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平台 > 第三方資產端平台理財范出現逾期

第三方資產端平台理財范出現逾期

發布時間:2021-09-27 02:23:33

A. 宗弘之家投資安全嗎

不安全,已經有好多人被騙了,而且還不少呢

B. 2019年P2P行業會消失嗎

2019年1月中國P2P網貸行業分析:嚴監管政策持續加碼倒閉平台轉型發展

「175號文」出台,監管再升級,倒逼平台探索轉型之路

對於網貸行業來說,新年伊始,在短短一周時間內就有了「冰火兩重天」的奇妙經歷:1月下旬,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布了《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下稱「175號文」),175號文提到的「能退盡退,應關盡關」,這讓不少網貸從業者感覺了迷茫。監管層給網貸平台提出了兩條主要轉型路徑:網路小貸和助貸。網路小貸需要另外申請牌照,門檻較高且網路小貸的放貸資金有杠桿限制;而助貸機構方面,沒有線上場景的,大多需要布局線下網點,需要耗費大量人力,顯然轉型路徑並不好走。

而緊接著,互金整治辦馬上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實P2P網路借貸合規檢查及後續工作的通知》(即「1號文」),1號文則向網貸行業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當前備案工作仍照常進行,這又讓網貸從業者看到了曙光。

事實上,一些無法正常運營的中小平台加速出清已經不可逆轉,如果平台想繼續運營下去,則勢必需要完成備案。事實上,監管壓力大,完成備案並不容易,倒逼著網貸平台去尋找一些新的突破口;除了網路小貸和助貸外,有些平台結合原有的資源優勢做布局,開始摸索其它方向的轉型。

2019年1月中國網貸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P2P網貸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月P2P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1037.07億元,環比下降2.18%,同比下降50.19%。截至2019年1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數量下降至1009家,相比12月底減少了16家。據不完全統計,1月停業及問題平台數量為16家。1月正常運營平台數量居於全國前列的地區仍為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四個省市,分別為232家、208家、114家、77家,四個地區累計正常運營平台數量為631家,占行業正常運營平台數量的比例為62.54%,四個地區的平台數量繼續下降,目前全國正常平台數量超過百家的僅剩廣東、北京和上海三地。吉林、重慶、天津、雲南等10個地區的正常運營平台數量不足10家。

截至2019年1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合計待還本金總量7645.81億元,環比下降3.09%。本月行業待還本金延續下降走勢。待還本金的持續下降一是因為平台主動壓縮規模;二是因為部分合規難度較大平台的主動或被動清退。

2018-2019年1月中國P2P網貸行業待還本金總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網貸行業遭遇「冰火兩重天」

短短兩天里,網貸行業人士的心情可以說是波瀾起伏、五味陳雜。

1月21日前後,一份網路文件流傳於整個互金圈,這份文件隨後被證實正是由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布的175號文。該文件稱,將堅持以機構退出為主要工作方向,除部分嚴格合規的在營機構外,其餘機構能退盡退,應關盡關,加大整治工作的力度和速度。

175號文首提網貸分類處置,將機構分為已出險機構和未出險機構,已出險共分為已立案機構和未立案機構;未出險機構則按照存量業務規模進行分類,分為僵屍類機構、規模較小機構、規模較大機構,其中,規模較大機構根據風險狀況進行分類又可分為高風險機構、正常機構,針對不同的機構類型提出不同的解決應對方案。「175號文出來後,感覺行業都沒法再做了。」一位深圳的網貸從業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稱:「深圳監管部門把轄區內若干平台的負責人召集起來開會說要簽自願承諾退出函,簽字之後也就意味著不能再發標。」

而另一位深圳網貸從業人士也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目前淘汰率確實挺高的,他朋友所在的一個網貸平台,待收金額(貸款余額)1億多一點被約談,大概春節後會有具體的退出計劃。

而其他待收金額的規模較大的平台怎麼辦?

