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是靠譜的,政府是不允許倒閉的,保險公司如果經營不善,政府一定會出面讓大公司收購小公司,而不會讓保險公司倒閉。國外的保險公司生存已經一百多年,不可能因為內地居民買得多了就破產;國內的保險公司亦然。
一切回歸到需求層面。並不是說香港保險或新加坡保險都好,如同進口葯未必好一樣。如果經過專業的保障需求分析,你的壽險保額需求只有二三十萬,絕對沒有必要去境外買保險;但現在一般的中產階級家庭,二三十萬的保額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考慮性價比更高的選擇。葯本身沒有好和壞,只有對不對症。
境外保險為什麼會便宜這么多?還有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保險費率。香港是全世界安全指數最高的城市之一,發案率之低排名世界前列。香港醫療制度健全,也為其加分不少。因此,世界再保公司對香港的評級非常高,基礎保障費率非常便宜。而中國的安全指數和醫療制度,大家都很清楚,費率當然會高。
至於為什麼國內保險公司說香港保險或其他境外保險不靠譜,就像A葯廠的醫葯代表說B葯廠的葯不好,國產葯的醫葯代表說進口葯不好,進口葯的醫葯代表說國產葯不好一樣。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屁股決定腦袋。所以,才需要醫生來判斷需要用哪種葯,對嗎?
最近還有不少朋友問另一個問題,這兒一並作答了。不斷有朋友在問,大家所談的保險產品的性價比,為何如此之高;也不斷地看到有朋友在朋友圈裡轉發文章,為何香港保險性價比上優於國內保單。
對於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將從精算角度進行分析,讓大家有更清晰的認識。同時給出在香港和在國內買保險兩套不同方案。
1.監管環境不同
國內的保監會喜歡「大包大攬」,而香港的保險監管機構是「抓大放小」,只管兩件事情:一是誠信、合法經營;二是償付能力。
國內的保監會管什麼呢?保險公司計算費率的依據,也被列入監管范圍;甚至連險種的分類都要按照保監的條條框框來設置。
前段時間,很多客戶朋友說,國內找不到單賣的重疾險。事實上,並非找不到,在許多06、07年之後成立的健康險公司大都有此類產品。關於重疾險單不單賣,這兒還有一個讓業界很無奈的典故。
在國外,大多數單賣的重疾險,自然而然包括死亡責任(即壽險保障),這是一種人性化的關懷:重疾險一般較貴,會消耗投保人較多的財務資源,如果受保人因非重疾原因死亡,而得不到理賠,顯然是不人性化的。所以,在中國引入重疾險時,也是這樣考慮的。
但是,中國保監看到這樣的產品申報,批復是:含有壽險責任,就應該分到壽險;含有重疾責任,就要分到健康險。你一個產品,即有壽險責任,又有健康險的責任,究竟怎麼分類呢?
無奈,業界不得不把一個產品分為兩個產品:主約為壽險或一個兩全保險(死了也賠,沒死到一定期限把保額返還);而附約是一個重疾險。主約和附約不可拆分,不可單售。例如*邦的「守御神」、「守護神」,當年I~G的「家庭支柱」等。其實這些都是「有中國特色」的單賣重疾險。(奇怪的是,x壽的康X系列產品卻不需要受此限制,這可能是中外合資壽險公司的非國民待遇?)
