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異地能繳費嗎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是自願繳費的,你只要拿上小孩的戶口本就可以購買此保險,每年幾百塊錢,網上都可以繳費的。
Ⅱ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可以轉到異地嗎
農村合作醫療不能辦理遷移,合作醫療是各縣(市)實行保險直接掛鉤的,如果戶口遷到外地,新一年在戶口所在地辦理農村合作醫療,原來有辦理的依然可以使用,但不能辦理遷移。 農村合作醫療是一項真正的惠民工程,尤其是農民在沒有工作單位的情況下,通過農村合作醫療繳納醫療保險,這樣就真正做到了病有所託在看病的過程當中也會減少農民的經濟負擔。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狀,就是很多農民由於種種原因去城市打工或者不在當地,這些人在外地在陌生的城市生了病該怎麼辦?如果在所在的城市沒有醫療保險,那麼只能掏現金因為自己在戶口所在地所交大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是不能夠用在其他地區的醫院的。
所以很多人在外地生病之後,還是會選擇回到當地進行治療,因為在自己的戶口所在地交納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在當地的醫院就可以享受到醫療報銷的優惠政策。我個人覺得這種政策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的,這也是為了緩解醫療資源緊張而不得已出台的一個政策。並且縣城一級的三級甲等醫院其實也是具有從醫資格以及救死扶傷的實力了,如果所有的人都去大醫院進行救治的話,那麼很可能就會造成醫療資源緊張以及醫療從業人員傾斜的狀況發生。這對於長遠的醫療發展來說是一種傷害,所以這種在戶口所在地交納醫療保險就在戶口所在地就地報銷的政策其實也是一種向好政策。
所以在外務工的農民兄弟,在就醫的過程中還是要選擇自己戶口所在地的醫療單位,這樣就會解決我們大部分的醫療費用。國家也是根據實際情況在一步一步對醫療保險進行整改。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醫療保險可以異地報銷的政策,到時候也就不用把醫療保險轉移到異地,只需要一張醫保卡所有的報銷優惠流程就能夠通過電子轉賬的程序完成。
Ⅲ 農村合作醫療異地報銷
異地就醫,新農合需要經參保地批准,攜帶相關證明才能到指定報銷醫院的醫保結算窗口進行報銷。
需要攜帶的材料:住院病歷、費用清單、住院發票、出院小結、疾病診斷書、身份證、戶口本、合作醫療本(或證、卡)、轉院手續或證明(單位打工證明或急診證明)。
人社部以參保人員為中心,以異地長期居住老年人和轉診轉院患者住院費用為重點,建成了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並制定了全國統一的跨省異地就醫聯網技術標准和業務規范。
通過國家平台「一根針」,穿起了全國所有省份眾多醫療機構的「線」;通過金保工程業務專網這「一張網」,參保人員手中這「一張卡(社保卡)」,建成了聯通參保、就醫兩地,縱貫部、省、市三級的全國實時聯網結算系統。
實現了以登記備案為入口,出院結算為出口的「信息流、業務流、資金流」全程線上流轉,確保次均費用結算時間基本控制在10秒內完成。
(3)濱州合作醫療異地保險電話擴展閱讀: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異地辦理流程:
1、本人或家屬電話聯系參合地經辦機構申請辦理跨省就醫轉診;
2、選擇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否則不予以報銷;
3、患者攜帶身份證(或戶口本)、合作醫療證、入院證明、轉診單(或轉診簡訊)辦理入院手續;
4、患者出院時在新農合直接結報服務窗口結算,注意攜帶齊全的材料,支付個人自付費用即可。
Ⅳ 我的合作醫療保險異地報銷要怎樣申請
1、哪些費用可以異地報銷?
「新農合」全稱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是由我國農民(農業戶口)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報銷范圍大致包括門診補償、住院補償以及大病補償三部分。
參保人員在統籌期內因病在定點醫院住院診治所產生的葯費、檢查費、化驗費、手術費、治療費、護理費等符合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報銷范圍的部分(即有效醫葯費用),都可納入報銷范疇。
因此,關於異地報銷的問題,只要參保人在待遇享受期按照規定,在醫保定點醫院產生的相關費用都是可以報銷的。
2、異地報銷需要帶什麼材料?
1.普通門診報銷需提供:戶口本或身份證、新農合參合繳費票據;
2.住院報銷需提供:戶口本或身份證、新農合參合繳費票據、住院發票、診斷證明、費用清單、住院病歷;
3.大病統籌報銷需提供:戶口本、新農合參合繳費票據、住院發票、診斷證明、費用清單、住院病歷、合療首次報銷憑證。
3、如何辦理異地就醫直接報銷?
辦理流程:
1.本人或家屬電話聯系參合地經辦機構申請辦理跨省就醫轉診;
2.選擇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否則不予以報銷;
3.患者攜帶身份證(或戶口本)、合作醫療證、入院證明、轉診單(或轉診簡訊)辦理入院手續;
4.患者出院時在新農合直接結報服務窗口結算,注意攜帶齊全的材料,支付個人自付費用即可。
4、補償標準是什麼?
