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說能告訴我二本里哪個學校建築系較好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山東建築大學、還有你可以參考一下下面的介紹
長沙理工大學2003年9月成立建築系,2006年5月更名為長沙理工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院前身為長沙交通學院建築系。建築學專業於1995年創建,學制四年;1997年,學制改為五年。2000年成立建築系,同年開始掛靠結構工程專業,招收建築學碩士研究生;2001年,增設藝術設計專業,學制四年(2003年劃入設計藝術學院);2002年增設城市規劃專業,學制四年。2001年,長沙交通學院管理系設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2003年該專業劃入建築系。2003年9月成立長沙理工大學建築系,下設建築學、城市規劃、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三個專業。2004年開始招收建築與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碩士。
目前共有在讀本科生804人,專職教師3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16人,教師平均年齡31歲左右,具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達到73%,初步形成了一支結構層次合理,綜合素質過硬,作風嚴謹務實,能力強、年輕化的師資隊伍。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設有建築設計基礎、建築設計、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建築美術、城市規劃5個教研室和建築設計研究所、建築技術研究所、城鄉發展規劃研究所3個研究所,以及學院實驗中心。
學院實驗中心包括圖形圖像實驗室、建築物理實驗室、建築模型實驗室、畫室、地理與資源環境綜合實驗室、城市規劃與景觀綜合實驗室等6個實驗室,實驗教學用房面積達800平方米,擁有各類教學科研儀器134台,總值達122萬元,設備管理規范,有健全的設備管理制度。
近年來,我院科研工作有較大進步,科研項目立項達20多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湖南省教育廳青年項目1項,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6項,湖南省科技廳一般項目2項,湖南省社會科學規劃立項3項,其他縱、橫向項目5項,2005年全院科研經費達到100萬。全院公開發表科研和教研教改論文年均70餘篇;出版專著3本。教研教改項目立項10項,其中校級重點教研教改項目2項,獲校級教研教改項目一等獎1項,省級以上教研教改獲獎項目3項,獲校級教學優秀獎2項。2006年嚴鈞副教授獲第十屆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獎教學類三等獎1項。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堅持教學為主的方針,始終把培養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放在第一位。本著為學生、為社會負責的態度,我們切實加大教學投入,努力加強教學教改力度,苦心孤詣地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在高校大規模擴招的教育環境下,我們的學生素質在激烈的競爭中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良好態勢。2003年開始,廣州加拿大築原設計事務所在我院設立了「築原建築設計獎學金」。近年來,我院學生在全國性學習競賽中捷報頻傳、高歌猛進,2002~2005年在全國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舉辦的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優秀作業評選活動中,我院連續4年有9項作業獲獎;2006年獲「U+L」全國城市規劃專業大學生設計競賽三等獎1項;2人獲湖南省三好學生稱號;2003~2005年先後有6人次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三等獎;2人次獲國家獎學金一、二等獎,以及其他各項學習競賽等。這些獎勵為我校贏得巨大榮譽的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另外,我們以活躍校園文化為宗旨,以拓展學生素質為目的,以多姿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全方位地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發掘自我潛力、展示自我風采、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團學工作有聲有色,第二課堂活動五彩斑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懷著對明天的美好憧憬,對未來的無限希望,我們將堅忍不拔、排除萬難、負重前行,用無怨無悔的青春和汗水譜寫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更加輝煌的篇章!
專業介紹:
建築學專業 學制五年。培養具備建築設計、城市設計、景觀設計、城市規劃設計、室內設計、建築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受到土建工程設計的基本訓練,具有獨立進行項目的策劃、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設計意圖表達和多設計工種間組織協調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較強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並具有多種職業適應能力的通才型、復合型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生主要在設計部門從事設計工作,主要包括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等,以及相關的管理、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 是國家根據我國資源環境問題和城鄉建設與規劃的實際情況及社會需要於1998年起新設置的應用型本科專業,學制四年,2001年長沙交通學院設立該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專門人才。
畢業生能在企事業單位、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科研機構及學校從事資源開發利用、城鄉規劃、區域規劃、環境監控與保護、土地管理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科研及教學工作。
城市規劃專業 學制四年。本專業培養具備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設計、景觀設計、建築設計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受到工程規劃設計與管理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工程項目策劃、規劃設計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較強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城市規劃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生主要在城市規劃設計、建築設計、城市規劃管理、決策咨詢、房地產開發等部門從事城市規劃、建築等設計與管理,開展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城市市政工程規劃、城市生態規劃、園林遊憩系統規劃,並參與城市社會與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市開發、房地產籌劃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研究等方面工作。
沈陽建築大學曾隸屬於國家建設部, 2000 年劃歸遼寧省管理,實行省部共建。建校歷史可追溯到1948年成立的東北兵工專門學校。學校是以建築土木學科為優勢,集工、管、理、文、農、法等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總佔地面積 1832.7畝,建築面積 63.68萬平方米。位於沈陽渾南新區的主校區佔地面積 1428.6畝,建築面積 37.17萬平方米。主校區規劃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規劃布局合理,建築形式現代、質朴、簡練,功能設施齊全。教學區為網格式、具有東方文化底蘊的庭院組合,有利於資源共享和學科交流。一座長達 756 米的亞洲第一長廊將教學區、圖書館、 實驗區、辦公區、生活區等巧妙地連接在一起,形成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學校擁有開放式圖書館、國內首座建築博物館、多功能體育中心(包括:游泳館、籃排球館、乒乓球館、體操館、文娛館)、方便快捷的校園網和有線電視網。
學校設有15 個學院,現有教職工16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77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級以上技術職稱的407人、碩士及以上學位459人。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11人,碩士生導師350人。學校目前有各類在校生23000人,其中本科生15800人、研究生1500人。
學校為教育部批準的聯合培養博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單位,有1個聯合培養博士點,6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30個碩士點,學校為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單位,在建築與土木工程等 6個工程領域招收工程碩士生。本科教育包括六大學科門類的35個專業,建築學專業和土木工程專業分別通過了國家級的專業評估,均為遼寧省省級示範專業。學校招生范圍覆蓋31個省區,其中在11個省區進入一批次錄取,在遼寧省有13個專業進入一批次錄取。學校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培養高水平運動員試點單位之一。 學校2002-2006年的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5年在遼寧省高校名列前茅。
「十五」期間,學校獲得科技總經費12623.5萬元,累計科研立項 1000 余項,其中國家和省部級近 400 項, 115 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學報(自然科學版)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並於2005年被美國工程索引(EI)確定為核心刊源。2004、2005兩年學生申請專利176項,列遼寧省高校之首。學校有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和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學校與20多個國家的4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或科研、合作辦學關系,是國家教育部選定的招收國內訪問學者單位,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首批可以招收外國留學生學校。學校教學改革取得豐碩成果,「十五」以來,學校承擔教改立項國家級8項,省部級69項。「十五」期間編寫並出版教材、著作144部,教改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56項。 2005 年被評為首屆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
