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也並不意味著銀行理財就不靠譜或風險「大」,主要還是看產品的風險等級。
銀行理財主要分為了五個等級:R1(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型)、R4(進取型)、R5(激進型)。
R1也就是常見到的低風險理財投資產品,主要投資渠道為國債、保險理財、大額存單、銀行理財等低風險投資;
R2也就是常見到的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也是市場銀行理財的主流產品,主要投資國債、逆回購、保險理財、大額存單、銀行理財、貨幣基金、信託等低風險、中低風險的產品;
R3等級,常見到的中等風險理財產品,增加了企業債券,還能夠投資一定比例的股票、商品、外匯等,投資高波動投資的資金比例要低於30%。因為有著高波動投資產品,所以本金可能受到一定的折損;
R4等級,常見到的中高風險等級理財產品。在R3等級可投資產品之上,投資高波動產品的資金比例能夠超過30%。
R5等級,就是高風險等級理財產品,沒有任何的投資限制,甚至可以採用杠桿、分級、衍生品進行投資。
所以,投資理財最重要的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收益目標、風險偏好、以及流動性要求的產品,選擇「靠譜」有信用背書的平台。
你也可以關注一下中小銀行智能存款產品,「利率」在4%-5.5%左右,具有流動性高(可提前支取)、利率高於一般定期存款的優點。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② 關於銀行理財的問題
銀行理財,可以去銀行咨詢服務人員。
③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存在哪些問題
產品同質化明顯,許多的銀行產品的對象目標都是相同的,商業銀行的比較中意非保本理財產品。有興趣,可以考慮匯付天下理財。
④ 銀行里的理財產品有風險嗎
銀行的理財產品有風險。銀行理財產品分為自營業務和代銷業務。自營理財產品的基本風險不大,收益低。代銷理財產品的銀行存在風險,不能保證成本。需要自己承擔風險,因此購買理財產品必須謹慎。
銀行理財中,除了普通的銀行儲蓄,也就是活期、定期存款等;除此之外,還有各種理財產品,包括銀行各種風險等級的代銷理財產品。
最近銀行在售的理財產品中,非保本型產品佔比迅速攀升。截至2018年3月中旬,今年以來的所有銀行理財產品中,非保本型產品佔比為69.28%,比去年同期的61.21%增加明顯。
投資就一定會有風險,只是風險大小不同而已。非保本理財雖有可能出現本金損失,但到最後都能拿到合適的收益和本金安全。盡管如此,在投資時仍要注意風險。
風險程度(由高到低)可分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保本浮動收益型>保本保證收益型。
也就是說,非保本浮動收益型是風險最高的,顧名思義,就是說既不保證你的收益,更不保證你的本金,這類產品風險較高,建議在銀行專業理財經理指導下購買,適合風險喜好型客戶,可能在短期內實現遠高於銀行定期收益的投資計劃。
⑤ 銀行買理財產品有風險嗎
銀行買理財產品也是有風險的。理財產品的收益與風險呈正相關關系,沒有絕對意義上無風險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將由商業銀行投入相關金融市場中去,金融市場波動將會影響理財產品本金及收益。造成金融市場價格波動的因素很復雜,價格波動大,投資者所購買的理財產品面臨的市場風險也大。
由於理財產品收益是以貨幣的形式來支付的,在通貨膨脹時期,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理財產品到期後的實際收益下降,這將給理財產品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損失的大小與投資期內通貨膨脹的程度有關。
(5)銀行卡理財產品有哪些問題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將根據理財產品說明書的約定,向投資者發布理財產品的信息公告,如估值、產品到期收益率等。若因通訊故障、系統故障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投資者無法及時了解理財產品信息,這可能影響理財產品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從而影響理財產品收益的實現。
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現,將嚴重影響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可能影響理財產品的受理、投資、償還等的正常進行,甚至導致理財產品收益降低甚至本金損失。
⑥ 短期銀行理財產品有哪些時間問題
問題一:募集期
對於短期的理財產品來說,募集期的長短影響著實際收益。因為已經購買了理財產品的資金,在募集期是沒有收益的,僅按照活期利率計息。一般來說,銀行理財產品的募集期在2-7天之間。募集期的延長,實際上就是增加了對資金的佔用時間,特別是對於短期的理財產品來講,影響更大。
