元提高到15元,保險金額由每畝300元提高到350元;棉花保費由每畝18元提高到30元,保險金額由每畝450元提高到500元。為規范作物簽約期,避免承保公司補貼資金跨年度掛賬問題,小麥簽約期調整為每年的1月20日前,玉米為7月15日前,棉花為5月31日前。
保費補貼方面,山東為國家和省級財政負擔50%、地方財政負擔30%,農戶負擔20%的比例給予補貼,也就是說,山東農民一畝小麥地保費15元,自己只需要交3元就可以,如果發生災害,保險公司最高會賠償375元/畝。
一個多年從事農業保險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一帆風順的時候,很少人會有風險意識,同樣的,風調雨順的年景,對農民來說,農業保險就等於浪費錢。好年景很high,壞年景認栽,這是中國農民幾千年來對自我命運的認識,盡管現在種地的技術已經鳥槍換炮,觀念的更新卻不是一蹴而就。那麼能不能樹個榜樣,讓農民看到購買農業保險的好處?在現行農業保險制度框架下,農業保險大多隻保成本,不保收成,賠償與損失不成比例,本來拄拐棍是讓人走得更穩當的,現在告訴你,棍也不結實,你也別太依靠它,這就有點尷尬了。
一項政策好不好,用用就知道,農業保險有哪些不足,真正的受益方農民最清楚。受災是件壞事,而在受災中不斷強化防災減災的手段,提高止損減損的能力,這是一個產業發展應有的態度和自信。
㈡ 農場的農民每年交的陽光保險都保什麼台風刮成這樣陽光保險說不在賠償范圍,我想知道什麼樣的在你們范圍
這是一種農業保險。在受到自然災害的時候農作物減產甚至絕產,農業保險為受災農民提供保障,保額一般就是這塊土地每年的農作物產值;保險標的是土地上的農作物,只有農作物遭受自然災害的時候保險才會起作用。
㈢ 農業保險存在什麼問題,農業保險理賠流程是什麼
第一、貫徹落實好《農業保險條例》。《條例》強化了農業保險頂層設計,確立了農業保險經營基本規則,但相對還比較「粗放」,許多方面需要制訂相應的配套政策和規章制度來完善和細化。市場主體管理方面。剛開始做農業保險時,保險機構普遍感覺很難做,不願參與進來。近年來中央財政進行保費補貼,也沒有出現大面積的自然災害,農業保險經營情況比較好,財務可持續性也比較強,許多保險機構開始要求加入農業保險經營。為促進農業保險的長遠健康發展,我們將制定農業保險經營的基本要求,不僅要考慮資本實力,還要考慮專業化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如理賠的快慢、防災防損能力、農業數據積累和信息處理能力等。監管部門定期公布符合條件的公司目錄,供投保農戶選擇。農業保險政策性很強,我們要研究引導市場主體實現高層次、適度競爭的新途徑、新方式。產品管理方面。很多專家學者認為盡管農業保險不是完全的公共產品,但財政補貼佔到保費的60%到80%,也可視為准公共產品,況且農業保險還承擔著鞏固農業地位的重要任務。所以相對於其他保險產品而言,農業保險產品需要更加嚴格的監管,做到切實維護農民的利益。以往談到保險時,大家都知道被保險人可能會有道德風險和逆選擇的問題,如某一部分客戶因為知道自身健康狀況下降或者財產更容易受損,從而比正常客戶更加積極向保險公司投保以轉移風險。保險機構同樣可能存在這樣的問題,比如在開展農業保險時選擇利潤較好或容易經營的產品,使得農民真正迫切需要的農業保險產品缺位或發展不足,或是故意將產品條款設計得很復雜,搞一些陷阱在裡面,這種行為如果出現,將對中央惠農政策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關注,堅持「零容忍」的監管標准。我們正在考慮制定示範性條款,保險責任要廣,保障程度要高,理賠條件要簡,費率水平要低,這樣才會對農戶有吸引力。我們將定期將已審批備案的產品向社會公布,方便各方監督。服務體系方面。保險服務特別是理賠服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農戶和各方對農業保險的評價。監管部門正在研究制定農業保險理賠標准和理賠服務評價體系,譬如賠款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支付到農戶手中等,要通過高效優質的理賠服務使中央的惠農政策真正落到實處。我們正在研究制定鼓勵保險機構加大投入,特別是對基層服務體系投入的長效激勵機制。通過多種形式完善農村基層服務體系,將保險服務推進到田間地頭,推進到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第一線。推動保險公司除了災後及時便捷的支付賠款外,還要給農戶提供諸如風險預警、風險防範等方面的專業增值服務。如有的公司在台風來臨前,出資協助農戶將設施大棚的薄膜割掉,幫助農戶降低災害損失。
第二、強化農業保險監管。農業保險經營中有大量的財政補貼,對保險公司真正做到依法合規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檢查中我們發現,地方一些基層政府部門和經辦機構不引導農民進行真實投保,而是通過虛假投保、虛假理賠等方式套取財政資金,使得中央的惠農政策難以落到實處。針對這一現象,2014年保監會將完善相關監管規定,以合規性為重點組織對農業保險的專項檢查,加大對農業保險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堅決將這種苗頭打擊下去,務必使中央惠農政策不在中間環節被截留。
