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個問題不明白。上市公司造假是怎麼虛構貨幣資金的,貨幣資金銀行一查不就知道,是多少錢了嗎,謊言不就
首先你要明白,上市之前需要審計而不是銀行去查。銀行不管這些也和銀行沒關系,你說的貨幣資金應該是資本量,那是根據公司報表和各種合同章程測算出來的。比如存貨量,其他公司占股比例,應收款,應付等太多。不是什麼銀行存款這有本質區別。根據審計的結果銀監會考慮是否通過公司的上市申請,所以你覺得這其中能做假的環節在哪,自己腦補不方便「亂說」。
B. 如何識別上市公司虛構收入
識別方法:
從主營業務收入與應收賬款關繫上分析是否存在「白條」利潤。
該問題分析一是看本期應收賬款發生額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的大小,二是看應收賬款與主營業務收入及其利潤的增長比例。
如果應收賬款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過大,或者收入和利潤大幅度增長,應收賬款卻以更大比例增長,或者收入和利潤下滑,而應收賬款卻大幅度增長,都說明公司實際經營資金流入不足,資金大量沉澱,白條利潤存在,如果這種狀況長期不得以改善,將會嚴重影響公司經營和財務狀況,甚至導致公司無法持續經營狀況發生。
另外,在進行該問題分析時,要特別關注報表附註中應收賬款前五名單位及其金額,主營業務收入前五名單位及其金額,從中分析有否通過關聯交易虛構收入和利潤現象。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投資者進入股市之前最好對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前期可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看看,裡面有一些股票的基本知識資料值得學習,也可以通過上面相關知識來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識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C. 近三年有什麼金典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案例
1、萬福生科
典型例子,當數萬福生科(5.940,0.18,3.13%)(300268.SZ)。2012年10月25日晚間,萬福生科公告稱,2012年半年報中虛增營業收入1.88億元、虛增營業成本1.46億元、虛增利潤4023.16萬元,未披露公司上半年停產事項。
但其造假顯然不僅存在於2012年上半年。2013年3月2日,萬福生科又公告稱,公司自查發現,2008年至2011年累計虛增收入7.4億元左右,虛增營業利潤1.8億元左右,虛增凈利潤1.6億元左右。此前,公司披露其2012年半年報中虛增營收1.88億元。這意味著,這家於2011年9月27日掛牌上市的公司,目前披露的累計虛增收入,已高達9.28億元。
萬福生科財務造假的特點,更因為其賬務被農業公司的行業特點遮蓋。「農業公司交易方式有的很原始,即使真的業績造假,單看調整後的業績報表也不容易識破。」一位接近深交所人士告訴記者。
有保薦人士認為,萬福生科存在難以被發現的虛假采購模式:公司將已實際入庫的糧食運出,以農戶的名義再次賣給糧食經紀人,後者再賣給公司,即一批糧食多次入庫,每次都有實際的入庫記錄。
比較久的兩個案例:
2、紫光古漢
而更讓市場震撼的,無疑是與萬福生科同屬於湖南地區的上市公司紫光古漢(000590.SZ)。3月12日,公司披露其財務造假等多項違法事實及證監會的處罰決定——2005年至2008年間,紫光古漢連續四年累計虛增利潤5163.83萬元,占其對外披露利潤累計額達87.04%。公司遭證監會警告並處50萬元罰款,前董事長郭元林等7名時任高管被證監會警告並處累計39萬元罰款。
紫光古漢的財務造假手法更多是通過關聯企業實現。其關聯公司湖南紫光葯業、衡陽中葯公司在紫光古漢虛增營業收入的不歸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3、綠大地
綠大地於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首次發行股票並上市,募集資金達3.46億元。
2004年至2009年間,綠大地在不具備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情況下,登記注冊了一批由綠大地實際控制或者掌握銀行賬戶的關聯公司,並利用相關銀行賬戶操控資金流轉,採用偽造合同、發票、工商登記資料等手段,少付多列,將款項支付給其控制的公司組成人員,虛構交易業務、虛增資產、虛增收入。
其中,在上市前的2004年至2007年6月間,綠大地使用虛假的合同、財務資料,虛增馬龍縣舊縣村委會960畝荒山使用權、馬龍縣馬鳴鄉3500畝荒山使用權以及馬鳴基地圍牆、灌溉系統、土壤改良工程等項目的資產共計7011.4萬元。綠大地還採用虛假苗木交易銷售,編造虛假會計資料,或通過綠大地控制的公司將銷售款轉回等手段,虛增營業收入總計2.96億元。綠大地的招股說明書包含了上述虛假內容。
D. 上市公司虛構收入的常用手法和識別
1.常用手法
使用不當的收入確認方法,提前確認收入,是一些公司常用的會計報表粉飾方法。其主要手段:一是在簽訂銷售合同物權尚未轉移時確認收入,二是將庫存商品確認為主營業務收入,同時增加應收賬款,使主營業務收入虛增,形成白條利潤,同時又通過應收賬款虛增資產。
如2001年銀廣夏事件,通過偽造購銷合同、偽造出口報關單,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偽造免稅文件和偽造金融票據等手段,虛增主營業務收入,虛增巨額利潤7.45 億元,給2001年的中國股市帶來巨大震動。再如1997 年張家界公司與張家界土地房產開發公司、深圳凱來德實業公司、湖南兆華投資公司簽訂了150畝土地轉讓協議,金額合計4295萬元。協議約定,受讓方需在半年內付清全部價款,才能得到土地使用權證。張家界公司在未開具發票、未收到款項、土地使用權也未轉移的情況下,將土地轉讓金額確定為當年收入,使收入虛增4295萬元。
