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保險公司在死亡賠償金方面怎樣區別農業與非農業
損害賠償
人身損害是指交通事故中對受害人的人身造成的損害,需要就醫治療或休息而支付各種費用。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17條的規定,人身損害賠償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
計算人身損害賠償標准根據各個類別的特性以及法律相關規定,單獨計算。比如醫療費的計算標准,按照受害人的實際損害程度、恢復狀況並參照治療醫院出具的證明或者法醫鑒定等進行認定。
致殘賠償
因交通事故致殘的,根據傷殘認定的等級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賠償標准,但一般均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等。
死亡賠償
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無疑應歸為嚴重交通事故一類,雖然生命的價值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但一條鮮活生命的逝去並不是人生的終結,隨之而來還有殯葬、被撫養人生活等事宜亟待解決,因此,需要全面了解死亡賠償項目與相關標准。
受害人死亡的,除了賠償人身損害造成的各類費用之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被撫養人生活費的計算標准,應特別注意被撫養人的年齡與勞動能力。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28條的規定,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精神賠償
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即適用於受害人的人身遭損害致殘或死亡,不適用於交通事故中的財產性物件損毀等,比如寵物狗遭受交通事故死亡的,即使其主人將寵物狗視為家人也不能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的計算標准,應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賠償義務人已經以書面方式承諾給予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除外。
賠償標准分為農村和城市
城鎮居民標准,是指受害人是城鎮居民的,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計算標准按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被扶養人生活費按照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計算。
1.城鎮居民人均收入
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是計算受害的城鎮居民的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的標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個年度核算指標。它反映的是全國或一個地區城鎮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通過居民家庭日常獲得的總收入計算得來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是指在家庭總收入中,除去一切必要花費之外,居民可隨意支配的部分。家庭總收入包括家庭成員所從事主要職業的工資以及從事第二職業、其他兼職和偶爾勞動得到的勞動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經營凈收入是指家庭成員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凈收入。財產性收入是指利息紅利、房租收入等。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在居民家庭總收入中扣除居民不可自由支配的部分,即個人所得稅、公積金、養老基金、醫療基金、失業基金等,由於這些屬於居民家庭成員必須繳納的剛性支出,因此這部分名義收入必須予以扣除,餘下的即為居民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用公式表示: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家庭總收入-交納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支出。家庭總收入包括工薪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如養老金、離退休金、社會救濟收入等)。
2.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
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是計算城鎮居民被扶養人生活費的標准。
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是指城鎮居民用於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購買商品支出和文化生活、服務等非商品性支出。不包括罰沒、丟失款和繳納的各種稅款(如個人所得稅、牌照稅、房產稅等),也不包括個體勞動者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
3.城鎮居民
城鎮居民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城鎮居民,泛指在城鎮居住、生活的人。既包括具有城鎮戶口的居民,也包括沒有城鎮戶口但是其已經在城鎮居住、工作、生活達到一定期限,而且其經濟收入、生活來源於城鎮的人員。因此,是否屬於「城鎮居民」並不以或並不僅僅以戶口為標志。[3]
狹義的「城鎮居民」,是指城鎮常住人口,即在城鎮居住,在城鎮有固定的職業和穩定的收入及生活來源並且具有戶口或戶籍的人員。狹義的「城鎮居民」具有城鎮戶口。城鎮戶口包括「自理口糧戶口」、「藍印戶口」、「地方城鎮居民戶口」等非農業戶口的人員。因此,「城鎮居民」所包含的主體比「非農業人口」要廣的多。
農村標准
農村居民標准,是指受害人是農村居民的,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計算標准按照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計算;被扶養人生活費按照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計算。
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是計算受害的農村居民的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的標准。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是一個年度核算指標,它反映的是全國或一個地區農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農村居民純收入是農村住戶當年從各個來源得到的總收入相應地扣除有關費用性支出後的收入總和。具體是農村居民家庭總收入扣除當年的家庭經營費用支出、交納的各種稅費、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及農村內部親友間贈送支出後的收入總和。農村居民家庭總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
2.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
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是計算農村居民被扶養費的標准。
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是指農村常住居民家庭用於日常生活的全部開支,是反映和研究農民家庭實際生活消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
3.農村居民
農村居民,是指具有農業戶口且在農村居住、生活並以農業生產為自己生活來源的人員,即農村常住人口。農村居民僅是「農業戶口」人員中的一部分人員。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② 請問農業保險怎麼賠償的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在車輛浸水的情況下,車損險可以賠付除發動機以外車輛損壞的部分,而由此導致的發動機損壞則只有涉水險才有可能賠。
③ 有誰知道農業保險的理賠標准
農業保險是指專為農業生產者在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生產過程中,對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保障的一種保險。
農業保險理賠的標准
設置起賠點。理賠起點為30%,即承保的農作物因自然災害造成損失率達到30%(含30%)以上到70%時,按農作物生長期劃分保險金額和損失率計算賠款。
具體理賠計算公式為:賠償金額=各生長期保險金額*損失率*受損面積。對於損失率達到70%以上時,按該農作物生長期保險金額全額賠付。
1、種植的水稻因遭受保險責任范圍內的自然災害事故但損失率在30%以下,保險人不負責賠償。
2、實際損失率在30%(含)以上按比例賠付,70%(含70%)以上全額賠償。每位被保險人保險水稻地塊面積小於實際種植面積時,按承保面積占實際種植面積的比例計算賠償。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④ 農業保險條例賠償標准
最新農業保險條例是在二零一二年頒布的,關於農業保險的合同以及相關的經營和法律上的多條細則的最新的條例。正式的執行日期是二零一三年的三月份,可以說有了這個條例,很多農民的農業生產和牧場經營以及土地的維護都可以得到最完善的保護了。首先,針對已經投保的農民來說,如果自己的農業生產遇到了自然災害,那麼他們是會得到全額的賠償金的。這里的農業活動不僅僅是農作物的種植,還包括畜牧養殖以及其他的農業活動。
最新農業保險條例保護的是農民們的利益,目的是在保證農民的基本生活水平的基礎上將農業生產上可能遇到的風險降低到最低,並且將有效抵抗這些風險的能力大幅度的提升。不僅僅是為了保證農民們的收入,也是為了讓農業活動可以順利的健康的發展起來。這一條例的制定是根據保險行業以及農業的法律文件來制定的,可以說是充分的保障了每一位農民的權益,也為他們的農業生產活動帶去了足夠的保障。這一個條例要求政府各級部門都重視農業發展,尤其是鄉鎮政府企業更是需要團結在一起,共同面對自然災害共同處理農業生產的問題。
最新農業保險條例還規定政府部門要對有困難的農民給予一定數目的經濟補貼,關於這種補貼的數額或者是標准以及計算方式,這個條例也是做出了明確的額規定。這種全新的補助方式已經在很多城市還有鄉鎮企業中開始實行了。這一份條例主要針對的就是農民的農業生產以及相關的農業活動的保障以及賠償金額進行制定的。受到了自然災害的影響就可以獲得賠償。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⑤ 種植農業保險賠償標准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一、保險是要看合同的,當初交錢的時候肯定有交費金額和賠償金額的限定。而且是看什麼風險,只有符合合同里規定的什麼事情造成的什麼損失,保險公司才會賠付。還是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二、農業保險條例》中第二條規定:「本條例所稱農業保險,是指保險公司根據農業保險合同,對被保險人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因保險標的遭受約定的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疫病或者疾病等事故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本條例所稱農業,是指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等產業。」農業保險按農業種類不同分為種植業保險、養殖業保險;按危險性質分為自農業保險農業保險然災害損失保險、病蟲害損失保險、疾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