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平台 > 理財產品資金蜂擁入市

理財產品資金蜂擁入市

發布時間:2021-10-06 18:22:42

1. 「以後銀行的理財都不保本了」,對於這類說法你怎麼看

銀行理財產品保本之路還能走多遠?這無疑牽動著投資人、銀行和監管層三方關切。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各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總規模已經高達29萬億,龐大的體量,即使出現10%的風險,那也是2.9萬億,會牽涉多少個投資人?猶如巨人走鋼絲,稍有閃失,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01普通投資人是如何看待的?對大多數人來說,可以保本,然後再盡可能地獲取較高回報,當然是最好的期望,這符合我國廣大老百姓的投資理念。

但是,在投資形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無論是像余額寶、理財通等互聯網理財,還是其他P2P理財,還是銀行、保險、證券、信託等金融機構理財,「保本」並非獨有面孔,而是一直與「非保本」並存,並不斷地融入到百姓理財理念之中,只是不同投資人根據自身投資偏好,進行自我判斷和取捨而已。

作為一個平台,募集的資金其實也沒有全部放在自家的「保險櫃」,說拿就拿那麼方便。而是在保留小部分備付金外,大比例資金還是用於再投資,以獲取利差,賺取利潤。再投資也不是100%絕對安全,況且一旦投資人出現大規模集中贖回資金(擠兌),資金池只算杯水車薪,引發群體性風險就會成為大概率問題。

2017年11月17日,央行聯合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和國家外管局起草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正式發布,並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

不僅是進一步規範金融理財市場秩序,確保經濟安全穩健運行的需要,而且也是保護投資人利益的需要。不僅廣泛徵求社會各方意見,而且留下過渡期,給金融機構和投資人逐漸適應和調整的時間,應該是比較慎重的。

2. 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對股民是好事還是壞事

不少股民,往往認為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行為,是一種不務正業的行為。其實,從利潤增長的角度看,上市公司的這類操作,屬於一種相對中性的行為。

正常情況下,上市公司往往都能及時收回理財產品的本金、獲得相應的利息。這類利息收入,最終會被納入上市公司的利潤累積當中。從這個角度看,上市公司的相應理財行為,對股民是件好事。

不過,上市公司的理財操作不應當過於頻繁。如果一家公司頻繁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就說明該公司的生產效率不高,資金大量閑置,而這對於投資者來說並不是個長期的利好。

3. 理財產品如何追加資金

繼續進行投資就可以了。當然一般同一個理財產品你買了一次之後滿標了就不能再買第二次了。不過你可以選擇同一個平台的另外一個標的。比如說票票寶,每天會有好幾個標的,你買了一個40天的產品,滿標了,然後他又出了一個60天的,那你可以繼續投資呀。這都沒有問題的。

4. 蜂擁理財有風險么

1、利用超高收益誘惑
如果有人向你推介「銀行理財」、「銀行存款」,卻承諾收益比銀行理財收益率或存款利率高出幾倍,這個時候一定要警惕,極有可能是誘餌。 防範技巧:如果發現一款承諾的低風險、高收益、額度有限的「銀行理財」產品,切莫急於作出投資決定,去搶購所謂有限的「額度」,應當先撥打該銀行統一的客戶服務電話進行核實。
2、釣魚理財網站高收益
「天天返利」、「保本保收益」、「收益可達20%以上」、「零風險、高收益」。據悉,這些騙子網站70%以上的伺服器都設置在境外,沒有經過我國工信部的ICP備案,因此追討損失也十分困難。防範技巧:廣大網民在遇到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時,應先冷靜辨別信息真假:一要查看其網址是否有合法的ICP備案信息;二是宣稱「天天分紅」、「保本保收益」的基本都是騙子;三要核實理財產品真實投資的項目情況。

