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保險可靠嗎?買理財保險有風險嗎?
1、從產品自身利益來說:收益高低難說,至少保本而且安全。
2、從保障來說:除了保險產品之外,沒有任何一種有對人身保障的理財產品。
3、從法律層面來說:所有保險產品受法律保護,而且還有避稅的功能。
理財保險可靠嗎?投資理財產品雖然沒有什麼風險,也不會像其他產品那樣大起大落,每年有固定的收益,但是在購買投資理財產品時,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細節:
1、在購買投資型險種時,不能僅僅根據保險公司統計的數據來判斷險種收益的大小,而是應該同時參考債券市場、基金市場和銀行存款三個收益率來綜合考慮。還要注意的是,購買的險種不同,關注點也就不同。
2、購買之前一定要仔細的閱讀產品的說明書,要清楚哪些利益時保險公司保證的,哪些是不保證的,哪些是根據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決定的等等。
3、在投保投連前應通過專業的測試,能夠明確自己投資的期限、最終的目標,做到心中有數。
4、不是所有家庭都適合購買分紅險。短期內有大筆開支的家庭應慎購分紅險;收入不穩定的家庭,不宜購買分紅保險。
理財保險可靠嗎?買理財保險有風險嗎?保險不一定是每個人的必須品,但卻是每個人的必備品。所以為自己買一份適合的保險,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體現出了它的必備。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⑵ 保險理財產品是保本的,是不是以後都要買這種
同為金融的三大支柱,保險的口碑和公信力與銀行比起來可以說差了十萬八千里,說到銀行,人們第一反應都是高大上,靠譜。
但不少儲戶反饋,自己明明是想去存個定期,結果在工作人員的勸說下莫名其妙就領回家一份保險。存款變保險的情況令人困惑不已,特別是很多去銀行辦事的老人家,稀里糊塗地帶回幾份分紅險、兩全險,退保又損失很大,難免令家人十分憤怒:銀行這是怎麼回事啊?
其實銀行是保險公司重要的代理銷售渠道之一,它們賣的部分產品也確實有可取之處。所以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保險中的銀保代理渠道,和銀保產品,都包括哪些內容:
1.銀行為什麼要賣保險?
2.常見的銀保產品有哪些?
3.銀保渠道常見銷售誤導和投保注意事項
三、銀保產品常見問題絕大多數老百姓對銀行都是充滿信任的,因此一旦銀行的工作人員開口進行宣傳,大家很容易輕信,這就導致銀保銷售誤導比傳統代理人的銷售誤導還要普遍和嚴重。
所以大家在了解銀保渠道的產品時要注意這些情況:
1、產品類型混淆
銀行保險不是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更不是存款,而是一款由保險公司承保的保險產品,而銀行只是代理機構,負責代理銷售保險產品,因此產品的售後問題、理賠問題還是需找承保公司。有不少消費者沒有在銀行購買這類產品時,並沒有弄清產品類型,可能買到的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2、誇大產品收益
在銀行買保險可能會遇到銷售人員誇大銷售等情況,甚至可能有的銷售人群自己對銷售的產品都不太了解,為大達到成單的目的虛假宣傳或誇大余期收益宣傳等,客戶買回去後才發現產品實際的收益和銷售人群宣傳的收益差距很大。
⑶ 保險公司里的理財產品靠譜嗎謝謝了
正規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還是可靠的,保險公司理財產品作為一種新興的投資方式備受人們的歡迎。這種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說明我們國內的保險業務信譽度也在提升,而很多保險公司也順應時代的要求推出了各種理財產品,。⑷ 保險理財產品真的靠譜嗎
理財這事,看似簡單,其實深奧。
理財就是生活呀。
你說的那種情況,屬於傳說。目前看是這樣。
如果有人在你耳邊不停的說,那是誤導消費。
日本人,人均7張保單,這話不錯,但是人家那是為了保障,不是為了收益。
買保險,一定要關注的是保障。保險知識理財的一種工具,是最具防禦性的工具,是中長期理財。
存錢保本去銀行,保障風險找保險公司,投資收益去找證券(股票和基金)。
風險和收益成正比,這是鐵律,說無風險賺錢,那時騙子。
況且,講白了一個道理,都說錢生錢,如果大家都錢生錢去了,誰還幹活。
賺錢,一定是自己的事,想不勞而獲,那是不可能的,至於怎樣省錢,守住錢,資產保全,對抗長期的通脹,規避未來不確定的財務風險,那是狹義上的理財。
將下面一段話摘錄給你,洗完更會有幫助吧。這是我最喜歡的,對於理財的解答。
理財 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
年輕是資本,年老是財富
將資本轉化成財富,是一輩子的事。
理財是什麼?
是炒股、買基金、投資房產?還是炒黃金、買外匯、再買幾幅外國油畫?若真是如此,我們又何必反反復復言必稱「可持續性」呢?
