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網上買保險如果出險理賠跟正常流程相差不會很大,互聯網保險只是一種銷售渠道,並不能改變保險保障的性質。
互聯網保險理賠流程:
1、 報案
報案方式有很多,現在絕大多數保險公司,都可以通過電話報案,有一些線上的還可以通過官方APP、公眾號等渠道報案。一定要記得在事故發生第一時間報案以確定責任,因報案不及時導致的損失責任無法認定的由消費者自行承擔。
2、 提交理賠資料
當保險公司收到你的理賠報案,會讓你提供相關的資料,你只要按照要求在規定時間內提交資料就可以了。目前很多互聯網保險平台或者保險公司都是支持線上小額理賠的,如果你的理賠金額不是很高,就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APP拍照上傳資料即可,十分便捷。大額理賠的話一般都需要把資料郵寄到保險公司,等待保險公司審核資料,線上線下都一樣。
3、 理賠資料審核
保險公司收到資料後會進行審核,一般來說如果資料齊全,責任明確的話,一般會在一定時間內會得到核定,如果情況比較復雜,理賠會慢一點,但時間也有規定。保險公司在收到申請書及合同約定的證明和資料後,將在10日內作出核定;情況復雜的,在30日內作出核定。
4、 領取賠款
保險公司審核通過後,就會打款到指定的銀行賬戶。有些客戶覺得通過保險公司業務員去購買保險,在理賠的時候會比較方便,無論是速度還是咨詢方面都更好,但是這個其實只是你的心理作用,實際上並沒有這樣的效果。就算你和保險業務員是親戚,或者和保險公司的領導有關系,在保險理賠時,還是要按照理賠的流程走。至於理賠咨詢,現在互聯網上的客服比保險業務員更加專業,解答的也更加全面。
⑵ 通過線上找的保險代理人買的出事兒會不會不賠
只要代理人的身份是真實的,再看他是代理那家保險公司的,驗明身份買了保險,出了問題這家公司就會賠的。
⑶ 從網上平台找代理人買了一份保險,理賠會不會困難
正規的沒關系,不正規的只能呵呵。
一、網銷產品和線下產品理賠本質上沒有差異
首先不管是網銷產品還是線下產品的理賠,保險代理人、保險電子商務平台等第三方平台都是起到「協助理賠」的作用,真正擁有理賠許可權的還是保險公司;
其次兩者的理賠依據都是保險合同及保險相關法律。購買保險實質上就是和保險公司簽訂合同,關於保障內容、賠付標准等都在保險合同中確定,而理賠就是保險公司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只要屬於保險責任,保險公司也不會故意刁難被保人,拖長理賠時效。畢竟一切按照合同走,合同表明這項事故可以賠,賠多少,實操中就會按照相應的規定去賠,並不會因為被保人是通過網上還是線下購買的產品而區別對待。
(截取自《保險法》第23條,理賠時效約定)
二、線下買保險,出了事可以聯系代理人;網上投保又該聯系誰?
不可否認,通過線下買保險一般都會有配套的線下網點,如果出險了,保險代理人可以協助准備材料、提供理賠意見、幫忙完成理賠流程;而且這樣面對面的即時提問、即時回答無論什麼時候都是無可取代的。
但是,代理人人員流動大以及業務素質參差不齊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2017年的調研報告顯示,超過55%的保險營銷員(含代理人)為中專及以下學歷,其次為大專學歷,佔比超過30%,人員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
那麼網上投保的網銷產品又該聯系誰呢?第一,可以直接撥打銷售平台客服熱線/登陸平台網站報案;第二,通過承保保險公司櫃面、官網以及客服熱線。
⑷ 想買保險,是找線下代理人還是在互聯網平台買比較好呢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常見的保險銷售渠道類別有:線下產品(供線下代理人)、銀保產品(供銀行渠道)、電銷產品(供電話)、網銷產品(供網上)、中介產品(供中介渠道)等。這些渠道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線上銷售渠道與線下銷售渠道。
線下銷售渠道可以以保險代理人為代表,線上銷售渠道以保險經紀平台為代表。
一、線下銷售的優點與缺點
以保險代理人為代表的線下銷售的優點:
客戶可以同保險代理人面對面交流,特別是在網路不發達的地區或者是面對文化水平不高的客戶群體,這樣面對面的即時提問、即時回答無論什麼時候都是無可取代的。而且,有保險代理人代理銷售的保險產品的區域,一般都會有配套的線下網點,客戶買保險、辦理業務都會十分方便。代理人可以通過自己對於保險產品、保險合同條款的深入了解來為客戶提供匹配度最高的產品。
以保險代理人為代表的線下銷售的缺點:
保險代理人依據法規只能代理一家保險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保險產品,這也就為保險產品的選擇設置了一個框架限制,只能在一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中進行選擇。除此之外,保險代理人還具有不確定性,保險代理人的銷售行為需要「極高的專業素質」+「極強的道德自控」來保證誠信。但是部分代理人會在保險公司「傭金」的誘惑下,憑借著信息不對稱來避重就輕地「忽悠」客戶——誇大保險產品的保障,對保險健康告知和免責等限制條件少說或者不說。對於態度猶豫的客戶,代理人就會持續騷擾。也有代理人與客戶合謀「忽悠」保險公司——幫助客戶對保險公司隱瞞不利條件,使得客戶可以順利投保等。這些「暗箱操作」為以後客戶理賠失敗埋下了隱患。
二、線上銷售的優點與缺點
線上銷售的優點:
首先:保險的線上銷售,以保險經紀平台為例,一個網站可以匯集多家保險公司的多個保險產品,消費者的選擇更多了。
