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中短期理財產品有哪些需要注意?銀行存款利率超低,余額寶進入了「3時代」,當前短期理財產品成為了民眾的儲蓄替代物,然而,中短期理財產品在各家銀行可以說林林總總、琳琅滿目,投資者在選擇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呢?
第一,要貨比三家。
要比較相同期限的產品收益,關注產品的投資方向和投資標的,以及產品是否提供保本條款,風險狀況如何等。
第二,要留意申購、贖回費率。
一些短期產品鎖定了7天、1個月或3個月等投資固定期限,投資者中途不能贖回;有些短期產品則設置了提前贖回條款,可供客戶中途退出。
第三,要關注預期收益率。
由於投資范圍不同,中短期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相差是比較大的。即使是同類型產品,各家銀行的預期收益率也各不相同。所以,要經過多方咨詢、了解後再做選擇。
一般來說,較高的預期收益率是指在理想情況下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預期收益可能最終無法實現。而固定收益率的風險幾乎為零,這就註定了其收益率不可能太高。中短期理財產品的最低收益率則一般很低,它在保障最低收益的基礎上,還有一定的獲利潛力。
第四,資金利用效率問題值得關注。
許多投資者認為理財認購日和資金到賬日之間都算作理財產品期限,參與計息,其實不然。
一般來說,理財產品登記日和到期日之間的時間才是計息的產品投資期限,而從購買理財到登記日之間的間隔和產品到期日至到賬日之間的間隔,都不參與計算利息。
第五,中短期理財產品不是一般的儲蓄存款,還是存在風險性的。
普通投資者在選購產品時,最好選擇那些募集資金是用來投資債券、票據類資產等品種的風險系數較低的產品。
哆利貓作為第三方金融中介服務平台,利用成熟的行業經驗,結合中國本土化的實際情況,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著力打造中國最安全、風險最低的P2P金融中介服務平台。
『貳』 保險理財產品真的靠譜嗎
理財這事,看似簡單,其實深奧。
理財就是生活呀。
你說的那種情況,屬於傳說。目前看是這樣。
如果有人在你耳邊不停的說,那是誤導消費。
日本人,人均7張保單,這話不錯,但是人家那是為了保障,不是為了收益。
買保險,一定要關注的是保障。保險知識理財的一種工具,是最具防禦性的工具,是中長期理財。
存錢保本去銀行,保障風險找保險公司,投資收益去找證券(股票和基金)。
風險和收益成正比,這是鐵律,說無風險賺錢,那時騙子。
況且,講白了一個道理,都說錢生錢,如果大家都錢生錢去了,誰還幹活。
賺錢,一定是自己的事,想不勞而獲,那是不可能的,至於怎樣省錢,守住錢,資產保全,對抗長期的通脹,規避未來不確定的財務風險,那是狹義上的理財。
將下面一段話摘錄給你,洗完更會有幫助吧。這是我最喜歡的,對於理財的解答。
理財 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
年輕是資本,年老是財富
將資本轉化成財富,是一輩子的事。
理財是什麼?
是炒股、買基金、投資房產?還是炒黃金、買外匯、再買幾幅外國油畫?若真是如此,我們又何必反反復復言必稱「可持續性」呢?
理財本來是為了讓財務更健康,生活更幸福,讓人的一生在有效的保障之下安然度過。
炒,是對理財的最大誤讀。
單一的金融產品投資蘊含著很大的風險,那進行有效的資產配置就是理財了吧?通貨膨脹高起與資產價格暴跌並行,有效的資產配置未必能完全規避風險,至少在 泡沫破滅的那個階段是如此。
理財是一種綜合的個人及家庭財務規劃嗎?
這個答案最接近教科書,通過長期有效的金融資產配置,確實能夠達到規避風險、資產增值、甚至財務自由的目標。不過財產規劃固然重要,但忽略了職業規劃,人脈投資、以及如果應對極端風險等內容,同樣很難實現財務自由。金融資產投資只能屬於狹義理財的范疇。
廣義上理解,理財不僅是資產的保值增值和財務規劃,更是一種習慣,生活方式,是一輩子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和資源,在後天的成長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教育和外界影響,有些資源得到強化。把資源轉化為財富的過程就是廣義的理財。
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隨時隨地的尋找被低估的資產,將手中的現金轉化成這些資產,以抵抗通貨膨脹,避免財產縮水。
自從金本位的體制解體後,為支持人類不斷擴張的經濟活動,信用創造的速度越來越快,貨幣泛濫成為一種趨勢。長期來看貨幣必然貶值,只是有時快,有時慢,各個地區不同而已。特別是在當前虛擬經濟超越實體經濟的情況下,貨幣資本的增值速度一定會落後於金融資本,完全的持有貨幣不是一個理性的選擇,比較一下20年前的物價和現在的水平就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可見,狹義理財也就是金融資產配置的過程需要貫穿人的一生,即使不是投資高手,也可以通過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和方法來戰勝通脹。
職業發展也是重要的理財手段,它能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在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要想取得職場上的成功,職業規劃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比財務規劃更重要。當然,也可以離開職場,選擇創業,只不過這是風險更高的一種理財行為。可見,投資理財活動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也是為什麼說理財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一個人怎麼對待財富,那麼他也會怎麼對待生活。
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沖動的還是謹慎的、是勤奮的還是懈怠的、是勇敢的還是懦弱的、是偏激的還是溫和的,不同的心態決定不同的投資理財結果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可以窺見人性的復雜,投資理財過程中也是對人性的檢驗,理財同生活一樣,是對人生的磨練。
年輕是資本,年老時財富,如何把資本轉化成財富,這是一個投資理財的過程,將貫穿人的一生。那麼,你准備好了么?
