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香港聯合交易所創業板市場的介紹
香港聯合交易所創業板市場(HKEx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HKEx GEM)是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經營的另一個股票市場,旨在為不同行業及規模的增長性公司,即那些具有良好增長潛力的公司提供集資機會。
㈡ 香港創業板股票是什麼意思,香港創業板股票一共有多少支
這個我就不清楚了 你可以去香港金道投資論壇去看看
裡面有詳細的介紹 這個論壇很不錯 在我是新手的時候給了我莫大的幫助
你可以去看看 裡面還有一些經驗的分享和專家專業的分析 等等
㈢ 在香港創業板的市場特點及作用細節
1.香港創業板的市場特色與現有主板市場相比,創業板市場具有以下特色:以高增長公司為目標,注重公司增長潛力及業務前景;市場參與者須自律及自發地履行其責任;買者風險自負:適合有風險容量的投資者;以信息披露為本的監管理念;要求保薦人具有高度專業水平及誠信。
2.香港創業板的市場潛力,是以有增長潛力公司為目標,行業及規模不限。創業板的主要目標是為在香港及內地營運的大量有增長潛質的企業,提供方便而有效的渠道來籌集資金,以擴展業務。
3.創業板市場的交易與運作創業板將採用一套先進的交易系統及電子信息發布系統,以減低參與者的成本,增加投資者的信心。投資者可以通過電話、互聯網及家庭電腦直接進入聯交所的交易系統進行買賣,直接落盤。買賣實行競投單一價,交易分段進行,每一時間段採用集合競價的方式,決定成交價格和成交委託,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公平有效的交易方式
㈣ 我國大陸(或香港)的創業板上市狀況。(當前創業板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中國創業板之路)
最新鳴鑼成立的二板市場當屬香港創業板市場。1999年11月25日,醞釀10年之久的香港創業板終於呱呱墜地。它定位於為處於創業階段的中小高成長性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服務。截至今年4月底,共有上市公司25家,大多是網路、電腦、電信企業。一家公司若想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最近3年必須有5000萬港元的盈利,但創業板不設盈利底線,只需公司有兩年的「活躍業務紀錄」。如果創始人在業界已是名聲鵲起,那麼這個兩年的「紀錄」也可以不要。香港聯交所權威人士曾風趣地說,如果比爾·蓋茨出來重新注冊一家公司,創業板會馬上愉快地接納。 在證券發展歷史的長河中,創業板剛開始是對應於具有大型成熟公司的主板市場,以中小型公司為主要對象的市場形象而出現的。19世紀末期,一些不符合大型交易所上市標準的小公司只能選擇場外市場和地方性交易所作為上市場所。到了20世紀,眾多地方性交易所逐步消亡,而場外市場也存在著很多不規范之處。自60年代起,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和歐洲等地區為了解決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問題,開始大力創建各自的創業板市場。發展至今,創業板已經發展成為幫助中小型新興企業、特別是高成長性科技公司融資的市場。 回顧創業板的發展歷史,20世紀60年代可以稱為創業板的萌芽起步時期。1961年,為了推進證券業的全面規范,美國國會要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所有證券市場進行特定的研究。兩年之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放棄了對全面證券市場的研究,而是將目光盯住了當時處於朦朧和分割狀態的場外市場。SEC提出了「自動操作系統」作為解決途徑的設想,並由全國證券商協會(NASD)來進行管理。1968年,自動報價系統研製成功,NASD改稱為全國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體系(NASDAQ系統)。1971年2月8日,NASDAQ市場正式成立,當日完成了NASDAQ系統的全面操作,中央牌價系統顯示出2500個證券的行情。直到1975年,NASDAQ建立了新上市標准,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必須將在NASDAQ市場上市的公司和OTC證券分離開來。 與美國NASDAQ市場的起步幾乎同時的是,日本開始了創業板的腳步。1963年,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設立了針對中小公司的第二板,並正式起用了場外市場制度。不過,在其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日本的場外市場一直萎靡不振。 