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平台 > 理財產品常見異議

理財產品常見異議

發布時間:2021-11-08 13:52:12

Ⅰ 理財過程中一些常見的不當行為有哪些

理財的最終目的是使個人和家庭資產得到保值升值,但是若在錯誤的理財觀念影響下採取了不當的理財行為,就可能會導致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是損失嚴重。因此,為了幫助廣大理財愛好者有效避免錯誤的理財行為,這里對理財過程中一些常見的不當行為進行了盤點。

1、不重視記賬

很多人都認為記賬過於繁瑣,對於理財的影響也並不大,因此往往會忽略這個環節。事實上,這樣的做法無疑是錯誤的,清晰記錄個人的收入開支情況,不僅利於掌握自己的財務現狀,從而制定正確的理財策略,還利於控制個人不必要的開支,加快財富積累速度。

2、花錢沒有規劃

很多人花錢都是沒有規劃的,從來不知道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提前列出購物清單和設置開支上限,只會完全按照心意,不管該花的還是不該花的,只要自己願意,就會毫不在乎地花出去,往往等到沒錢的時候才來後悔。這樣的錯誤消費觀念和行為,無規劃消費只會加速個人財富的流失,要想攢到更多的錢,一定要養成正確的消費習慣。

3、不關注市場的信息和變化

市場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人們的投資收益,不關注掌握市場的信息和變化,不僅不能投資獲益,反而會招致相反的結果。因此,投資者一定要養成收看經濟新聞、閱讀財經報紙、關注金融資訊等好習慣,以便隨時掌握市場的信息與變化。

4、過於害怕風險

過於害怕風險而不敢進行投資活動,或者在投資過程中,因為害怕風險而過度分散投資,這樣的風險恐懼心理都是不可取的。投資有風險,但如果投資者能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投資策略和選擇投資工具,就能使資產得到穩定的保值升值。

5、投資盲目追求高收益

在投資過程中,如果不關注個人的實際資金狀況,盲目追求投資高回報,就會將資金置於高風險當中。對此,投資一定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而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正確的投資策略。比如普通上班族,在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情況下,不可過多投資高風險股票,而應多配置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的穩利精選基金等穩健的理財產品。

6、盲目套用理財法則

人們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那就是盲目套用專家們總結出來的理財法則。比如說,在家庭理財上,很多人將「4321法則」奉為金科玉律。而事實上,家庭情況不同,適合的投資方式也不一樣,如果一味相信和盲目套用理財法則,不會根據自己的實際財務狀況靈活變通,不僅不能實現理財目標,還可能會適得其反。

以上就是6個不當的理財行為了,如果想得到滿意的理財結果,千萬不要這樣做!

Ⅱ 銀行理財最常見的2個陷阱,你中招了嗎

誤區一:銀行理財產品不會「虧本」

不少投資者認為各大銀行理財產品跟銀行存款一樣,不會虧本,這種想法其實是存在誤區的。一般來說,根據獲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財產品可劃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兩大類。

保證收益理財計劃,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承諾支付固定收益,銀行承擔由此產生的投資風險,或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承諾支付最低收益並承擔相關風險,其他投資收益由銀行和客戶按照合同約定分配,並共同承擔相關投資風險的理財計劃。保證收益的理財產品包括了固定收益理財產品和有最低收益的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前者的收益到期為固定的,例如:6%;而後者到期後保證可以獲得的僅是最低收益,例如:2%,其餘部分視產品掛鉤標的表現和具體的約定條款而定。

非保證收益理財又可以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計劃。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不承諾理財產品一定會取得收益,有可能產品到期無收益。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是指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客戶支付收益,並不保證客戶本金安全的理財計劃。非保本理財產品甚至有可能發生本金虧損。因此,投資者應該謹慎選擇產品類型。

誤區二:預期最高收益等同於實際收益

很多投資者往往把「預期最高收益」等同於其最終能夠獲得的收益。因此,在購買理財產品前一味追求預期收益指標,而在理財產品到期後,如果出現最終收益低於預期最高收益時,投資者便會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