當然,有的上市公司為了確保本期利潤,將應由本期補償的已銷產品成本推遲到以後期間結轉,將應由本期負擔的已發生費用列作待攤,將應計入本期但以後支付的費用不予計提,以虛增本期利潤和資產。
2.識別方法
從主營業務收入與應收賬款關繫上分析是否存在「白條」利潤。該問題分析一是看本期應收賬款發生額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的大小,二是看應收賬款與主營業務收入及其利潤的增長比例。如果應收賬款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過大,或者收入和利潤大幅度增長,應收賬款卻以更大比例增長,或者收入和利潤下滑,而應收賬款卻大幅度增長,都說明公司實際經營資金流入不足,資金大量沉澱,白條利潤存在,如果這種狀況長期不得以改善,將會嚴重影響公司經營和財務狀況,甚至導致公司無法持續經營狀況發生。另外,在進行該問題分析時,要特別關注報表附註中應收賬款前五名單位及其金額,主營業務收入前五名單位及其金額,從中分析有否通過關聯交易虛構收入和利潤現象。
E. 美股上市公司主動披露財務造假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可以用美國近期發生的一起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案件,看看同樣行為可能面臨哪些刑事責任。
1.在2017年初,對賽拉東公司進行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發現,該公司2016年度財務數據存在造假。在審計人員對賬冊中相關交易提出疑問時,該公司首席運營官William Eric Meek、首席財務官Bobby Lee Peavler均予以否認。盡管如此,賽拉東公司仍然成立了調查委員會,對相關交易和財務數據進行調查。經過調查發現,在2016年度該公司所擁有的卡車資產大幅折舊貶值的情況下,首席運營官Meek、首席財務官Peavler以及其他負責人為了使得該公司業績和財務報表更加靚麗搶眼,參與了一系列虛構交易等財務造假行為,包括利用下屬公司將已經貶值的卡車以虛高的開票價格出售給經銷商、蓄意安排第三方卡車經銷商在2016年9月30日財務季度結束前支付2500萬元,並在財務季度結束三天後又將該2500萬美元歸還給該卡車經銷商等。
賽拉東公司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等公司高管參與的財務造假行為,觸犯了一系列美國法律,其中包括:1)虛構交易偽造財務數據,構成證券欺詐行為,觸犯美國法典第18章第1348條;2)作為上市證券發行人,明知並蓄意偽造財務賬冊、報表,觸犯美國法典第15章第78m(b)(2)(A)及(b)(5)條。對於這兩個條款的違反,均可構成刑事責任,例如對前一條款的違反,行為人的每一項違法行為均可被處以刑事罰金,同時自然人還可被處以25年以下監禁;對於後一條款的違反,自然人的每一違法行為可被處以500萬美元罰金,並被處以20年以下監禁,法人的每一違法行為則可被處以2500萬美元罰金。
2.美股當中有史以來最大的財務造假案非安然公司造假莫屬。安然公司在破產之前曾是世界上最大能源、商品和服務公司之一,名列財富500強第7名,還被連續6年評價為「最具創新精神公司」。
在財務造假的信息被披露後,安然公司的股票暴跌,一天之內股價下跌75%,兩天後又進一步縮水到不足鼎盛時期的0.3%,投資者蒙受了巨大的財產損失,整個美股市場信心受挫,美股跌至新低。
而在美國證監會和司法機構進行調查後,決定給予安然公司最嚴厲的處罰。不僅如此,與安然公司相關的其他機構都受到了滅頂之災。
安然公司被美國證監會罰款5億美元,公司股票停止交易,公司破產。包括公司CEO在內的幾十人被提起刑事訴訟,而安然公司的投資者通過訴訟獲得了71.4億美元的賠償金。
而幫助安然公司進行財務造假的會計師事務所則被判處妨礙司法公正,直接宣告破產。包括美洲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團等三大投行被判向安然事件的受害者賠償共計約50億美元之多。
F. 如何防止虛構對外合作業務,直接侵吞國有資產問題
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分析(開題報告)【摘要】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舞弊一直是證券市場的「痼疾」,危害極大。本文力求較系統地分析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產生的動機、報表粉飾行為的手段以及識別、遏制舞弊的方法,旨在對信息使用者有所幫助。財務舞弊是指採用財務欺騙等違法違規手段取得利益而導致他人遭受損失的故意行為,可大致分為侵吞資產舞弊及財務報告舞弊兩類。侵吞資產舞弊的舞弊者為雇員,受害者為組織。如,雇員為謀取自身利益,利用職務之便,採取財務手段侵佔國家和公司資產而形成貪污;財務報告舞弊的舞弊者為公司管理當局,受害者為投資者和債權人。如,公司管理當局故意錯報或漏報報告期收益而嚴重誤導信息使用者。二者相比較而言,財務報告舞弊的隱蔽性更強,危害面更廣。尤其是上司公司的財務報告舞弊,不僅誤導投資者和債權人,使他們根據失實的財務信息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而且極大地影響了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近些年來,財務報告舞弊大案要案不斷出現,且有新的動向。範文:一、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動機導致上市公司管理當局產生財務報告舞弊動機的因素主要是來自於內、外部的壓力。外部的壓力主要源自證券市場,內部的壓力則主要來自於管理者的經濟利益與其工作業績密切相關。因此,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動機一是籌資與再籌資動機;二是避免被停牌和摘牌動機;三是市場動機;四是報酬契約動機;五是避稅及謀私動機等。(一)爭取上市、爭取配股通過發行股票上市,公司可獲得大量的資金,一些上市公司把股票融資視作無需支付資本成本卻可大肆圈錢的最佳方式。