世界二板市場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從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第二階段從90年代中期到現在。1971年,美國全美證券商協會建立了一個櫃台交易的證券自動報價系統——納斯達克(NASDAQ),開始對超過2500種櫃台交易的證券進行報價。1975年,NASDAQ建立了新的上市標准,從而把在NASDAQ掛牌的證券與在櫃台交易的其他證券區分開來。1982年,NASDAQ最好的上市公司形成了NASDAQ全國市場,並開始發布實時交易行情。但是,直到90年代初,NASDAQ的運作並不十分理想,1991年,其成交額才達到紐約股票交易所的1/3。NASDAQ市場真正得到迅速發展,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的第二階段。 世界上其他二板市場的發展,也基本上可以分為上述兩個階段。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石油危機引起經濟環境惡化,股市長期低迷對企業缺乏吸引力,各國證券市場都面臨著很大危機,主要表現在公司上市意願低,上市公司數目持續減少,投資者投資不活躍。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為了吸引更多新生企業上市,都相繼建立了二板市場。從總體上看,這一階段二板市大多經歷了創建初期的輝煌,但基本上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失敗而告終。 二板市場發展的第二階段是從90年代中期開始的,其背景及原因是: (1)知識經濟的興起使大量新生高新技術企業成長起來; (2)美國納期達克市場迅速發展,在加劇競爭的同時,為各國股市的發展指出了一個方向; (3)風險資本產業迅速發展,迫切需要針對新興企業的股票市場; (4)各國政府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紛紛設立二板市場。 在此背景下,各國證券市場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設立二板熱潮,其中主要有:香港創業板市場(GEM,1999)、台灣櫃台交易所(OTC,1994)、倫敦證券交易所(AIM,1995)、法國新市場(LNA,1996)、德國新市場(NM,1996)等。 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一階段的二板市場發育和運作遠強於第一階段,大多數發展較順利,其中美國NASDAQ和韓國Kosdaq的交易量甚至一度超過了主板市場。但是,從整體上看,二板的市場份額還是低於主板,也有的二板(如歐洲的Easdaq)曾一度陷入經營困境。
編輯本段發展前景
專家普遍認為,支持創業企業發展、落實自主創新戰略,是創業板市場的歷史使命。同時,我國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也為創業板市場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認為,創業板市場培育和推動成長型中小企業成長,是支持國家自主創新核心戰略的重要平台,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創業板市場滿足了自主創新的融資需要。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建立起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直接融資機制,可以緩解高科技企業的融資瓶頸,可以引導風險投資的投向,可以調動銀行、擔保等金融機構對企業的貸款和擔保,從而形成適應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 第二,創業板市場為自主創新提供了激勵機制。資本市場通過提供股權和期權計劃,可以激發科技人員更加努力地將科技創新收益變成實際收益,解決創新型企業有效激勵缺位的問題。 第三,創業板市場為自主創新建立了優勝劣汰機制,提高社會整體的創新效率,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事前甄別。就是通過風險投資的甄別與資本市場的門檻,建立預先選擇機制,將真正具有市場前景的創業企業推向市場;二是事後甄別。就是通過證券交易所的持續上市標准,建立制度化的退出機制,將問題企業淘汰出市場。詳細 了解加回答者扣扣
㈤ 香港股市有多少只股票
據統計香港有近4000隻股票。
但是目前統計的數據,香港主板以及創業板共1359隻股票,其中58隻屬於創業板。目前也搞不清楚剩下的2600多隻是什麼,但是主板及創業板就是1359隻。
如果你想了解關注港股更多的資訊,可以下同花順軟體。
㈥ 創業板的成交量是獨立計算,還是計入上證或者深圳