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有些平台其實已經出現了逾期但還沒有進入立案階段,針對這些平台會區別對待,公安機關有可能在催收的時候協助平台出具函件要求借款人還錢,從而化解平台的壓力。這樣做主要是因為這些平台待收規模太大,一旦立案催收難度變大,其中一些借款人會故意不還錢或拖慢還錢進度,到時兌付的概率更小,這些在175號文也有所體現。

小小金融總經理劉小峰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目前網貸行業的情況一邊是網貸行業整體風險尚未有效出清,且網貸平台數量龐大,另一邊是各地監管人力嚴重不足。175號文的推出,監管層按照風險狀況有針對性地出清網貸風險,可以提高監管效率,解決監管人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從而防止風險的滲透與擴散,控制風險規模及影響人群。

繼175號文之後,互金整治辦隨後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實P2P網路借貸合規檢查及後續工作的通知》(即「1號文」),相比起175號文,這個文件則給業內人士帶來了一絲曙光。

1號文明確指出P2P平台加強信息披露工作,並需要對新發布產品進行產品登記披露,2019年一季度開始開展合規檢查工作及整改效果的驗收檢查。這也向網貸行業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當前備案工作仍照常進行。

在劉小峰看來,由於175號文並未提到備案內容,特別是其中提到的「能退盡退,應關盡關」的內容,且轉型路徑難走,讓不少網貸從業者對此持有悲觀情緒。相對而言,1號文則為網貸從業者留下希望,畢竟「信批和產品登記」就是網貸備案的前提之一。「175號文對於正常運營還沒有出風險的平台存在誤判,有『一鍋端』的意思,可能會有老賴就直接不還錢,促使更多平台風險暴露,1號文出來讓那些正常運營而且比較合規的平台心裡有個底,給了這些平台信號,正常運營的平台還是可以做下去的。」另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嚴監管政策持續加碼倒閉平台轉型發展

網貸機構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完成分類,分類之後平台自己再決定下一步怎樣走。對於轉型,175號文給出了三條路,助貸、網路小貸或者資產管理機構。

劉小峰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網貸機構要轉型為網路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這些轉型路徑並不好走。網路小貸需要另外申請牌照,而且門檻較高,符合這一條件的網貸機構沒多少。且網路小貸的放貸資金有杠桿限制,資本實力較弱的網貸機構即使拿到網路小貸牌照,其所能放貸的規模也極為有限。而助貸機構方面,沒有線上場景的,大多需要布局線下網點,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助貸規模如果達不到一定體量,是難以覆蓋龐大的運營成本,平台擅長的是資金端這塊,資產端並不擅長,所以有些平台會缺乏轉型的動力。

上述業內人士也表示認同,在他看來,一般做助貸對資產有要求,傳統金融機構會做盡調。助貸只有一條腿走路,傳統金融機構才是決策者。一般來說,企業還是更願意從事網貸業務,主要是利潤來源會更多元,相對穩定,主動權多一些;也有平台轉型去做消費分期,但金額相對網貸平台更低,網貸轉過去還要找明確的消費場景。「像175文這么嚴格,也意味著網貸平台之後的資源會比較稀缺,價值、利潤空間等都是非常可觀的,很多企業還是更願意在網貸領域去做;能留的還是希望留下來的,不能留的就只能轉型了。」他說。

現在平台如果想繼續經營,則勢必要完成備案。原來政策要求最遲應當於2018年6月末之前完成整改驗收以及後續備案登記工作,但是到了這個時點並沒有備案確切的消息。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175號文和1號文也沒有明確備案具體的時間點,他們預計監管層要通過建立強監管,把風險大、規模比較小的平台出清,等全國網貸數量壓降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再去落實備案,預估2020年春節後會有準確消息。

隨著中國經濟下行,中小微企業經營壓力增大,大部分平台資金壓力也比較大。根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披露截止2018年11月的數據來看,累計代償金額方面,99家平台中,58家平台累計代償金額環比上漲,其中西安方元、易君58財福、米缸金融、宜人貸、上海樂賺(海融易)、工場微金的漲幅均超過了30%,代償數量增大,說明借款人的回款能力減弱,不少平台難以按時兌付,需要墊付資金,平台資金壓力不小。

在監管政策持續加碼下,也倒逼著平台去尋找一些新的突破口。除了網路小貸和助貸外,有些平台結合原有的資源優勢做布局,開始摸索其它方向的轉型。

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有以前做車貸的平台轉型去做汽車美容和維修、還有二手車買賣,原來的主營業務汽車金融難以覆蓋運營成本,開拓一些其它的業務後,汽車金融占其全部營收的比重也變得越來越少。還有一家做房貸的平台轉型去做房地產中介,其中會提供一些增值服務,例如提供買房的過橋資本等等,基本都是圍繞原有的資產端做一些布局。如紅嶺創投也一直由資金端轉型做資產端,布局消費金融和金控平台。