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報的起付線和補償比例在不同省份略有不同,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簡便的查詢方法。
登入中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農合)信息平台:http://www.xnh.org.cn/「信息查詢」模塊可以查到經辦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信息,方便辦理和選擇醫院
Ⅳ 老家辦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可以在外地報銷嗎
農村社保可以異地報銷。新農合外地就醫在住院後三日內到拿醫院確診證明去新農合備案,出院後在10個工作日內可以報銷。報銷帶上身份證、醫療證、戶口本、備案登記表、醫院蓋章的繳費費用明細、住院收費單、病例復印件等。不過,報銷比例遠低於本地就醫。農村社保,即是農村社會保險,包括農村養老保險與農村醫療保險,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採取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制度模式,採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方式,以保障農民年老後基本生活的一種養老保險政策。異地報銷流程:1、帶患者身份證、兩張一寸彩色照片、新農合醫療證到縣合管辦辦理轉診備案手續。2、攜帶患者身份證、新農合醫療證和轉診備案手續到轉診醫院就醫,辦理新農合住院手續。3、出院後,憑患者本人身份證(或戶口本)、新農合醫療證、病歷復印件、住院結算單(有的是發票形式的)、住院費用清單、轉診備案手續到合管辦報銷。
Ⅵ 農村醫療保險可以異地交費嗎
不可以異地繳納農村醫療保險。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支持、農民群眾與農村經濟組織共同籌資、在醫療上實行互助互濟的一種具有醫療保險性質的農村健康保障制度。
即農民每年交一定數額的合作醫療資金,集體與政府也可投入一部分,共同形成專項基金,農民就醫時可按一定比例報銷醫葯費。它在70年代曾一度覆蓋了90%以上的農村。實踐證明,多種形式的農村合作醫療是農民群眾通過互助共濟、共同抵禦疾病風險的好方法,也是促進我國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關鍵。
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建設要處理好普遍保障與分類實施之間的關系。普遍保障是指農村社會保障的對象范圍,包括所有農村社會成員及他們所需要的社會保障的各個方面。
社會保險的科學機理是大多數人群分攤少數人群的風險,覆蓋面越大,每個保障對象遭遇風險的概率越小,補償越穩定,這就要求農村社會保障具有普遍性。
分類實施是指農村社會保障的主體、項目、資金籌集、管理方式、待遇標准等方面,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有所側重和區別。如前所述,我國農村幅員廣大,區域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為農村實施統一的全國范圍的農村社會保障設置了客觀障礙,同時,農民對社會保障的要求也不一樣,因而必須從農村實際出發,不可搞「一刀切」。
Ⅶ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異地可以報銷嗎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異地可以報銷。人社部以參保人員為中心,以異地長期居住老年人和轉診轉院患者住院費用為重點,建成了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並制定了全國統一的跨省異地就醫聯網技術標准和業務規范。
通過國家平台「一根針」,穿起了全國所有省份眾多醫療機構的「線」;通過金保工程業務專網這「一張網」,參保人員手中這「一張卡(社保卡)」,建成了聯通參保、就醫兩地,縱貫部、省、市三級的全國實時聯網結算系統。
實現了以登記備案為入口,出院結算為出口的「信息流、業務流、資金流」全程線上流轉,確保次均費用結算時間基本控制在10秒內完成。
(7)濱州合作醫療異地保險電話擴展閱讀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異地辦理流程:
1、本人或家屬電話聯系參合地經辦機構申請辦理跨省就醫轉診;
2、選擇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否則不予以報銷;
3、患者攜帶身份證(或戶口本)、合作醫療證、入院證明、轉診單(或轉診簡訊)辦理入院手續;
4、患者出院時在新農合直接結報服務窗口結算,注意攜帶齊全的材料,支付個人自付費用即可。
Ⅷ 請問誰知道異地可以辦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嗎誰知道的告訴我一下--謝謝
因為各地社保可能會有一點不同,所以我以我所以地的社保的這種情況的一個例子讓你了解了解,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醫保就醫釋疑