然而因《公司法》對企業上市有嚴格規定:企業必須三年贏利,且經營業績比較突出,才能通過證監會審批。為達到這些規定,本不具備條件的公司就會為獲取上市資格而進行財務包裝,「創造」條件上市。由於上市公司再籌資時,配股是上市公司解決長期大額資金需求的重要渠道,而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在近三年中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10%,同時每年不低於6%」,因此,10%的凈資產收益率成為上市公司增資配股的門檻。有資料表明,市場上出現了不少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剛達到10%的現象。「黎明股份」和「鄭百文」等都是虛構前三年利潤包裝上市的,這足以證明為取得上市資格和獲得配股資格是上市公司進行財務報告舞弊的首要動機。(二)避免戴帽、避免退市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又一個動機就是避免戴上「ST」的帽子。所謂「ST」帽子,就是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經審計,發現其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的凈利潤均為負值,且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每股凈資產低於股票面值的股票交易進行特別處理(實行日漲跌幅度限制為5%),在股票名前加「ST」,表示警示有退市風險。上市公司如果三年連續虧損就要退市。公司退市不僅對股東來說是莫大的損失,而且公司將長期失去向社會募集資金的資格,嚴重威脅到公司的生存。為避免出現連續虧損的狀況,保住緊缺的「殼資源」,上市公司需要扭虧為盈。但扭虧為盈又不是一時之間就能輕易做到的,所以一些連續虧損兩年的上市公司千方百計地進行財務報告舞弊或粉飾報表,通過非經營損益、關聯交易等手法來盈利,以避免退市,保住上市資格。(三)牟取二級市場暴利其動機是:1.改善二級市場形象。在證券市場上,潛在投資者主要是依據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來進行決策的,現任大股東和管理層最清楚公司的資產質量和發展前景,他們會通過粉飾財務報表,釋放業績良好的信號,以求改善二級市場形象。2.便於二級市場炒作。中國股市仍處於發展的不成熟階段,上市公司與機構投資者溝通,通過粉飾財務報表,以使股價同步炒高。或者,為使股價達到預期的波動,先使股價暫時下跌,以便操縱者能夠廉價購股,取得更大的控制權後再高價出售牟取暴利,利用財務報告舞弊達到目的。「銀廣廈」舞弊案就是此項典型。3.為並購增加籌碼。由於上市資格不易取得,眾多非上市公司試圖通過購並來達到借殼上市的目的。購並談判中最關鍵的是購並價格,業績優良的上市公司的股價無疑可以賣個好價錢,故上市公司有可能為購並增加籌碼而粉飾財務報表。(四)滿足業績考核的需要我國的上市公司多數是由國有企業改制上市,其管理層報酬與其業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情況有關,能否創造良好的業績直接決定著公司領導人的經濟利益(如年薪、獎金等)和仕途發展。而企業的經營活動受多種因素影響,難以保證年年增長,經理人員要確保自己任期內的各項指標達標、超標,就會通過粉飾財務報表來呈現良好業績,滿足考核需要。(五)減少納稅、分配股利所得稅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通過納稅調整,將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再乘以適用的所得稅稅率而得出的。因此,基於偷稅、漏稅、減少或推遲納稅等目的,有些上市公司以舞弊手段虛減利潤,減少國家財政收入。同時,有些上市公司侵佔股東權益,把本應支付給股東的股利,轉作生產經營資金,讓「錢生錢」或者用於給企業管理者多發獎金,但這嚴重違反了國家法律和公司章程,也會以舞弊手段虛減利潤來調整報表業績,達到不向股東分配股利或少分配股利的目的。財務報告舞弊的動機決定了會計報表粉飾的類型:基於以上(一)至(四)項的動機,會計報表一般以利潤最大化和利潤均衡化的形式出現;基於以上第(五)項的動機,會計報表一般以利潤最小化的形式出現。就上市公司而言,危害性最大的會計報表粉飾是利潤最大化,即所謂的虛盈實虧、隱瞞負債。二、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手段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舞弊直接表現為會計報表粉飾(本文作同義語通用)。所謂會計報表粉飾是指公司管理層通過舞弊手段,使反映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會計報表達到「預期」狀態的故意行為。它是財務舞弊的集中表現形式。上市公司會計報表粉飾已成為證券市場的「痼疾」,丑聞頻頻爆出。隨著我國經濟、法制環境及證券市場的變化,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報表粉飾手段也不斷增多、升級,花樣翻新,可謂五花八門,以下分別予以闡述。(一)虛增銷售收入,虛增利潤1.虛構客戶,虛擬銷售。有些上市公司通過偽造顧客定單、發運憑證和銷售合同,開具稅務部門認可的銷售發票等手段來虛擬銷售對象及交易;或雖以真實客戶為基礎,但在原銷售業務的基礎上人為擴大銷售數量,使公司在該客戶下確認的收入遠遠大於實際銷售收入;或在報告日前(如年末)做假銷售,同時增加應收賬款和營業收入,再在報告日後(如次年)以質量不符合要求等名義作退貨處理,從而虛增當期利潤。2.寅吃卯糧,提前確認收入。有些上市公司在銷售的相關手續尚待完備時,甚至在銷售完成前、貨物起運前所售產品風險和報酬尚未轉移、商業折扣有爭議、銷售款不確定的情況下就確認收入;或在客戶還有權取消訂貨或推遲購貨的時候就確認收入,從而虛增當期利潤。(二)低估期間費用,虛增利潤主要表現為推遲費用入賬。1.