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響保費的因素有什麼
保險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在市場中有比較獨特的定價方式,它的價格一般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且保險和其他普通商品不同,它賣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所提供的保障服務。
所以保險的價格會因為「服務質量/保障強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就好似質量好的商品要比質量差的商品貴,是一個道理。
「保障強度」也只是影響重疾險保費的冰山一角,下面奶爸為大傢具體介紹一下其他影響重疾險保費的因素。
1.保障期限
「保險的保障期限越長,保費越貴」,這幾乎是所有保險的一個通用定理,當然重疾險也不外乎如此。
保險的保障期限越長,保險公司承擔風險的時間也就越長,所以保險公司會根據保險保障期限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價格。
一來是為保險公司減輕承擔風險的壓力,二來也為消費者提供了多種可選項,消費者可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選擇保障期限。
2.繳費期限
市面上大多數重疾險的繳費時間一般分為躉交/5/10/15/20年交,有的重疾險也可選30年交,一般繳費時間越短,保費越貴,繳費時間越長,保費越便宜。
雖然繳費時間越長,總保費會有所增加,但由於拉長了繳費期限,每期分攤下來的保費還是會減少很多。
對於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奶爸建議拉長繳費期限,因為這樣自身承擔的經濟壓力會小很多,且還提升了杠桿率,真正做到了以小博大。
3.運營成本
線上保險一般比線下保險要便宜,因為線上保險的運營成本較低,不需要給保險代理人支付高額傭金,而線下保險一般運營成本比較高,如需要租實體店面、給代理人支付傭金等。
運營成本一高,產品的價格自然會上漲,因為保險公司始終是要賺錢的,不可能做虧本的買賣。
4.保額
保額越高,保費越貴。
保額是評判一款重疾險抵禦風險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標,保額越高,抵禦風險的能力越大,反之則不然。
且保額越高,保險公司承擔的理賠壓力也越大,所以保額也會影響重疾險的保費。
2. 影響保險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哪些因素影響保險市場需求
一、風險因素。
保險商品服務的具體內容是各種客觀風險,無風險。風險因素存在的程度越高、范圍越廣,保險需求的總量也就越大;反之,保險需求量就越小。
二、社會經濟與收入水平。
保險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且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保險需求的收入彈性一般大於1即收入的增長引起對保險需求更大比例增長。但不同險種的收入彈性不同。
三、保險商品價格。
保險商品的價格是保險費率。保險需求主要取決於可支付保險費的數量。保險費率與保險需求一般成反比例關系,保險費率愈高,則保險需求量愈小;反之,則愈大。
4
四、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總量和人口結構。保險業的發展與人口狀況有著密切聯系。人口總量與人身保險的需求成正比,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條件下,人口總量越大,對保險需求的總量也就越多,反之就越少。人口結構主要包括年齡結構、職業結構、文化結構、民族結構。由於年齡風險、職業風險、文化程度和民族習慣不同,對保險商品需求也就不同。
5
五、商品經濟的發展程度。
商品經濟的發展程度與保險需求成正比,商品經濟越發達,則保險需求越大;反之,則越小。
6
六、強制保險的實施。
強制保險是政府以法律或行政的手段強制實施的保險保障方式。凡在規定范圍內的被保險人都必須投保,因此,強制保險的實施,人為地擴大了保險需求。
此外,利率水平的變化對儲蓄型的保險商品有一定影響。雖然目前投資理財型保險占據了一定的保險市場份額,但是由於紅利這一塊沒有固定的保證,所以也影響到客戶對於投資理財型保險的需求
3. 產品設計包含哪些要素
產品設計所包含的四要素:
1、社會與自然環境要素
它主要包括兩個內容,即:社會要素和自然環境要素。其中社會要素分為政治,文化,宗教等;自然環境則涵蓋了包括資源和能源等在內的大自然本身提供給我們的物質。
隨著工業的發展,污染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綠色設計應時而生。它提倡人,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將環保這一迫切的社會問題付諸實踐。
