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知道個人理財的兩個基本原則嗎
理財業務,顧名思義即代投資者打理資產,是通過一系列財務規劃的程序,將個人不同形式的財富,予以科學管理的過程。為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在此把個人理財限定為由商業銀行獨立發行的本外幣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是產品的單一發行主體,對產品進行全過程管理。而把銀行代理銷售的基金、保險(放心保)等歸集到銀行為個人提供的其他特別金融服務。
銀行人個理財的兩個基本理念是保值增值需求以及收益風險匹配原則。
銀行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從風險屬性來看,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現金管理類、債券類、信託類固定收益、資本市場類、代客境外理財類、結構性產品類六大類理財產品。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投資方向多為貨幣、債券和銀行間市場及票據等低風險領域,投資期限多以「天」計,能做到每個工作日開放申購贖回,贖回時資金按時到賬,方便程度堪比活期存款。
債券類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於國債、金融債、中央銀行票據、高信用等級企業債、短期融資券等期限結構固定,投資風險較低的產品。
信託類固定收益理財產品:指銀行作為信託計劃的委託人,發行理財產品募集客戶資金,然後將資金投資於信託投資公司設立的信託計劃,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按照委託人的要求負責信託的管理和運作,銀行信託計劃到期後,由信託投資公司按照信託計劃的約定向銀行支付本金和收益,銀行再向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支付本金和收益的產品。
資本市場類理財產品:投向主要是滬、深股市上交易的品種,或與滬、深股市交易品種性質類似的投資工具,包括上市公司股票、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交易所債券等。
代客境外理財產品:指銀行代投資者將可以投資的人民幣或美元交給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投資到境外的資本市場獲取全球市場收益的產品。投資方向較廣,利率、匯率和股票價格等因素的波動,將對該類產品的投資收益產生直接影響。
結構性理財產品:指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將存款、零息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與金融衍生品(如遠期、期權、掉期等)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金融產品。
理財產品購買流程:
(一)擺正理財心態,合理進行理財規劃。(二)在客戶經理指導下,進行個人風險承受能力的測評。(三)結合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及產品的風險屬性,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四)閱讀產品說明書,了解產品特點以及風險屬性。(五)填寫產品適合度評估。(六)抄錄風險提示,並簽字確認購買。(七)完成轉賬等操作後,購買完成。
⑵ 個人投資理財的原則是什麼
個人投資理財的原則就是不要冒特別大的風險,每天只要有特別低的收益就很滿足了,不想讓自己把本錢賠進去。但是投資就是有風險的,自己做的事情就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何不去賭一把呢。
我有一個舍友前幾天在一個基金裡面投了兩千塊錢,但是沒有任何收入,之後她又投了兩千塊錢,第一天賠了二十元,第二天就賺了小一百元,這下子她可高興了,她說坐著都可以賺錢,她特別開心。不論是什麼投資都會有一定的風險,只要你可以承擔的起,你就可以去投。錢乃身在之物,但是每一分錢都是特別不容易賺來的,所以自己要懂得珍惜,不要去揮霍。
當然自己也要有火眼金睛,看清每個股的潛力與缺點,合理的去理財,不要因為自己急於求財的心理然後亂投錢,最後讓自己竹籃打水一場空。
⑶ 個人理財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個人理財三大基
沒明白後面一句。
基本原則就是擴大資產項,減少負債項。這是理財的根本要義!
其次要注意心態,理財不是一朝一夕,他是貫穿一生的一種行為。
不要盲目追求迅速獲取超額利潤,金融市場永遠不缺少暴富的傳說,但事實上更多的是白骨累累。給自己定一個收益目標,然後再去找方法。45歲使投資收益超過工作收入是一個不錯的目標,30歲就提前退休的,除了那20%的富人後代(可怕的是20%里的80%比80%里的20%還要努力,不信可以看看身邊的富二代,並不像通常給人的印象)。所以,目標很重要,但不要盲目,馬雲伯伯的爸爸也就生了他一個。
⑷ 個人理財應遵循哪些原則為什麼
選擇銀行風險等級較低收益穩健型的理財產品,千萬不要相信網路平台,不要貪圖高收益,高收益必定高風險。
⑸ 理財三性原則
1.安全性,也就是風險性
「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時刻牢記前兩條。」由此可見,巴菲特有多重視安全性。
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安全性是我們在投資時首先要考慮的。這個投資項目有什麼風險?本金會不會虧損?我能接受多大的虧損?合作對象靠不靠譜?等等,這些問題,我們在投資之前,都需要先考慮。
對於投資來說,真正危險的並不是風險本身,而是不知道風險在哪,不知道風險何時會出現。
如果我們只看到投資的收益而忽略風險的話,很可能就會被所謂的高收益所迷惑,而讓自己的本金受到損失,甚至有去無回。
當然,我們也不用過於畏懼風險而束手束腳,不敢投資。
比如很多人因為不懂投資,害怕承擔風險,而把自己大部分的資金都存放在銀行儲蓄,或者只投低風險的項目,表面上看是守住了本金,但其實收益率跑不過通貨膨脹,實際資產在貶值縮水。
不同的投資者對風險偏好是不同的,對風險的敏感度和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在做投資決策時,一定要挑選與自己風險偏好相匹配的產品。
2.收益性,也就是增值性
一般來說,收益性是大家在投資理財時最關注的問題——這個投資能給我帶來多少回報?投資收益率有多少?對我來說收益偏低、適中還是偏高了?在考慮這收益性問題時,很多人會進入誤區。
這個誤區是大家都愛追求收益的最大化,這其實是不對的。
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同時,勢必要犧牲資產的安全性,因為高收益的投資,一定是高風險的,但高風險的產品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所以我們追求的應該是與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所匹配的收益率,是符合我們實際理財目標的收益率。
3.流動性,也就是變現性
投資理財的目的,就是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有足夠的錢可以用。所以在做任何投資時,都需要考慮流動性,也就是變現的可能性。
我們需要考慮兩個層面的因素,也就是資產變現的金額大小和時間快慢,這兩個因素需要綜合考量,再挑選與自己理財目標更匹配的理財產品。
⑹ 個人投資理財應該堅持哪些原則
a、量力而為
個人投資資產是建立在自身財富的基礎之上。如果對某一項投資項目不是特別清楚,要結合自身實際投資理財知識以及對產品的了解,最後經過幾次總結思考做出結論,對於菜鳥投資用戶或者普通投資用戶來說量入為出方為關鍵。
b、收益和風險共存在
收益越高的投資理財產品那麼對應的風險也就越大,兩者之間比例是成正比的。任何投資理財得最終目的就是賺取收益,而他們也具有風險不一的情況,收益和風險兩者之間是緊密相連的,這是投資活動中最關鍵的特徵。
c、分散投資
這是投資界一段老話了,「不要把所以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個人投資應該將資金投放在多個項目上面,這樣就算遇到風險也不會全盤皆輸,還可以用其他收益來彌補相應損失,所以用合理的投資組合來降低投資風險是一種科學的做法。
d、隨時變現應急
無論手裡面資金有多緊張都應該掌握一筆資金進行靈活運用,應付一些突發事件在這個原則中,最重要的不是實物「現金」或者活期存款有多少,而是投資能在最短時間內變現的能力,包括賣出股票等有價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