武漢科技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科為主,醫學、經濟學、文學、管理學、法學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校位於長江之濱的武漢市。
武漢科技大學辦學歷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到1898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湖北工藝學堂。1958年,學校開始設置本科。1995年5月,經原國家教委,冶金工業部批准,由三所學校合並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1999年4月28日,經國家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武漢冶金科技大學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
學校校園佔地面積23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100餘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80多萬冊。設有17個學院,設置44個本科專業。學校是博士學位授權單位,有3個博士學位點、25個碩士學位點及10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11個學科為省部級重點學科,並建有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及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目前各類在校學生3萬餘人。
湖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湖北省屬重點多科性大學,其前身是由原湖北輕工業學院和湖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於1984年合並組建的湖北工學院。2004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湖北工學院更名為湖北工業大學。學校是湖北省「七五」、「八五」、「九五」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十五」計劃骨幹建設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武漢市綠化紅旗單位。
湖北工業大學座落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市。校本部位於武昌南湖,藝術設計學院位於武昌馬房山,機電研究設計院位於武昌石牌嶺。校園佔地面積1600畝,校舍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8000萬元。圖書館藏書資料106萬冊,中外文期刊2000餘種。後勤服務體系完善,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現有專任教師818人,其中教授104人,副教授319人,碩士生導師107人,受聘於重點院校的博士生導師7人,聘請校外兼職教授74人。有楚天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人,27人分別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湖北省「111」人才工程、湖北省高校新世紀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24人獲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7人分別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湖北省優秀教師、湖北省勞動模範和湖北名師榮譽稱號,35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花園式的校園里,一座座現代化建築風格的教學大樓、科技大樓、實驗大樓、圖書館、體育館矗立其間,樓宇間綠草如茵,樹影婆娑,環境幽靜宜人,是育人、成才和科技創新的理想園地。
學校現設有機械工程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學院、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管理學院、經濟與政法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工程技術學院、商貿學院、職業與成人教育學院、體育部及機電研究設計院等16個院(部)級教學單位及科研機構。同時,學校還設有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中。英湖北職業教育與培訓中心、湖北省高等學校工程實訓中心、湖北省產品質量檢驗基地、湖北省城市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培訓中心。學校設有37個本科專業, 1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10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同時,擁有在職人員以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和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並參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全國5所重點大學若干學科的博士生培養工作。各類在校學生20000餘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800餘人。
學校重視開展科研和對外交流活動。近幾年來共承擔包括國家「火炬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級重點攻關計劃等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836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發明獎8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科技成果獎和社會科學獎104項。學校先後與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學校或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派出並接受留學生。
湖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以包裝教育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學校。1996 年通過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 2003 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學校坐落在南方工業重鎮湖南省株洲市,校園環境幽雅,交通十分便利。
一、歷史沿革
湖南工業大學的前身為株洲工學院。株洲工學院建校於1979年,經歷了株洲大學、中國包裝工程學院(籌)、株洲工學院的變遷,原隸屬於中國包裝總公司,2000年高校體制改革後,實行以湖南省和中國包裝總公司、中國包裝聯合會共建的新體制,是我國目前唯一以包裝為辦學特色的高等院校,素有「中國包裝教育的旗幟」、「中國包裝人才的搖籃」、「中國包裝科研的基地」之稱。
2003年7月17日,省長辦公會議決定以株洲工學院為基礎,整合株洲的高等教育資源,籌建湖南工業大學,為湖南工業化、包裝的現代化和株洲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服務。2004年8月18日,教育部批准籌建湖南工業大學。依靠省、市政府以及中國包裝總公司的大力支持,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觀,辦學實力大幅提升。2005年11月17日,教育部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派出9人專家組來校對湖南工大籌建情況進行評估,一致同意提交教育部會議表決; 12月29日,教育部組織50名專家在南京投票表決,會議全票通過株洲工學院更名為湖南工業大學;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發文,同意株洲工學院更名為湖南工業大學。
二、基本情況
學校佔地面積3700畝,分為東、西兩校區;現有校舍面積74.2萬㎡,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9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94萬冊;擁有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的體育場館。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8822人(其中新校區7000人),教職工2100人,其中專任教師1450人,具備正高職稱的158人,副高職稱的621人,具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的479人,在讀博、碩士402人,聘有4名院士、20餘名教授為兼職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6 人;湖南省「 121 人才工程」、「百人工程」及學科帶頭人 15 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和培養對象 21 人。另外,有碩士生導師 47 人,兼職博士生導師 8 人。
學校現有碩士點19個,其中一級學科2個;聯合培養博士點10個,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學科覆蓋工學、文學、管理學、理學、經濟學、教育學、法學等7大學科門類;現有4個省級重點專業,46個本科專業,其中7個教育部確立的「國家管理專業」、14個湖南省確立的「熱門專業」;有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基地。
三、辦學特色