第三、切實防範風險。農業保險風險的特點是頻率高、年度間分布不均衡、與天氣等自然因素高度相關。2012年北京「7·21」暴雨,北京市農業總量並不大,結果也賠了7000萬元左右。今年東北洪澇災害,農業保險僅黑龍江一省賠付就超過27億元。因此必須通過完善制度,引導保險公司做好農業保險的再保險安排,不能令其存有僥幸心理,覺得連續幾年都沒發生大災就不去做再保險安排。另外,相關部門制定的大災風險准備金管理辦法將於2014年1月1日起實施,保監會將每年對大災風險准備金計提、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確保各公司及時足額提取。
第四、鼓勵支持創新。農業保險的經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真正做得成功的國家地區不多,而美國、日本、法國等比較成功的國家都給予了大量政府補貼,這是因為農業是特殊的弱質產業,農業保險的風險難以控制,包括自然風險、道德風險、市場風險等。我國除以上風險外,還有一個特點,即我國農業大多數還是分散的、小規模的生產方式,不像美國等國家是集約化、規模化經營,這使得我國農業保險在承保、查勘、定損、理賠和風險管控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困難。下一步,還是要通過創新的方式和思路,做到既能降低風險和成本,又能提高理賠服務的質量。例如,通過新技術的應用,使農業保險得到可持續發展。有的保險公司建立自己的高炮隊,實施人工降雨防雹工作。有的保險公司配備了無人駕駛飛機,除了便於查勘理賠之外,還協助政府統計災情作出預判。所以要鼓勵和支持農業保險機構進行創新,監管部門要以最大的寬容度來對待創新和創新可能帶來的問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㈣ 黑龍江訥河市台風受災絕產每畝農業保險理賠多少錢
可以將沙河市台風受災絕產每畝農業保險理賠多少錢這要看台風受災絕產的農作物是什麼了是大豆玉米還是水稻因為每一項農作物理賠的錢數都是不一樣的
㈤ 彩虹台風損害7畝辣椒是否有賠償
台風災害屬於自然災害,國家是不可能有賠償的,如果政府有賠償也是本著人道主義原則進行的補償(如果有感謝政府,如果沒有不可強求的)。
如果加入了相應的農業自然災害保險,保險公司會有賠償。
農業保險按農業種類不同分為種植業保險、養殖業保險;按危險性質分為自然災害損失保險、病蟲害損失保險、疾病死亡保險、意外事故損失保險;按保險責任范圍不同,可分為基本責任險、綜合責任險和一切險;按賠付辦法可分為種植業損失險和收獲險。
農業保險與農村保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後者是以地域命名,是指在農村范圍內舉辦的各種保險的總稱,除含農業保險外,還包括鄉鎮企業、農業生產者的其他各種財產、人身保險。
農業保險的保險標的包括農作物栽培(農業)、營造森林(林業)、 畜禽飼養(畜牧業)、水產養殖、捕撈(漁業)以農村中附屬於農業生產活動的副業。
農業保險一般可分為兩大類:
一、種植業保險
(1) 農作物保險。農作物保險以稻、麥等糧食作物和棉花、煙葉等經濟作物為對象,以各種作物在生長期間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使收獲量價值或生產費用遭受損失為承保責任的保險。在作物生長期間,其收獲量有相當部分是取決於土壤環境和自然條件、作物對自然災害的抗禦能力、生產者的培育管理。因此,在以收獲量價值作為保險標的時,應留給被保險人自保一定成數,促使其精耕細作和加強作物管理。如果以生產成本為保險標的,則按照作物在不同時期、處於不同生長階段投入的生產費用,採取定額承保。
(2)收獲期農作物保險。收獲期農作物保險以糧食作物或經濟作物收割後的初級農產品價值為承保對象,即是作物處於晾曬、脫粒、烘烤等初級加工階段時的一種短期保險。
(3)森林保險。森林保險是以天然林場和人工林場為承保對象,以林木生長期間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病蟲害造成的林木價值或營林生產費用損失為承保責任的保險。
(4)經濟林、園林苗圃保險。這種險種承保的對象是生長中的各種經濟林種。包括這些林種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的果實、根葉、汁水、皮等產品、以及可供觀賞、美化環境的商品性名貴樹木、樹苗。保險公司對這些樹苗、林種及其產品由於自然災害或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進行補償。此類保險有柑桔、蘋果、山楂、板栗、橡膠樹、茶樹、核桃、棗樹等保險。
二、養殖業保險
(1)牲畜保險。牲畜保險是以役用、乳用、肉用、種用的大牲畜,如耕牛、奶牛、菜牛、馬、種馬、騾、驢、駱駝等為承保對象,承保在飼養使役期,因牲畜疾病或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傷殘以及因流行病而強制屠宰、掩埋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牲畜保險是一種死亡損失保險。