2、技術要素
技術要素中所包含的內容分能源、加工工藝、功能等。可以說技術要素是最直接制約設計實現的要素。
3、審美要素
審美要素的決定是多方面的,包括對象的社會環境,教育程度,價值觀念,個性等。
現時代的時尚設計更注重人的情感化和個性化,消費者面對多樣性的產品有了更多的選擇,可以說現在的產品設計形式已經幾乎不受技術的約束了,各種風格爭奇斗艷,對於它是否被市場所接受,關鍵在於它是否符合某個群體消費者的需要。
4、人的要素
「以人為本」是工業設計的宗旨,但縱觀設計史,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是在現代設計出現以後。今後,設計的發展將更關注於人,機,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個產品設計中需要把這四個要素都包含進去,這樣設計出來的產品才能更適應市場的需求與社會的發展。
產品設計是指從確定產品設計任務書起到確定產品結構為止的一系列技術工作的准備和管理,是產品開發的重要環節,是產品生產過程的開始。由於產品設計階段要全面確定整個產品的結構、規格,從而確定整個生產系統的布局,因而,產品設計的意義重大,具有「牽一發而動全局」的重要意義。
4. 保險產品的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作者:牛顥鈞
鏈接: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對於保險人設計新產品有如下的一些理解:
1.最大需求滿足原則。按照顧客是上帝的市場營銷觀點,保險人應當調查了解保險客戶的需求,將盡可能地滿足保險客戶對風險保障的需求作為開發保險險種的基礎。在開發保險險種時候,必須開展市場調查,把社會各界對各種人身、財產以及利益風險保障的需求放在首位,既要考慮保險客戶的現實需求,又要考慮保險客戶潛在的需求,並通過險種開發盡可能地將潛在需求轉變為現實需求,再將其轉變為真正的業務來源。在滿足需求的同時,研究、開發特殊的保險險種。
2.科學計算原則。險種是保險市場上的特殊商品,它能夠滿足保險客戶的需求,為保險人帶來業務來源,但若險種的價格不當即保險費率不合理,就可能損害保險相關利益。因此在險種開發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科學計算原則,即保險人承保的只是那些可以價值化、數量化的風險保障需求,構成險種價格主體部分的純費率應該力求與損失費率相一致,附加費率則要與險種經營費用率相一致,在維護保險雙方合理利益的條件下,力求有適當利潤。同時在釐定費率的過程中,要根據大數法則計算保險標的發生風險的概率,並依此概率來盡量設計相應的保費。
3.講求實際原則。由於保險風險差異大,有的標的風險相當集中,有的則風險性質較為特殊,因此要講求該保險風險的相應實際情況,依照實際情況來釐定保險費率。任何保險人都要受到各方面的制約從而不可能承保一切風險保險業務,所以在開發新產品時候,應當滿足保險客戶需求與權衡自己承保實力相結合。
以上這幾點是理論上保險公司在開發新保險產品時所要注意和遵循的原則,如果違反其中任意原則,那麼這類產品或沒有任何市場競爭力,或算不上是一種保險險種。
說到實際情況方面,我參加的國內某大型保險公司召開的產品開發研討會上所記錄的一些內容可能會進一步闡釋這個問題。
關於新產品開發所需注意的事項:
1.著眼於重點領域。站在政策的源頭,以保監會主推的險種作為創新的方向;選擇與其他公司在同一起跑線上的產品開發;根據政府或保監會重點發展對象,再去建渠道,尋找客戶。
2.盯住渠道需求。關注渠道的需求,要在渠道上去開發新產品,並且新產品要上量;從長遠看,要形成特色的產品開發屬性,在短期內要上規模,支持公司發展。
3.注重信息收集。這是在保險公司設計新產品步驟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環,其中包括:市場背景信息,廣泛收集與產品相關的國家政策法律調整,監管部門公告和通知,在這基礎上圍繞產品行業動態(例如微信保險),尋找時下熱門的保險產品;市場競爭信息,掌握市場主體基本情況、競爭對手保險產品方案、產品相應的目標客戶以及客戶服務營銷手段等;產品銷售信息,這包括與新產品相關的價格、市場需求、開辦時間、銷售數量、保費收入、名稱等;客戶信息,由於中國區域廣闊,區域以及城鄉差異巨大,消費者對於產品的理性認知差異明顯,而受廣告、口碑等方面的影響顯著就需要企業對各區域用戶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5. 設計產品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產品定價需要考慮的因素有,第一是成本,不要比成本還低,也不能比成本還要高很多。第二就是市場因素,你的產品有市場,市場需求大,並且穩定,就是需求彈性小,那就考慮下高價位,如果你的產品是彈性比較大的產品,那就考慮低價位。第三就是競爭因素了,同行多麼?同行的價格一定要進行參考,你比人家貴的多了肯定賣不出去,在很多競爭者的時候;如果競爭者很少,可以利用差不多的價格或是高一點,總有你的市場。第四就是考慮下政府文件,雖然是你的產品,但是國家要管你哦,產品定價也要符合國家的一些規定。如果你的產品是出口的話還要考慮各種稅,關稅就是一大方面。