學校十分重視本科教學,始終把人才培養質量放在第一位,並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一是包裝教育特色。基本構建了比較完整的包裝專業體系,設立了包裝工程等4個包裝類專業和包裝設計等12個專業方向,編寫了3套34本全國包裝類通用教材,建立了11個包裝類實驗室,對包裝學科體系也進行了積極探索。以包裝特色學科為龍頭,環境、材料、機械、自控、藝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大大促進了學校的學科建設,同時學校在全國包裝教育中也起著龍頭和核心作用,教育部全國高校包裝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包裝聯合會包裝教育委員會、中國包裝技術培訓中心均設在學校,學校均為主任單位,學校還是我國第一個被國際包裝學會(IAPRI)接納的會員單位。在加強包裝學科建設、完善包裝教育體系的同時,學校注重包裝科學研究,承擔了大量的包裝科研項目,取得了大批成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為推動我國包裝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二是實踐教學特色。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推動全程化、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在校內建設了6個生產實習基地和開放型、創新型實驗室;在中國包裝印刷生產基地廣東中山建立了由60餘家企業組成的實踐教學基地——中山包裝學院,組織學生參加科研實踐和課外創新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學校獲2002年度全國大學生CCTV英語比賽團體一等獎,獲2003年全國機器人大賽亞軍,獲2004年韓國釜山舉行的第九屆國際機器人賽亞軍,獲2005年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二等獎。由於學校注重辦學特色,注重人才培養質量,生源狀況和學生就業歷年來都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
三是貧困助學特色。為了支持並鼓勵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克服生活困難,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學校設立了湖南工業大學特困生助學基金會。目前有20多家企業加入了基金會,籌措資金達100萬元。每年都有一批特困學生得到資助。
四、人才培養
學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的多層次人才培養格局。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8822人。學校下設 16 個二級學院(系)(包裝設計藝術學院、包裝與印刷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傳播系、電氣工程系、法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科技學院、社會科學部、體育部、土木工程系、外語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中山包裝學院、財會學院),現有本科專業 46 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 ( 引導 ) 、測控技術與儀器、建築學、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 ( 引導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包裝工程、印刷工程、英語、新聞學、廣告學、藝術設計、動畫、藝術設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等,分布在工學、人文學科、管理學、理學、社會學科等 5 大學科門類和 17 個一級學科之中,其中包裝工程、印刷工程、藝術設計、自動化 4 個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藝術設計、包裝工程、印刷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自動化、廣告學 7 個專業為國管專業。設有機械設計及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企業管理、材料學、設計藝術學等 19 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機械設計與理論、材料學、設計藝術學被批准為湖南省「十五」重點建設學科。初步建成了以包裝類專業為主體、特色鮮明的專業結構體系和優勢學科群。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把人才培養質量視為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以教育創新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高度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了一批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實施了「 3+1 」人才培養模式,其中與中山張家邊企業集團、中國包裝印刷生產基地等單位共同創建的「中山包裝學院」,為包裝類專業學生的創新與創業提供了良好的開放式平台,是工科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成功模式。學校注重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及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得到優化,「現代包裝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近年來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 14 項,其中一等獎 2 項。在全國和湖南省大學生各類競賽活動中,我校學生表現出了良好的綜合素質,獲得了上百項榮譽。近幾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 95% , 2003 年名列湖南省高校第一,其中包裝設計、印刷工程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
學校新的辦學理念和模式,得到教育部、湖南省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00 年 11 月教育部在三峽召開的 「全國大學生生產實習與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會議」上我校作了大會典型發言; 2001 年 7 月,湖南省委省政府領導率本省高校領導 120 人考察了中山包裝學院並推廣其經驗; 2001 年 10 月湖南省教育廳在我校召開了全省高校教學工作現場會;全國先後有 30 余所高校的領導、專家來我校考察、交流;《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新聞媒體將我校譽為「中國包裝教育的旗幟」、「中國包裝人才的搖籃」、「中國包裝科研的基地」。
五、科學研究
學校實施了「科技創新工程」,科研投入與獎勵力度逐年增大,科研水平顯著提高。學校建立了「中國包裝設計專業中心」、「湖南省包裝經濟研究基地」、「湖南省現代包裝設計理論及應用研究基地」三個具有包裝特色的科研基地和「包裝工程設計研究院」、「現代水射流技術研究所」、「環境保護研究所」等 33 個研究院所。2001年以來,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4項,省部級項目460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76項、國家專利44項,獲國家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7項。近五年出版學術專著、教材432部,在國內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843篇,2003年以來被SCI等「三大檢索」收錄312篇;主持「包裝學術研討會」等大型國際學術會議10餘次。其中「智能圖像信息處理方法及其在工業系統中的應用」、「決策應用軟體開發平台 Smart Decision 」、「交流傳動系統及其高性能控制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等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建成了7 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分別是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綠色包裝與生物納米技術應用重點實驗室、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高壓水射流湍流應用技術及設備實驗室、中國包裝總公司重點實驗室、包裝新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六、對外合作
學校實行開放式辦學,重視和外界的聯系,與中南大學等 10 所高校聯合培養博士,與德國斯圖加特媒體大學、美國密執根州立大學和法國蘭斯大學等 4 所海外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先後聘請美、德、日、澳等 10 多個國家的學者擔任兼職教授,並與德、美、韓、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36 家包裝、印刷企業開展廠校協作辦學。
學校還長期與地方大中型企業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和聯合攻關,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力支撐。目前,學校依託在高新技術產業區建設新校區的優勢,正在積極探索高校校區、高新技術產業區、城市社區「三區融合、聯動發展」的新模式。
2. 湘潭大學網路教育學院如何
湘潭大學網路教育學院很不錯的哦。
有英語基礎的,也可以考慮讀一個美國遠程學位,尤其是美國百年名校的遠程MBA,直接去大學網上申請就可以了,例如: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遠程工程學),
Brown University(遠程物流系統專業),Churchman University(中英雙語遠程MBA),
美國遠程MBA或EMBA,可以迅速建立國際性的人脈關系網,和全球師生在線互動。美國遠程教育平台先進,系統設計合理,更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學生一旦申請到低收入助學金,有些專業實際學費可能僅需數千美元,而學位證書和校園學習取得的完全一樣。
3. 長沙市教育局的直屬機構
負責人:徐玉湘
主要職能:中共長沙市教育局委員會黨校系長沙市教育局黨委負責幹部和黨建培訓的培訓機構,為正科級全民事業單位,擔負著市教育系統基層黨、政領導幹部、中層幹部、後備幹部、紀檢、組織、宣傳、統戰幹部、黨員、建黨積極分子以及工、青、婦、老乾、學生思想工作骨乾等人員的理論、崗位培訓等工作。學校成立於1990年10月。建校以來,堅持以「以先進的思想教育人,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高尚的文化塑造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為宗旨,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已先後組織了70多期各類幹部培訓班,培訓學員達4000多人次,為長沙市教育局幹部、黨員的培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學校多次被評為長沙市先進基層黨校。特別是近兩年,學校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和「加強幹部執政能力的建設」兩大主題教育中發揮了黨校在黨員、幹部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校設在順心橋48號(長沙廣播電視大學內),良好的教學設施為黨校的辦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負責人:成群芳