(2)家畜保險、家禽保險。以商品性生產的豬、羊等家畜和雞、鴨等家禽為保險標的,承保在飼養期間的死亡損失。
(3)水產養殖保險。以商品性的人工養魚、養蝦、育珠等水產養殖產品為承保對象,承保在養殖過程中因疫病、中毒、盜竊和自然災害造成的水產品收獲損失或養殖成本報失。
(4)其他養殖保險。以商品性養殖的鹿、貂、狐等經濟動物和養蜂、養蠶等為保險對象,承保在養殖過程中因疾病、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或產品的價值損失。
㈥ 查詢農業風災保險理賠保險
農業政策性保險是國家和省、市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繼取消農業稅、實施糧食直補後又一項重要的支農惠農政策。保險的農作物品種為:玉米、水稻、大豆、花生、葵花籽。保險期限從被保險作物出苗或移栽成活時起,至作物收獲期開始時終止。必須是第二輪承包土地或享受糧食直補的土地,保險的自然災害都包括暴雨、洪水、內澇、風災、雹災、旱災、冰凍(霜凍及障礙性低溫冷害)。
今年的農業保險政策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調整了農業保險運作方式。根據省政府要求,今年農業保險的運作方式,從政府委託人保財險公司代辦,改為由政府和人保財險公司「聯辦共保」。發生災損理賠,由政府承擔災害風險60%,人保財險公司承擔災害風險40%。「聯辦共保」旨在將農業保險逐步推向市場,同時也為了使人保財險公司從單純的代辦機構,逐步成為農業保險的主體之一,把財保公司的責任和利益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2、擴大了試點險種覆蓋范圍。今年農業保險試點品種除去年已實施的水稻、小麥、油菜、能繁母豬保險外,種植業參保品種增加了棉花、玉米、設施高效農業;養殖業參保品種增加了奶牛;其他項目有農機具保險試點(兼用型拖拉機交強險和聯合收割機第三者責任險)及漁船、漁民保險試點等。
3、提高了財政補貼標准。中央和省財政今年對種植業保費補貼從50%增加到60%,縣級財政補貼不少於10%,同時統一了種植業的保費和理賠標准:種植業每畝保費分10元、15元、20元、25元四檔,保險金額對應為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保障水平明顯高於去年。今年我市仍然採取低標准全覆蓋的方式,按最低檔投保,即種植業(水稻、棉花、小麥、油菜)每畝10元,農民自交保費每畝調整為3元。養殖業中能繁母豬每頭保費為60元,保險金額為1000元,省級財政補貼30%(18元)、縣級財政補貼50%(30元)、飼養者負擔保費的20%(12元);奶牛保費為240元,保險金額為4000元,省級財政補貼30%(72元)、縣級財政補貼30%(72元)、飼養者負擔保費的40%(96元);大棚蔬菜保費省財政補貼30%,縣級財政補貼20%,其餘部分由投保人承擔。
4、建立了政府巨災風險准備金。為逐步建立農業巨災風險轉移分擔機制,增強我省農業保險抗風險能力,從08年起,我省建立巨災風險准備金。市、縣巨災准備金來源主要包括:各縣(市、區)按實際投保保費總額上繳10%;省轄市按縣(市、區)上繳額的50%進行配套;在市縣資金籌集到位的前提下,省級財政按省轄市配套部分進行等額補貼。
㈦ 土地保險受風災怎麼賠付有誰知道
按照農業保險政策,投保農戶損失率達到30%的田塊可以獲得農業保險賠償,損失率達到80%以上,則按百分百損失率也就是按絕收田塊進行賠付。
目前農業保險政策是「低保障,廣覆蓋」,保直接物化成本,即保種子、農葯、化公等生產資料投入,保險金額比較低,如水稻每畝保額,返青期244元、分櫱拔節期284元、孕穗期365元、成熟期406元,也就是說水稻返青期絕收的話,每畝賠款為244元。
受災地區水稻大多處於苗期,即全部絕收每畝賠付標准為244元。如果是部分損失,則按照作物受災生育期的保額×損失率×損失面積公式來計算賠款金額。
(7)台風雨後農業保險理賠擴展閱讀:
安徽開展農業大災保險試點 賠付水平至少提高10%。為進一步提高賠付水平,中央財政補貼各類種植業險種設置的起賠點不得高於20%。安徽省現行的種植業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起賠點為30%,政策實施後,在同等受災情況下,賠付水平將至少提高10%。
安徽省財政廳金融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各試點縣(區)農戶自繳保費比例保持20%不變的基礎上,中央財政保費補貼比例進一步提高到47.5%,同時,覆蓋面拓寬至承包面積為50畝以上的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將有效減輕地方財政與參保農戶的負擔。
㈧ 2019年小麥每畝交9元保險費,受災了,請問一畝應賠償多少一畝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什麼是農業保險?
