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行理財產品怎麼計算利息的,比如:利率4.68%,期限70天,10萬元錢到期多少利息
10萬元錢到期利息是910元。
根據題意,理財本金為10萬元,即100000元,
年利率=4.68%,投資期限為70天,
根據公式,日利率=年利率/360
列式可得:日利率=4.68%/360=0.013%
根據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代入題中數據,列式可得;
利息=100000*0.013%*70=910(元)
(1)理財產品利率市場化擴展閱讀:
利息的多少取決於三個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利息的計算公式為:利息=本金X 利息率 X存款期限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國稅函〔2008〕826號規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暫免徵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因此目前儲蓄存款利息暫免徵收利息稅。
利率的調控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加強了對利率工具的運用。利率調整逐年頻繁,利率調控方式更為靈活,調控機制日趨完善。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推進,作為貨幣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將逐步從對利率的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化。利率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桿,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⑵ 利率市場化對理財產品和儲蓄存款有什麼影響
利率市場化是指利率供求關系自發調節,形成一個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核心,以市場利率為中介,通過資金供求決定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同時中央銀行保持對利率市場進行宏觀調控的市場利率體系。
如果利率市場化了,對銀行來講,貸款的項目就會更加優化,銀行貸款利率與民間借貸利率的差額會縮小,而銀行的信用卻比民間借貸的信用好。會導致儲蓄存款的利率的提,。最終是儲蓄存款的額度增加,儲蓄存款的利率升高。
相對於理財產品來講,因為理財產品的主要用途是投資於某個項目,因此在現有狀態下,理財產品的收益相對較高,如果利率市場化以後,因儲蓄存款的利率上升,會導致儲蓄產品與理財產品的收益差距逐漸減少,理財產品的市場會有所下降。
⑶ 利率變動對理財產品收益的影響
影響如下:
影響一:寶寶類產品收益率將下行
貨幣基金收益率與資金面緊密相關,錢荒時貨幣基金收益大升。降息釋放資金量時,市面上的錢變多,寶寶類產品收益率下行。
影響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將下行
除去資金面寬松之外,許多銀行理財產品設置了收益率浮動條款,收益率據央行基準利率而調整。央行基準利率的大幅下降,一些新發的(部分已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可能下降。
⑷ 中國如何穩健推進利率市場化
第一,漸進式改革是中國利率市場化的理性選擇。
各國利率市場化的經驗告訴我們,漸進式改革模式是符合中國經濟金融基本國情的理性選擇。當前中國經濟的特徵與利率市場化之前的美日韓等國具有較大相似之處。一方面,通貨膨脹率高企和市場利率攀升,「負利率」現象日益嚴重;另一方面,「金融脫媒」對銀行傳統業務模式提出嚴峻挑戰。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已經由10年前的92%降至2011年上半年的53.7% ,而高收益理財產品的快速發展則導致大量資金從銀行表內流出。據有關統計,2011年上半年中國理財產品發行規模高達3.57萬億人民幣,已相當於同期存款余額的4.5% 。因此,從保護存款人利益和促進銀行轉型發展角度看,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迫在眉睫。但是,美日韓等國長達16年的改革經歷告訴我們,利率市場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市場主體看,國有企業作為主要資金需求方,其資金硬約束仍需進一步增強;而作為資金供給方的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機制等仍需進一步完善。培育經濟主體的市場觀念和市場行為,加強和完善金融市場的基礎制度建設,都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只有做到改革循序漸進,才能有效應對利率市場化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第二,金融制度創新是利率市場化的有力保障。
在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要加強金融改革總體設計,鼓勵金融制度創新,重點解決金融發展中的體制性障礙和深層次矛盾,全面推進利率市場化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我們認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有效推進依賴於兩大制度保障:一是存款保險制度。利率市場化在資金定價市場化的同時將實現定價主體行為的市場化,必將會有部分金融機構退出市場。由於銀行破產倒閉涉及到廣大儲戶的根本利益,因此由政府主導構建存款保險制度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就大大增強。二是要統籌協調利率市場化與匯率改革的關系。從國際經驗看,利率市場化改革在先,匯率市場化改革在後,可以較好地規避國際資本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