主要職能:長沙市畢業研究生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是由長沙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專業從事普通大中專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的機構,「中心」直屬於長沙市教育局。工作目標是為普通大中專學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周到、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推動和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
「中心」以「服務畢業生,服務用人單位,服務學校」為宗旨,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積極開拓,銳意進取,突出服務功能,注重社會效益,開創了一項又一項全新的畢業生就業服務項目:
通過收集發布畢業生資源信息和社會需求信息,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擇業選才,提供真實有效信息。
通過舉辦畢業生供需見面就業市場活動,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牽線搭橋。
通過開展畢業生求職登記工作,提供就業指導、咨詢、推薦服務。
宣傳企業形象,為用人單位求賢納才,組織招聘活動,推薦優秀畢業生。
通過實施畢業生人才儲備活動,為未就業畢業生保管檔案和戶口,保留就業派遣資格,留在長沙擇業提供可靠渠道。
為畢業生進長就業辦理報到接收手續,進行檔案管理和傳遞,辦理長沙市常住戶口。
這些服務項目為畢業生在長沙擇業和就業提供了機會,創造了條件,成為溝通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橋梁。 負責人:邱正學
主要職能:長沙教育技術裝備網是湖南省教育廳下屬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全省中小學實驗室、圖書館(室)、計算機教室、校園網的建設、配備、管理、使用,中小學學具的征訂發行、培訓、科研,教學儀器生產企業的管理及教學儀器產品的質量監督檢驗工作。組織對中小學實驗室、圖書館(室)、計算機教室及校園網的評估、驗收,對中小學實驗教師、實驗技術人員進行業務培訓。
長沙教育技術裝備網下設六個科室,分別為:辦公室、裝備科、管理科、技術科、培訓科和學具辦公室。 負責人:馬金旭
主要職能:長沙市校辦產業管理處系長沙市教育局二級機構,是主管全市勤工儉學、校辦產業工作的綜合職能部門,行使規劃、指導、協調、服務和監督的行政職能。 黨委書記、局長:盧鴻鳴
工作職責: 全面主持黨委工作、行政工作。主管政策法規處、教育考試院、教育陽光服務中心工作。
盧鴻鳴,男,漢族,1963年2月出生,湖南漣源人,中共黨員,函授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湖南省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1981年8月參加工作,歷任漣源九中團委書記、政教處主任、工會主席、教務處主任,長沙市周南中學教務處副主任、教務處主任、副校長,長沙市實驗中學(原長沙市田家炳實驗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長沙市長郡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2014年10月任長沙市教育局黨委書記,2014年11月任長沙市教育局局長。 孫傳貴,男,漢族,1969年9月出生,湖南新邵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公共管理碩士學位,中學高級教師,湖南省特級教師。1992年7月參加工作,歷任長沙市雅禮中學教務處副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長沙市南雅中學(原長沙雅禮寄宿制中學)校長,2014年6月任長沙市雅禮中學黨委書記兼長沙市南雅中學校長,2015年4月任長沙市教育局黨委委員,2015年5月任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 協助分管發展規劃處、學校安全處、組織處、團委、教育後勤產業管理處、教育建築設計研究所、局黨委黨校工作。
鄧芸,女,1966年2月出生,漢族,湖南瀏陽人,中共黨員,函授本科學歷,1988年8月參加工作,歷任原長沙市麻田磷礦團委副書記,長沙市東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芙蓉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芙蓉區文明辦主任、宣傳部副部長,2002年1月任芙蓉區教育局黨委書記、紀委書記,2004年8月任芙蓉區五里牌街道黨工委書記,2007年8月芙蓉區五里牌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2009年8月任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協助分管辦公室、教師工作處、財務處、國際教育交流中心、教育基金會、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工作。(督導室工作暫由鄧芸協助分管)
繆雅琴,女,漢族,1963年1月出生,湖南長沙縣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文學學士學位。1984年7月參加工作,歷任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長,長沙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副處長、處長,2011年12月任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協助分管基礎教育處、學生工作處、語言文字工作處、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技術裝備處、普通話培訓測試站、少年宮工作。 胡慎信,男,漢族,1963年5月出生,湖南隆回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學位,高級工程師。1986年7月參加工作,1990年9月入伍,歷任助教、助理研究員、參謀、博士生隊隊長、學員大隊副大隊長。2009年1月轉業,任長沙市教育局黨委委員,2009年4月任長沙市教育局機關黨委書記,2014年4月兼任長沙市民辦教育黨委書記。
4. 快樂3+1合唱的3+1是什麼意思
錯怪 是他們主演的電視劇《如意》的片尾曲 每天湖南台都會輪流播放
5. 怎麼加入湖南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的夏令營
定了
6. 大學里圖書館舉辦的比賽獲獎算校級榮譽嗎
長沙理工大學2003年9月成立建築系,2006年5月更名為長沙理工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院前身為長沙交通學院建築系。建築學專業於1995年創建,學制四年;1997年,學制改為五年。2000年成立建築系,同年開始掛靠結構工程專業,招收建築學碩士研究生;2001年,增設藝術設計專業,學制四年(2003年劃入設計藝術學院);2002年增設城市規劃專業,學制四年。2001年,長沙交通學院管理系設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2003年該專業劃入建築系。2003年9月成立長沙理工大學建築系,下設建築學、城市規劃、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三個專業。2004年開始招收建築與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碩士。
目前共有在讀本科生804人,專職教師3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16人,教師平均年齡31歲左右,具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達到73%,初步形成了一支結構層次合理,綜合素質過硬,作風嚴謹務實,能力強、年輕化的師資隊伍。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設有建築設計基礎、建築設計、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建築美術、城市規劃5個教研室和建築設計研究所、建築技術研究所、城鄉發展規劃研究所3個研究所,以及學院實驗中心。
學院實驗中心包括圖形圖像實驗室、建築物理實驗室、建築模型實驗室、畫室、地理與資源環境綜合實驗室、城市規劃與景觀綜合實驗室等6個實驗室,實驗教學用房面積達800平方米,擁有各類教學科研儀器134台,總值達122萬元,設備管理規范,有健全的設備管理制度。
近年來,我院科研工作有較大進步,科研項目立項達20多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湖南省教育廳青年項目1項,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6項,湖南省科技廳一般項目2項,湖南省社會科學規劃立項3項,其他縱、橫向項目5項,2005年全院科研經費達到100萬。全院公開發表科研和教研教改論文年均70餘篇;出版專著3本。教研教改項目立項10項,其中校級重點教研教改項目2項,獲校級教研教改項目一等獎1項,省級以上教研教改獲獎項目3項,獲校級教學優秀獎2項。2006年嚴鈞副教授獲第十屆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獎教學類三等獎1項。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堅持教學為主的方針,始終把培養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放在第一位。本著為學生、為社會負責的態度,我們切實加大教學投入,努力加強教學教改力度,苦心孤詣地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在高校大規模擴招的教育環境下,我們的學生素質在激烈的競爭中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良好態勢。2003年開始,廣州加拿大築原設計事務所在我院設立了「築原建築設計獎學金」。近年來,我院學生在全國性學習競賽中捷報頻傳、高歌猛進,2002~2005年在全國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舉辦的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優秀作業評選活動中,我院連續4年有9項作業獲獎;2006年獲「U+L」全國城市規劃專業大學生設計競賽三等獎1項;2人獲湖南省三好學生稱號;2003~2005年先後有6人次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三等獎;2人次獲國家獎學金一、二等獎,以及其他各項學習競賽等。這些獎勵為我校贏得巨大榮譽的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另外,我們以活躍校園文化為宗旨,以拓展學生素質為目的,以多姿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全方位地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發掘自我潛力、展示自我風采、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團學工作有聲有色,第二課堂活動五彩斑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懷著對明天的美好憧憬,對未來的無限希望,我們將堅忍不拔、排除萬難、負重前行,用無怨無悔的青春和汗水譜寫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更加輝煌的篇章!
