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投資得寶理財,,現在得寶理財出事了,我們找什麼機構維權
報警咯,但是最近看到的一些P2P暴雷事件,好像報警了也沒什麼後續故事了啊,具體追沒追回也不知道,只是知道現在都在宣傳什麼加大監管力度而已
Ⅱ P2P理財平台增信有哪些增信手段
1、背景系
這是一個「拼爹」的時代,於是P2P公司開始給自己找各種真的假的「乾爹」,期望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投資人也很吃這套。於是在剛過去的一兩年,「銀行系」、「國資系」、「上市系」、「風投系」平台紛紛冒出,至於其中有多少水分就只有平台自己知道了!
2、第三方擔保
光有背景還不行,還需要有擔保,中國人似乎很信任擔保公司這一套。很多時候,我們都還不知道擔保公司是干什麼的,是否有擔保資質,是否與P2P公司有關聯都還不清楚,只要平台宣傳了有第三方擔保公司擔保,就覺得安心許多。
3、資金第三方存管
這個其實卻是可以作為一定的增信手段被投資人所信賴。畢竟,不管是銀行存管還是第三方支付,都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平台蓄資金池的可能,對投資人的資金安全是有利的。不過現在隨著監管細則的出台,資金存管已經只能交由銀行來承擔了。
4、風險備用金
不少平台在網站首頁都會掛出公司的風險備用金有多少多少?宣傳一旦逾期,平台自行墊付。這個是平台增信的最常見手段。不過風險備用金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投資人需要注意風險備付金和平台待收的杠桿,一旦差距過大,那麼備付金也沒啥用。
5、ICP證
這個可以說是由於監管細則規定帶來的最新增信手段。雖然未來ICP證將會是P2P理財平台的准入門檻牌照,但是在這一年整改期內,ICP證的獲取難度還是較大的,這對已經有了ICP證的平台來說,無疑為其增信了不少。
6、信息披露
這個可以說是最實在的增信手段,還有什麼比得上讓投資人看明白投資項目所有情況,更加顯得有公信力呢?不過可惜的是,即使監管部門已經出台了信披標准,但行業內的各平台信披狀況仍然堪憂。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方面,某些專注垂直領域的中小平台反而信披程度很高。
Ⅲ 注意了:增信寶理財安全可靠嗎
不可靠,早晚虧死你!
Ⅳ 宜信寶靠譜么,聽說是最近很火的一個理財產品年利率也很客觀啊
年利率在12%以上,很靠譜的
Ⅳ 錢多多:P2P網貸平台增信不能不說的哪些事
第三方託管增信
網貸監管明確要求,作為信息中介的網貸平台,必須實現平台資金與投資人資金的有效隔離,要求實施銀行存管。目前,真正實現銀行存管業務的平台並不多。按照監管要求,在過渡期內,第三方支付託管是目前平台較多採用的方式。其中,一定要區分第三方支付通道與第三方支付託管這兩個不同的概念。第三方支付最基本的功能在於提供支付渠道,便利投資人支付相應款項,也就是不必再登錄網銀,使用U盾,這種合作只是給予便利性,沒有增加保障性。而第三方支付託管是指為P2P平台開發定製賬戶系統,提供系統外包運營服務,提供支付和結算服務。這是目前比較接近銀行存管的資金管理模式,在安全性上僅次於銀行存管。但是,有些投資人以為有第三方支付就等同於資金託管了,這是一個認知上的誤區。
保險兜底增信
按照監管要求,作為信息中介定位的平台,需要去擔保化。於是,與保險公司合作,作為增信的一種方式,成為眾多平台的不二之選。其實,P2P平台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只是賬戶保證險,防範的是賬戶被盜用、盜刷等賬戶風險,如果使用支付寶,同樣可以買這樣的保險,保證支付寶賬戶被盜刷後發生的損失,但這種保險顯而易見與投資人資金是否能夠安全收回沒有多大關系。如果項目出現逾期,保險公司並不會賠付投資人的本金。有些平台宣傳自身的時候會故意誤導投資者,讓他們以為這就是擔保,實則就是在欺騙投資者。
平台風控增信
很多平台都會說自己有十餘道風控程序,但這並不代表風控能力就很強。風險控制並非程序環節越多越能實現,而必須要有實質性的技術手段,銀行利用遍布全國的網點、大量的人員以及非常嚴格的流程以實現風險控制,而這些P2P平台都沒有。平台的風控好壞只能說是相比較之下,而不存在絕對的安全。對於借款人的各種審核,需要依靠專業的有經驗的風控人員進行操作。
平台背景增信
宣稱有上市公司、國資背景,但是幾級子公司投資、投資持股比例等都不知道,央企一級公司投資持股100%也是國資背景,地方國企三級子公司投資持股0.1%也是國資背景。目前上市公司和國企不會隨便給一家平台提供風險這么大的信用背書,所謂明裡暗裡提示平台背景,大多隻是個吸人眼球的噱頭罷了。看看之前有些宣稱自身有背景的平台,跑路倒閉的比比皆是。
「一般來說,平台增信的目的和初衷就是要獲得投資人的信任,而盲目增信或者過度增信,往往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平台運營要有底線思維,依法合規運營的底線不能過,投資人一定要有風險識別意識,不要只抓取有點就認為是安全靠譜平台,還是需要從多方面、多維度去評判平台,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投資的安全。」錢多多行業研究員告誡廣大投資者。
Ⅵ 大魚寶投資守信嗎網上有個大魚寶投資平台這個平台是正規的嗎會不會拿錢跑路
不可靠,要理財還是到大平台,如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