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與債券型基金的差別:
1、申購方式不同
債券基金可同時參與網上、網下新股申購,而銀行理財產品只能參與網上申購。據統計,2007年新股中簽率網下平均是網上申購的2.4倍左右。但銀行理財產品幾乎可以用100%資金進行新股申購,遠高於增強收益債券基金20%上限;其次,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都有一個收益分成條款,而債券基金則不參與利潤分成。
2、與債券型基金相比,銀行理財產品種類繁多
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大致分為結構性、信託項目類、證券類。其中,證券類理財產品與打新股債券基金的相似度較高,特別是「打新」的共性,使相互間的碰撞更激烈。但在新股申購、收益分成、費用、申購起點、流動性等方面,債券基金佔有一定優勢。
3、銀行理財產品購買起點較高
銀行理財產品購買起點通常設定在2-5萬元,債券基金起點較低,通常1000元就可申購。而且,債券基金的手續費一般也低於銀行理財產品。
4、流動性不同
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一般只允許在每月規定日期贖回,有的甚至要向投資者收取罰金,而債券基金在封閉期後可隨時贖回,流動性相對較好。
② 券商,銀行,基金所有的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安全性又有什麼不同
③ 股票,債券,基金,證券有什麼不同
股票是一種權利憑證,證明你有可以掙錢的權利
債券是證明有人欠你錢,你買了誰的債券誰就欠你錢 你是債權人
基金是有專業知識的人才,幫你理財
以上3種統稱證券
④ 證券公司的集合理財產品和基金有什麼區別
根本區別是管理人不同,基金是基金公司管理,集合理財產品是證券公司管理,它們都想賺錢,所以它們都開設理財產品,賺取投資者的管理費
基金公司在理財上比證券公司更專業,基金的收益、風險均比集合理財產品高,流動性、透明度比集合理財產品好很多。
集合理財產品的風險控製得比基金要好,所以風險更低,並且在產品設計上要靈活得多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集合理財產品只是過渡性的理財產品,會逐漸被基金所排擠
一般地,資金量大的長線投資者,適合買集合理財產品,普通的投資者,適合買基金。
具體的比較如下:
首先,證券公司集合理財收費機制較基金靈活。基金一般收取較為固定的管理費,如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費一般為1.5%,投資人購買基金還需交納認購費、申購費、贖回費等手續費。現在發行的券商理財產品一般收取參與費和退出費,比例較證券投資基金的申購贖回費率稍低。至於管理費的提取方式,有的與投資人約定其他收費方式如以市場指數為基準,投資收益超出一定比例再收取管理費或約定按投資業績計提管理費等,形式比較靈活。
其次,部分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在設計上採用了「隱性保障」的辦法。一般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都會將一定比例(不超過5%)的自有資金放入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中,並保證在計劃存續期不會退出,有的產品會規定存續期滿如果投資人發生虧損或收益率未達到一定水平,則管理人將自有資金的本金或收益部分予以有限補償,一般是自有資金的本金補投資人本金,自有資金收益彌補投資人的收益,直到期自有資金或投資收益全部補償完畢為止。但大多數股票基金不具有這樣的保底功能。而大多數開放式基金(保本基金除外)則沒有這樣的約定,風險由投資者自己承擔。
再次,基金的流動性比證券公司集合理財計劃好。 封閉式基金可以隨時進行買賣;而開放式基金的申購贖回的周期一般為2~3個工作日,變現容易。證券公司集合理財計劃首先要經歷一個短則1個月,長則1年的封閉期。即使在開放期,產品的開放日也比較有限,一般為每個月的3個工作日~5個工作日。
另外,在運作的透明度上,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不如基金。《證券投資基金信處披露管理辦法》專門對基金的信息披露工作進行規定,要求基金管理人必須每日公布基金的份額凈值,對於基金管理人發生的重大事項也應及時公告,除此之外,還應於每個季度、每半年、每年公布定期公告,詳細說明基金在上述期間的業績表現、投資組合情況、基金管理人的重大事項等內容,使基金持有人能隨時掌握基金最新的運作信息。而關於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相關法規只要求證券公司至少每三個月向客戶提供一次准確、完整的資產管理報告,對報告期內客戶資產的配置狀況、價值變動等情況做出詳細說明。由於基金在信息披露方面更規范及嚴格,因此在運作的透明度上要優於券商集合理財產品。
最後,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參與門檻比基金高。券商集合理財參與門檻相對較高,最低一般為人民幣5萬元至10萬元。投資基金的申購起點一般都比較低,如開放式基金一般為1000元,封閉式基金由於在二級市場上交易,沒有限定門檻。
⑤ 銀行的理財產品與證券公司的有什麼區別,比如國債、基金類的
不管是銀行還是證券公司都有資格銷售國債和基金,區別主要是某種國債和另一種國債進行比較,某種基金和另一種基金進行比較。種類比較多,比如有國債,企業債,金融債,政府債券等風險比較小,基金有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等等,很多種,基金的風險要大於債券,但是預期收益也大於債券。
⑥ 券商股與債券基金是什麼關系
沒有任何直接關系,不知道你怎麼會問出這種問題~硬要說的話券商會出售一些債券型基金~但是不只是上市券商才出售的不上市的券商照樣有在賣~
⑦ 券商和銀行 賣的基金有什麼區別
您好!