專業介紹:
建築學專業 學制五年。培養具備建築設計、城市設計、景觀設計、城市規劃設計、室內設計、建築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受到土建工程設計的基本訓練,具有獨立進行項目的策劃、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設計意圖表達和多設計工種間組織協調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較強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並具有多種職業適應能力的通才型、復合型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生主要在設計部門從事設計工作,主要包括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等,以及相關的管理、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 是國家根據我國資源環境問題和城鄉建設與規劃的實際情況及社會需要於1998年起新設置的應用型本科專業,學制四年,2001年長沙交通學院設立該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專門人才。
畢業生能在企事業單位、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科研機構及學校從事資源開發利用、城鄉規劃、區域規劃、環境監控與保護、土地管理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科研及教學工作。
城市規劃專業 學制四年。本專業培養具備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設計、景觀設計、建築設計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受到工程規劃設計與管理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工程項目策劃、規劃設計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較強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城市規劃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生主要在城市規劃設計、建築設計、城市規劃管理、決策咨詢、房地產開發等部門從事城市規劃、建築等設計與管理,開展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城市市政工程規劃、城市生態規劃、園林遊憩系統規劃,並參與城市社會與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市開發、房地產籌劃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研究等方面工作。
沈陽建築大學曾隸屬於國家建設部, 2000 年劃歸遼寧省管理,實行省部共建。建校歷史可追溯到1948年成立的東北兵工專門學校。學校是以建築土木學科為優勢,集工、管、理、文、農、法等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總佔地面積 1832.7畝,建築面積 63.68萬平方米。位於沈陽渾南新區的主校區佔地面積 1428.6畝,建築面積 37.17萬平方米。主校區規劃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規劃布局合理,建築形式現代、質朴、簡練,功能設施齊全。教學區為網格式、具有東方文化底蘊的庭院組合,有利於資源共享和學科交流。一座長達 756 米的亞洲第一長廊將教學區、圖書館、 實驗區、辦公區、生活區等巧妙地連接在一起,形成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學校擁有開放式圖書館、國內首座建築博物館、多功能體育中心(包括:游泳館、籃排球館、乒乓球館、體操館、文娛館)、方便快捷的校園網和有線電視網。
學校設有15 個學院,現有教職工16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77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級以上技術職稱的407人、碩士及以上學位459人。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11人,碩士生導師350人。學校目前有各類在校生23000人,其中本科生15800人、研究生1500人。
學校為教育部批準的聯合培養博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單位,有1個聯合培養博士點,6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30個碩士點,學校為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單位,在建築與土木工程等 6個工程領域招收工程碩士生。本科教育包括六大學科門類的35個專業,建築學專業和土木工程專業分別通過了國家級的專業評估,均為遼寧省省級示範專業。學校招生范圍覆蓋31個省區,其中在11個省區進入一批次錄取,在遼寧省有13個專業進入一批次錄取。學校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培養高水平運動員試點單位之一。 學校2002-2006年的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5年在遼寧省高校名列前茅。www.chipugd.com
「十五」期間,學校獲得科技總經費12623.5萬元,累計科研立項 1000 余項,其中國家和省部級近 400 項, 115 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學報(自然科學版)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並於2005年被美國工程索引(EI)確定為核心刊源。2004、2005兩年學生申請專利176項,列遼寧省高校之首。學校有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和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學校與20多個國家的4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或科研、合作辦學關系,是國家教育部選定的招收國內訪問學者單位,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首批可以招收外國留學生學校。學校教學改革取得豐碩成果,「十五」以來,學校承擔教改立項國家級8項,省部級69項。「十五」期間編寫並出版教材、著作144部,教改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56項。 2005 年被評為首屆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
??武漢科技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科為主,醫學、經濟學、文學、管理學、法學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校位於長江之濱的武漢市。
武漢科技大學辦學歷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到1898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湖北工藝學堂。1958年,學校開始設置本科。1995年5月,經原國家教委,冶金工業部批准,由三所學校合並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1999年4月28日,經國家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武漢冶金科技大學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
學校校園佔地面積23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100餘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80多萬冊。設有17個學院,設置44個本科專業。學校是博士學位授權單位,有3個博士學位點、25個碩士學位點及10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11個學科為省部級重點學科,並建有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及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目前各類在校學生3萬餘人。
湖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湖北省屬重點多科性大學,其前身是由原湖北輕工業學院和湖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於1984年合並組建的湖北工學院。2004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湖北工學院更名為湖北工業大學。學校是湖北省「七五」、「八五」、「九五」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十五」計劃骨幹建設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武漢市綠化紅旗單位。
湖北工業大學座落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市。校本部位於武昌南湖,藝術設計學院位於武昌馬房山,機電研究設計院位於武昌石牌嶺。校園佔地面積1600畝,校舍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8000萬元。圖書館藏書資料106萬冊,中外文期刊2000餘種。後勤服務體系完善,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現有專任教師818人,其中教授104人,副教授319人,碩士生導師107人,受聘於重點院校的博士生導師7人,聘請校外兼職教授74人。有楚天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人,27人分別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湖北省「111」人才工程、湖北省高校新世紀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24人獲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7人分別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湖北省優秀教師、湖北省勞動模範和湖北名師榮譽稱號,35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花園式的校園里,一座座現代化建築風格的教學大樓、科技大樓、實驗大樓、圖書館、體育館矗立其間,樓宇間綠草如茵,樹影婆娑,環境幽靜宜人,是育人、成才和科技創新的理想園地。