其次,消費者挑選保險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節省了時間精力成本。
第三,在線智能核保和智能推薦等在線技術為消費者的保險購買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第四:不同保險公司在互聯網線上的競爭更為激烈,這也就意味著保險產品更低的保費。對於預算有限的消費者來說,通過互聯網來購買保險產品最適合不過了。
線上保險銷售的缺點:
線上保險銷售雖然有點眾多,但是依然會存在缺陷。在網上購買保險需要消費者能識字,會上網,而且對於保險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些先決條件對於年紀稍大和文化程度有限的消費者來說,顯得不是太友好。
寫在最後:
傳統的線下銷售渠道是保險業開疆拓土進程中的「先鋒大將」,但是卻因為「畸形發展」致使負面纏身,但是得益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保險經紀平台等線上銷售渠道的出現,傳統的線下銷售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過去依靠信息不對稱來「忽悠」投保人的行為大幅度減少,銀保監會不斷加強的監督也使得傳統的線下銷售亂象得到了有效治理。專業、誠信的專業保險代理人重新成為了主流。而線上銷售與線下銷售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很多保險代理人也開通了公眾號、頭條號等自媒體。
保險銷售的兩種渠道雖然各有千秋,但是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依託網路的經紀平台是未來保險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投保人委託保險經紀公司辦理保險事務與通過保險代理人、或者直接去保險公司辦理保險事務相比,不僅不會增加費用支出,而且可以獲得全面、完善、周到、專業的服務。但現階段,中國的保險經紀平台還屬於剛起步階段,市場份額不足10%,美國則是90%以上。中國的保險經紀平台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⑸ 從第三方保險平台代理人處買保險會不會被騙
不用擔心,雖然平台不少,但它們都只不過是保險公司的一個銷售渠道而已(如果實在擔心,可以上保監會官網查詢互聯網保險平台的正規性),保單最終是和保險公司簽訂的,互聯網保險平台出具的電子保單和紙質保單具備同等法律效應。
在查收保單後,投保人應在第一時間仔細查看,確認保單所示條款與自己投保前了解的產品條款一致,查看是否有保單號、險種名稱、保單生效時間、保險期限、保險金額、被保險人姓名及身份證號等關鍵內容,看清楚保險公司名稱,查看保單印章是否清晰,是否印有該公司的客服電話和保單查詢方式。
另一方面,為了確認我們買到的是否是「真保險」,我們可以檢驗保單的真偽,根據上面的保單號,登錄相應的保險公司官網或是官微、客服電話等查詢真偽,就像查詢快遞單號一樣方便。
⑹ 買保險應該怎麼選擇保險代理人換了保險代理人應該怎麼辦
1.看人,言談,舉止,打扮,專業度。是不是踏實,
2.是不是專業,別像大媽是的。保險規劃是很專業的,需要量身定做,一個專業的代理人會先了解的你的家庭情況,家庭成員、職業、收支、現有的保險,以及未來的打算等等,幫你分析需要什麼保障。量身定做保障方案,再擇適合你的產品。
3.從保費看。一般合理的保費預算是年收入的5-10%,這個很容易辨別出業務員是不是為你考慮,很多業務員是哪個保費傭金高賣哪個。
4.去保監會網站查一下。只需他的名字,看是不是在職的業務員。
5.最好是問下學歷,原來的工作等。
換了人沒關系,保險公司會安排服務人員的,你可以打客服問你現在的服務人員是誰,公司會通知他聯系你的。
有問題可以聯系我。
⑺ 買了保險後,我的保險代理人不幹了,怎麼辦
購買保險後保險代理人辭職是不影響保險合同的執行的,保險合同尚未開始執行的保險公司也會派其他人來經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三條投保人提出保險要求,經保險人同意承保,保險合同成立。保險人應當及時向投保人簽發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應當載明當事人雙方約定的合同內容。當事人也可以約定採用其他書面形式載明合同內容。依法成立的保險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投保人和保險人可以對合同的效力約定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第十四條保險合同成立後,投保人按照約定交付保險費,保險人按照約定的時間開始承擔保險責任。
(7)保險代理平台買的以後怎麼辦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七條訂立保險合同,採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的,保險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單應當附格式條款,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合同的內容。
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並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