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開啟,正值總結過去一年的時點。對於不直接面對個人客戶、相對神秘的保險資管公司來說,2017年的業績仍可從一個維度窺見,即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的收益率。
匯總Wind和保險資管公司官網披露數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了2017年保險資管產品的收益率情況,包括67隻權益類產品、67隻混合類產品和115隻固定收益類產品。結果顯示,權益類產品和混合類產品的最高收益率分別達55.75%、56.86%,固收類產品最高收益接近30%。
保險資管產品是面向機構投資者的私募產品,一定程度上代表保險資管機構的投資能力。而保險資管的投資強弱,通過與公募基金業績對比,可感知一二。對比結果顯示,保險資管的權益類產品和混合類產品的最高收益率,均不及公募基金業績冠軍,分別約落後基金9個和11個百分點;不過,固收類產品方面,保險資管產品表現則要好於公募基金。
而由於保險資管產品屬於私募類產品,沒有強制信息披露義務,這一榜單並非行業全覆蓋,因此上述業績或不代表保險資管行業最好水平。
權益類:平均收益16.30%,最高收益55.75%
保險資管產品的權益類產品,指的是60%以上投向權益類資產的產品。統計結果顯示,2017年67隻權益類保險資管產品近九成取得了正收益(60隻產品),平均收益率16.30%。
對比公募基金,保險資管的權益類產品整體表現不輸。根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股票型基金2017年平均收益率為13.83%。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㈡ 保險資管 資金來源
伴隨著保險資管業務的快速發展,行業蘊含的風險逐漸累積,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亟待引起行業和監管者的高度關注。第三方業務的風險逐步顯現
目前保險資管公司合作的第三方機構除了保險機構外,還有部分為保險業外機構,合作的業務領域涵蓋保險資管產品、債權類產品以及類似私募的投資顧問業務。為了賺取管理費收入,一些保險資管公司對業務優劣缺乏取捨,對合作機構缺乏合作標准,沒有對第三方業務的風險引起足夠警惕。
管理能力缺乏競爭力盡管保險資管「跨界」競爭已成為資管業新常態,但與信託、券商資管等相比,保險資管產品存在基礎資產投資范圍較狹窄、行業集中度較高、缺乏交易流通機制等「先天局限」,加之相應的管理經驗、技術和手段欠缺,管理團隊基礎不扎實,保險資管公司只能單純依靠委託人的購買力而缺乏自身項目深挖能力和主動營銷能力,在大資管時代的競爭中缺乏明顯優勢。
產品開發能力比較欠缺。目前,壽險業已進入了艱難的轉型期,傳統保障型保險產品的保費增長面臨多重製約因素。保險資管的傳統資金來源增長受限,而投資在具有理財性質的分紅保險產品上的資金被銀行理財、互聯網理財、基金、信託、私人銀行產品等嚴重分流。
保險資管沒有圍繞客戶需求擴展創新產品設計,如引入分級產品等內外部增信方式,使用包括遠期、期貨、期權及互換中的一種或多種衍生產品進行風險對沖等不同方式。產品線還沒有向更低風險預期收益和更高風險預期收益的方向延伸,沒有實現風險收益特徵從低到高的產品線布局。
依法合規經營意識仍然欠缺。一些公司對保險資管的監管要求執行不到位,資金運用違規問題如投資產品指標不合規或信用評級不達要求、操作不規范、銀行存款和另類投資領域不合規等現象有所抬頭,個別公司投資非信託公司自主管理的通道業務形成較大風險。由於保險資金運用體量較大,且問題多集中於非公開產品領域,一旦發生投資損失可能給所在公司帶來災難性後果。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