學校現設有機械工程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學院、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管理學院、經濟與政法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工程技術學院、商貿學院、職業與成人教育學院、體育部及機電研究設計院等16個院(部)級教學單位及科研機構。同時,學校還設有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中。英湖北職業教育與培訓中心、湖北省高等學校工程實訓中心、湖北省產品質量檢驗基地、湖北省城市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培訓中心。學校設有37個本科專業, 1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10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同時,擁有在職人員以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和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並參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全國5所重點大學若干學科的博士生培養工作。各類在校學生20000餘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800餘人。
學校重視開展科研和對外交流活動。近幾年來共承擔包括國家「火炬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級重點攻關計劃等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836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發明獎8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科技成果獎和社會科學獎104項。學校先後與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學校或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派出並接受留學生。
湖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以包裝教育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學校。1996 年通過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 2003 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學校坐落在南方工業重鎮湖南省株洲市,校園環境幽雅,交通十分便利。
一、歷史沿革
??湖南工業大學的前身為株洲工學院。株洲工學院建校於1979年,經歷了株洲大學、中國包裝工程學院(籌)、株洲工學院的變遷,原隸屬於中國包裝總公司,2000年高校體制改革後,實行以湖南省和中國包裝總公司、中國包裝聯合會共建的新體制,是我國目前唯一以包裝為辦學特色的高等院校,素有「中國包裝教育的旗幟」、「中國包裝人才的搖籃」、「中國包裝科研的基地」之稱。
??2003年7月17日,省長辦公會議決定以株洲工學院為基礎,整合株洲的高等教育資源,籌建湖南工業大學,為湖南工業化、包裝的現代化和株洲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服務。2004年8月18日,教育部批准籌建湖南工業大學。依靠省、市政府以及中國包裝總公司的大力支持,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觀,辦學實力大幅提升。2005年11月17日,教育部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派出9人專家組來校對湖南工大籌建情況進行評估,一致同意提交教育部會議表決; 12月29日,教育部組織50名專家在南京投票表決,會議全票通過株洲工學院更名為湖南工業大學;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發文,同意株洲工學院更名為湖南工業大學。
二、基本情況
??學校佔地面積3700畝,分為東、西兩校區;現有校舍面積74.2萬㎡,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9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94萬冊;擁有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的體育場館。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8822人(其中新校區7000人),教職工2100人,其中專任教師1450人,具備正高職稱的158人,副高職稱的621人,具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的479人,在讀博、碩士402人,聘有4名院士、20餘名教授為兼職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6 人;湖南省「 121 人才工程」、「百人工程」及學科帶頭人 15 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和培養對象 21 人。另外,有碩士生導師 47 人,兼職博士生導師 8 人。
??學校現有碩士點19個,其中一級學科2個;聯合培養博士點10個,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學科覆蓋工學、文學、管理學、理學、經濟學、教育學、法學等7大學科門類;現有4個省級重點專業,46個本科專業,其中7個教育部確立的「國家管理專業」、14個湖南省確立的「熱門專業」;有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基地。
三、辦學特色
??學校十分重視本科教學,始終把人才培養質量放在第一位,並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一是包裝教育特色。基本構建了比較完整的包裝專業體系,設立了包裝工程等4個包裝類專業和包裝設計等12個專業方向,編寫了3套34本全國包裝類通用教材,建立了11個包裝類實驗室,對包裝學科體系也進行了積極探索。以包裝特色學科為龍頭,環境、材料、機械、自控、藝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大大促進了學校的學科建設,同時學校在全國包裝教育中也起著龍頭和核心作用,教育部全國高校包裝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包裝聯合會包裝教育委員會、中國包裝技術培訓中心均設在學校,學校均為主任單位,學校還是我國第一個被國際包裝學會(IAPRI)接納的會員單位。在加強包裝學科建設、完善包裝教育體系的同時,學校注重包裝科學研究,承擔了大量的包裝科研項目,取得了大批成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為推動我國包裝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二是實踐教學特色。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推動全程化、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在校內建設了6個生產實習基地和開放型、創新型實驗室;在中國包裝印刷生產基地廣東中山建立了由60餘家企業組成的實踐教學基地——中山包裝學院,組織學生參加科研實踐和課外創新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學校獲2002年度全國大學生CCTV英語比賽團體一等獎,獲2003年全國機器人大賽亞軍,獲2004年韓國釜山舉行的第九屆國際機器人賽亞軍,獲2005年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二等獎。由於學校注重辦學特色,注重人才培養質量,生源狀況和學生就業歷年來都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
??三是貧困助學特色。為了支持並鼓勵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克服生活困難,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學校設立了湖南工業大學特困生助學基金會。目前有20多家企業加入了基金會,籌措資金達100萬元。每年都有一批特困學生得到資助。
四、人才培養
??學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的多層次人才培養格局。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8822人。學校下設 16 個二級學院(系)(包裝設計藝術學院、包裝與印刷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傳播系、電氣工程系、法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科技學院、社會科學部、體育部、土木工程系、外語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中山包裝學院、財會學院),現有本科專業 46 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 ( 引導 ) 、測控技術與儀器、建築學、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 ( 引導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包裝工程、印刷工程、英語、新聞學、廣告學、藝術設計、動畫、藝術設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等,分布在工學、人文學科、管理學、理學、社會學科等 5 大學科門類和 17 個一級學科之中,其中包裝工程、印刷工程、藝術設計、自動化 4 個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藝術設計、包裝工程、印刷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自動化、廣告學 7 個專業為國管專業。設有機械設計及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企業管理、材料學、設計藝術學等 19 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機械設計與理論、材料學、設計藝術學被批准為湖南省「十五」重點建設學科。初步建成了以包裝類專業為主體、特色鮮明的專業結構體系和優勢學科群。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把人才培養質量視為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以教育創新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高度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了一批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實施了「 3+1 」人才培養模式,其中與中山張家邊企業集團、中國包裝印刷生產基地等單位共同創建的「中山包裝學院」,為包裝類專業學生的創新與創業提供了良好的開放式平台,是工科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成功模式。學校注重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及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得到優化,「現代包裝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近年來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 14 項,其中一等獎 2 項。在全國和湖南省大學生各類競賽活動中,我校學生表現出了良好的綜合素質,獲得了上百項榮譽。近幾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 95% , 2003 年名列湖南省高校第一,其中包裝設計、印刷工程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