每天都有人掉入理財陷阱當中,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忽略了上面這些事情帶來的潛在危險。在這一行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高收益、零風險是騙子公司慣用的伎倆。所以,要防範騙局,先要知道騙局主要有哪些。目前,騙子的手法也是層出不窮。投入的資本也變得越來越高,為了欺騙投資者可謂是煞費苦心。因此,我們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確定的情況不要貿然出手,多詢問詢問周圍人,看看局外人對此有何看法。

5. 什麼銀行理財資金可以直接入股市

銀行理財資金入股市是誤讀。(來自人民日報)
銀監會近日向商業銀行下發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力求從根本上解決理財業務中銀行的「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問題,推動理財業務向資產管理業務轉型。《辦法》還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辦法》明確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是代客資產管理業務。《辦法》指出目前銀行理財業務最大的問題在於預期收益率型產品仍是理財產品的主流,客戶認為預期收益率即為實際收益,銀行具有「隱性擔保」職責,應該「剛性兌付」,但銀行認為投資者應該對投資風險「買者自負」,雙方分歧明顯,一旦發生風險,可能會影響到銀行的聲譽和正常經營。《辦法》同時指出,化解理財業務的風險在於真正落實風險承擔主體,讓產品的風險和收益真正過手給投資人。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將由預期收益率型產品向凈值型產品轉變,成為「類基金」產品,由投資人自己承擔投資風險,同時也獲得完全收益,而銀行回歸受託管理人的位置。
《辦法》允許商業銀行「以理財產品的名義獨立開立資金賬戶和證券賬戶等相關賬戶,鼓勵理財產品直接投資。」有人將此解讀為「銀行理財資金將直接進入股市」。
業內人士指出,這是一種誤讀,證券賬戶並非是指股票賬戶,也包括債券賬戶,這里實際上指的是交易所債券市場賬戶。而對於銀行理財產品進入股市,此前的文件早有明確規定,即2009年銀監會出台的《關於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理財資金不得投資於境內二級市場公開交易的股票或與其相關的證券投資基金。」《辦法》同樣遵循此前《通知》的規定,在第六十六條有相同的明確規定限制。
此次為何強調「直接投資」?業內人士指出,此前受監管要求,銀行理財資金不能直接投資非銀行間市場,往往需要借道信託、基金等通道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增加了資金鏈條和投資環節,也變相增加了資金成本。此次放開限制,允許理財產品開立資金和證券賬戶打通了銀行和交易所市場的通道,銀行理財不再限於銀行間市場。
因此《辦法》明確了理財資金投資運用以直接投資形式為主,杜絕層層嵌套,以「去杠桿、去通道、去鏈條」為目標,允許銀行設立理財管理計劃及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實現理財資金與企業真實融資項目的直接對接,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更好地直接服務實體經濟。
據銀監會測算,徵求意見稿實施後雖然會給銀行理財業務帶來陣痛,但不會對理財業務造成重大不利影響,長遠看利大於弊,而且有利於向真正的資產管理轉型。

6. 理財產品凍結資金什麼意思

就是購買理財產品就得「凍結」數月資金。但這一理財方式已過時,現在銀行一般推出結構性銀行理財。結構性理財產品是在客戶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加入一定的衍生產品結構,將理財收益與匯率、利率、債券、指數等金融參數掛鉤的理財產品。投資專家指出,相比目前市場上的其他理財產品,結構性理財產品具有低風險、免申購費的優勢,因此此類短期理財產品更易受到市場歡迎。

7. 上市公司用自🈶️閑置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好事嗎

操作好了就是好事情!現在養老金都入市了!只要操作良好有序,讓錢生錢,還是不錯的選擇!但要注意不可以違規冒進!

8. 保本理財,年收益15%。這種東西靠譜嗎

收益率高得離譜,還保本,一聽就是騙子。最好不要沾,離遠點兒。
現在做什麼能有每年15%的收益率啊?千萬別打錯主意。

閱讀全文

與理財產品資金蜂擁入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