其實,「預期最高收益」指的是在理想情況下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預期收益可能最終不能實現。投資者在閱讀產品指南及條款內容時,須同時關注其中列出的較差或最差投資收益情形。

理財產品的風險與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即收益越高風險越大,在高收益的背後往往隱藏著高風險,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切不可只看重收益而輕視風險。通常情況下,高收入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強於低收入者,年輕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強過年長者。所以對年長者而言,挑選理財產品更要慎重,不能一味挑選預期收益高的理財產品,需綜合考量,選擇那些保證本金、收益穩健的銀行理財產品。

Ⅲ 最常見的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包括什麼

招行現發售的理財產品一般都不保證本金(6906、8136除外),也不保證收益,收益和本金均可能因市場變動而產生損失,建議選擇適合本人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進行投資。

Ⅳ 對於理財產品常見的風險類型你了解多少

風險:國債<存款<銀行理財(低風險產品)<黃金(波動風險)<基金(分散投資規避單個產品風險)<股票<期貨

國債一般被稱為「無風險收益率」,目前三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8%左右;

定期存款: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制度,即50萬以內100%賠付。目前銀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大約為3.5%左右(中小型銀行利率上浮後可在3.5%左右,大型銀行一般執行2.75%的基準利率);

貨幣基金:目前收益率已經跌破2.5%,安全性和流動性相對較高。根據監管規定,單個貨幣基金每日「快贖」額度為1萬元,即1萬元以內的贖回可實時到賬。隨著貨幣基金收益率的下跌,及1萬元快贖額度的限制,適合小額資金配置。

銀行理財: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主要還是看產品的風險等級。一般情況下不能提前贖回,目前收益率大約在3.5%-4%左右。

股票投資:股票風險很高,潛在獲得高收益的概率也比較大,前提是需要能夠承擔股市的波動風險。

也可以關注一下中小型銀行的「智能銀行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根據《存款保險條律》規定:個人在單個銀行的普通存款享受50萬以內100%賠付),「利率」在4%-5.5%左右,具有流動性高(可提前支取)、利率高於一般存款的優點。

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流動性需求以及收益目標的產品即可。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Ⅳ 各類型理財產品都有哪些風險

保本型理財收益有風險,非保本型本金收益都有風險。

Ⅵ 常見銀行理財產品陷阱有哪些

銀行理財產品通常有兩種:自有理財產品和代銷理財產品。自有理財產品,因為有銀行自身信用背書及成熟的團隊運作,安全性相對較高;代銷產品,是指其他機構與銀行合作,將產品放在銀行的渠道上進行銷售,對於代銷產品,銀行不負責管理,產品以發行機構自身的信用作保障。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銀行理財產品也存在著不少坑,那麼我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需要注意哪些坑呢?首先,很多人到銀行裡面,看了高收益理財產品就購買,這是不對的。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一定要先辨別清楚產品是銀行自有還是代銷,如果是代銷產品,還要搞清具體的發行機構,看看是否可信。有些老年客戶本來是買理財產品的,卻變成購買了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了。
再者,即使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也都不能承諾保本保息,而預期收益率是銀行對理財產品最終收益率的估值做出的評估(一般參考以往該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但是其並不代表產品到期的實際收益率。不少銀行的工作人員在銷售理財產品時,喜歡把預期收益率報得很高,而沒有進行相應的風險提示。
比如,銀行發售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往往與黃金、匯率、國際油價等高風險標的掛鉤,雖然預期收益率很高,但實際到期收益率是多少,要按照實際結算後的情況來看。而結構性理財產品由於收益波動很大,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收益率。
再者,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最忌諱的是遇到了飛單或虛假理財。飛單指的是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出賣不屬於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也非銀行正規的代銷理財產品),從中獲得高額的擁金提成。在通常情況下,銀行工作人員往往替房地產商銷售信託產品。
虛假理財,指的是銀行工作人員私刻銀行公章,私自製作理財協議,利用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以高息吸收客戶的資金,發行根本不存在的理財產品。這往往是,銀行工作人員假冒銷售理財產品的名義,通過融資獲取大量客戶資金,再轉手借給別人用於投資,收取更高利息。如果投資成功了,對方還本付息相安無事,如果借款方還不出錢,那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錢很可能打水漂。
為了避免出現購買到非本銀行的理財產品,建議大家:①盡量到網銀或者手機銀行上購買理財產品,以確保理財產品的安全性;②如果在網下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仔細看產品的說明書,弄清楚情況再購買;③到中國理財網查詢該產品是否為銀行發行的正規理財產品(所有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必須要到這里登記備案)。

