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平台 > 六旬翁買理財產品虧損三萬

六旬翁買理財產品虧損三萬

發布時間:2021-09-27 00:13:28

① 老大爺買理財產品虧了20萬,銀行到底要不要賠

理財產品風險,這是銀行代售時明確告知的
所以理財產品盈虧風險自行承擔
如果銀行沒有盡到告知義務,
可以去法院起訴

② 老人買銀行理財虧18萬被判賠償,案件中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發布老年人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其中,既有財產權益糾紛,如老年人財產權保護、老年人委託理財,也有涉及人身權益的保護,如對老年人的贍養等問題。


但是,在二審判決中,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卻判決銀行賠償王某7萬元。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案涉《資產管理合同》及《風險揭示書》等均系銀行依循的規范性文件或自身制定的格式合同,不足以作為雙方就案涉金融產品相關情況充分溝通的憑證。銀行對王某作出的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為平衡型,但案涉金融產品合同中顯示的風險等級並非均為低風險,該行違反提示說明義務,未證實購買該產品與王某情況及自身意願達到充分適當匹配的程度;未能證明其已經對金融消費者的風險認知、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了當面測試並向其如實告知、詳盡說明金融產品內容和主要風險因素等,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同時,王某有投資理財經驗,應當知曉簽字確認行為效力;本案投資虧損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市場的正常波動,並非該行的代理行為導致,王某亦應對投資損失承擔一定的責任。故判決銀行賠償王某7萬元。最高院認為,明確規則尺度,保護老年人金融消費安全,本案是《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發布後首批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案件之一,首案效應突出。銀行應就投資者的年齡、投資經驗、專業能力進行審查並考慮老年消費者情況等,對老年投資者應給予特別提示,結合民商事法律、《會議紀要》精神和社會發展實際提出了金融機構提示說明義務和金融消費者注意義務等判斷標准。本案對如何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合法、安全的投資理財消費環境,具有積極意義。

③ 我媽去工商銀行存錢,被銀行的忽悠買成了人壽保險,一年存三萬,繳三年,存6年

有些人覺得自己被忽悠買了保險,原因通常都是自己不夠了解就買了或者是太相信代理人,購買後覺得跟想的差別太大,還可能是因為產品不夠好,為了幫助避雷,我整理了這份榜單:《十大【不值得買】的重疾險大盤點!》

既然覺得被忽悠是因為心理落差,那麼心理落差是怎麼產生的呢?通常都因為兩種情況:無法理賠收益達不到期望,下面具體說一下:

第一點,一些保單無法理賠的原因:

(1) 投保沒有如實健康告知

沒有如實健康告知是無法理賠的主要原因,如果出險了,保險公司會千方百計查清楚被保險人的過往病歷,如實健康告知不是鬧著玩的,這里有份攻略:《投保時,健康告知有什麼小技巧?》

(2) 沒達到理賠條件

保險理賠肯定是要滿足某些條件的,就比如說要身故才會理賠的壽險,部分壽險身故時間不一樣,賠的金額也不同,不要只聽代理人講,要自己去了解這些內容。有些是因為理賠的資料沒有準備齊全無法理賠,這里有份理賠資料表格:

④ 買銀行理財巨虧18萬!62歲老人把銀行告了,最終的結果如何

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發布老年人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據了解,本次最高院公布的十件典型案例中,基本涵蓋老年人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是老年人比較關心和關注的問題。其中,既有財產權益糾紛,如老年人財產權保護、老年人委託理財,也有涉及人身權益的保護,如對老年人的贍養等問題。此外,還包括“以房養老”等養老形式創新中涉及的糾紛。

此類案件都有幾大特點:

高收益伴隨高風險,老年人心理上很難經受投資上的重大虧損,因此在選擇“投資理財”渠道時一定要審慎。法官建議老年人“投資理財”記住“四不原則”:不要貪、不要懶、不要自以為是、不要自作主張。

⑤ 關於蘭州大爺買34萬理財險8年虧5萬一事,你有何看法

隨著金融行業的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理財公司,同時一些大型銀行、保險公司都開設了不同類型的理財業務。在很多人的觀念里,理財就是一種掙錢的方式,一些商家各種鼓吹理財的收益,讓人們很容易陷入其中。而就在甘肅省蘭州市,一位大爺購買了三十多萬的理財產品,而過了幾年取出時,卻被告知反而虧了將近五萬元,這件事引發了不小的關注。

保險公司同意退還全部本金,但是不同意支付利息

王大爺簽署合同的這個流程,完全不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在王家人和保險公司協商多次後,當地保險公司同意了退回三十多萬元的理財本金,但是利息無法支付給他們。這件事還在後續協商中,但是這件事也給了我們一個警示,對於任何涉及錢款的重要合同或理財產品,我們一定要小心謹慎,一定要嚴格按照合法的流程來辦理,同時,也不要隨便輕信他人的鼓吹和宣傳。

⑥ 我炒股虧了3萬怎麼辦

炒股賠錢怎麼辦,或者說,在金融市場應該如何面對虧損?這是個沒法迴避的問題。

虧損應該分兩種情況,一種是主觀技術性和客觀系統性的謬誤;一種是市場監管失效和制度性缺失。

面對虧損,最簡單的辦法是接受現實,這里有兩種心理可選擇,一是清倉止損,認栽不玩了;一是死扛到底,看誰更長命。不接受虧損的也有兩種極端心理,一是續錢加碼,以致債台高築。 通常,不接受虧損的結果往往是:到最後還得接受虧損。

