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小諾解答:
您好!
在少數的保險理賠過程中,也有出現爭議或是糾紛的情況,對於保險公司來講,是不希望發生這一類事件的,因為任何原因的爭議或糾紛,都會為被保人帶來不愉快,也會給保險公司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許多公司都有一定的通融賠付准備金。只要不是原則性錯誤或是賠付數額比較大的案件,保險公司一般都會運用通融賠付的手段予以處理,來緩和爭議。當然,如果是針對原則性的爭議,就不能採用通融賠付的方式。通常是會以保險合同條款及相關法律法規文件為依據來進行解決。對理賠爭議的解決程序,一般是: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
如果被保人或受益人對保險公司的理賠決定有異議時,可遵循的原則是:先協商再調解;調解無果再仲裁;仲裁不服最後才對簿公堂-訴訟。訴訟的結果具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
2. 保險理賠不合理是否有申訴期
保險理賠不合理,應該是投保人或者受益人認為賠付的不合理,這是理解的前提。(不應該是保險公司認為理賠的不合理。)
這就意味著,對保險合同的執行,合同雙方當事人存在爭議。
合同上面一般有「爭議處理」條款。首先是協商,協商不成的可以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建議通過保險經紀人或專門的索賠機構和保險公司進行協商。
3. 事故保險理賠不合理怎麼辦
大家買保險最重視什麼?
其實說到底還是錢。
一是保費,買菜都要貨比三家,買保險更是如此。
二是理賠,保險公司給錢到底爽不爽快?也就是理賠速度快不快。
由於很多人對理賠不了解,也沒有理賠的經驗,很容易產生理賠糾紛。正因為如此,我們總能聽到「理賠難」「買了賠不了」之類的傳言。
理賠真的難嗎?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2018年度最大單理賠出自中國人壽,理賠金額為1634.78萬元。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個理賠案例:
此可見,從權威的統計數據來看,理賠並不是那麼難。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大部分保險公司的理賠效率快速提升,可實現在線理賠。3000元以下的小額理賠案件,平均理賠時效已經縮短至1小時、30分鍾,甚至1秒。
一般情況下,只要符合理賠要求,並且材料齊全,走正常流程,理賠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二、做好這幾點,理賠不再難!
有人因為覺得某款產品理賠相對簡單,或認為大公司理賠會更容易,而放棄實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做法雖不贊同,心情能夠理解:花錢買保險,是為了轉移風險,出險如果無法獲賠,或過程艱難曲折,讓人心力交瘁。都恐再難相信保險。
實際上,投保人只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就可以在出險後盡快獲得理賠。投保理賠時注意以下這幾點,理賠會順利很多,理賠糾紛會少很多。
1.如實健康告知
購買醫療險、重疾險、壽險,保險公司都會要求健康告知,來衡量承保風險。是否如實填寫,直接影響後續理賠。
目前我國保險業採取「詢問告知」的方式,即只要保險公司問了,就該如實回答;沒問的,不用回答,也不影響理賠。
有些投保人在投保時自作聰明或被某些保險業務員忽悠,沒有將自身的健康狀況和以往病史如實告知保險公司,那麼一旦在理賠過程中被查出,最後損害的只能是投保人的利益。
一起來看一個案例:
是否患病,是健康類保險理賠的重要依據。如果投保人投保前如實告知健康狀況,即使本身已經患有或曾經患有一些疾病,也不一定帶來拒絕承保的結果,有時也會通過加費、部分免責等方式承保。
反之,如果未如實告知健康狀況,那最終是一定會影響理賠結果的。
2.清楚保障責任
不同的保險保障責任不同,每個保險合同里也有免責條款。我們需要清楚的知道說所購買的保險保障哪些責任,不保障哪些責任。提醒各位,在購買保險的時候,一定要清楚保障責任、免責條款,避免理賠糾紛。
很多人以為買了保險就什麼都管,結果發生事故時得不到理賠。殊不知保險是分類的,保險是「保」而不是「包」。
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買什麼樣的保險,承擔什麼樣的責任。買了意外險,承擔不了重疾險的責任;買了重疾險,同樣也承擔不了養老險的責任。
3.清楚免賠責任
在選購保險產品時要仔細閱讀保單條款,尤其是「免責條款」中約定了保險公司在一些特定情況下不承擔責任,比如酒後駕駛、自傷自殘、觀察期出險等。如果不了解這些條款,等到發生事故後,後悔就晚了。
4.選擇指定醫院
理賠對就醫的醫院一般也有要求,被保人出險後,一定要按照保險條款約定去指定的醫院就醫,才能順利理賠。很多保險公司的保險條款規定,出險後要前往二級或者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就醫,或者是保險公司認可、指定的醫院就醫。
三、出險之後,我們該怎麼做?
1.及時報案
出險後,要及時報案通知保險公司。
一旦出險,要及時通知保險公司。現在保險公司都有開通電話、官網、甚至微信報案等多種報案渠道,非常簡便。
關於報案時間,重疾險、醫療險通常要求出險後10天內通知保險公司,意外險中有的設定為48小時,車險因相關證據容易丟失,要求更嚴。
自事故發生,如果人壽保險超過5年、非壽險超過2年不報案,就會超過訴訟時效,保險公司將不予理賠。
2.保留有關資料
出險理賠時,需要哪些理賠資料?
