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大壽險產品的對比
紅色十月說的非常好,分析的很透徹
首先要看你個人偏好了,是要注重保障,還是收益,孩子的保障除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其它最高保額賠付是5萬元人民幣,(多家公司投保,最高只賠付5萬)
保障的主要要看重大疾病,孩子一般是保個兩三年一返款的條款再附加個重大疾病.大多數公司的條款都差不多,主要要看服務.
收益方面的,建議選擇銀行保險,一般各大銀行都代理銷售.這類理財型的保險一般保障都很少,但有一定的收益,時間還不是太長一般三年五年10年20年30年的,長得有終身或75.80周歲等.因為其現金價值高,只要看現金價值超過本金了,就可退保提前支取,本金不會損失,也可貸款,所以說,要比個險靈活點.
*要是只想攢點錢的話,建議投保銀行保險.而且是期交產品.每年不用投入太多.給孩子攢錢是挺好的.
像
國壽的福祿雙喜(現金分紅型)(到75周歲合同終止)
平安萬能型(具體叫什麼忘了)(也是70多歲合同終止,此款記住五年內不可取)
太平洋的紅福寶(現金分紅型)(分10年20年30年到期,合同終止任選)
新華的紅雙喜等(保額分紅型)(10年期,合同終止
像國壽和太平洋的這兩款產品還具有兩年一返款的特點.
不妨多了解一下.
以上產品,基本上各大商業銀行都有代理,可直接到銀行問.像中工農建交郵都有.
以上四家是中國四大保險公司,前三家都是上市公司,後一家也在策劃上市,資金都非常雄厚.
想了解更多的保險知識,可以進入 >> 「多保魚講保險」進行免費咨詢!
② 哪個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好呢最好是短期的,保本穩定的。新華的怎麼樣
保哥說保險,專注保險測評!建議你在購買新華的重疾險產品前,詳細閱讀一下這份關於重疾險的對比表:十大保險公司「值得買」的熱門重疾險盤點!
新華保險的理財險產品挺多的啊!我整理了一份新華保險產品分析資料,樓主可以參考一下:
新華保險公司資歷雄厚,有較長的歷史,是一家品牌大公司。新華在買的保險大多都是壽險、重疾險、年金險等人身保險業務。
問公司怎麼樣無非就是想知道這個公司的保險怎麼樣了。新華的產品整體看來還是不錯的,就是有點貴。但是,有一下產品是真的對消費者不太友好。新華的產品有許多,我們就拿市面上比較火的健康無憂C1來分析一下:
健康無憂C1是一款單次賠付重疾險,具體的保障內容如圖所示:
由圖可以看出,健康無憂C1有著以下幾點優點:
1、在保障期限的前十年裡,確診為重疾或身故的都可以賠付120%的基本保額。
2、如果患有6種特定重疾,例如:腦癌、白血病、胰腺癌等,也可以得到120%的基本保額。
這款產品的缺點有:
1、價格高,保障內容沒有太大的亮點。性價比不高。1萬的保費可以是一些家庭所有的保險保費價格了。
2、輕症賠付金額太少了。大多數的重疾險輕症賠付都可以達到30%以上的。這款產品的輕症賠付金額只有20%的基本保額,說真的,不值得。
所以我整理了一些性價比高的重疾險產品給大家參考,有需要的可以看看:十大保險公司「值得買」的熱門重疾險盤點!
有些產品的性價比真的不高,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出來:需要的可以看看
③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與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與銀行理財產品的區別如下:
1、服務對象不同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主要適用於個人和家庭的日常消費支付與轉賬。客戶可以通過個人網上銀行服務,完成實時查詢、轉賬、網上支付和匯款功能。個人網上銀行服務的出現,標志著銀行的業務觸角直接伸展到個人客戶的家庭PC桌面上.方便使用,真正體現了家庭銀行的風采。
銀行理財產品主要針對企業與政府部門等企事業客戶。企事業組織可以通過企業網上銀行服務實時了解企業財務運作情況,及時在組織內部調配資金,輕松處理大批量的網上支付和工資發放業務,並可處理信用證相關業務。
2、處理方法不同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應按年計算,分月或分季預繳。每月終了,企業應將成本費用和稅金類科目的月末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借方,將收入類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貸方。
然後再計算「本年利潤」科目的本期借貸方發生額之差。貸方余額則為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即稅前會計利潤,借方余額則為企業發生的虧損總額。
而銀行理財產品認為,所得稅會計的首要目的應是確認並計量由於會計和稅法差異給企業未來經濟利益流入或流出帶來的影響,將所得稅核算影響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放在首位。而收益表債務法從收入費用觀出發,認為首先應考慮交易或事項相關的收入和費用的直接確認,
從收入和費用的直接配比來計量企業的收益。
3、包括的范圍不同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包括:行政管理和技術人員,材料采購、保管和駕駛各種機械、車輛的人員,材料到達工地倉庫前的搬運裝卸工人,專職工會人員、醫務人員以及其他由施工管理費或營業外支出開支的人員的工資。
而銀行理財產品包含: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計、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4、計算方法不同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計算公式為: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
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轉移凈收入 計算公式為:轉移凈收入=轉移性收入-轉移性支出
而銀行理財產品計算公式表示為: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理財保險
網路-銀行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