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險公司如果倒閉了那我們的錢該怎麼辦,要賠付找誰
首先,先回答第一個問題「保險公司會倒閉嗎」,答案是有可能,但是在中國的保險體系下,這種概率是極低的。因為在中國大陸,保險公司的設立和運營都受到了保險法的全方面監管。保險公司的設立門檻也非常高,根據保險法規定,設立一家保險公司最低注冊資本限額人民幣二億元且必須是實繳貨幣資本,並且要求主要股東具有持續盈利能力,信譽良好,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凈資產不得低於人民幣二億元。從這方面來講,保險公司,即使是很小的公司,初始資金都是充足的,可以算是最安全的金融機構了。那麼在什麼情況下,保險公司會倒閉呢?根據保險法第八十九條:
「第八十九條 保險公司因分立、合並需要解散,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解散,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出現,經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後解散。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因分立、合並或者被依法撤銷外,不得解散。」
如果真的不幸發生小概率事件,保險公司倒閉了,難道所有保單持有人都得不到保障了嗎?當然不會發生這種事情啦。這里先要介紹一個特殊的基金,保險保障基金。根據保險法規定,所有的保險公司都需要繳納保險保障基金,換句話說,這就相當於保護費,一旦保險公司遭到即將倒閉的危機,保險保障基金就會出手救助。從下面條文也可以看出來,這個基金的主要作用就是救助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及保險公司。
「第一百條 保險公司應當繳納保險保障基金。 保險保障基金應當集中管理,並在下列情形下統籌使用:
(一)在保險公司被撤銷或者被宣告破產時,向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提供救濟;
(二)在保險公司被撤銷或者被宣告破產時,向依法接受其人壽保險合同的保險公司提供救濟;
(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 保險保障基金籌集、管理和使用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保險保障基金余額約1267億,十分充足,所以不用擔心它的兜底能力。
介紹完保險保障基金,就可以回答最後一個問題,保險公司倒閉的話,應該找誰理賠呢?一種情況就是保險公司即將倒閉,保險保障基金對它進行了救助,讓該公司起死回生,這樣的話,保單承保人還是原保險公司,理賠當然不存在問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原保險公司真正破產,該找誰理賠。這種情況下,此公司的保單也不會因此失效,保單持有人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因為依照保險法規定,破產的保險公司應該將保單轉讓給其他保險公司,如果實在找不到保險公司接盤的話,保監會會指定保險公司接手保單。同時,保險保障基金也會對受讓公司進行救助,以確保該公司償付能力不受影響,運營穩定。這種情況,保單轉讓給受讓公司,保單持有人只需要找受讓公司進行理賠即可。
「第九十二條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准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轉讓。 轉讓或者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接受轉讓前款規定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准備金的,應當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總而言之,在中國大陸,保險公司屬於最安全的金融機構,倒閉的概率極低,即使真遇到小概率事件,也有保險保障基金兜底,保單持有人完全不用擔心保單失效,得不到理賠。
2. 車主和投保人不一致,保險公司可以不賠付嗎
車主和投保人不一致,保險公司要賠付。
在車輛保險中,投保人是指辦理保險並支付保險費的人;被保險人是指接受保險合同保障的汽車的所有者(即行駛證上載明的車主)。
如果車主為自己的汽車投保,則投保人與被保險人是一致的;如果其他人為不屬於自己的車輛投保,則投保人與被保險人是不一致的。這兩種情況都是保險公司允許的。
但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不一致會產生兩方面影響:一方面,被保險人不負交保險費的義務,該項義務由投保人承擔,即誰投保誰交保險費;另一方面,車輛發生部分損失時,可由投保人向保險公司索賠。
一方面,車輛發生全部損失時(如車輛被盜搶、碰撞中車輛報廢等),必須由被保險人向保險公司索賠,而投保人則沒有此項權利。在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一致的情況下,則沒有以上兩方面的區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
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二手車,過戶時保險沒過戶,出事故,全責事故,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出了交通事故除了向交管部門報案,慌亂中千萬別忘記還要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案。一方面讓保險公司知道自己出事了,另一方面也可以向保險公司咨詢如何處理、保護現場,保險公司會教你如何向對方索要事故證明等,以免事後索賠時麻煩被動。