有些上市公司將一些已經實際發生的費用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待處理財產損失等項目入賬,而這些項目不是企業真實的資產,只是一種虛擬的資產,為企業操縱利潤提供了一個費用和損失的「蓄水池」,上市公司通過遞延攤銷、少攤銷或不攤銷已經發生的費用來虛增當期利潤。2.有些上市公司通過混淆利息資本化與費用化的界限,將應費用化的利息卻資本化計入在建工程成本,增加固定資產價值,虛增當期利潤。(三)變更會計政策,調節利潤1.有些上市公司隨意變更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從而在報告年度多提折舊減少利潤或少提折舊增加利潤。2.有些上市公司通過改變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來調節利潤。在實施新准則前,原准則和制度規定了發出存貨的計價有五種方法可供選擇,在存貨價格波動期採用不同方法計價會對當期利潤產生不同影響。當存貨價格處於上漲時期,採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當期就會少轉營業成本,增加利潤;採用後進先出法計算,當期就會多轉營業成本,減少利潤。若存貨價格處於下降時期,則相反。即:採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當期就會多轉營業成本,減少利潤;採用後進先出法計算,當期就會少轉營業成本,增加利潤。值得慶幸的是,新會計准則取消了後進先出法,對上市公司通過變更存貨計價方法調節利潤的手段有很大程度的抑製作用。即便上市公司仍在會計政策允許使用的三種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中選用變更,其調節利潤的空間較以前已狹窄許多。(四)玩弄減值准備操縱利潤典型案例有四川長虹(2003年、2004年)。上市公司濫用會計估計按需操縱利潤的主要手段是對大量運用專業判斷的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和沖銷。1.那些連續微盈且(或)近期有再融資目標的上市公司經常計提不足,即使在行業風險和經營風險「雙高」的情況下,仍以低比率進行壞賬估計和存貨跌價估計。2.那些業績較好但不穩定的上市公司,則在「盈利上升時,多計提減值准備;盈利下滑時,再將減值准備沖回」,用以平滑各年間利潤。3.那些虧損、處於退市邊緣的上市公司,對於資產減值准備平時該提不提或極少計提,「需要」時就一次提個夠,採用「休克療法」和「虧出盈利的空間」,通常是在第一年虧損後,第二年大額計提資產減值准備,導致第二年巨虧,第三年又以各種理由轉回大量的資產減值准備,從而造成財務報表在第三年扭虧為盈的假象,以避免退市;或者選擇某一年超大額計提,在其後的幾年中再緩緩沖回,以此製造業績小幅穩定攀升的財務報告。值得慶幸的是,新《企業會計准則》對資產減值准備的沖回作了嚴格的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的減值准備一經計提,事後即使價值出現回升,已計提的減值准備也不得轉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後,再進行會計處理,利用這些減值准備項目調節利潤的空間已大大縮小。新准則此規定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起到了一定的抑製作用,但對原八項減值准備中的除上述項目外的其他項目未做規定,且對資產損失的確認與計量以「作不間斷的評估,只要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為標准,仍留給了某些上市公司按需確認減值損失的空間,仍需引起密切關注。(五)利用資產重組「扭虧為盈」典型案例有湘酒鬼(2003年、2004年)。資產重組是企業為了優化資本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完成戰略轉移等目的而實施的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然而,資產重組已被一些上市公司用於粉飾會計報表。那些陷入PT、ST的上市公司企圖通過重組走出虧損狀態,精心策劃資產重組,精心設計缺乏正當商業理由的資產置換,利用劣質或閑置資產換回優質或盈利強的資產來增加利潤。資產重組已成為許多上市公司扭虧為盈的工具和免遭摘牌的保護傘。(六)假借關聯交易轉移利潤典型案例有濟南輕騎(2003年)和重慶實業(2004年)。我國不少上市公司和關聯人扭曲交易條件轉移利潤,從而滋生非法或不當關聯交易來調整其賬面利潤,粉飾報表。其中,關聯方重組更是虧損公司「扭虧」的捷徑,其手段多種多樣:1.通過交易安排,設計有法律依據、無經濟實質的關聯交易,虛構經營業務;2.上市公司以高價或顯失公允的交易價格與其關聯企業進行購銷活動,通過價格差實現利潤轉移;3.收取關聯企業資金佔用費,或利用低息或高息發生資金往來,調節財務費用;4.分攤共同費用或將管理費用、廣告費用等轉嫁給母公司;5.關聯交易外部化——控股方通過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從銀行貸款,再讓控制的上市公司互相擔保貸款,進行關聯交易,編造業績。(七)濫用差錯更正製造盈利如首創股份(2004年)、TCL通訊(2003年)等上市公司。它將補提資產減值准備作為前期會計差錯更正追溯調整,二者相輔相成,使會計差錯更正產生了巨大的「能量」——製造盈利,躲避虧損,逃脫ST的命運,保住再融資資格。它是將會計舞弊詮釋為會計差錯,是借會計差錯更正之名行會計舞弊之實——需要的時候先「明知故犯」,再「知錯不改」,最後選擇適當的時機「痛改前非」,不斷「變臉」對外報告;或大題小做、大事化小,把大錯誤以不引人注目的小公告(或補充公告)形式公布,以矇混了事。(八)少計營業收入,偷逃稅款也有一些利潤充盈的績優公司為達到少交增值稅和所得稅的目的,少計收入,藏匿收益。有些在應確認收入的情況下不確認收入,如採用直接收款交貨方式銷售產品,已收到貨款並將發票賬單和提貨單全部交給對方,已符合收入確認條件,卻將貨款記入「預收賬款」賬戶,延期反映收入;有些以收入直接沖減成本,即以「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賬戶與「庫存商品」賬戶對應,不反映銷售業務;有些虛構銷售退回,以偷梁換柱的假退貨方式(通過把款項支付給其他下屬服務公司,記入「其他應付款」賬戶)截留收入少交稅金;有些對視同銷售業務不反映增值稅銷項稅額。