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張是一位保險理財員,他在向顧客推銷理財產品的時候,總是喜歡用以往客戶的成功事實來說服准客戶。請
為什麼開通網上銀行在支付寶添加銀行卡卻說此銀行帳戶不存在?
❷ 銷售人員從事理財產品銷售活動不得有哪些情形
貌似現在銀行沒這么先進規范吧,尤其郵政更加不堪,賣保險賣基金各種忽悠它發生的好像最多。你要遵循原則那麼就是:對所推銷產品不作虛假陳述,向客戶解釋清楚,並告知此產品具體與銀行有沒有關系,是幹嘛的,投向,或者產品性質,風險程度等等方面,要點就是良心道德和職業操守這些,你真這樣做了可能一單都做不成。
❸ 為什麼銀行職員自己幾乎不買銀行賣的理財產品
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櫃台就設在銀行營業廳內,但是它跟普通儲蓄業務的窗口是不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理財產品跟儲蓄業務分屬銀行的不同體系。所以理財產品不像銀行儲蓄,是可能會產生虧損的。
而很多理財產品的銷售人員為了個人私利,經常向咱們無知的普通投資人推銷高風險的投資產品,這產品不出事還好,一出事就悲劇了。
那麼銀行理財到底有哪些套路呢?
套路一
除了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以外,有時候還會代銷保險、基金、信託等業務。有很多小夥伴就上了套,本著賺取收益的目的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卻被銷售人員混淆了概念,買成了保險。
保險沒有存取和利息的概念,能不能獲取保險金是不確定的。而且銀行賣的保險,基本上都是理財型的保險,保障的功能很小,所以就算你想買份保險,最好也別選擇銀行。
套路二
有些時候銀行會把代收產品當成自發的產品賣,可能還會向客戶隱瞞風險。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買的其實不是銀行的產品。而風險也不是銀行承擔的。
套路三
銷售人員介紹的預期收益率中所提到的年化,並不是到期後能拿到的收益比例,而和收益的計算陷阱都沒有那麼簡單。收益套路是無窮盡,只能自己注意一點,以免踩進了陷阱。
凡是口頭承諾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數都是套路,最好能讓銷售人員把所有的承諾都寫合同,這樣如果有糾紛,也能算個保障。
❹ 怎麼才能把理財產品推銷出去
第一,理財產品要合法,公司或平台具有金融資質;第二,參加車友會、房友會,認識高凈值人群;第三,了解客戶的真實情況;第四,為用戶提出合理的理財計劃。
❺ 如何銷售理財產品
要做好銷售就是首先要自己真正認為銷售出去的是好的東西,只有這樣你才能用最真誠的態度去介紹產品給客戶。
銷售技巧當然重要,但是銷售心態才是銷售最核心的東西。
❻ 理財產品的營銷推廣怎麼做
社群渠道篇
作用:軟營銷。這塊是寶地,軟廣的核心戰場。蘋果,三星,UBER都喜歡這么做,在產品上線前,各類預熱活動,內容營銷。當你看到很多人在論壇討論蘋果又出新品時,請不要相信這都是自發的,裡面有大量的水軍,還有博主。事實上,UBER在國內和各綜合及垂直領域的博主均保持了深度合作關系。汽車、美妝、母嬰、電子產品開展社群營銷是普遍現象。
1、綜合:QQ空間、人人網、豆瓣、知乎、天涯
註明:知乎的權重很高,QQ空間的用戶多
2、垂直:攜程旅遊、螞蜂窩旅遊;汽車之家、易車網;搜房、安居客;辣媽幫、寶寶樹
註明:垂直社區的用戶質量往往極高,營銷價值極大,但是社區對營銷的打擊非常嚴厲。較好的方式是找KOL進行植入營銷,另外也可以找寫手拍攝原創視頻、圖片,編寫文案後開展優質內容營銷。
❼ 代理銷售理財產品需要什麼公司
只要經過中國的金融管理機構授權的公司都可以代理銷售理財產品,比如支付寶、人人貸、陸金所、借貸寶、銀行等。
附註:
理財產品一般通過商業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購買,傳統渠道包括: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公司。新興渠道包括:第三方理財機構、綜合理財服務機構。
中國的金融市場管理機構主要是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為主體的「一行三會一局」的金融監管體系。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❽ 理財產品銷售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看保險公司的實力,才能保證有較高穩定的受益。
二、看自己的經濟狀況,買保險還是應該用閑錢比較好,畢竟是一種長期的投資.。
三、看保單的條款,有些險種是要扣費的,個人所繳的保費要扣去一定費用以後才計入理財賬戶,這點往往會被營銷員隱瞞,千萬注意。
四、專款專用,理財型保險和保障型保險是不一樣的,看自己需要的什麼。
❾ 人民幣理財銷售人員從事理財產品銷售,要遵循什麼原則
理財產品銷售活動,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等相關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客戶合法權益。
銷售理財產品,應當遵循誠實守信、勤勉盡責、如實告知原則。
銷售理財產品,應當遵循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充分揭示風險,保護客戶合法權益,不得對客戶進行誤導銷售。
銷售理財產品,應當進行合規性審查,准確界定銷售活動包含的法律關系,防範合規風險。
銷售理財產品,應當做到成本可算、風險可控、信息充分披露。
銷售理財產品,應當遵循風險匹配原則,禁止誤導客戶購買與其風險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理財產品。風險匹配原則是指商業銀行只能向客戶銷售風險評級等於或低於其風險承受能力評級的理財產品。
銷售理財產品,應當加強客戶風險提示和投資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