你的產品是新產品的話,定價策略還是有的,給你說2個,一是撇脂定價策略,就是以高於產品成本很多的價格進去定價,很快的就收回成本,什麼時候能用這個策略呢?剛才說了,你的產品需求彈性要小,不管價格,大家都要用,是必需品,再就是競爭者少,高價可能讓消費者覺得你的產品要好。還有就是你的產品所屬行業入門要求高,短時間或相當一段時間里沒人能進來和你競爭,這個時間你可以利用高價大賺特賺。缺點也有...往往市場就不好擴大了。第二個策略是快速滲透定價策略,這方面日本做的不錯,就是新產品剛上市,利用低價的吸引力快速的打開市場佔有份額。什麼時候用您應該就猜出來了吧?我就不多說了,不過以後想要在提升價格很難哦。
總之,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要考慮。希望你的產品能high起來
6. 保險產品設計的壁壘是什麼
國際貿易中技術壁壘
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使技術壁壘問題凸現,世界各國普遍採取技術壁壘保護本國市場和產業發展,成為當今影響全球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分析其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尋找突破技術壁壘的對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國際貿易中技術壁壘的特點
所謂技術壁壘,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或貿易集團)在對進口商品進行管理時,通過對進口商品提出特殊的、甚至苛刻的技術要求,採取包括頒布技術法規、推行技術標准、實施合格認證程序等在內的技術性措施而設置的貿易保護壁壘。這種技術壁壘具有如下主要特點:
1、技術壁壘的廣泛性。從目前國際貿易來看,技術壁壘無處不在,從初級品到製成品,從勞動密集型商品到高資本技術含量商品,進口國都有嚴格的技術壁壘限制,具體到食品中的農葯殘留量、陶瓷商品的含鉛量、皮革中的PCP殘留量、煙草中的有機氯含量、機電商品與玩具的安全指標、汽油中的鉛含量、汽車的尾氣排放標准、包裝的可回收性指標、紡織品纖維及染料指標等。其限制的對象不僅涉及到眾多的商品,而且涵蓋了商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消費的全過程,並逐步擴大到金融、電信、保險等服務領域。
2、技術壁壘的歧視性。盡管世界貿易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要求實行國民待遇和非歧視原則,技術性貿易措施不應妨礙正常的國際貿易,但發達國家不斷提高技術標准,存在著對發展中國家許多歧視性和蓄意刁難的做法。這種歧視性不僅體現在進口國內外有別、內松外緊、內低外高限制進口的技術規則和標准上,更表現於技術規則與標准實施的全過程。
3、技術壁壘的靈活性。世界貿易組織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並不存在自身的標准,也不試圖說明一項商品應如何去設計、何為安全或不安全的標准,只是提出了一個鬆散的彈性很大的框架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就可以以國內的生產發展和市場保護需求為出發點,以維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的生命和安全、保護環境為理由,根據自身的標准和需要自行靈活設定技術壁壘,制定出繁多、苛刻的技術規則和標准來限制進口。
4、技術壁壘的隱蔽性。設置技術壁壘大多以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為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其目的是為了抵禦其他國家商品對本國市場形成沖擊,同時更多地輸出本國商品或技術。在傳統的關稅壁壘、進口配額、許可證等限制貿易的措施逐漸弱化和取消之後,看似最客觀、最中性、披上合法外衣的技術標准、技術法規、合格評定等技術壁壘成為影響貿易最重要的因素,特別是當經濟蕭條或進口商品影響本國生產者的利益時,進口國常以安全、衛生不符標准或法規為由限制進口。
二、我國外貿遭遇技術壁壘障礙
目前,技術壁壘已經取代反傾銷,成為我國出口面臨的第一大非關稅壁壘。我國每年受反傾銷措施影響的出口額僅佔全年出口額的1%左右,而受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出口額已超過25%,技術壁壘已成為阻礙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重要障礙。