還需說明的是,在現實中,這些會計報表粉飾的若干手段 ,常被多家上市公司分別運用或組合運用,也同時或相繼出現在一家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表的編制過程中。三、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識別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舞弊在曝光之前,往往有一些徵兆(或稱預警信號)出現,即很可能進行財務報告舞弊的上市公司有如下特徵和徵兆:一是已兩年連續虧損,第三年經營業績沒有得到根本改善,面臨暫停或退市威脅,或費用的增長速度快於收入的增長速度,持續的經營虧損使企業面臨破產或被敵意收購的威脅;二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連年為負值,或雖然賬面盈利但沒有帶來充裕的現金流入,入不敷出,現金匱乏;三是存在重大的、不正常的關聯交易或極度復雜的交易;四是全行業虧損或行業過度競爭,或當年公司行業不景氣;五是公司的董事或管理層的個人財富與公司業績密切相關;六是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管理層頻繁變動;經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等。鑒於這些特徵和徵兆,故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識別並預防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舞弊。(一)甄別經營業績的真假上市公司應密切關注公司的主要生產設備是否嚴重閑置、生產車間是否停產、存貨數量是否大量增加等現象。如果這些現象單獨或同時存在,報告期經營業績卻沒有相應下降,則有業績作假的可能性。應通過檢查可疑的賬簿記錄、記賬憑證、發票存根與發運憑證來查明已入賬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間已開具發票並發貨;關注資產負債日後有無大額或連續的退貨,並查明這些退貨是否為年末集中「銷售」部分,從而識別公司是否提前確認收入或虛構收入。(二)分析利潤構成比重分析上市公司盈利時,要著重分析主營業務占利潤的比重,即看利潤是否主要依靠主業的業績,而不是主要來源於非經常損益項目;要深入分析上市公司在財務報表附註中列示的非經常性損益的構成和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凈利潤,從而判斷公司利潤的來源是否具有穩定性,是否是依靠粉飾其他利潤項目來增加業績的。(三)慎析資產減值准備分析報表時,尤應慎析上市公司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政策。一般而言,連續微盈且(或)近期有再融資目標的上市公司經常計提不足;而處於盈虧臨界和處於退市邊緣的上市公司有時會巨額計提。因此,對這類業績指標脆弱的上市公司,首先宜將其計提政策與同行業或者相關行業進行橫向對比,判斷是否有異常;再分析其財務報告中是否對估計基礎和依據進行詳細披露,從而識別上市公司是否在玩弄減值准備計提游戲。(四)關注虛擬資產項目上市公司年報中的虛擬資產項目值得密切關注,若虛擬資產與正常資產相比比例較大,或虛擬資產增長速度(或相對變化速度)波動較大,則可能存在通過虛擬資產虛增利潤。其特點是虛擬資產多記少攤。應重點檢查各類虛擬資產項目的明細賬,注意會計報表附註中虛擬資產確認和攤銷的會計政策,要特別注意本年度增加較大和未予正常攤銷的項目。(五)透視關聯交易事項上市公司利用關聯交易所產生的利潤基本上都體現在「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和「財務費用」等具體項目中。其識別方法為:1.計算各項目中關聯交易產生的盈利分別占項目總額的百分比和這些項目占企業利潤總額的百分比,判斷企業盈利能力對關聯方企業的依賴程度;2.分析這些關聯交易的必要性和公正性。比如,交易價格是否以市場的公平交易為基礎,交易的市場價格是否存在非公允的方面,控制方對被控制方強制的內部銷售價格等。同時,還應向公司的主管工商部門了解上市公司包括驗資報告、股權轉讓備案登記資料等在內的相關材料,並應特別查詢控股股東的工商登記資料,了解公司控制權的歸屬,以有效識別利用隱性關聯交易粉飾報表的行為。(六)藉助現金流量進行分析通過將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分別與主營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凈利潤進行比較分析,以判斷利潤的質量。一般而言,沒有相應的現金凈流量的利潤,其質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企業的現金凈流量長期低於凈利潤,則意味著與高於現金凈流量的凈利潤對應的那部分資產可能屬於不能轉化為現金流量的虛擬資產,公司很可能存在報表粉飾情況。此外,還應辨識差錯更正,謹防魚目混珠。相關部門應當對故意混淆會計舞弊和會計差錯的行徑,對頻繁發生重大會計差錯的行為加強監管,切實保護投資者不受會計差錯和會計舞弊的侵害。四、結束語總而言之,財務報告信息使用者應從多方面識別、防範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舞弊、粉飾行為,並需通過會計准則和相關規范的不斷完善壓縮各種粉飾伎倆的空間。要改革現有關於上市、配股、停牌等的規定,建立一個包括貨幣指標和實物指標、財務數據和生產經營數據的多參數控制體系,以綜合衡量和測定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公平、公正、公開地確認其上市資格和配股資格。令世人矚目的是,新《企業會計准則》已於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實施。