理財本來是為了讓財務更健康,生活更幸福,讓人的一生在有效的保障之下安然度過。
炒,是對理財的最大誤讀。
單一的金融產品投資蘊含著很大的風險,那進行有效的資產配置就是理財了吧?通貨膨脹高起與資產價格暴跌並行,有效的資產配置未必能完全規避風險,至少在 泡沫破滅的那個階段是如此。
理財是一種綜合的個人及家庭財務規劃嗎?
這個答案最接近教科書,通過長期有效的金融資產配置,確實能夠達到規避風險、資產增值、甚至財務自由的目標。不過財產規劃固然重要,但忽略了職業規劃,人脈投資、以及如果應對極端風險等內容,同樣很難實現財務自由。金融資產投資只能屬於狹義理財的范疇。
廣義上理解,理財不僅是資產的保值增值和財務規劃,更是一種習慣,生活方式,是一輩子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和資源,在後天的成長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教育和外界影響,有些資源得到強化。把資源轉化為財富的過程就是廣義的理財。
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隨時隨地的尋找被低估的資產,將手中的現金轉化成這些資產,以抵抗通貨膨脹,避免財產縮水。
自從金本位的體制解體後,為支持人類不斷擴張的經濟活動,信用創造的速度越來越快,貨幣泛濫成為一種趨勢。長期來看貨幣必然貶值,只是有時快,有時慢,各個地區不同而已。特別是在當前虛擬經濟超越實體經濟的情況下,貨幣資本的增值速度一定會落後於金融資本,完全的持有貨幣不是一個理性的選擇,比較一下20年前的物價和現在的水平就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可見,狹義理財也就是金融資產配置的過程需要貫穿人的一生,即使不是投資高手,也可以通過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和方法來戰勝通脹。
職業發展也是重要的理財手段,它能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在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要想取得職場上的成功,職業規劃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比財務規劃更重要。當然,也可以離開職場,選擇創業,只不過這是風險更高的一種理財行為。可見,投資理財活動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也是為什麼說理財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一個人怎麼對待財富,那麼他也會怎麼對待生活。
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沖動的還是謹慎的、是勤奮的還是懈怠的、是勇敢的還是懦弱的、是偏激的還是溫和的,不同的心態決定不同的投資理財結果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可以窺見人性的復雜,投資理財過程中也是對人性的檢驗,理財同生活一樣,是對人生的磨練。
年輕是資本,年老時財富,如何把資本轉化成財富,這是一個投資理財的過程,將貫穿人的一生。那麼,你准備好了么?
祝好!
⑸ 關於保險與理財產品的認識
目前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主要包括分紅險、投資連結險和萬能險等保險新型產品。
保險理財的含義
保險是理財工具,解決的是個人和家庭的財務問題,面對意外、疾病、傷殘、死亡等風險,總是要有堅固的防守來確保家庭經濟不會因風險發生而崩潰。面對養老、教育、保守儲蓄,總是要有個基本的底線必須堅守,而堅守這個底線的就是保險。
「保險理財」,有兩層意思。第一是新型保險產品的保障功能,主要管理我們在生活中不可預知的人身風險,保證實現我們的人生目標。這分兩種情況,一是防範意外、疾病等的風險保障;二是為長壽、健康而准備的長期儲蓄,這些支出我們可以將其看成是消費,表面看起來沒有保值增值,實際上已經有效轉移了風險。
第二就是新型保險產品本身具有的理財功能。新型保險產品重新界定了風險與責任,在保險公司和投保人之間形成風險共擔機制。新型保險產品,在保障功能的基礎上,實現保險資金保值增值,這是保險保障功能的延伸,也是滿足投保人在獲取保障之後對長期儲蓄,甚至是參與到股票債券市場的需求的滿足。
新型保險產品風險特點
投資連結保險是一種結合保障和投資雙重特性的保險產品。投資連結保險的保費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用來保障,另一部分用於投資。即在收取的保費中扣除保障成本和管理費用後,余額按投保人的意願投資,保障部分所產生的身故風險和費用風險由保險公司承擔,投資賬戶的盈虧由客戶自行承擔。投保人承擔投資收益波動的風險,其回報的不確定性最大。
萬能保險和分紅保險的回報率有保證的成分,比如萬能險就明確告知投保人最低保證的結算利率,分紅保險通過確定最低利率保證方式保證最低回報,二者共同點是如果保險公司經營成果高於最低保證,投保人分享盈餘,方可獲得更多的回報。
需要注意的是,新型保險產品用於投資增值的資金不是投保人繳納的全部保費。
正確認識新型保險產品的風險
保險和銀行、證券一樣,是金融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著各種風險的考驗。當前,社會上有人說,購買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收益,可能還沒有定期存款利息多。這樣的比較方法是片面的。
首先,保險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保險產品其主要基本功能是保障功能,如購買保險產品的被保險人在保險期內身故或殘疾,保險公司還要承擔保險責任。
其次,經營主體不同。銀行理財產品是銀行經營的業務,保險產品是保險公司經營的業務。
