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肇事逃逸保險公司商業險是否賠償呢
駕駛員肇事逃逸,不但不會減少保險公司賠償,反而,加大保險公司的賠償風險。
第一、保險公司如果在商業險條款中對肇事逃逸車輛可以進行賠償,實際上是鼓勵駕駛員肇事逃逸,違背了國家法律的規定,同時,企業也是逃避應承擔的最基本的社會責任。
第二、駕駛員在發生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後肇事逃逸,實際上加大了保險公司賠償風險:
1、《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法律明確規定駕駛員肇事後逃逸,負事故全部責任。依現在的科學水平,你想,你逃得了嗎?如果,駕駛員不逃跑,可能只承擔事故的次要責任,甚至無責任,交通事故存在駕駛員無責任的可能,保險公司為什麼還要鼓勵你逃跑呢?
2、駕駛人員最好不要抱有僥幸逃脫的賭博心態,本來是一個小事故,如果駕駛員在事故發生後立即停車,搶救傷員,傷員救治及時,就不會發生傷員傷情惡化甚至死亡的後果,駕駛員搶救傷員及時,保險公司賠償就會減少,為什麼還要鼓勵你逃跑呢?
3、駕駛員在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後,未依法採取措施,離開事故現場,無法查清駕駛員當時是否存在飲酒甚至醉酒等情形駕駛機動車,飲酒、醉灑等情形駕駛機動車保險公司商業險是不賠償的,肇事逃逸可能造成保險公司商業難以拒賠,保險公司為什麼還要鼓勵你肇事逃逸呢?
4、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後肇事逃逸,可能存在真實的駕駛員難以查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可能存在駕駛員頂包,保險公司為什麼鼓勵你肇事逃逸呢?
B. 交通事故逃逸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在交強險的范圍內賠付,與是否自首沒有關系。但以下情況交強險不用賠付。
第二十一條 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依法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道路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險公司不予賠償。 第二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險公司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墊付搶救費用,並有權向致害人追償: (一)駕駛人未取得駕駛資格或者醉酒的; (二)被保險機動車被盜搶期間肇事的; (三)被保險人故意製造道路交通事故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
C. 交通事故逃逸保險理賠
由於逃逸者一時無法查找,你可以要求交警對此次事故進行責任認定,再向保險公司辦理權益轉讓,由保險公司先行對你賠付,你可以繼續協助保險公司對逃逸者進行追償.<財產保險合同條例>明確規定:"保險標的發生保險責任范圍那的損失,應當由第三者負責賠償的,投保方應當向第三者要求賠償.如果投保方向保險方提出賠償要求時,保險方可以按照保險合同的規定,先予賠償,但投保方必須將向第三者追償的權力轉讓給保險方,並協助保險方向第三者追償."
代位追償
如果保險事故是由第三者的過失或非法行為引起的,第三者對被保險人的損失須負賠償責任。保險人可按保險合同的約定或法律的規定,先行賠付被保險人。然後,被保險人應當將追償權轉讓給保險人,並協助保險人向第三者責任方追償。
代位追償。如果保險損失是由第三者造成的,被保險人根據有關侵權行為的法律、合同規定或政府法令,有權從第三者那裡獲得賠償。在保險人依據保險合同先行賠償被保險人的損失後,被保險人必須把其向第三者索賠的權利轉讓給保險人,並協助保險人向第三者追償。代位追償原則在維護賠償原則的同時,保證了有責任的第三者不能因為被保險人辦理了保險而免責。
對,但要有相關的交通隊證明,另外可以看一下車損險的保險條款,上面應有相關內容.
不是保險公司追查逃逸,逃逸由公安機關追查,查到後會通知你,如果保險公司已經賠付你,你要及時通知保險公司,你來協助保險公司進行追償.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D. 事故逃逸能保險理賠嗎
①構成犯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30條第二款:交通運肇事後逃逸或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②如果尚未構成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第三項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對其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三)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並處十五日以下拘留。第101條第二款: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92條: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
④交通肇事逃逸,受害人可以主張交強險賠償。超出交強險限額的部分,保險公司第三者責任險拒賠。
本意見僅根據提問者的描述作出,最終意見應以有關事實經具體核實後再行確定,本回答不作為最終的律師法律意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