根據新的《企業會計准則》以及該准則的應用指南,有超過700家上市公司的業績發生重大變化,雖然這些變化是由於會計標準的變化而產生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新舊會計准則銜接的過程中,也有上市公司利用這一過程操縱利潤。因此,應實施三大措施,遏制上市公司操縱利潤:一是嚴格執行非經常性損益標准;二是財務指標發生重大變化時,應當披露其會計原因;三是上市公司應充分說明其所選擇的會計政策的合理性。還需說明的是,正如本文第二大點中提及的,新會計准則在存貨計價及資產減值准備等方面降低了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空間,但又必須同時看到,新會計准則全面引入了公允價值屬性,並且給予了公司更大的自主權來調整其會計政策,有關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無形資產開發費用處理和借款費用資本化等准則卻擴大了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空間。一些公司仍然可能在新准則下繼續或更新手段來操縱利潤、粉飾報表,故對財務報告舞弊的識別和預防仍然是任重道遠,需要人們繼續去關注、分析和遏制。
G. 許多上市公司通過「其他應收款」虛構利潤,如何虛構法,
每一家現代工業企業(評:應為工業和商業企業)都(評:通常情況下)會有大量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應收賬款主要是指貨款,而其他應收款是指其他往來款項,這是做假賬最方便快捷的途徑。為了抬高當年利潤,上市公司可以與關聯企業或關系企業進行賒賬交易(所謂關聯企業是指與上市公司有股權關系的企業,如母公司、子公司等;關系企業是指雖然沒有股權關系,但關系非常親密的企業)。(評:1.典型分錄:借:應收(其他應收)帳款—A關聯企業 貸:主業(其他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註:稅金不是必然的,通過此類交易即虛增了收入2.與關聯、關系企業交易還不是最惡劣的,惡劣的是無中生有,虛構交易,有人說了,不是有審計查帳么?上市企業年報確有CPA法定審計,但是審計是①抽樣審計,這種技術從本質上決定了必然會有漏網之魚②審計成本決定了,比如,對應收類往來審計一般會發「詢證函」進行測試,但實務中往往是企業代發或審計人員有意規避疑點企業,再者,不是除了「詢證函」還有替代程序嗎?對,也有,但是這種替代的效果也是往往不佳的3.再惡劣一點的,本企業記錄與對方企業的半真半假的業務,不是全部真實記載,不同品種,不同規格有漏有溢,渾水摸魚)顧名思義,既然是賒賬交易,就絕不會產生現金流,它只會影響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決不會體現在現金流量表上。因此,當我們看到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出現大量「應收賬款」,損益表上出現巨額利潤增加,但現金流量表卻沒有出現大量現金凈流入時,就應該開始警覺: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賒賬交易操縱利潤?(評:你有疑問有如何,你能夠找到幾只白烏鴉?你會說,找相對白一些的吧,這就主觀成份相當大的,你要不要聽聽股評家、證券分析師的專業意見?)
賒賬交易的生命周期不會很長,一般工業企業回收貨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時間太長的賬款會被列入壞賬行列,(評:壞帳核銷也是紙面游戲的一個方面)影響公司利潤,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會在下一個年度把賒賬交易解決掉。解決的方法很簡單——讓關聯企業或關系企業把貨物退回來(評:真實進行貨物流轉算是比較老實的,基本上這么做的人不多,實際上,有很多企業純粹是紙上往來,從原始憑證到會計報表都是,這當然牽涉到不是一個部門,不是一個人員,但是內控制度且不說是否健全,就是健全也得看是為了控制誰的),填寫一個退貨單據,這筆交易就相當於沒有發生,上一年度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這對於投資者來說已經太晚了。打個比方說,某家汽車公司聲稱自己在2004年賣出了1萬台汽車,賺取了1000萬美圓利潤(當然,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會註明是賒賬銷售),這使得它的股價一路攀升;到了2005年年底,這家汽車公司突然又聲稱2004年銷售的1萬輛汽車都被退貨了,此前宣布的1000萬美圓利潤都要取消,股價肯定會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資者必然損失慘重。在西方,投資者的經驗都比較豐富,這種小把戲騙不過市場;但是在中國,不但普通投資者缺乏經驗,機構投資者、分析機構和證券媒體都缺乏相應的水平,類似的假賬陷阱還真的騙過了不少人。
更嚴重的違規操作則是虛構應收賬款,偽造根本不存在的銷售記錄,這已經超出了普通的「操縱利潤」范疇,是徹頭徹尾的造假。當年的「銀廣夏」和「鄭百文」就曾經因為虛構應收賬款被處以重罰。在「達爾曼」重大假賬事件中,「虛構應收賬款」同樣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評:如前所述)
應收賬款主要是指貨款,而其他應收款是指其他往來款項,可以是委託理財,可以是某種短期借款,也可以是使用某種無形資產的款項等等。讓我們站在做假賬的企業的角度來看問題,「其他應收款」的操縱難度顯然比「應收賬款」要低,因為「應收賬款」畢竟是貨款,需要實物,實物銷售單據被發現造假的可能性比較大。而其他應收款,在造假方面比較容易,而且估價的隨意性比較大,不容易露出馬腳。有了銀廣夏和鄭百文虛構銷售記錄被發現的前車之鑒,後來的造假者傾向於更安全的造假手段;「其他應收款」則來無影去無蹤,除非派出專業人士進行詳細調查,很難抓到確實證據(評:而「其他應收款」中的「其他」明細子目則極為惡劣,又亂又煩。即使派出專業人士進行詳細調查,難度也是很大)。對於服務業企業來講,由於銷售的不是產品,當然不可能有「應收賬款」,如果要做假賬,只能在「其他應收款」上做手腳。在中國股市,「其他應收款」居高不下的公司很多,真的被查明做假賬的卻少之又少。(評:為此,又規定了「其他應收款」也列入計提「壞帳准備」的范圍,實際上包括「壞帳准備」在內8項准備實是企業調節利潤的蓄水池)