C. 玖富金融靠譜嗎

千萬不要相信玖富金融,都是騙人的,當你填寫所有資料時,到最後銀行卡號碼都是錯誤的,錢不會到你賬戶上面,還說什麼凍結了,交50%的什麼金才可以解凍,又說會反還之類的,騙人的,騙人的,不處理又說到時候還是要按期還錢的,不要相信

D. 為什麼有些P2P網貸平台逾期率是零,有些卻很高

零逾期是不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並不能隨著技術手段、風控手段,以及其他的任何外力而被完全消除,從金融的邏輯來講,如果不存在逾期的話,那它就不是一種金融產品,必定有風險。
零逾期率並不意味著網貸平台擁有超強風控能力,更有可能是平台並未披露相關信息。
據銀監會統計,截至2017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71萬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4%。分析人士認為,P2P網貸平台的借款人資質整體上較商業銀行借款人低,風險則相對更高,按此邏輯,P2P網貸平台公布的逾期率為零顯然不正常。
這就是關於P2P網貸平台逾期率問題的回答,請採納,謝謝。

文字來自穩貸

E. 網貸逾期率這么高,借款人能堅持多久

在所有上榜的零售財富管理賽道的17家企業中,共有8傢具有有集團或股東資源支撐的企業,這些資源不僅帶來了低成本的獲客、更輕盈的資產和品牌背書,更使得在「馬太效應」市場下,平台能夠持續性地吸入更多發展養分。

而面對用戶增長較慢的現實,這些企業也選擇加深資產端的縱深度來應對轉化率不高的困境,即我們常說的「資產閉環」。大部分企業通過自營消費分期、車貸業務,來實現更加完整的場景化運作,同時橫向擴大資產類別,涉足房貸、車貸、ABS和海外資產等多重業務。

「自建資產端和擴大資產類別,或許能夠增加對於資產的把控力,尤其是風險層面。同時,盡量提供更多元化的資產,以提高客戶的投資額度,同時提高費率或利差。」某平台負責人表示。

不過對於大部分想活下去的零售財富管理企業來說,未來還需要更多地依靠科技和數據,使搜集並標准化客戶行為和數據變得可行,從而做好用戶識別和資產匹配,構起較高的競爭壁壘。

俗語說,最黑暗的時刻總在黎明之前。對於這些已然看見春天的網貸企業來說,光明前仍要度過這段艱苦的洗禮時間。也許存活下來的不僅僅是傳說中拿到那100張牌照的「幸運兒」,還有由這次黑暗而產生的科技、創新和改變。

F. PPmoney網貸資產端逾期率高不高

PPmoney平台推行全面風險管理

G. P2P平台出現負面怎麼辦,如何分析P2P平台負面消息

當前大環境下總的來說,P2P平台已經比前兩年好了很多,目前正在趨於正軌的發展方向,但是我們也不能放鬆警惕,如果我們投資的平台出現了負面消息,我們應該如何去分析,今天就為大家講講,平台出現負面我們應該怎麼辦,如何去分析負面的真實性,從而避免資金的損失。

4、封殺質疑或者迴避質疑的

質疑就像陽光,驅趕陰暗,殺死腐敗,是檢驗平台較為有效的方法。我們投資前,有什麼疑問,就找平台,看它怎麼回應?如果它的說法都是往大了說,沒有實質的內容,那就要小心。

5、年化收益20%以上的

不是說低利息就安全,高利息就不安全。但總的來說,離譜的利率,風險要高許多倍。如果給我們的利息都是24%了,那他借給別人不是要34%或者更高了?哪個企業、個人能承擔如此高息?這不比炒股還劃算嗎?

6、服務體驗極差的

最後一條,服務體驗!一路投下來,如果你感覺很不爽,建議走人!這種感覺,可能是客服不怎麼理你?或者提的問題,老是拖延?或者電話老打不通?或者軟體特別難用?這些匯總形成了你的體驗,能夠反映一個平台是否用心、是否真誠、是否光說不練?客戶是上帝,上帝都沒有照顧好,怎麼能夠把其他事情做的牢靠?