農業保險是國家推出的一項惠農政策。農業受氣候災害、地質災害、病蟲害等影響很大,通過購買保險,農戶能在收到災害影響後,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從而將農業損失降到最低。目前中央財政保費補貼涵蓋種植、養殖、林業3大類15個品種,基本覆蓋了主要的大宗農產品,各級財政合計保費補貼比例平均達到75%~80%.
當前我國正處於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新時期,農業生產逐步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投入的規模更大、面臨的風險更高,因此我們干農業的,應該學會利用國家的農業保險來降低自己的投資風險。
國家如何補貼保費?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農業的發展情況和面臨的風險各不相同,比如海南受台風災害較多,西南地區受泥石流等災害較多,中原地區受乾旱災害較多……因此各省農業保險的品種、范圍、保費以及賠償金額都不一樣。
以山東為例,山東2015年對小麥、玉米和棉花保險費率進行調整,小麥保費由每畝10元提高到15元,保險金額由每畝320元提高到375元;玉米保費由每畝10元提高到15元,保險金額由每畝300元提高到350元;棉花保費由每畝18元提高到30元,保險金額由每畝450元提高到500元。為規范作物簽約期,避免承保公司補貼資金跨年度掛賬問題,小麥簽約期調整為每年的1月20日前,玉米為7月15日前,棉花為5月31日前。
保費補貼方面,山東為國家和省級財政負擔50%、地方財政負擔30%,農戶負擔20%的比例給予補貼,也就是說,山東農民一畝小麥地保費15元,自己只需要交3元就可以,如果發生災害,保險公司最高會賠償375元/畝。
一個多年從事農業保險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一帆風順的時候,很少人會有風險意識,同樣的,風調雨順的年景,對農民來說,農業保險就等於浪費錢。好年景很high,壞年景認栽,這是中國農民幾千年來對自我命運的認識,盡管現在種地的技術已經鳥槍換炮,觀念的更新卻不是一蹴而就。那麼能不能樹個榜樣,讓農民看到購買農業保險的好處?在現行農業保險制度框架下,農業保險大多隻保成本,不保收成,賠償與損失不成比例,本來拄拐棍是讓人走得更穩當的,現在告訴你,棍也不結實,你也別太依靠它,這就有點尷尬了。
一項政策好不好,用用就知道,農業保險有哪些不足,真正的受益方農民最清楚。受災是件壞事,而在受災中不斷強化防災減災的手段,提高止損減損的能力,這是一個產業發展應有的態度和自信。
㈨ 風災能申請農業補貼嗎
只要是上了農業保險,保險公司是給賠償的。農業補貼一般很難領到要看當地的風災情況和當地政府的政策了。
生活問題可以向民政局申請困難補貼。
這是自然災害造成的一般不能申請補貼,但是如果是大范圍的風災是會得到國家的適當補助的。
(1)自然災害的風險一般應由經營人自己承擔,國家沒有自然災害就應當給予補貼的規定。
(2)農業種植戶可以可以通過事先投保農業保險來化解和分擔風險。
(3)保險公司每年都對我國的農業種植進行投保活動,具體咨詢當地鄉鎮政府,以後避免自己的損失。
但是,如果遇到的是特大風災,當地大部分群眾受到了嚴重損失,國家會組織給予援助。但是否援助、援助范圍、補貼程度,一般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比如:南方沿海的台風、北方的雪災,水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