舉個例子,如果用20萬元購買年化收益率為6%的7天期產品,活期利率為0.385%,產品募集期為4天。原本7天的收益應為200000×6%×7÷365=230.14元,日均收益約為230.14÷7=32.88元。
不過算上資金閑置4天,資金的佔用期限實際上就是11天,每天收益只有(230.14+20000×0.385%×4÷365)÷11=21.69元,實際年化收益率就變成了21.69÷200000×365=3.96%,和原來的6%相比低了很多。
可能有些人會想,那我等到募集期最後一天再買不就可以了?對於那些收益較高的熱門品種來說,到募集期最後一天可能會因為太搶手,額度早就被搶光了。
問題二:節假日
春節前,有個同事想買一款30天的理財產品,不過他看了下,銷售截止日期上並沒有說明是否年前截止。同事詢問了銀行的工作人員,得知該款理財產品的銷售截止日期可能會延期到春節之後,於是果斷決定不買了。
通常情況下,銀行的理財產品是不會在節假日之前截止銷售的。如果碰到節假日,募集期一般會後延。要是真不巧撞上國慶或春節的長假,募集期會推遲7天以上,變得更長。
問題三:到期日和到賬日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如果某一款理財產品的到期日正好遇上節假日,那麼贖回的資金也要相應順延幾天才到賬,而且節假日的這幾天是不計算收益的。這里要搞清楚,理財產品的到期日和到賬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到期日是理財產品投資期限的截止日;到賬日則是指理財產品到期以後,本金和收益支付到投資者賬戶的日期,也就是資金真正回到我們自己「口袋」的日期。到期日與到賬日之間是清算期,清算期長短各銀行不同的理財產品都不一樣,一般為1-3天。所以,如果產品的到期日碰上長假,那麼我們的資金會繼續長時間閑置,預期的高收益也會大打折扣。
當然除了上面的我們所說「時差」,還有一些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需要支付的手續費、託管費等等,都會使得看似高收益的短期理財產品,實際收益大大縮水。無論如何,短期的理財產品中,資金閑置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資金短時間內需要周轉可又不想閑置的情況呢?
一是可以選擇其他的短期理財產品,比方說,現在不少的貨幣基金都能實現隨存隨取,風險極低,收益還不錯,就是一個短期閑置資金的很好選擇。其次,在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之前,多了解情況,比如說募集期多長,到期日幾號,是否收手續費,收多少手續費等等。
⑦ 目前,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的發展現狀,以及有什麼問題風險
資管新規實施滿月。在「破剛兌」「凈值化管理」等要求下,銀行「保本」理財發行量、收益率均呈明顯下降趨勢,向凈值化轉型效果還未充分顯現。
業內人士表示,凈值化轉型仍存在資產估值、投資者教育等諸多障礙待突破。當前,一些銀行已開始在產品方面作出嘗試性准備,但市場仍在等待理財產品監管細則落地,作為資管新規配套細則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將適時發布。
銀行理財市場的變與不變
資管新規中部分條款對銀行理財業務影響巨大。4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從發行數量、平均期限和預期收益率等方面均出現明顯變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自3月開始驟降,4月環比減少20.42%至10846款。進入5月後,產品發行數量持續走低,上周(5月18日-5月24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938款,較5月11日-5月17日一周減少317款。
資管新規下保本理財將逐漸淡出市場,目前保本理財呈現明顯下降趨勢。4月保本理財發行量佔比為33.15%,與之前相比差別不大,但5月以來保本理財發行量有所收縮,佔比持續下滑。某城商行客戶經理表示:「我們會向客戶強調整改期截至2020年底,在此期間保本理財仍會繼續發售,但在銷售過程中不再承諾保本保收益。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按照約定收益給予客戶。但與去年相比,預期收益率下降得明顯,產品並不是特別好賣。
2017-2018年4月中國銀行理財發行數量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購買理財的渠道也逐漸由線下向線上轉移。手機銀行和網銀正成為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的主要渠道,佔比達到62.46%。在和銀行業內人士的訪談中也了解到,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都在加大以手機銀行為代表的移動金融資源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