總之,在聽到平台爆出負面消息時,投資人不要慌張,多方面分析其信息真假性和影響程度,再拿出解決措施。所以P2P需要回歸它的本質,不做資金池,不做回報承諾,只做信息中介。P2P平台不會無緣無故爆負面,過去這么多年,大多數說辭嚴謹的負面最終都在平台倒閉後得到了證實,而且真實情況往往比爆料更嚴重。所以,只要看到自己投資的平台爆出負面消息,我們都要足夠重視,務必第一時間採取行動!

編輯:鴻學金信網本文版權歸:鴻學金信網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了解更多互聯網金融和生活理財相關的知識,歡迎關注我們,如您有其他觀點或意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點贊留言!

H. p2p理財安全嗎

題主好~
p2p理論上是比較安全的,但是發展到我們國家,就不是很安全了,前期由於鼓勵發展,所以很多平台冒出來,現在國家出政策整改之後,一批又一批的p2p到下,這段時間剛好是p2p雷潮期間,不少平台都清盤跑路了,如果題主不了解的話,不建議涉足,可以暫且觀望,雷潮是考驗一個平台的最佳方法。
雷潮期間才能看出什麼樣的平台扛沖擊能力強,具體如下
第一類,資產端現金流情況較好的平台。投資人提現基本借款人已經還款,甚至資產端的回款速度比理財端還快,有很多理財標出現提前還款。這種平台無論何時都是雷不掉的。
第二類,理財端運營能力強的正常業務平台。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之家這樣的第三方數據平台上,平台資金顯示正向流入,且有效投資人數量也沒怎麼減少,說明平台的用戶群忠實度較高,並未受到雷潮影響。
第三類,理財端運營能力強的集資詐騙平台。此類平台通過合理的運營,雖然資產端一塌糊塗,依然可以保持正向現金流。
怎麼幫助我們選擇第一類平台,在雷潮結束之後立馬上車?
共識價值高,投資人都比較信任,平台的資產端出現逾期、續借都是很正常的,不管是不是雷潮期,其回款規則,墊付規則都正常執行。一般來說,遇到逾期會直接標注這個標逾期,平台會在7到30天內墊付,平時是這樣,雷潮期也這樣。
如何區別第二種第三種平台?

第二種平台:投資人忠實度較高,資金幾乎沒怎麼因為雷潮流出的;或者是平台備付能力強,雖然資金流出,依然墊付的過來。我們直接可以通過雷潮期間平台的數據表現就可以判斷了。
第三種平台:平台資金不流出,但是有效投資人數量減少,那麼這種平台可能是跟部分大戶投資人有了某種約定,讓大戶暫時維護住平台而已;平台資金不流出,但是有效投資人數量激增,這個想必大家都明白,平台放羊毛了,平台比較缺錢;平台頻繁出運營活動,加息紅包滿天飛,依然是缺錢。
滿意請採納~