再舉一個例子,稍有保險常識的人都了解,在內地給未成年人買保險,保額不能超過10萬元。這種監管制度的理論基礎是道德風險,即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未成年人,死亡保額太高,可能會導致極端情況(指的是一些沒有底線的父母),這在保險史上的確發生過。但時致今日,大多數發達國家防範這種道德風險的方式是:孩子的保額不得超過父母的保額,有的地區是不得超過父母保額的一半;如果有多個孩子,給一個投保,必須大家都投保。這些措施,已經能有效地防範道德風險。
所有海外地區限制孩子保額的,據了解,只有多年之前的台灣(現在沒關注過了)。只能「惡意揣測」,台灣的保險法也是中文的,所以「借鑒」起來比較方便。
正是在這種教條的監管模式下,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創新能力都大打折扣,產品的同質化都極為嚴重(所以,有的客戶讓推薦幾個國內的保險產品,其實也不知道怎麼回答,都大同小異,只要把握大方向就差不多了。)。大家看到的都是同質化產品的不同包裝而已。
在香港,由於監管機構的抓大放小,保險公司往往更有活力,盈利能力遠遠強於國內保險公司,因此產品設計更為個性化。
2.社會發展程度不同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保險公司的費率,往往是以再保險公司的費率為底價的,甚至連承保條件都要受再保險巨頭的影響。例如曾經服務過的IN*集團,收購國內的太X洋安X保險公司之後,立即將「續保終身」的醫療險在大陸停售,原因是再保公司對中國的安全指數極不放心。
事實上,大陸的保險公司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有保證終身續保的保險產品。什麼是「保證終身續保」?即保險公司如果承保你一年的終身保障,今後無論你的身體如何變化,只要你肯終身交保費,保險公司就承諾終身提供醫療保障。
可以說,在發達國家買保險,醫療險沒有不保證終身續保的。因為醫療水平不同,大陸的醫療險保額普遍非常低,住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2. 商業健康保險同質化
產品同質化就是產品在消費者選擇購買過程中由於其功能性利益與競爭產品相同可以被競爭對手所替代,競爭對手就成為我們的替代性產品。我們的產品和競爭對手就形成了產品同質化。
如何面對產品同質化:
1,面對同質化產品,在營銷策略上一定要把產品和服務捆綁在一起,給顧客以附加值較高的超值服務。當產品同質化難以進行實質性改變時,可以在服務上實行差異化,服務出自己的特色和顧客的滿意度,進而實現顧客的總滿意度提高。通過企業文化系統性建設,企業員工的價值觀和工作理念得到了整合,團隊的向心力進一步增強,服務規則意識明顯上升,使的客觀感覺該企業的正規管理和科學培訓能力,取得了明顯效果。
2,面對同質化產品,在營銷策略上一定要強化市場推廣和廣告的作用,加大投入,逐步建設H企業的品牌和影響力。
3,面對同質化產品,在銷售策略上一定要強化對業務人員的培訓,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業務員隊伍。在產品相同,營銷支持和技術支持相同的情況下,決勝的關鍵就是業務人員自身的綜合素質了。
4,重視技術研究和具有差異性、獨創性的新產品的開發。同質化競爭是指同一類系列的不同品牌的產品,在外觀設計、理化性能、使用價值、包裝與服務、營銷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產品的技術含量、使用價值逐漸趨同的現象。在產品同質化基礎上的市場競爭行為,稱為「同質化產品競爭」。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3. 產品同質化 影響我國車輛保險電話銷售發展嗎
哪個保險公司要研究這個課題吧,同質化當然影響很大,各保險公司費率相當,條款相當,服務相當,電話銷售也都有,什麼是優勢,如何讓客戶選擇,如果靠服務宣傳,客戶一般不會認真看那麼多,簡單明了的,大家又都有,一直呼客戶,又嫌煩,產品同質化的影響真是大了去了
4. 面對目前保險產品的同質化問題,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及分析
產品同質化,那麼服務永遠不會同質化
比服務比態度
5. 現在保險產品同質化很嚴重,競爭壓力越來越難大,咋弄哦
現在的人還是比較認保險產品,但是呢,競爭壓力大是因為保險公司比較多出現出的保險種類也比較全,所以只有能給百姓提供,方便提供便利才是最好的。
6. 保險公司面對同質化的產品和市場,應如何走出價格泥潭
很簡單,拼服務,改變國內保險公司往往以價格為導向的銷售模式,從服務入手:
1、大量做市場調研,研究客戶需求,開發新的更加貼近客戶需求的保險產品;
2、提高人員整體素質,一要提高保險從業人員的進入門檻,二要加大日常業務及個人素質的培訓力度;
3、從售前到售後的服務體系建設,制定嚴格的客訴體系;
以上幾點只是本人拙見,不足500字,不過綱要是這樣的,你可以適當增加內容
7. 在保險行業同質化嚴重的今天 平安如何性差異化 達到行業領先的優勢
保險也要品牌,平安就是在做大做強,成為這一行業的代名詞。
任一行業都有突出的品牌,都有大家公認的品牌,平安就是在走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