相對銀行售後服務而言,券商在基金營銷方面的服務可以得一個「高分」,但這一分數應該再倒扣一些。因為券商在代銷基金的時候,和基金公司有基於利益互換基礎上的「分倉」行為,使得所有投資者的利益間接受到傷害。
券商是銀行之外代銷基金的又一條渠道。與銀行代銷相比,投資者從券商那裡購買基金不僅可以被減免手續費,而且能夠享受到比較優良的售後服務。但就券商在代銷基金中的獲利模式而言,總讓人感覺不是那麼完美。
手續費減免 售後服務優良
通過券商購買基金,和銀行相比能節省很多費用,因為券商可以把認購費進行減免。以認購1萬份基金單位的某開放式基金為例,如果在銀行購買,銀行要收取1.5%的認購費,這樣投資者要付出150元手續費,也就是說投資者用10150元購買了1萬份基金。但在許多券商那裡,這150元手續費可以被免除,因此,投資者只要花1萬元就能購買到1萬份基金。
除了價格便宜外,券商在售後服務上也比銀行到位。券商那裡有很多對開放式基金頗有研究的工作人員,可以解答投資者的問題。同時,券商還定期向投資者發布基金公司的相關信息,並為投資人提出有價值的投資建議。
而且,投資者在券商那裡購買開放式基金手續也很簡便,有股東卡可以,沒有也可以。
因此,和銀行相比,券商是投資者購買基金的一條很好的渠道。
券商獨特的獲利方式
券商如果完全免除基金投資人的認購費,那麼券商的主要收益從哪裡來呢?
有知情人士透露,券商代銷基金的費用主要有4個來源,一是手續費;二是基金租用券商席位交易即分倉交易量
⑧ 基金與債券的區別
這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金融商品。
一、債券是債務型有價證券。持有債券的人代表擁有對該發行人的債權。
債券基金是權益型有價證券。持有基金的人代表擁有該基金的財產持分所有權。
這是二者在基本權利屬性上的不一樣。
二、債券是由國家、企業或公司發行,是用來集資的。
而債券基金則是由基金公司將投資人的資金募集到一起,投資各種債券,為投資人賺取收益的一種專家理財產品。
這是二者在發行面上的不一樣。
三、購買債券持有到期,基本上是以賺取利息為主。這一部分的所得是要扣稅的。中途賣出則可能會另有資本損益(capital gain or loss)。一般這部分的資本利得是免稅的。
而購買基金,持有基金,通常是為了享受基金的收益分配。一旦中途賣出才可能實現資本損益(capital gain or loss)。但是一般的債券基金通常設計成不分配收益,一切所得都滾入本金,所以持有債券基金一般也沒有收益分配。但也因此於賣出債券基金時所有資本利得也不扣稅;有資本損失也不得於報稅時扣抵。易言之,這是一種免稅商品。所以購買債券基金有很大層次被視為租稅規劃上的理財行為,不是風險投資行為
這是二者在交易面或投資理財角度上的不一樣。
⑨ 債券 、 基金、證券 誰能清楚明白的解釋清楚三者的區別與關系。謝謝大家。
簡單講,通俗一點的,你可以在上面大俠的解釋上通俗簡單給你一點通:
債券----就是借錢,就是你把錢借給國家,借給公司,借給銀行等金融機構,你是債權人,他們是債務人,你和他們屬於債務關系,他們在到期有義務連本帶利還給你,你不需要分享他們的收益和風險。
證券,俗稱股票,也就是打個比方你們上班的公司,這個公司要經營發展,第一要有人幫他們幹活工作,就是有人幹活,第二就是要有資金,就是經營資本
這個經營資本主要有4種方式解決:
1自己解決,比如你自己用自己的錢辦企業,這樣就存在風險很高,萬一虧掉就全部沒有了;
2向金融機構借貸,即貸款(那也是你們把錢存進銀行的錢),但是借貸(即上面的債務關系)是要還的,而且要連本帶利,所以這是一種辦法,但不是最好的辦法。
3公司發行債券,即公司債,同樣也是債務關系,是要還的,對於債權人要承擔公司債務信譽風險
4就是公司可以上市發行股票,就是屬於股權關系,就是向社會大眾募集資金,這是最好的辦法,而且不用還錢,投資者可以把錢買入公司的股票,就等於出錢,成為公司的股東,有權利分享公司經營的利潤,同時也承擔風險。你們公司員工上班是出力,投資者(股東)是出錢,公司用你們的工作付出和投資者的本錢經營公司,就這樣的原理。由於股票是不需要還本付息的,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風險很大,但同時收益也比債券高
基金-----是這么回事,如果你面對證券公司幾千隻股票,你不知道或者沒精力選擇哪一隻股票,也不會沒時間自己進行股票交易和債券交易,你就可以委託專業人士(基金公司)幫你進行證券交易,使得資產增值,基金就是很多很多人,比如幾百幾萬幾十萬個像你這樣的人把錢匯集在一起,由基金公司把錢統一管理進行證券交易,你們按照出資比列到時分享收益和承擔分享。
就三種理財工具,債券風險最低,但收益也最低;股票風險最高,但收益也最高。所以建議投資者還是投資基金比較務實,因為我們大家並不是專業人士,你自己交易往往業績更差更費時費力。最理想的還是每個月用收入的一部分比如30%固定日期固定買如同一隻基金(股票基金等)有銀行專門自動申購,很方便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