I. 互聯網金融平台轉型資產端,還能趕得上嗎

以目前的法規和互聯網發展的階段,互聯網處置模式可以分為兩種。模式一:綜合處置平台形式;模式二:收益權轉讓形式。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進入轉型期、產業結構調整期,從過去的依靠投資、出口來拉動經濟的高速粗放期逐步轉變為以改革、創新為主導的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新常態的背景下,一些長期依賴要素投入來促進發展的行業、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困難、財務狀況每況愈下、償債意願明顯下降,銀行業風險管理和不良資產處置面臨新的壓力和挑戰。另外,從2013年開始,互聯網金融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一定程度上給商業銀行轉型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利率市場化、經營互聯網化等課題擺在了銀行面前。面對經濟新常態,如何破解難題、化解風險,用改革創新的思路做好不良資產處置工作,是亟待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新常態下的不良資產 金融行業與經濟周期的變動有強烈關系。當經濟上行時,企業信貸需求旺盛,資產質量保持較好,不良資產清收處置難度和壓力相對較小;但當經濟進入調整期,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和宏觀政策趨於穩定,部分過去發展過熱的行業和企業出現了不景氣,「潮落效應」加速傳導放大,管控信貸資產質量面臨較大壓力,不良資產清收處置難度加大。一方面,大量關注類、限制類甚至淘汰類企業和項目由於經營不景氣,現金流匱乏,亟需資金維持正常運營,它們普遍希望放寬准入門檻、放寬抵押擔保等條件,加大信貸扶持力度;另一方面,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社會總需求降低,不少優質企業或項目普遍減少了融資需求,商業銀行面臨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和流動性過剩的雙重壓力。新常態使不良資產清收處置的難度進一步加大。由於經濟下行,企業盈利能力下滑,加之市場需求不旺,生產要素市場價格下跌,一些企業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明顯下降。根據銀監會統計,截至2014年三季度的統計數據,不良資產余額為7669億元,不良資產率為1.16%,其中次級類為0.55%,可疑類為0.46%,損失類為0.15%,從數據上看都高於上季度。另外,一些地方政府的保護主義和行政干預現象開始抬頭,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大量增加的同時,直接清收、訴訟清收難度明顯加大。與此同時,由於景氣指數下降,投資缺乏動力,重組盤活面臨較大困難;拍賣、債務重組、兼並等手段達到資產保全的難度越來越大。傳統模式的弊端 在新常態下,不良資產數量和處置難度不斷增加,在傳統方式中通過公開拍賣、協議轉讓、招標轉讓、競價轉讓、打包處置等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不良資產處置,但據長期在資產保全一線的專業人士透露,在傳統的線下處置方式中,不良資產交易的時間和資金成本都非常高,而且效率還比較低,同時還會經常出現道德風險,這種風險有別於我們熟知的操作風險,它主要是指為謀取私利而做出的有意不合規的行為。一方面,資產保全部門利用其特有的地位和權力,違背處置回收價值最大化和處置成本最小化原則,以表面「合法合規」形式,非法謀取個人或小團體利益。通常表現為相關人員取得現金返佣、回扣等不正當利益行為。另一方面,少數直接處置人員利用其獨家掌握的客戶信息、社會關系等外部資源,內外勾結,低價處置不良資產,同時謀取個人利益。因此線下非公開或內部交易中,普遍存在銀行信息不對稱,資產被低估、被賤賣,最終覆蓋不了相應的銀行貸款的情況。 處置創新探索 在當前互聯網金融領域日新月異、發展模式不斷創新、傳統金融的交易方面被不斷寄予新的拓展,研究不良資產處置網路化是目前進一步探索商業銀行互聯網化,處置方式信息化的重要途徑。打破以往資產管理公司「獨門獨院」處置不良資產的方式,將金融不良資產項目通過互聯網交易平台發布出去,海量吸納供求信息,通過市場公平定價、合理競價方式轉讓金融資產。根據財政部、銀監會關於印發《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的通知,有權參與不良資產處置的機構必須有5年以上不良資產管理和處置經驗,公司注冊資本金100億元(含)以上,取得銀監會核發的金融許可證的公司,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依法設立或授權的資產管理或經營公司。上述資產管理或經營公司只能參與本省(區、市)范圍內不良資產的批量轉讓工作,其購入的不良資產應採取債務重組的方式進行處置,不得對外轉讓。批量轉讓是指金融企業對一定規模的不良資產(10戶/項以上)進行組包,定向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的行為。所以,10戶以下的處置(非批量)可以向社會投資者轉讓。上述這些規則給不良資產互聯網化業務范圍做了一個范圍,即非批量式處置模式才可以向社會開放。實際上,不良資產在很多人眼中屬於垃圾產品,但是對於專業的處置機構來說是可以變廢為寶的資源。筆者認為,以目前的法規和互聯網發展的階段,互聯網處置模式可以分為兩種。模式一:綜合處置平台形式 通過第三方機構建立互聯網交易平台,運用當前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的趨勢,將過去分散在線下和各省份的金融交易所有效地銜接起來,通過即時的信息發布,統一的競價方式提高中小資產管理公司的參與性,提高不良資產處置的前端的交易活躍度。同時,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改變過去信用類資產包數量過多的情況下低價賤賣的局面。目前,淘寶網上已經開設了不良資產拍賣的處置渠道,坊間也有不少傳聞認為該舉措是開啟了不良資產觸網的新局面。不過,筆者還是認為,該項目模式僅僅是增加了一個不良資產拍賣的網路途徑罷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處置模式的本質問題。以現有的處理情況來看,商業銀行批量轉讓必須通過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進行操作,當資產管理公司購得不良資產包後,會分銷給一部分投行,比如大家熟知的黑石、大摩等,而這些公司每年會在國內收購大量的不良資產進行處置。有媒體去年8月份報道,黑石集團擬支持Jason Brown在香港設立的不良債權基金,可以看出國外投行普遍對持有國內不良資產具有一定的積極性。而隨後我們可以發現,這部分投行獲得了資產包後會在三級市場進一步分銷給一部分民營的資產管理公司,這類公司普遍沒有之前一級、二級市場的大型資產公司背景實力雄厚,所以長期以來都是只能從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和投行手中購買資產包。在這個分銷過程中,可以初步看到一個層層加碼的不良資產處置產業鏈,這條產業鏈上游的四大或者省級資產管理公司對不良資產的處置或者分銷價格具有很高的議價權。綜合處置平台的運營原理與目前的互聯網金融平台有所類似,但也有所不同,即參與的主體主要是商業銀行與資產管理公司之間。當商業銀行通過平台發布不良資產等處置信息,與此同時,對該資產信息有需求的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在平台同時進行集合競價或者協議競價等方式完成初步交易,平台在該交易過程中充當信息撮合等服務,而彼此之間的資金結算將通過託管行完成。推廣綜合處置平台的模式,一方面是要解決過去處置過程繁瑣,不良資產被層層分銷導致產業鏈過長,最終交易成本相對較高、處置效率被人為降低等弊端。另一方面,有助於擴大整個交易行為的參與程度,使得不同層面的合格參與主體可以在同一個交易平台進行合理競價,廣泛、公開的參與形式既符合資產處置價值最大化原則,同時也是互聯網金融一直所推崇的平等參與原則。模式二:收益權轉讓形式 收益權轉讓形式在國外已實施多年,對於不良資產的處置提供了很好的途徑。簡單地說就是商業銀行通過向合格投資者出售不良資產,將不良資產出表,需要指出的是,該項交易過程中,一般商業銀行並不簽署回購協議,這也是對不良資產未來收益不確定性做到風險隔離。一般都屬於中小型支資產管理公司從銀行獲得資產包,然後通過互聯網金融平台以不良資產未來處置的預期收益作為轉讓條件,在較短的時間內滿足其流動性的一種交易方式,相比目前淘寶網司法拍賣,收益權轉讓形式並不是抵押物處置的過程,更多的是類似SPV(特殊目的載體),通過特殊目的載體以不良資產處置後的現金流為支撐發行的收益產品。該種形式的收益權轉讓,不僅增加了市場參與主體的積極性,更能加快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處置的速度,適度擴大資產管理公司的經營杠桿倍數,有效地提高處置過程中的流動性,拓寬整個市場的投資渠道。從投資者角度上來看,由資產管理公司發起的收益權轉讓形式比較適合中小投資者參與,特別是小額分散的投資方式。另外,對於未來有重組兼並能盤活一定資產的項目可以採取股權投資等形式的處置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大陸地區不良資產處置的門檻相對較高,具有一定的寡頭壟斷特徵,某些時候商業銀行在整個資產處置過程中處於一定劣勢,如何在當前新常態背景下,結合目前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趨勢,逐步開放不良資產處置市場的門檻,讓更多的市場力量來主動、科學地配置資源,是我們下一步需要逐步探索和討論的重要話題。