祝好!
『叄』 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安全嗎
需要說明的是,保險公司理財保險產品都是有一定的風險的,主要是看風險的大小不同。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理財型的保險『肆』 消費者選擇理財產品要注意些什麼
消費者選擇理財產品要注意的有:了解這款產品的風險點在哪裡;弄清楚這筆錢的定位;若購買理財保險,則需以保障為主;注意收益率;仔細核對產品條款;量力而行購買;保險理財不要中途退保。
1、了解這款產品的風險點在哪裡
收益是否能夠覆蓋其風險,當虧損多少錢的時候,消費者是十分惶恐,坐立不安和寢食難安。當出現這種症狀的時候,說明這款產品已經不再適合自己了,消費者現在做的已經不再是投資,而是賭博。
6、量力而行購買
消費者應該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購買相應金額的理財產品,不要影響到自己現在的生活質量。
7、保險理財不要中途退保
如果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屬於理財保險產品,那麼記住不要中途退保。理財保險產生收益的周期較長,如果中途退保,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損失,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注意詢問清楚。
『伍』 投資者在購買保險理財產品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保險公司背景,帶來不同的機構投資項目。有些好的融資項目,外資企業是拿不到的,所以建議太保或國壽、人保
2,時間,5至10年才能看到不錯的效果
3,不要買有附加險的產品,或有一堆保險利益甚至是醫療等的險種,會大大降低投資收益
『陸』 保險理財產品值得嗎
面對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人們都很擔心手中的錢很快變得不值錢。購買保險或許是個明智的選擇。投資者在利用保險產品進行投資理財時務必結合自身的需求和經濟狀況審慎而為,綜合考慮保障和收益之間的平衡。隨著保險理財市場漸入佳境,在投資理財險中有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保險理財量力而行,合理安排投資比率。在選擇保險理財之前,投資人要對自己的貨幣資產以及各種金融產品進行整體評估,避免兩種極端的情況:一種是忽略保險的保障功能選擇不投保,這樣難以有效地規避未知風險;另一種則是重復投保、保費花費過大,這樣會造成家庭支出壓力過大。根據個人和家庭的生活和財務狀況的變化,定期調整保險險種和保額,使其真正能滿足風險轉移的需求。
二、秉持正確的投資理念,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理財產品。保險理財要秉持正確的投資理念,即「保障第一、收益第二」。選擇保險理財產品時,重點在於保險的保障功能,並按照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的標准來衡量是否值得投資。最後,謹慎選擇保險公司。選擇保險公司可以綜合以下因素:一是公司類型,經營范圍不同的保險公司所提供產品的保障范圍和專業程度必然不同。二是經營狀況,一般應該依據保險監管部門或權威評級機構對保險公司的評定結果來了解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柒』 買保險理財產品應注意哪些事項
不要買銀保產品,,,保險業務員會隨時告訴你收益或分紅的
『捌』 買保險理財產品需要注意些什麼情況
股市持續震盪,在股市有的人或許會賺的盆滿缽滿,有些人或許會血本無歸,這種高風險的投資方式是需要謹慎考慮的,因此不少投資者開始考慮重新配置資產。其中,部分消費者將重點投資理財保險產品,與一般銀行理財產品不同,保險理財是一種集保障功能和投資收益於一體的產品,它在功能、收益、退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消費者在購買相關產品時要注意保險的細節,掌握步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1、了解產品特性
目前市場上的投資性保險基本包括分紅險、萬能險以及投連險三類,三類產品的投資方向及收益均有不同。具體而言,分紅險產品的投資相對保守,風險低,但收益也相對較低。萬能險產品主要投資國債、企業債、大額銀行協議存款、基金等產品。投資連結險是保險理財產品中相對最為激進的,無保底收益,風險大,當然收益也可能大。
2、警惕高收益陷阱
保險理財產品由於兼具保險與理財的功能,因此年化收益率普遍大多在4%-5%之間。即使是風險較高的投連險,收益一般也在6%-8%之間浮動。目前市場上許多宣稱年化收益率可達15%以上的「保險產品」,多為魚目混珠的P2P包裝產品。保險理財產品的投保者需對此類過高收益保持警惕,注意分辨。
3、慎選保險公司
當我們了解產品特徵時,即保險理財產品的投資回報率與市場環境以及各保險公司的投資策略和能力密切相關。因此,選擇一家可靠的保險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在選擇保險公司時,首先要了解保險公司的資金規模是否雄厚,產品種類是否齊全,歷年產品收入如何,服務網路是否便利。其次,還要了解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即保險機構履行賠償或給付責任的能力,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在同一時間點要求保險賠償時,是否有足夠的資金理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