參
某外資企業職員張先生在廣州參加了醫保,但因工作需要,需長期外派到杭州工作。張先生擔心:「我在杭州病了怎麼辦?醫保能不能給我報銷?」
廣州市醫保中心有關專家表示,政策規定,凡退休後離開廣州在國內其他地區居住半年以上的退休人員、或者到外地工作半年以上的在職職工,只要辦妥異地就醫手續,都能按政策享受醫保待遇,且在異地就醫所享受的醫保待遇與在本市就醫一樣。因此,只要張先生符合這一條件並且辦理了有關手續,即使在杭州生了病,也一樣可得到合理的醫療保障。但如果參保人沒有辦妥異地就醫手續,在市外住院,醫療費就要由個人負責。需補選、改選異地醫療機構的,在沒有辦妥再次申辦異地就醫手續前的住院醫療費也由個人負責。
張先生按有關規定辦理了異地就醫手續,他應該怎麼樣看病呢?醫保中心有關專家指出,假如張先生因一般疾病到杭州的選定的醫保定點醫院看門診,由張先生用現金支付,不能夠報銷。萬一張先生患了重病,符合住院標准,需要在選定的醫保定點醫院住院治病(或進行門診特定項目),那麼所發生的醫療費先由他個人用現金墊付,在出院(或結付醫療費)之日起1個月內,提供相關資料,向所屬單位申辦,再由單位經辦人到廣州市醫保中心按規定報銷。同時,居住地遷移或原選定當地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不能滿足醫療需求的,都可再次申辦異地就醫。如果回本市長期居住或工作的,需辦理撤銷異地就醫手續。
有關專家指出,申辦異地就醫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在境內同一地方居住,二是居住時間滿半年。如有一位退休參保人王先生,去年5月計劃到海南省其子處居住4個月,再到江西省其大女兒處居住3個月,由於王先生選擇到海南、江西兩地居住,雖合計居住超過半年,但不是同一地方,這樣就不符合申辦異地就醫的條件。
最後祝你早日康復
Ⅸ 農村合作醫療,異地怎麼辦手續
1、參保人辦理異地就醫確認手續後,方可在經認定的異地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其個人醫療帳戶金額可憑醫保卡的任一營業網點支取,用於支會門診一般疾病費用及在葯店購葯配葯的費用。
參保人員患病住院(含門診特定項目治療)可到已認定的當地定點醫療機構進行住院和門診特定項目治療,醫療費用先由個人墊付,自出院之日起1個月內,憑以下資料由參保單位向市醫保中心申請報銷;
1) 醫療保險卡的正反面復印件;
2) 已確認的《異地就醫申請表》復印件;
3) 出院或診斷證明,屬門診特定項目的醫療費用需附經市醫保中心審批的《門特申請單》復印件(急診留觀除外);
4) 醫療費用開支明細清單;
5) 醫療費用的正式了票(背後有報銷人簽名);
2、參保人員到外地(不包括港、澳、台地區)出差、學習、探親期間患急病時,可到當地公立醫院就醫,門診醫療費用由參保人員自理;經核準的住院(含急診留觀治療)所發生的費用,由參保人現金墊付後,由單位經辦人憑經下資料到市醫保中心申請零星報銷:
1) 參保人單位證明;
2) 醫療保險卡正、反面復印件;
3) 出院或診斷證明;
4) 醫療費用開支明細清單;
5) 醫療費用發票(背後有報銷人答名);
6) 住院病歷復印件。
(9)濱州合作醫療異地保險電話擴展閱讀:
機構稽核
建立醫保經辦機構協作機制,相互對居住在本地的異地參保人員就醫進行管理,待遇的審核支付仍由參保的經辦機構辦理。對參保人員在異地住院實行委託當地醫保經辦機構稽核制度。
管理的程序和要求可先行由醫保經辦機構之間相互協商,並逐步走向統一,適時出台全國性的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管理辦法,使委託管理成為醫保經辦機構的正常職責。
建議國家勞動保障部統一為各地醫保經辦機構設立全國性的識別代碼,按代碼設置電子信箱,編寫通訊錄,並逐步建立起全國性的醫療保險內部網,便於各地醫保經辦機構之間的聯系和交流。
醫院稽核
各地在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之初大多規定轉外就醫實行指定醫院制度,醫保經辦機構可逐步與符合條件的異地醫療機構建立定點關系,簽訂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力與義務。
規定異地居住人員和轉院就醫人員就醫時到定點醫院的醫保辦公室進行登記,由醫院醫保辦工作人員對照醫保證、、轉外就醫批准手續、異地定點批准手續等材料進行現場稽核。
必要時直接與委託的醫保經辦機構通過電話、傳真和電子信箱聯系直接交流情況。向定點醫院的醫保辦公室申告登記。
一方面有利於住院情況稽核,另一方面可請醫保辦協助辦理有關事宜,方便參保人員就醫。醫保經辦機構對轉往異地非定點醫院就醫則應從嚴控制。
委託醫保經辦機構通過電話、電子郵件或信函提出託管請求,——提供相關資料,——受託醫保經辦機構建立管理檔案,——安排人員進行現場稽核,——反饋信息給委託醫保經辦機構。
受託的醫保經辦機構或定點醫院實行現場稽核,一般應由兩名以上工作人員辦理,核對人證是否相符,有條件的可攝取異地就醫人員的住院治療照片。
攝取照片時由一名工作人員在病床邊與病人合照,另一名工作人員進行攝影,同時可拍攝參保人員的手術切口或病兆。照片可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傳輸給委託醫保經辦機構存入計算機管理系統備查與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