第三,作用不同。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作用是追求資金安全和一定收益,與保險產品相比,二者在預防風險、存取方式和所有權等方面存在區別。在預防風險方面,保險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都可以為將來的風險做准備,但用銀行儲蓄來應付未來的風險,是一種自助行為,而保險則能把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是一種互助行為。
在存取方式上,銀行儲蓄存取自由,提前支取按活期利率計息,本金無損失,而保險產品沒有存取和利息概念,能否獲得保險金是不確定的,保險金只有在保障期滿或保險事故發生時才能拿到,如提前退保將承擔一定的損失。無論是保險產品或銀行理財產品,都受到大的經濟金融環境的影響,都存在不確定的風險因素,因此不能簡單地將保險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進行比較。
購買保險產品
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是要確認銷售網點及銷售人員是否具有代理銷售保險的資格。
根據有關規定,商業銀行每個營業網點在代理銷售保險業務前應當取得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證,銀行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員應當符合中國保監會規定的銷售從業資格條件,取得中國保監會頒發的《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證書》。
二是要仔細閱讀保險條款。當宣傳資料和銷售人員的介紹與保險條款有差異時,應當以保險條款為准。
三是要充分利用猶豫期。猶豫期也叫冷靜期,多存在於1年期以上的長期壽險和健康險,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簽收保單後10日內,萬一後悔,或者對所購買的保險產品不滿意,可無條件要求退保。在猶豫期內,保險公司最多扣除不超過10元的成本費,退還保險費。
四是投保前實事求是回答保險公司的提問,投保後配合保險公司回訪。在投保時,要對自己的情況向銷售人員如實告知和說明,對條款及說明書內容不理解的要詢問。投保後,各保險公司在銀行代理銷售保險產品後,一般要對客戶進行回訪,並做好相應的記錄。
要特別注意的是,許多保險公司的萬能險、投資連結險的初始費用、保險費、管理費、手續費等在保險期間都將按一定比例扣除,在投保初期,保險公司投入的成本高,扣除費用的比例也較大。因此購買產品時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避免短期內退保。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
有人說「買保險就像買鞋」,有一定的道理,保險產品是否合適要根據自己的需要確定。人生的不同階段,需要應對的風險不同,保險需求也有所不同。
通常來說,年輕的時候偏重家庭經濟責任,如身故和傷殘的保障,被保險人一旦發生風險,意外險、定期壽險等可為父母配偶子女提供部分經濟支持,避免發生「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情況;中年時偏重子女教育儲備,定期兩全保險,重疾險的需要逐步增加;老年的時候偏重養老、健康護理和財產傳承,可以考慮終身壽險、年金保險、健康保險等。買保險還要結合自身的經濟條件,有的產品繳費高,期限長,需要穩定的收入和持續的繳費能力。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⑹ 買保險理財產品需要注意些什麼情況
股市持續震盪,在股市有的人或許會賺的盆滿缽滿,有些人或許會血本無歸,這種高風險的投資方式是需要謹慎考慮的,因此不少投資者開始考慮重新配置資產。其中,部分消費者將重點投資理財保險產品,與一般銀行理財產品不同,保險理財是一種集保障功能和投資收益於一體的產品,它在功能、收益、退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消費者在購買相關產品時要注意保險的細節,掌握步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1、了解產品特性
目前市場上的投資性保險基本包括分紅險、萬能險以及投連險三類,三類產品的投資方向及收益均有不同。具體而言,分紅險產品的投資相對保守,風險低,但收益也相對較低。萬能險產品主要投資國債、企業債、大額銀行協議存款、基金等產品。投資連結險是保險理財產品中相對最為激進的,無保底收益,風險大,當然收益也可能大。
2、警惕高收益陷阱
保險理財產品由於兼具保險與理財的功能,因此年化收益率普遍大多在4%-5%之間。即使是風險較高的投連險,收益一般也在6%-8%之間浮動。目前市場上許多宣稱年化收益率可達15%以上的「保險產品」,多為魚目混珠的P2P包裝產品。保險理財產品的投保者需對此類過高收益保持警惕,注意分辨。
3、慎選保險公司
當我們了解產品特徵時,即保險理財產品的投資回報率與市場環境以及各保險公司的投資策略和能力密切相關。因此,選擇一家可靠的保險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在選擇保險公司時,首先要了解保險公司的資金規模是否雄厚,產品種類是否齊全,歷年產品收入如何,服務網路是否便利。其次,還要了解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即保險機構履行賠償或給付責任的能力,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在同一時間點要求保險賠償時,是否有足夠的資金理賠。
⑺ 銀行保險是理財產品還是保險有風險嗎
銀保產品不是銀行理財產品、不是銀行存款,而是兼顧投資與保障功能的保險儲蓄產品。目前除了主要有壽險產品外,還有產險公司出手的非預定收益型投資保險產品。銀保產品和普通保險產品的最大區別在於銷售渠道不同,銀行作為一家兼業代理機構負責代理銷售保險,其他售後服務、理賠事項等服務一般都由保險公司提供。因此,客戶在銀行選購理財產品前一定要問清楚產品性質,確保自己買的到底是銀行、保險、基金哪一類公司推出的產品,以免造成產品責任模糊不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