Ⅶ 家庭理財過程中有哪些常見的問題

家庭理財總逃不過一個詞,那就是「資產配置」。資產配置就是對資金在各個資產之間進行安排的一個過程,只有計劃好了合理的資金安排,才能在面對突如其來的風險時穩定住家庭財務,一方面不影響家庭開支,另一方面也能產生收益。本篇我將以此為主題來解答家庭如何理財。
在文章開始前,向大家推薦一門可以幫助我們增加收入的理財課程,用七天時間感受理財能力的突飛猛進:限時福利!點擊加入理財訓練營,實現收入三倍增長。
對於家庭理財,每個家庭都有他們不同的看法,比較合理的支出比例如下:
40%的收入分配給保值或增值的資產,如房子一類的固定資產或股票基金一類的非固定資產
30%的收入用於家庭生活的正常開支,保障家人的基本生活;
20%的收入存入銀行,對未來的風險未雨綢繆,也可以投資一些貨幣基金增加收益。
10%用於購買保險,規避一些可能會出現的人生風險。
一個家庭,可以通過構建投資、消費、儲蓄、保險這四個「賬戶」,來構建一個進攻和防守兼備的家庭財務體系,我們分別來講講:
一、投資增值的賬戶,用來追求收益。
這個賬戶的關鍵就是可以賺也可以虧。很多家庭買股票第一年佔比30%,結果賺了很多錢,第二年就用90%的錢去買股票了,可如果中間遇到什麼需要急用錢的事情,就會導致家庭資產的各種問題了,這樣肯定是不對的。
我們可以採用50:50的簡單配置法則。
也就是把投資的錢平均的分成兩半,二分之一投資於股票市場買入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一半投資風險較低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比如貨幣基金、債券、債券基金等)。挑選基金是門技術活,不想被割韭菜就得自身實力過硬,一套完善的基金訓練課程就可以幫到你:今日僅限50個名額,點擊報名《基金訓練營》,帶你輕松穩健掘金!
二、日常開銷賬戶
可以配置1~2張信用卡用於日常消費,日常消費基本上可以被覆蓋。這個賬戶,每一個小夥伴一定要擁有,但是最容易發生的問題是佔比過高。很經常發生的是因為這個賬戶花銷過多,因此沒有錢准備其他賬戶。
三、儲蓄賬戶,即保本的錢
這個賬戶最關鍵的是專屬:不能隨意取來使用。很多家庭在過日子的時候都要存養老金和教育金,但經常會因為要買車或要重新裝修等原因花費掉。
重在積累,需要為長遠的財務目標,每年或每月有固定的錢進入這個賬戶。
運用基金定投來實現這個賬戶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四、保命賬戶,用來實現風險的管理和轉移
簡單來說,就是買保險,根據「雙十」定律,保費占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就可以了。
每個人不是一開始就都有四個賬戶,要通過我們對理財知識的學習,然後一點一點去完善。理財之行需要引路人,一套完善的理財課程能讓你少走彎路:點擊了解《理財訓練營》,7天開啟致富之路。

以上是我對《家庭理財過程中有哪些常見的問題》的回答,望採納~
點擊文中鏈接了解理財訓練營,讓你在理財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閱讀全文

與理財產品常見異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