換一個角度思考,許多公司的高額「其他應收款」不完全是虛構利潤的結果,而是大股東佔用公司資金的結果。(評:由此想到了一個典型的「虛假注資、抽逃資金」的做法,第一步:借:銀行存款(固定資產)等 貸:股本—股東 第二步:借:其他應收款—股東 貸:銀行存款等,當然:1.這兩步之間視不同企業有幾天或幾個月的時間差 2.在目前的企業中很少能夠看到這么NUDE的做法,但也只是多加進了幾個往來,曲折隱晦些而已)早在2001年,中國上市公司就進行了大規模清理欠款的努力,大部分欠款都是大股東挪用資金的結果,而且大部分以「其他應收款」的名義進入會計賬目。雖然大股東挪用上市公司資金早已被視為中國股市的頑症,並被監管部門三令五申進行清查,但至今仍沒有根治的跡象。在目前中國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大股東想企業資金簡直是易如反掌;這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做假賬,但肯定是一種違規行為。
H. 您好!請問虛構交易是指什麼
虛構交易?親,你說的是不是虛擬交易啊???????
I. 什麼叫股市虛假交易舉個例,謝謝
股市可以受很多因素的影響,當股市個股的流量很小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大量的資金來改變股價的走勢,所以就存在了很多的莊家在進行控盤,那麼對於這些被控盤的股票來說,就很容易出現所謂的股票虛假交易。
簡單來說我們所謂的股票虛假交易就是不真實的交易,再看的深一些就是只是一些交易中的掛單,屬於沒有完成的交易,最後以造假的現象出現,比如在小盤股中,主力會以比實時成交價高一些的價位掛大賣單,或以稍低於這個價位的價格掛買單,這樣會讓人誤以為是主力正在出貨或正在吸籌,這種現象出現會嚴重影響股民對於市場走勢的判斷,從而有利於莊家或主力。
虛假交易還有一個特點,以高位掛賣單為例。比如一隻股票的實時成交價為10.05元,在10.07-10.10等多個價位中都出現了超大賣單,但是股價依然會上漲,並且在成交價達到10.06的時候,10.07的賣單就會被撤掉,然後再10.11元處再次出現大賣單,以此類推,盤面中總會掛出這樣的天量賣單,但是卻幾乎不會成交,總是在價格逼近的時候被主力撤銷委託,這就是典型的虛假交易。當然,如果出現天量買單也在不斷地撤銷重新掛單,也說明這是虛假交易。
J. 如何識別上市公司製造的虛假財務信息
一、虛擬資產,隱藏債務,以虛增所有者權益
2.識別方法
從主營業務收入與應收賬款關繫上分析是否存在「白條」利潤。該問題分析一是看本期應收賬款發生額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的大小,二是看應收賬款與主營業務收入及其利潤的增長比例。如果應收賬款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過大,或者收入和利潤大幅度增長,應收賬款卻以更大比例增長,或者收入和利潤下滑,而應收賬款卻大幅度增長,都說明公司實際經營資金流入不足,資金大量沉澱,白條利潤存在,如果這種狀況長期不得以改善,將會嚴重影響公司經營和財務狀況,甚至導致公司無法持續經營狀況發生。另外,在進行該問題分析時,要特別關注報表附註中應收賬款前五名單位及其金額,主營業務收入前五名單位及其金額,從中分析有否通過關聯交易虛構收入和利潤現象。
三、巧鑽會計政策漏洞,人為調節資產或收益
1.常用手法
會計政策是公司編制財務報告時所採用的具體原則、基礎、慣例、規則和實務,不同的會計政策能夠產生不同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在現有的以會計准則為企業會計規范的模式下,對某一經濟事項的會計處理往往有很多的會計處理方法。比如管理者可以選擇在存貨發出計量時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還是個別計價法,廠房設備折舊時採用直線折舊法還是加速折舊法,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採用成本法還是權益法。由於採用不同的會計政策對公司的財務報告有很大影響,從而為管理層操縱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提供了機會。公司往往藉助於多種多樣的會計政策選擇來實現對自己有利的經濟後果,其主要方式有:
(1)改變折舊政策。如通過延長折舊年限的方法,或者通過改變固定資產折舊計算方法(如改加速折舊法為直線折舊法)等來降低當期折舊費用,以增加當期利潤,同時又可以高估資產的賬面價值。
(2)通過改變存貨的計價方法和六大減值准備的計提比例,人為調節各期利潤和資產賬面凈值。
(3)通過改變壞賬准備的計提比率或計提范圍來降低當期費用,增加當期利潤和應收賬款的可變現凈值。
(4)運用不恰當的股權投資方法,人為調節收益。根據會計准則規定,公司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可以採用成本法或權益法。如果採用權益法,當被投資企業出現虧損時,投資企業必須按投資比例確認投資損失。但一些公司卻相機致宜,對於虧損的被投資企業,應採用權益法核算卻採用了成本法,不確認投資損失。
(5)運用不當的借款費用核算方法。借款費用包括借款利息、匯兌損益以及相關的金融手續費。按制度規定借款費用根據其借款的用途可將其計入開辦費、在建工程或財務費用。某些上市公司藉此人為調節借款費用,應計入費用的卻予以資本化,從而達到人為調節利潤之目的。例如2001年被中國證監會處以警告並罰款100萬元的金路公司,在1997年年報中,以多計資本化利息,少計財務費用等手段虛增利潤3415.17萬元。
2.識別方法