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成交量也單獨列出。
(1)創業板股票的交易單位為「股」,投資基金的交易單位為「份」。申報買入證券,數量應當為100股(份)或其整數倍。不足100股(份)的證券,可以一次性申報賣出。
(2)證券的報價單位為「每股(份)價格」。「每股(份)價格」的最小變動單位為人民幣0.01元。
(3)證券實行價格漲跌幅限制,漲跌幅限制比例為10%。漲跌幅的價格計算公式為:
漲跌幅限制價格=(1±漲跌幅比例)×前一交易日收盤價(計算結果四捨五入至人民幣0.01元)。
為了更全面地反映創業板市場情況,向投資者提供更多的可交易的指數產品和金融衍生工具的標的物,推進指數基金產品以及豐富證券市場產品品種,深圳證券交易所於2010年6月1日起正式編制和發布創業板指數。
該指數的編制參照深證成份指數和深證100指數的編制方法和國際慣例(包括全收益指數和純價格指數)。至此,創業板指數、深證成指、中小板指數共同構成反映深交所上市股票運行情況的核心指數。
㈦ 香港創業板指數
創業板最大的特徵就是法人股可以上市流通,這不啻為創業者和投資人帶來了巨大福音,提供了創業資金的推出渠道。中國前十大軟體公司中創軟體的總裁景新海就曾表示,他們一定要在創業板上市,否則,公司最初的投資人所得到的回報非常有限,也同時限制了再次投資的規模。
但是,對於有外國投資背景在內的企業來說,他們的投資人恐怕不會這樣興高采烈。一家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國外投資機構負責人士表示,雖然未來中國的創業板上,法人股可以流通,但是,它同樣面臨兩個問題。第一,根據目前中國的會計制度,人民幣只能在經常項目上實現自由兌換,而在資本項目上則不可以。這樣一來,即使他們所投資的公司未來能夠上市,法人股在售出之後,得到的只是無法兌換的人民幣,那麼他們對自己背後的眾多國外投資人無法進行回報。此外,外資能否進入股市,至今仍舊懸而未決。而相比之下,全球最成功的創業板Nasdaq則使用著36種貨幣進行交易,其流通性所造就的成效不可估量。
㈧ 港股創業板那麼成交量那麼小怎麼操作啊能賣得進賣得出嗎
港股機構投資者居多,所以一般都會去買主板的股票,不太可能買創業板的股票,所以創業板的成交量比較少,有可能出現買不起或者賣不出的情況。
㈨ 香港聯合交易所創業板市場的簡介
創業板並無規定有關公司必定要有盈利紀錄才能上市。創業板的規則、要求及設施的制訂,均務求能切合充份掌握市場信息的專業投資者的需要和所期盼的標准。
香港聯交所明確指出,香港創業板是為增長企業而設的市場。創業板接納各行業中具有增長潛力的公司上市,規模大小均可。其中,科技行業的公司是優先考慮的對象。
創業板以專業的及充分掌握資訊的投資者為對象。由於創業板上市的公司表現的好壞存在極大的不確定因素,風險較大,創業板的規則、要求和設施是以滿足那些有興趣投資於增長公司的專業投資者和充分了解市場的投資者的需要而設定的。
創業板促進創業資金投資的發展。對於創業資本家,創業板是出售投資的渠道,也是進一步籌集企業發展資金的地方,有助於鼓勵創業資本家更多地投資和在更早的階段向企業投資。 一個獨立的市場 創業板是獨立於聯交所現時營運中的股票市場(主板)以外的另一市場。 創業板擁有專職的管理人員及職員,其營運將獨立於主板。
獨立的上市規則 創業板擁有本身的上市規則及要求,它在某些方面可能與主板相同,但兩者的差異是明顯的。 以高速成長公司為目標 創業板以增長公司為目標,行業及規模不限。為了容納那些沒有完備業績紀錄的中小型增長公司,創業板的上市資格比主板的為低。但是,創業板也有主板的規定以外的其它上市後的要求,例如兩年持續保薦期及季度業績報告的要求。
買者自負的理念 沒有完備業績記錄的增長公司其未來表現一般可能較難預測。因此,投資於這些增長公司的風險也較大。創業板採用買者自負的理念,投資者在被准許買賣創業板上市公司股票之前,必須與其經紀人另外簽署一份協議,以確認其明白當中所涉及的市場風險。
為專業及充分了解市場的投資者而設的市場創業板的規則、要求及設施,是以滿足那些有興趣投資於增長公司的專業及充分了解市場的投資者的需要及所要求的標准而設。創業板的規則及要求注重准確及時的資料披露,而電子化的交易及信息發放設施使參與者能夠方便地與及時地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及搜集資料。
與主板的區別主板及創業板適合投資者的不同投資口味,給予上市公司提供了施展拳腳的不同舞台。想迴避較高風險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投資於在主板上市、歷史較悠久的公司。而那些敢於冒險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投資於創業板公司,以期賺取因承擔較高風險可能獲得的較高資本增值。當主板充斥著從事地產及金融行業並具規模的綜合企業時,創業板可能發展成為一個集中從事工業及科技的年青增長公司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