根據《保險法》第42條規定:「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有責任盡力採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減少損失。保險事故發生後,被保險人為防止或者減少保險標的的損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費用,由保險人承擔;保險人所承擔的數額在保險標的損失賠償金額以外另行計算,最高不超過保險金額的數額。」
因此,投保人應努力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放任、故意擴大保險事故的損失,經證實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
3. 誰知道商業保險如果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同時不在了怎麼賠
保險公司賠償的是被保人的身故,投保人身故跟這個沒任何關系。如果被保人身故,根據保險合同指定的受益人進行賠償,如沒有指定的,按照國家繼承法規定,對被保人第一序列的關系人,包括父母,子女和夫妻,進行平分。如果投保人也在其中,與被保人同時身故的,慣例是直接取消這個人的受益權。如果是投保人後身故的,投保人的那一份賠償金不取消,直接交由投保人的法定受益人平分
4. 保險人不予理賠的,投保人該怎麼辦
保險公司出險後不予理賠的,一般會出具拒絕賠償或者拒絕給付保險金通知書並說明理由。投保人可以根據保險公司的拒賠通知書內容,結合個案情況查驗是否屬於不予理賠的情形。如果投保人不滿意,可以通過訴訟途徑解決理賠糾紛。需要注意的是,人壽保險理賠訴訟時效期間為五年,人壽保險以外的訴訟時效為兩年,期間自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計算。所以說對保險公司不予理賠的,投保人須在法定期限內主張權利,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5. 車險投保人不是車主,但投保人已離開單位找不到,該怎麼理賠
你好,不知道投保的保險單上被保險人是否是單位的車輛。如果是單位的車輛,您只需要遵守正常的理賠流程進行索賠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您需要在索賠資料上蓋上單位的公章就可以了。理賠材料和主要流程有:
首先,您需要在出險後48小時內打電話報案,保險公司會派出查勘人員前來查勘,確認事故是否屬實以及保險車輛方所負責任情況等等,然後會給車輛定損,開出價單。交警會開出事故責任認定書等資料,您可以攜帶責任認定書、和修理發票以及保單正本(復印件)、身份證復印件、行駛證復印件、駕駛員駕照復印件等相關出險信息資料,到保險公司索賠,一般金額的案件在保險公司都會盡快受理,進行理賠。
具體信息可以直接撥打投保的保險公司客服電話進行咨詢。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6. 投保人、被保險人、車主,出險找誰
對於第三者的賠款,傷者可以直接向保險公司索賠,無需經過車主被保險人和駕駛者。保險賠償不足的部分,根據民法通則誰造成損失誰負責賠償的原則,需要向駕駛者索取,也就是事故認定書上的駕駛員。如果駕駛員不具備賠償能力,可以向法院起訴車輛所有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7. 車險理賠: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不一致產生的理賠糾紛問題。
現在的車險理賠,比較規范了...
首先..在理賠的時候,所需提供的資料是以 被保險人為準的...如身份證,銀行卡.等等..
必須是被保險人的名字的才行...
而且...理賠時所提供的修車發票也必須是原件...所以,就沒有你說的: (如果同時來索賠,該如何處理?或者投保人領過前走了,被保險人又來索賠,如何處理?)這個情況出現了. 因為不是說,你想來理賠就來理賠的..得拿一些相關資料去保險公司才行的啊...
投保人的義務就是交個保費吖..而且車險也是一年一年交的..所以誰交保費對保險公司來說不存在任何的意義吖..因為,你必須交了錢,保險公司才會給你承保那輛車...關於保單信息,被保險人,你愛寫誰寫誰去了..車主不變就行了..
我發現一般是車主與被保險人不同而已.....
很多的車主是太太的名字...而車呢..又經常是先生開...為了以後的理賠方便...
很多先生就會選擇被保險人為.自己的名字..到時方便提供資料理賠而已...
基本上沒有人會糾結於,投保人..和被 保險人..這兩個信息上的...呵呵..
8. 投保人拿商業險賠付款不賠付受害者家屬,耍無賴,保險公司理賠手續有問題,保險公司應該怎麼幫助受害人追償
首先你要明確,法院判決多少錢,然後弄清楚對方商業三者險保了多少。然後你搞清楚你曾經打過的收條有多少。那麼如果都能確定保險公司確實要從商業保險中拿出這么多錢的,你可以起訴商業險保險公司了,根據保險法第六十五條。
9. 被保險人找不到,保險公司說不理賠,這種情況我該怎麼辦
沒有辦法,賠款必須打到被保險人卡里,保險簽訂時就必須得保證被保險人利益。
10. 財險理賠,出險後保險公司不找我這個店鋪經營者,被保險人,投保人,直接找我爸結案,能有效嗎
保險法規定,保險當事人為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
您的父親應該不是這三者中任何身份,您也沒有相關委託手續給他,那麼關鍵就是他僅僅是以個人身份做的材料、筆錄,還是說使用了店鋪印章。
如果材料筆錄上有店鋪印章則視同為被保險人已接受並確認。
如果不是,材料無效。
建議先咨詢溝通,不要採用過激和非法方式維權。可與承保公司、報案電話、行業協會、保監局或律師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