學校新的辦學理念和模式,得到教育部、湖南省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00 年 11 月教育部在三峽召開的 「全國大學生生產實習與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會議」上我校作了大會典型發言; 2001 年 7 月,湖南省委省政府領導率本省高校領導 120 人考察了中山包裝學院並推廣其經驗; 2001 年 10 月湖南省教育廳在我校召開了全省高校教學工作現場會;全國先後有 30 余所高校的領導、專家來我校考察、交流;《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新聞媒體將我校譽為「中國包裝教育的旗幟」、「中國包裝人才的搖籃」、「中國包裝科研的基地」。
五、科學研究
??學校實施了「科技創新工程」,科研投入與獎勵力度逐年增大,科研水平顯著提高。學校建立了「中國包裝設計專業中心」、「湖南省包裝經濟研究基地」、「湖南省現代包裝設計理論及應用研究基地」三個具有包裝特色的科研基地和「包裝工程設計研究院」、「現代水射流技術研究所」、「環境保護研究所」等 33 個研究院所。2001年以來,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4項,省部級項目460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76項、國家專利44項,獲國家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7項。近五年出版學術專著、教材432部,在國內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843篇,2003年以來被SCI等「三大檢索」收錄312篇;主持「包裝學術研討會」等大型國際學術會議10餘次。其中「智能圖像信息處理方法及其在工業系統中的應用」、「決策應用軟體開發平台 Smart Decision 」、「交流傳動系統及其高性能控制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等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建成了7 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分別是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綠色包裝與生物納米技術應用重點實驗室、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高壓水射流湍流應用技術及設備實驗室、中國包裝總公司重點實驗室、包裝新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六、對外合作
??學校實行開放式辦學,重視和外界的聯系,與中南大學等 10 所高校聯合培養博士,與德國斯圖加特媒體大學、美國密執根州立大學和法國蘭斯大學等 4 所海外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先後聘請美、德、日、澳等 10 多個國家的學者擔任兼職教授,並與德、美、韓、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36 家包裝、印刷企業開展廠校協作辦學。
??學校還長期與地方大中型企業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和聯合攻關,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力支撐。目前,學校依託在高新技術產業區建設新校區的優勢,正在積極探索高校校區、高新技術產業區、城市社區「三區融合、聯動發展」的新模式。
7. 湖南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怎麼樣
簡介: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英文名:Wispring Ecation Development Foundation,以下簡稱"弘慧")起源於2001年設立的「湖南省沅陵縣一中贏帆獎學金」,2008年8月29日由張帆先生、黃飛燕女士及李少波先生共同發起設立。弘慧是一家經湖南省民政廳批准成立的教育類非公募基金會,致力於成為可以百年傳承,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鄉村教育公益組織。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8. 長沙師范學院2020年報考政策解讀
長沙師范學院2020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規范學校本科招生工作,更好地貫徹教育部「招生陽光工程」的要求,切實維護學校和考生的合法權益,確保招生工作順利進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關政策的規定,特製定本章程。
第二條 本章程適用於長沙師范學院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
第二章 學校基本情況
第三條 長沙師范學院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公辦本科院校,前身為毛主席的老師、無產階級革命家、共和國教育事業奠基人徐特立先生於1912年創辦的長沙師范學校。
第四條 學校英文名稱為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國標代碼為13806,湖南省內代碼4345。
第五條 學校分兩個校區辦學,即南校區(長沙市·星沙·特立路9號)和北校區(長沙市·安沙鎮毛塘鋪工業園)。
第六條 學校招生辦公室通訊地址為湖南省長沙市·星沙·特立路9號長沙師范學院招生就業處。聯系電話:0731-84036198(傳真0731-84036199);網址:www.cssf.cn,郵箱:[email protected];監督電話:0731-84036995。
第三章 組織機構及職責
第七條 學校成立由校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貫徹落實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工作的有關政策,執行學校黨委和行政有關招生工作的決議,研究制定本校招生政策,並領導招生工作的實施。
學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招生辦公室,招生辦公室設在招生就業處。
第八條 學校招生辦公室主要職責是執行學校制定的有關招生規定和實施細則,編制分省分專業招生來源計劃,組織實施招生宣傳、招生考試、招生錄取等工作。
第九條 學校紀委辦公室、監察處負責監督招生政策的貫徹落實,確保招生錄取的公開、公平、公正,維護考生和學校的合法權益。
第四章 招生計劃、招生專業及招生要求
第十條 按照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廳核準的2020年度招生規模,結合學校發展規劃、辦學條件、生源狀況、就業情況等因素,本著優化生源結構、促進區域均衡的原則,制定具體的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詳細招生計劃見我校2020年招生計劃一覽表或各省級招辦印製的招生計劃專輯。
第十一條 學校根據教育部、省級招生主管部門相關招生政策和招生章程實施招生計劃、招生專業的管理,規范、科學、合理地調整專業招生計劃。
第十二條 報考英語類各專業的考生,要求應試外語語種為英語。其它專業不限考生應試外語語種,但學校僅以英語作為基礎外語安排教學。
第十三條 所有專業不設男女比例限制。
第十四條 學校對考生身體健康狀況的要求,按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和衛生部《關於進一步規范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的通知》等有關文件執行。
色盲色弱的考生不宜報考美術學、動畫、工藝美術、藝術設計、學前教育、應用心理學、體育教育專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不宜報考學前教育專業和酒店管理專業。
應相關崗位的就業需求,建議報考舞蹈類專業男生身高在1.7米以上,女生身高在1.60米以上。
第五章 錄取規則
第十五條 我校的招生錄取工作嚴格執行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廳相關文件精神。
第十六條 學校根據相應省生源情況確定提檔比例,本科層次提檔比例不超過我校在相應省招生計劃數的105%。
第十七條 對於實行高考制度改革試點省份考生的錄取工作執行當地公布的的招生工作政策和投檔錄取模式。
第十八條 學校認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有關加分的政策,所加分數計入考生高考文化成績。
第十九條 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業計劃的招生錄取按國家和湖南省教育廳有關政策執行。
第二十條 學校優先錄取院校一志願考生,若一志願錄取額未滿,剩餘的專業計劃招收非第一志願或徵集志願考生。
第二十一條 普通文理科專業錄取規則
錄取專業時,按分數清的原則對進檔考生從高分到低分錄取,以投檔成績為依據,不設專業級差,結合考生專業志願錄取,第一專業志願不能滿足的考生,按其第二專業志願錄取,以此類推。在同等條件下,按語、數、外成績排序優先錄取。考生所有專業志願都無法滿足時,若服從專業調劑,則將考生調劑錄取到同科類其他缺檔專業,不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作退檔處理。
第二十二條 藝術類、體育類錄取規則
(1)我校錄取辦法原則上執行生源所在省份的相關政策;
(2)我校認可各省藝術類、體育類統(聯)考成績,文化成績和專業成績必須分別達到生源省份相應批次藝術類、體育類專業控制線;
(3)對進檔考生按所在生源省份的投檔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錄取;
(4)如生源所在省份未明確錄取規則,則按湖南省的政策執行,即按綜合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錄取,同等條件下,依次按專業成績、語文、數學、外語成績高者優先錄取。
綜合成績計算辦法為:藝術類專業綜合成績=高考文化成績×30%+專業統(聯)考成績×70%;體育類專業綜合成績=高考文化成績+專業統(聯)考成績。
第二十三條 實行計算機網上遠程錄取。錄取結果可在各省招生辦網站查詢。錄取結束後兩天內,學校在招生信息網(網址為:zsxx.cssf.cn)公布結果。
第六章 收費標准及其他
第二十四條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學生入學須繳納學費、住宿費、教材費及各項代收費等費用。根據屬地管理原則,學校按照湖南省發改委、湖南省財政廳和湖南省教育廳核定的標准收費。