1、技術壁壘使我國受限商品越來越多。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部分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明顯,但由於競爭規則所限,國外不能隨意對我國出口商品課以高額關稅,便紛紛以技術壁壘為手段限制我國商品出口,使我國受到限制的出口商品越來越多。在我國遇到技術壁壘的出口商品中,不僅有農產品,還有紡織品、玩具等工業品,甚至機電商品和高技術商品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技術壁壘的影響。
2、技術壁壘使我國出口商品市場萎縮。在國外越築越高、范圍越來越廣的技術壁壘面前,我國部分出口商品的市場迅速萎縮,甚至被擋在進口國的國門之外。如由於歐盟將茶葉中農葯殘留的檢驗種類由6種擴大到62種,降低茶葉中農葯最大殘留限量標准20~100倍,個別達到200倍,致使2001年中國對歐盟的茶葉出口減幅超過37%,2004年一季度又減31%;日本將進口大米的檢測指標由1993年的47項,增加到現在的116項,致使無錫大米由20世紀80年代每年10多萬噸的出口量下降為零。
3、技術壁壘使我國遭受嚴重經濟損失。國外技術壁壘對我國出口商品的阻擊,不僅使我國部分出口商品失去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市場,而且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江蘇申澄集團出口德國的一批針織服裝,因沒有達到合同約定的生態紡織品標准,被處以16萬美元的罰款;2001年,無錫賽福天鋼繩有限公司生產的3mm以上鋼絲繩,因達不到歐盟質量技術標准,損失300多萬元。
4、技術壁壘削弱了我國商品競爭能力。技術壁壘之所以能夠削弱進口國商品競爭能力,是因為達不到其技術規則、標准將被拒之門外,而要達到其技術規則、標准,則必須增加投入,從而增加成本,使低成本優勢喪失。如某發達國家對我國的絲綢製品要求每一批出口商品中每一小包內的絲綢均需有取樣檢測報告,逐一檢查112種禁用的偶氮染料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迫使我國建立相應的檢驗機構,增加出口成本。2001年歐盟對我國木包裝採取緊急檢疫措施,造成無錫巴馬格紡機廠、光陽電器有限公司等企業出口商品被退關,成本增加10~30%。
三、突破技術壁壘的對策與措施
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必須高度關注技術壁壘,加強對技術壁壘的研究,採取措施,主動出擊,積極應對,突破限制,擴大出口。
1、提高對技術壁壘的認識。出口生產企業和經營部門要充分認識到技術壁壘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性作用,加強對國外新技術、新標準的研究,並掌握這些新技術、新標准,自覺接受政府引導,走科技興貿,可持續發展道路,以市場為導向,與科技部門、質量監督部門攜手,注重科技創新,依靠科技進步逐步提高我國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增強國際競爭力,以有效迴避和突破進口國技術壁壘。
2、積極實施標准化生產。要突破技術壁壘的限制,關鍵在於企業要積極實施標准化生產,提高我國商品質量和檔次。要實現標准化生產,必須認真了解國際標准、法規的現狀和未來趨勢變化,借鑒國際標准、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標准,建立國內完整的技術標准、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以及檢驗檢疫制度、包裝和標簽制度,以此來調整我們的生產程序、工藝程序,研發新商品,組織標准化生產,以適應國際市場技術標準的要求。
3、著力建立合格認證體系。合格認證是企業沖破技術壁壘的精銳利器,為了做好國內合格認證工作,並使認證結果得到國際承認,必須加強對全國認證工作的協調和管理,要通過整合和有效協調,建立運轉靈活、高效快捷、統一的認證體系。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要求,統一認證目錄,統一標准、技術法規和合格認證程序,統一我國的認證標志;積極推行IS09000和IS014000系列的認證工作,建立與國外權威機構認證的相互認可機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綠色食品技術標准、認證和檢測體系,對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實施全程管理及檢測,確保綠色食品的標准和質量,積極促成農產品向規范化、標准化方向發展,打通農產品的綠色通道。