從會計政策的改變分析公司是否人為調節利潤。該問題分析主要從會計報表附註中對公司採取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政策變更情況說明入手,看公司有否濫用會計政策,以達到人為調節利潤的目的。一方面,看公司是否通過改變會計政策以增加利潤,如改變折舊計算方法、改變主要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降低壞賬准備計提比例、減值准備計提比例或沖回減值准備等增加利潤的現象。另一方面,看公司是否利用國家會計政策變更的機會,集中處理歷史遺留的壞賬,造成上市公司業績的劇烈變化,看是否將超期的應收款不予轉銷,該提折舊的資產不提折舊等現象。
四、利用關聯交易人為調節利潤
1.常用手法
當上市公司為維護形象或達到增資配股目的需要增加利潤時,往往利用關聯交易來虛增利潤。其一,關聯購銷。上市公司向大股東出售產品,價格高出正常公允市價,而且是掛賬銷售(應收賬款)。而大股東往往最終未將產品銷售出去,形成企業集團的內部利潤。其二,轉讓、置換和出售資產。如廣電股份1997年11月將6926萬元的土地以21926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其母公司,確認了15000萬元的收益,同年12月又將賬面凈資產為1454萬元的一家下屬公司整體產權以9414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其母公司,確認了7960萬元的營業外收入。僅此兩項交易就帶來了22960萬元的收益,占該年度利潤總額9733萬元的235.9%。若剔除這兩筆交易,該公司1997年度實際上虧損了13227萬元,是關聯交易的「魔力」掩蓋了廣電股份的巨虧。其三,資金往來。上市公司與關聯企業之間無視法規規定,進行資金拆借,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數額巨大的資金,而上市公司則通過計收資金佔用費來粉飾會計報表。如2001年猴王集團,三九醫葯、美爾雅,st九州等上市公司因未及時披露大股東和關聯方佔用資金而遭譴責和懲罰。其四,上市公司與關聯企業之間通過不良資產抵債,或以非公允價格進行非貨幣交易等手段為調節器,以達到虛增資產,少計負債,虛增利潤之目的。
2.識別方法
(1)從往來賬項變動情況分析公司經營狀況及其風險。此問題分析要特別關注會計報表主要項目注釋中的其他應收款「應收關聯公司的款項」,從中分析是否存在控股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上市公司又計提資金佔用費形成歷年利潤的現象,該事實發生,會一方面虛增公司資產;另一方面虛增公司利潤,從而導致公司資金緊缺,營運能力下降。所以,分析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時,要特別關注會計報表主要項目注釋中的其他應收款「應收關聯公司的款項」。
(2)利用有關財務指標的計算及其與同行業對比,分析公司經營狀況。利用財務報表資料進行有關財務指標的計算,如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分析公司的償債能力;利用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分析企業資本營運能力;運用營業收益率、資本收益率、成本費用收益率等指標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時將各項財務指標與同行業進行橫向數據的比較,分析公司在同行業中的狀況及業績,分析指標是否異常,藉以分析其業績的真實性。
(3)通過有關指標對比,判斷是否存在不確認或少確認費用以虛增利潤的現象。從借款額度與借款費用增長比例,判斷借款費用的處理是否存在隱匿、轉移現象;從銷售收入與銷售費用的增長,判斷是否存在少計銷售費用的現象。如果銷售收入成倍增加,但倉儲費、運輸費等卻分文沒有增加或增加的比例很小,按一般邏輯也能推出該公司有造假現象。
五、掩飾重大交易或事實
1.常用手法
掩飾重大交易或事實有兩種做法,一是利用報表項目進行掩飾,在會計報表項目中,以「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作為調節器。二是在表外披露中掩飾,通常是對重大事項如訴訟、擔保事項等隱瞞或不及時披露。
2.識別方法
從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了解公司的未來發展實力。投資者在取得有關財務信息做出投資決策時,應關注公司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如公司所在行業說明,公司面臨的機遇與風險說明,公司重點投資計劃說明,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及其變更說明,或有事項和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說明,關聯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重要資產轉讓及其出售說明,企業合並、分立的說明等。這些說明事項有助於投資者理解和分析財務報告。
上市公司提供的會計信息是一種「社會公共產品」,會計信息與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債權人的信貸決策、對企業經理人員的評價、對企業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評估、政府對企業的微觀管理等,都密切相關。因此,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狀況,不僅影響到與企業有利益關系的投資者、債權人等群體的經濟利益,而且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然而,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造假現象卻大量存在,其數量之多、危害之大令投資者震驚,其對我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制約效應,已經顯現。因而,有效解決會計信息造假問題,已成為我國會計界、經濟界面臨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