不同種類的保險所需要的資料也不同。保險條款中對於理賠所需的材料一般也會有說明,在就醫或者事故認定等過程中要注意收集保留資料,盡早提交完整的理賠資料,能盡早審核,理賠款也能盡快到賬。
很多人認為大公司理賠快,小公司理賠服務差,而放棄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但實際上,保險案件的理賠速度與公司品牌、規模大小關系並不大,與案件的復雜程度、賠付金額的大小、資料的完備程度更加相關。
1. 你應該了解的「梧優理賠」服務
理賠是保險服務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相對最復雜的一個環節,涉及到責任釐定、資料搜集、調查核實等許多步驟,還往往受案件的復雜程度、理賠金額等因素影響。
在梧桐樹保險網購買保險的客戶,都會獲得優質的售後服務——梧優理賠服務。
出現理賠糾紛,您再也不用獨自面對保險公司了,由專業理賠專員團隊、公估團隊和律師團隊組成的梧優理賠服務團隊全程協辦理賠。而且速度更快,質量更優!
我們每個保險消費者購買保險的目的,也無非是希望能切實得到一份保障,出險後能夠順利快速地得到理賠。保險理賠時注意文章中所提到的點,就能巧妙避免理賠糾紛啦!
4. 在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是誰存在爭議的時候怎麼處理
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未經被保險人同意的,人民法院應認定指定行為無效。當事人對保險合同約定的受益人存在爭議,除投保人、被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之外另有約定外,按照情形處理。
5. 被保險人與保險公司對賠償有爭議的怎麼辦
1,首先大家應理性的協商,如果一味斗氣,或者想占對方便宜,那隻能是雙數。
2,協商過程中,應首先對賠償項目進行確定,如果是人壽保險,根據合同是很好確定的,比如說醫療費,那些是甲類的,那些是乙類的,護理費、交通費等等,都有明文規定;定責方面應以權威部門的結論為准。
如果是財產保險,被保險人和理賠員應該一同到事故現場一一確認,比如燒掉的傢具,被水淹過的地板等等,都是眼見為實。
3,損失項目確定下來之後,就要對每個項目的損失數量進行確認,這里以財產保險為例,可以先把容易達成共識的方面確定下來,比如計算方法、公式,然後實地進行測量,對測量結果要雙方共同完成。
4,所有項目的數量確認完成後,需要雙方一起簽字,才有效果。
5,如果雙方仍然存在很大爭議的,可以共同委託仲裁機構進行仲裁。
6,如果對仲裁機構的結果仍然不滿意,可以在15日內向法院提出抗辯否則仲裁結果即為最終結果。
6. 被保險人享有對保險賠償提出爭議的權益有何特點
保險理賠是保險公司最為重要的業務環節之一,也是社會保障職能的重要體現,也是出現保險糾紛最多的環節。
我國《保險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後,對不屬於保險責任的,應當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發出拒絕賠償或者拒絕給付保險金通知書。」一旦被保險人收到了保險公司發出的拒絕賠償通知書,則說明保險公司認定其提出的索賠請求不成立,不予賠付。這時被保險人如果對保險公司的決定不服,可以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即被保險人享有對保險人的行為提出質疑的權益。
我國《保險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對於保險合同的條款,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爭議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應當作有利於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我國《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這是因為:保險條款通常是保險人事先擬定好的、對其有利的格式條款,投保人、被保險人沒有參與保險條款的制定。如果由於保險條款本身存在歧義造成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誤解,從而引起爭議,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自然應當作有利於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解釋,否則,對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來說有失公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保險公司未向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明示的內容不得以公司內部條款解釋為由約束被保險人。即被保險人如果認為保險公司的賠償金額與自己預期的不相符,有權對賠償金額提出異議。
此外,由於保險公司誤用條款、計算錯誤等,也會造成賠償金額錯誤。被保險人如果有充足的理由和證據,有權對賠償金額提出異議,要求保險公司予以解釋,必要時也可以向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起訴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7. 平安車輛保險理賠爭議我該找誰
對於你所說的事情,我建議你去聽下錄音,平安公司的錄音會保留在您的這一張保單結束,會存檔十二個月以上,因為保監會規定,所有保險電話銷售業務均必需保留錄音,平安也是這么大一家保險公司,相信不會說弄出什麼錄音刪除的事,加上有保監會監管,所以你可以放心去維護自己的權益,在4S店裡報價6000多,若你為進口車型那差價確實有,若只是國產車,相信不會存在這么大的差價,你應該投訴,要求回聽錄音,若得不到解決,直接投訴至保監會,至於樓下說找業務員辦保險,純粹扯蛋,業務員能做到什麼,沒有錄音保障,除了能見到本人外,保單還是一樣,還要多給他手續費,有些業務員甚至連險種都解釋不清楚,到出險的時候如解決不了問題,把你設黑名單 ,你同樣找不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