第三,貨幣政策框架調整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內容。
在利率管制完全放開之後,由於市場利率將成為資金供求的決定變數,因此中國目前以貨幣供應量(M2)為中間目標的政策調控框架將會調整。一是市場化利率將成為新的中間目標。在美國等利率完全市場化的國家,市場利率是反映市場資金稀缺程度的指示燈。貨幣當局的政策調控將重點追蹤市場利率的變化趨勢,維護市場資金平衡。二是貨幣政策工具將有重大調整。利率、匯率等價格型工具將取代貨幣供應量、存款准備金率等數量型工具成為主要政策手段。在調控過程中,貨幣市場將成為中央銀行實現政策目標的主要場所。
第四,經營轉型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內在要求。
由於目前較高的存貸利差水平,一旦利率管制完全放開,中國銀行業必將出現存貸利差縮窄的問題。與這個過程相伴隨的則是銀行業痛苦的轉型和變革過程。一方面,部分資金定價能力弱、風險管理能力差的中小型銀行,可能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邊緣化,甚至被淘汰。另一方面,多數銀行為了謀求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將根據形勢變化調整經營策略,逐步實施以非息收入為導向的綜合化經營戰略。銀行業轉型和變革的進程也是銀行業格局重構的過程。值得指出的是,監管當局要把握好改革和監管的進度和力度,保障銀行業穩健經營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⑸ 為什麼說理財產品是變相的利率市場化
銀行的理財產品。目的就是鼓勵儲蓄。對銀行來說。固定儲蓄也好。活期儲蓄也好。理財產品也好。都是用來他們再投資的。如果近期有一個項目。銀行估計的 風險程度是5%以下。且流動性較強。而且收益率在15%左右。那麼銀行就希望自己以相對高的利率來吸引存款。也就是說銀行用你的錢賺錢。而把賺到錢的一小部分分給你。所以說。理財產品一般都是在銀行有很好的投資項目時。利率更高。而且現在銀監會通過了保本這一項。風險基本很低。自己可以多關注。但是如果自己有更好的投資項目。像我剛才說的內種條件。而且自己的資金夠用的話。自己去做。銀行就扒不了這層皮。
⑹ 利率市場化有哪些好處
利率市場化:
就是把利率的高低決定權交給市場說了算,利率由市場的總需求和總供給來決定,中央將放開對存貸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而由銀行在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的基礎上自行調整利率。
利率市場化是一件對投資者有利的事情,會影響以下理財金融生活:
銀行存款利率上升
利率市場化後,銀行存款利率將由商業銀行自主決定,商業銀行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會以更高的利率作為招牌來吸引儲戶。
銀行靠提高存款利息吸儲可能不會長久,這種現象在利率市場化初期表現明顯,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商業銀行的競爭會趨於理性,在市場資本充足的情況下,市場利率會趨於平衡,銀行自然就不會僅以高利息來吸引儲戶。
銀行理財產品多元化
目前市場上銀行理財產品多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風險相對較低。
利率市場化後,銀行理財產品可能會在兩個方面改變,一方面產品形式向基金化發展,比如對銀行理財產品做到成本可算,凈值可估,投資更加透明化;另一方面產品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化,會有更多銀行理財產品掛鉤貴金屬,匯率,黃金等,銀行理財產品結構的改變可能在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也會帶來更高的風險,因此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不要只看收益,更要看清理財產品的風險。
股價或下跌
如果利率市場化能夠讓理財產品的收益保持一定的高位,那麼投資者更願意買低風險的貨幣基金或者銀行理財產品,而不是去買股票,尤其在A股市場處於低迷時期,股民也更願意把資金放在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上,而不願意在股市上冒險,因此會導致股市下跌。
影響股市的因素還有很多,在利率市場化後,股市也有可能在利好因素的作用下,股市反彈;另外當利率市場化到成熟時期,會給股市帶來好的影響,因為此時市場資金配置將趨於平衡,市場利率降低,會致理財產品收益降低,投資者自然會把資金轉向股票市場。
個人房貸利率議價空間或更大
利率市場化後,銀行貸款利率下限取消,但是要圍繞央行基準利率上下浮動(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銀行下調貸款利率20%,銀行將不賺錢了)。
銀行通過高息得到的存款,自然不會捂著不放貸,而是找到優質客戶或者好的投資項目來放貸。雖然現在各個商業銀行對個人房貸已經基本取消了利率優惠,但是銀行集體表態房貸政策不變,只是有些銀行降低了房貸的總額度。
銀行對優質客戶往往不但會縮短放款期限,也會給與一定的利率優惠,因此貸款人要成為銀行的優質客戶,注意自己的日常消費習慣,不要影響自己的信用記錄(比如短期貸款不還,信用卡逾期未還等行為)
分析僅代表個人對利率市場化的觀點,可作為投資參考而非依據,投資需謹慎。