第二十五條 為了確保每一個誠信而勤奮的學生不因經濟困難而輟學,學校建立了包括獎、貸、勤、助、補、減等多渠道的資助體系,幫助經濟困難學生克服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順利完成學業。
第二十六條 中央政府出資設立「國家獎學金」,用於獎勵學習成績優異,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全面發展的特別優秀學生,獎勵標准為每生每年8000元。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出資設立「國家勵志獎學金」,用於獎勵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獎勵標准為每生每年5000元,3%的學生可獲得該項獎勵。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出資設立「國家助學金」,用於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20%的學生可以獲得該項資助;國家助學金分一、二、三等,資助標准分別為每生每年4400元、3300元、2200元,分學期發放。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基金會在我校設立「徐特立優秀學生獎」,獎勵標准為每生4000元,每年獎勵40名。北京理工大學在我校設立「徐特立獎學金大學生獎」,獎勵標准為每生2500元。我校設立「新生獎學金」、「校長獎學金」和「單項獎學金」。「新生獎學金」獎勵標准為每生2000元;「校長獎學金」獎勵標准為每生5000元;「單項獎學金」獎勵標准為每生1000—2000元,1%的學生可獲得該項獎勵。
第二十七條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以憑錄取通知書到考生生源所在地教育局資助管理中心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家庭經濟特別困難且暫時未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的學生可以申請緩交學費,通過「綠色通道」入學。學校設立學生獎助學金專項經費,通過開展勤工助學活動、發放特困學生補助和貧困畢業生就業補貼等方式對困難學生實施全方位的資助。
第二十八條 凡達到全日制本科培養要求的畢業生,頒發長沙師范學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畢業文憑;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相應的學士學位。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九條 本章程公布後,如遇教育部和省(直轄市、自治區)高考招生政策調整,按教育部和省(直轄市、自治區)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條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未盡事宜,由學校招生就業處負責解釋。
9.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報考政策解讀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招生工作,保證我院招生工作的順利進行,切實維護學校和考生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及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等規定,結合學校具體情況,制定本章程。
第二條 學校名稱:岳陽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地址:湖南省岳陽市湘北大道
辦學性質: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辦學層次:高職高專
學院代碼:13038
學院概況:岳陽職業技術學院是岳陽市人民政府主辦、湖南省教育廳進行業務管理的一所綜合性高等職業院校,2003年4月由原岳陽衛校、岳陽農校、岳陽機電學校和岳陽職工高專四校合並升格組建而成。學院在2006年「全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榮獲優秀等級,2011年通過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第二次評估,2012年成為湖南省示範性高職院校,2016年立項湖南省卓越高職院校建設單位,2018年成為國家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2019年入選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高水平專業群)並獲得來華留學生招生資質,辦學綜合實力位居全國高職教育先進行列。學院校園面積1000餘畝,建築面積29.3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6.9億元(原值),開設有護理學院、醫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商貿物流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生物環境工程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社會培訓學院等8個二級學院和基礎醫學部、公共基礎部2個公共教學部,開辦高職專業27個。學院擁有農科中心、附屬醫院(岳陽愛康醫院)、國泰陽光頤養院(老年護理實訓中心)3個二級法人單位,高職教育、老年護理、畜牧獸醫、應用技術、張谷英民俗文化5個研究所。全院教職工83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72人,博士、碩士257人,「雙師」素質教師462人),全日制在校學生16000餘人。
為彰顯辦學特色、打造發展品牌,學院立足辦學優勢、聚焦大健康產業,主動融入「健康中國2030」「中國製造2025」,調整專業布局,優化資源配置,集中力量建設老年健康服務、社區健康服務、健康裝備製造與維護、健康產業流通服務、健康農業服務、健康信息服務6大專業群,重點建設老年健康服務、社區健康服務、健康裝備製造與維護3大特色專業群(已入選湖南省高職教育一流特色專業群建設項目),形成了以健康服務為主線、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體系,努力打造健康產業人才培養高地、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台和產業發展助推器。與岳陽市發改委共建「岳陽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研究院」,開展物流領域相關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助力岳陽打造千億現代物流產業。2019年,護理(母嬰護理方向)教學團隊立項「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牽頭發起成立了全國助產人才培養和基層婦幼保健協作聯盟,聯合國內34所高職高專院校、12家醫院共同建設職業教育助產專業(群)教學資源庫。該資源庫先後入選2019年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
學院堅持內涵發展,強化特色發展,注重人本發展,不斷提升辦學育人水平,培育發展核心競爭力,當前正朝著建設「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職業院校的發展目標奮力邁進。
第二章 組織機構及職責
第三條 學院成立以書記為顧問,院長為組長,主管院領導為副組長、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管理全院招生工作。由招生就業處處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其職責是:
1.嚴格執行教育部有關招生工作的規章和實施細則;
2.按照教育廳核準的年度計劃分專業招生;
3.開展招生宣傳、咨詢等服務工作,實事求是地向考生和家長介紹我院情況和招生錄取規則;
4.公平、公正、公開地完成招生工作,並負責協調和處理錄取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第四條 學院招生辦公室在院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和監督下開展工作。嚴格執行信息公開制度,切實維護廣大考生的合法權益。招生錄取期間設立舉報、投訴電話:0730-8677507。
第三章 錄取
第五條錄取工作在省教育考試院領導下,嚴格執行省廳下達的單招計劃,執行教育部和省考試院規定的有關文件精神。本著志願優先的原則擇優錄取,並接受紀檢監察部門、考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的監督。
第六條 招生對象及招生要求
1.招生對象:應往屆高中畢業生、職高對口畢業生。
2.招生要求:男女比例不限;考生身體健康狀況嚴格按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
第四章 獎助學措施
第七條 加大國家獎學金和勤工助學基金的金額和受獎面,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激勵和保障作用。主要設立以下獎項:
1.國家獎學金,8000元/年;
2.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年;
3.國家助學金:一等助學金4000元/年、二等助學金3000元/年、三等助學金2000元/年(受助面15%);
4.生源地助學貸款。
5.岳陽職院教育基金會對部分貧困學生的資助。
第五章 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
第八條 學費和住宿費的收取和清退均嚴格按照湖南省物價局核准收費標准執行。
1.學費標准:軟體技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7800元/生/學年;建築室內設計7500元/生/學年;數字媒體應用技術5500元/生/學年;護理、葯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治療技術、醫學美容技術、助產、醫學檢驗技術、老年保健與管理5400元/生/學年;應用電子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建設工程管理、移動應用開發、工業機器人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機械產品檢測檢驗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4600元/生/學年;旅遊管理、會計、市場營銷、港口物流管理、國際商務3500元/生/學年;畜牧獸醫、園林技術3000元/生/學年;
2.住宿費:八人間800元/生/學年,四人間1200元/生/學年;
3.單獨招生考試費:80元;
4.書本費:1000元/生/學年,按照實際開支情況進行結算,多退少補。
第六章 畢業及畢業證書
第九條 學生完成學業,符合畢業條件的,按國家教育部的規定頒發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證書。
第七章 咨詢、查詢、聯系方式
學院報名地址:岳陽市學院路岳陽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辦公樓809室)
郵政編碼:414000
招辦咨詢電話:0730-8677333
傳 真:0730-8677350
學校網址:www.yvtc.e.cn
招生網址:zsjy.yvt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