所以,在這個大魚吃小魚的世界裡,認輸比不認輸長命,接受失敗比心理偏執更健康。

入市需謹慎,是要從兩方面做准備,一是認知風險,做好科學的「效用」預期;二是保持健康心態,平靜面對漲跌(特別是虧損)。科學的效用預期告訴我們,賺錢和賠錢都要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入市才能收獲快樂;健康的心態可以讓我們在享受收益的同時更准確地掌握市場節奏。這是良性循環的基礎。

⑦ 老人買理財產品虧損,銀行到底要不要賠錢

老人是弱勢群體固然沒有錯,但是不應該什麼時候都扯上”老人“這兩個字,誰還不會老呢?憑什麼老人就該高人一等的樣子,什麼事情都要去遷就他們?

只要銀行沒有欺騙老人,有跟老人說明其風險的情況下,老人依然決定購買理財產品,那就無需賠償老人。

每年因為投資理財而損失大筆金額的大有人在,還真沒有人去想過要銀行賠錢的,銀行只是一個機構,賠不賠錢是市場說的算的,又不是他們自己內部可以操作的。如果不信,你們虧損了去銀行看看,銀行還不把你當搗亂的掃地出門!

天底下沒有那麼好的事情,讓人凈佔便宜的。

⑧ 老人在銀行買理財虧18萬,法院判銀行賠7萬,銀行吃癟在哪裡

有很多的老人家老了之後他們都是捨不得花錢的,而且平常的時候也是會去存一些錢。現在有很多的人他們都知道老人的養老金是很多的,於是就開始去欺騙著老人,像這樣的做法也是讓大家都覺得非常的憤怒。

同樣的這件事情也就提醒了很多的年輕人,一定是要經常的去給家裡面的老人打電話,或者是回去看看他們,也才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而我們都知道現在很多的人都會去買理財產品,如果說這些理財產品能夠成功的話也就是會賺很多的錢。有很多的老人,他們在老了之後覺得自己總是去花子女的錢,心裏面過意不去。所以說他們也就會想著去賺錢,因此也就會受到一些欺騙。

天上是沒有掉餡餅的事情,所以說大家也不要總想著去用一些不用勞動的努力去付出一些成果,這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銀行也應該合理的去跟人群推薦理財產品,像老人的話是絕對不能夠去推薦的。而且我們也經常要跟家裡面的老人去宣傳這件事情,也應該讓老人知道這種做法是非常的不對。

⑨ 理財產品虧損工行一支行被判承擔133萬賠償,工行為何拒不履行義務

理財產品出現虧損,工商銀行一支行被判要承擔70%,也就是133萬的責任,但是拒不履行義務被列為失信執行人,限制企業高消費。這事情到底怎麼回事?大家得先了解一下具體的情況以及經過,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判斷的標准,到底誰對誰錯聽聽就知道了。

你要說銀行承擔70%的責任沒有?這133萬來賠償可能嗎?銀行是什麼地方?銀行會沒有錢嗎?但是就是不交錢。所以今年5月份向人民法院申請了強制執行申請執行,標的物為180萬。之後這個地方支行就被列為失信執行人,限制高消費,聽了這個事情經過之後,相信大家自己也都清楚了,到底誰的責任。

⑩ 老人買理財產品兩個月虧20萬銀行為什麼被判擔責

近六旬的王女士在某銀行員工的推薦下購買了理財產品,但幾個月後發現一直在虧損,於是只能賣出,造成損失。因為認為銀行存在過錯,王女士將銀行起訴到法院。近日,西城法院對該案作出判決,鑒於被告銀行的過錯是導致損失的重要原因,法院判決被告銀行對王女士的損失承擔80%的責任,賠償王女士16.5萬余元。

老人購買理財產品 兩個月虧20萬

王女士起訴稱,在某銀行員工的推薦下,她購買了理財產品,銀行員工介紹此理財產品不會虧損可放心購買,但王女士幾個月後發現理財產品一直在虧損,只能賣出。後經評估得知,此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為中高風險型。王女士認為銀行存在過錯故要求賠償損失。

被告銀行沒有提供書面確認形式的證據,證明是王女士主動要求了解和購買涉案理財產品的,也沒有提供證據證明銀行盡到了對王女士購買涉案理財產品投資風險的提示義務和涉案理財產品的說明義務,因此可以認定銀行沒有履行正確評估及適當推介的義務,具有相應過錯。

鑒於被告銀行沒有提供證據證明已經盡到了必要的風險提示義務和產品說明義務,且王女士確有因購買涉案理財產品而導致發生損失,應當認定銀行方面的過錯行為與王女士的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法院同時認為,王女士對於自身的財務狀況、投資能力及風險承受能力應有相應的認識,在購買涉案理財產品時也要盡到必要的注意義務,因此,王女士對損失的發生具有相應的過錯,銀行的侵權賠償責任可相應降低。王女士請求銀行賠償其全部損失的訴求,法院不予支持。

鑒於被告銀行方面的侵權過錯是導致王女士損失的重要原因,應該對王女士損失承擔主要賠償責任,法院判決被告銀行對王女士的損失承擔80%的責任,賠償王女士損失16.5萬余元,王女士自己對損失承擔20%的責任。

閱讀全文

與六旬翁買理財產品虧損三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