4、建立技術壁壘預警機制。為了有效應對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在某種商品出口到其它國家和地區之前,政府及相關機構應告訴企業此種商品能否出口,商品出口之後,如果遭遇到技術壁壘限制,企業該如何處理。在建立技術壁壘預警機制過程中,應加強通報咨詢網路建設,建立國外技術壁壘信息中心和資料庫,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及時向企業提供主要貿易對象國的技術法規、國際上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發展動態等信息。
5、全面提高解決爭端能力。當正當利益受到侵害時,應通過貿易交涉、對話,甚至訴諸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利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來保護自己的利益。這就要求企業、部門,甚至政府具有較強的解決爭端的能力。提高爭端解決能力必須重視外貿人才培養,使之具有豐富的國際貿易知識,熟悉國際經濟法,了解世界貿易組織的協定、協議、爭端解決機制,並具有計量、標准、質量管理和質量認證的知識和經驗,清楚什麼情況下,自己遭到無辜侵害,可以通過什麼途徑和措施,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為自己挽回損失,以利在別人侵權的時候,能做到快速反應。
總之,我們應在充分認識到國際貿易中技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構成威脅,甚至可能是致命性打擊的同時,努力掌握和跟蹤進口國技術法規、標准信息,從商品開發開始,到生產、出口等全過程中充分貫徹實施高標准、嚴要求,並利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回擊歧視性技術壁壘。只有這樣,才能較徹底地跨越日益升級的各種技術壁壘,促進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
貿易壁壘
外國(或地區)政府實施或支持實施的措施,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貿易壁壘:
l、違反該國(或地區)與我國共同參加的多邊貿易條約或與我國簽定的雙邊貿易協定;
2、對我國產品或服務進入該國(或地區)市場或第三國(或地區)市場構成或可能構成不合理的阻礙或限制;
3、對我國產品或服務在該國(或地區)市場或第三國(或地區)市場的競爭力造成或可能造成不合理的損害。
外國(或地區)政府未履行與我國共同參加的多邊貿易條約或與我國簽定的雙邊貿易協定規定的義務的,也視為貿易壁壘。
實踐中較為常見的貿易壁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違反承諾的關稅措施;缺乏規則依據的進口管理限制(包括通關限制、國內稅費、進口禁令、進口許可等);缺乏科學依據的技術法規、產品標准、合格評定程序、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不合理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政府采購中違反有關規則限制進口產品的做法;出口限制;補貼;服務貿易准入和經營限制;不合理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措施;其它貿易壁壘等。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7. 保險公司 設計保險產品 要注意那些因素
那個我是小朋友好嗎?你問我這個問題
8. 影響保險業發展因素
當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受到多重力量的綜合影響,前景光明但也不乏諸多變數。2016年我國保險市場規模先後趕超德國、法國、英國、日本,躍居世界第2位。保險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變大』、『變強』的同時,也將『保險業姓保』的理念根植下來。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行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1萬億元,同比增長27.5%。
幾大因素支撐保險業的高速增長:首先,國家政策更加重視保險行業,從國務院新國十條的出台到不同部委和保監會在不同層面對保險行業的支持,把保險業發展戰略作用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次,保險機構本身取得了巨大發展。過去5年,保險機構主體數量、機構在金融市場的活躍度、保險機構服務實體經濟、承保金額和承保范圍擴大等,都體現了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
最後是保險業的社會認知度快速提升。消費者更加了解保險,並且進一步接受和轉化為主動尋找保險保障。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