J. 風物長宜放眼量,合規之後的p2p會走向哪裡

謀局在於定位,優質資產是核心競爭力

隨著大規模的資金湧入P2P網貸市場,優質的資產已經發展成為網貸行業最稀缺的資源,而優質的資產端是p2p網貸平台的命根子,只有掌握了優質的資產端平台才能持續運營,獲取優質資產端成為了網貸平台競相追逐的焦點。

追本溯源,優質資產項目是將風險扼殺在萌芽期

眾所周知,P2P網貸從流程上分為貸前、貸中、貸後三個部分,雖然三個環節緊密相扣,但最關鍵的是貸前,換句話說就是標的的項目來源,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資產端,是P2P產品的源頭,將源頭做好了,就等於將風險遏制在萌芽時期。

資產端的風險主要是資產業務本身的信貸質量風險,包括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和道德風險等,還有貸款出現逾期等造成的現金回籠困難的兌付風險。

因此,平台風控對資產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開透明,優質資產項目是眼見為實

互聯網金融不單是將金融網路化,而是延續互聯網公開透明的基因。我們知道,互聯網最直觀的特點是公開透明,而目前我們能看到是資金端的數據、信息透明,可是資產端仍然是在線下,如何讓投資用戶看到項目的廬山真面目是保障項目真實的關鍵

閱讀全文

與第三方資產端平台理財范出現逾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